晋州硫化镍矿产量
晋州硫化镍矿产量大概数据
时间 | 品名 | 产量范围 | 单位 |
---|---|---|---|
2019 | 硫化镍矿 | 10000-15000 | 吨 |
2020 | 硫化镍矿 | 12000-16000 | 吨 |
2021 | 硫化镍矿 | 15000-20000 | 吨 |
2022 | 硫化镍矿 | 18000-22000 | 吨 |
2023 | 硫化镍矿 | 20000-25000 | 吨 |
晋州硫化镍矿产量行情
晋州硫化镍矿产量资讯
关税政策反复 镍不锈钢震荡运行【机构评论】
【盘面回顾】沪镍主力合约日盘收于126320元/吨,上涨0.57%。不锈钢主力合约日盘收于12790元/吨,上涨0.39%。 【行业表现】现货市场方面,金川镍现货价格调整为127875元/吨,升水为2250元/吨。SMM电解镍为126925元/吨。进口镍均价调整至125875元/吨。电池级硫酸镍均价为28050元/吨,硫酸镍较镍豆溢价为2325元/镍吨,镍豆生产硫酸镍利润为-3.5%。8-12%高镍生铁出厂价为974元/镍点,304不锈钢冷轧卷利润率为-7.85%。纯镍上期所库存为30332吨,LME镍库存为204252吨。SMM不锈钢社会库存累库至999400吨。国内主要地区镍生铁库存为24173.5吨。 【市场分析】日内盘面持续震荡偏强走势,主要跟随大盘走势飘红。基本面上近期无明显波动,镍铁端部分厂商利润倒挂加剧情况下产量企稳,但是镍铁报价目前已经接近年初震荡区间水平,日前青山五月招标970元/镍点,后续持续下行空间相对有限。硫酸镍链路价格相对稳定,MHP价格稳中偏强,带来一定支撑。下游新能源短期仍有补库需求,中长期新能源链路仍有上涨预期。印尼版税落地将近,盘面或有小幅正反馈,但是后续持续上行动力缺乏。重点需要关注宏观层面是否有进一步扰动出现。建议关税笼罩前提下建议06短线交易居多。
2025-04-24 09:30:30风险偏好降温 镍价震荡【机构评论】
周三镍价震荡运行,SMM1#镍报价126925元/吨,上涨225,进口镍报125875元/吨,上涨225。金川镍报127875元/吨,上涨125 。电积镍报125725吨,上涨125,进口镍升水250元/吨,上涨100,金川镍升水2250元/吨,下跌0。SMM库存合计4.4万吨,较上期 652吨。特朗普发文称,将对中国关税大幅削减,但不会取消。 中美贸易摩擦释放改善信号,市场风险偏好降温,美指或延续反弹路径。但当前印尼政策预期仍主导镍价,宏观压力有限。产业暂无明显波动,随着中美贸易关系缓和,不锈钢消费或有边际改善,但不锈钢当前库存压力较大,对需求的实际驱动有限,镍价延续震荡。
2025-04-24 09:29:46锡供需矛盾钝化,宏观指引走势【机构评论】
周三沪锡主力SN2505合约日内窄幅震荡,夜间震荡偏强,伦锡重心小幅上抬。现货市场:听闻小牌对5月升水200-升水600元/吨左右,云字头对5月升水600-升水900元/吨附近,云锡对5月升水900-升水1200元/吨左右。 整体来看,下游焊锡及电子行业消费基本平稳,但关税担忧犹存,关注后期对消费的潜在影响。供应矛盾缓和但不改锡矿紧张格局,加工费低位徘徊,炼厂开工受抑。当前供需矛盾钝化,锡价走势锚定宏观,宽幅震荡为主。
2025-04-24 09:08:21小米王化辟谣YU7延迟发布:时间未变 依然是今年6-7月
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发布消息称,有媒体朋友反馈,外媒报道YU7推迟发布,甚至有说年底才发布的信息。王化表示,YU7上市发布时间并未改变,依然是之前预告的今年6-7月。
2025-04-24 08:22:56中美机器人隔空较劲?特斯拉秀新外形vs小鹏车展走秀 车企引领产业化落地浪潮
人形机器人马拉松之后,今日机器人再度引发关注。这一次,站在聚光灯下的,则是特斯拉与小鹏两家车企。 先是一举一动都足以牵动机器人产业链神经的特斯拉:马斯克最新透露, 预计2025年将在工厂部署数千个Optimus(擎天柱)人形机器人,目标是到2029-2030年实现年产百万台 。 之后Optimus官方账号发布了一张工程师在工厂中组装测试机器人的照片,并配文“Me, Robot”——看起来是化用了电影《I, Robot》(我,机器人)的名字。 值得注意的是, 图中的Optimus肩膀部分与特斯拉4月初最新展示的Optimus有明显不同 。 之后,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也现身上海车展, 展示了行走、挥手、握手等动作,在步态等方面较上一次科技日有明显进步 。小鹏该款人形机器人目标是在2026年实现规模化工业量产。 可以看到,在这一轮的机器人落地浪潮中,以特斯拉和小鹏为首的汽车厂商跑在前列。为什么是车企? 马斯克很早便将特斯拉定位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公司”,并多次提出“我们的汽车就是有轮子的机器人”—— 从造车到造机器人,或许只有咫尺之隔。对于车企而言,进入机器人领域或许根本算不上“跨界”,而是可以重复利用已有技术,降低成本并缩短生产周期,再生产一款“新车”。 从供应链来说,对于汽车主机厂而言,供应链中关节、电机等诸多零部件都可以复用。 技术端同样如此,比如特斯拉Optimus头部便是配备与特斯拉汽车相同的智能驾驶摄像头,内置FSD并与共用AI系统,实现“技术同源”。 另外,车间重复、标准化程度高的工作更适合人形机器人,券商认为车企更了解应用的痛点,也有更多试验的空间和耐心。 正如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所说的,今年“人工智能+”将是汽车产业的新战略机遇。这个“+”可能是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或其他。“汽车产业智能化之后,其聚合外溢效应会明显加速,智能汽车产业很容易变成聚合型的智能产业……智能汽车的四条腿变成两条腿就是机器人,汽车就变成了一个深度智能的智能体,可以用到生产和服务领域。” 开源证券研报指出,AI和软件决定了(机器人)硬件。海外厂商中,特斯拉构建了从模型、数据、算力到芯片的完整AI体系,并且建立了高度配套的供应链体系支持,2025年预计机器人产量5000台,未来两年分别以10倍速度增长,产业化进展领先,投资角度重点关注特斯拉链。国产机器人如华为、宇树加速追赶补齐短板,带动国内供应链的机会。分析师建议,国产链聚焦共性关键技术,包括执行器、丝杠、电机、减速器、传感器等关键部件。
2025-04-24 08: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