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空调箔库存
宁夏空调箔库存大概数据
时间 | 品名 | 库存范围 | 单位 |
---|---|---|---|
2019 | 空调箔 | 5000-7000 | 吨 |
2020 | 空调箔 | 6000-8000 | 吨 |
2021 | 空调箔 | 7000-9000 | 吨 |
2022 | 空调箔 | 8000-10000 | 吨 |
2023 | 空调箔 | 9000-11000 | 吨 |
宁夏空调箔库存行情
宁夏空调箔库存资讯
地方政策接连出台助车市持续向好 乘联分会上调2025年零售预测
国家和地方的 “两新” 补贴政策在2025年持续发力,为车市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月24日,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根据2025年1月乘用车行业数据发布的较好表现,考虑到2025年国家政策促销费的良好政策取向和未来环境变化趋势,乘联分会预测团队2月中旬微调了2025年的行业年度预测。预计2025年乘用车零售量达到2343万台,同比增长2%,较1月的预测值增加7万台。 进入2月以来,特别是在春节后,汽车市场在政策驱动下,显现出了回暖的势头。根据乘联分会最新数据,2025年2月1-16日,乘用车市场零售58.1万辆,同比增长11%。在批发方面,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58.8万辆,同比增长65%。 “随着部分地区以旧换新政策的逐步发布,车市进入节后回暖周期。今年政策发布早、实施早,对2月及后续车市产生积极推动作用。2月的增量因素主要来自政策驱动,以及节后的车市自然回暖。”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表示。 1月17日,商务部等8部门提出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在《商务部等7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有关工作的通知》(商消费函〔2024〕392号)基础上,将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纳入可申请报废更新补贴的旧车范围。补贴金额上,对报废符合条件旧车并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2万元;对报废上述符合条件燃油乘用车并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的,补贴1.5万元。 进入2月后,地方“双新”补贴政策接续出台,与国家政策构成呼应之势,在对市场注入信心的同时,更为消费者提供了真金白银的补助。 2月19日,湖南省公布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实施细则。在汽车报废更新方面,补贴标准与国家政策一致,最高补贴2万元。在汽车置换更新方面,购车发票金额在5万元(含)至10万元(不含)的,燃油车补贴金额为9000元/每辆车,新能源车补贴金额为11000元/每辆车;购车发票金额在10万元(含)至20万元(不含)的,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每辆车分别补贴11000元、13000元;购车发票金额20万元(含)以上的,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每辆车分别补贴13000元、15000元。相比2024年,三个档次的补贴金额均提高了1000元。 在此之前的2月14日,湖北省明确了相关补贴政策。在汽车报废更新方面,补贴标准与国家政策一致。在汽车置换更新方面,购买新车价格在6万元(含)至10万元(不含)的,新能源车每台补贴9000元,燃油车每台补贴7000元;价格在10万元(含)至20万元(不含)的,新能源车每台补贴1.2万元,燃油车每台补贴1万元;价格在20万元(含)以上的,新能源车每台补贴1.5万元,燃油车每台补贴1.3万元。 此外,四川、河北、江西、北京、深圳等省市也相继出台类似政策,以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刺激汽车消费市场。 2月20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今年以来,商务部会同各地区、各相关部门紧抓快干,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惠民举措早落地、群众早受益。截至2月19日24时,全国汽车报废更新已经达到16.9万辆。受以旧换新政策带动,相关行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今年以来,全国报废汽车回收量同比增长约35%,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速超20%。
2025-02-24 13:18:024.5万吨!诺德股份获中创新航2025年铜箔采购大单
2月20日晚间,诺德股份(600110)公告,近日,公司全资孙公司深圳百嘉达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简称“百嘉达”)与中创新航(03931)签订了《2025年保供框架协议》,基于双方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为保证百嘉达铜箔产品的供应稳定,百嘉达承诺2025年向中创新航供应铜箔产品4.5万吨,实际供货量需以正式销售订单为准。 同时,百嘉达将按承诺的供应量准备好人、机、料等资源,若百嘉达出现产能紧张的情况,需优先保障中创新航铜箔产品的供应。 协议有效期自签订之日起,至2026年保供框架协议生效为止。
2025-02-24 09:38:42DeepSeek“低调”现身上海GDC大会 同行既焦虑又兴奋
《科创板日报》记者从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GDC)主办方获悉,DeepSeek参与了今年大会,但是方式颇为低调,主要是以闭门会和工作坊的形式参与。 据了解,今年DeepSeek并没有直接参与企业间的产业论坛分享和交流,主要是和相关部门进行闭门沟通。 ▍同行“既焦虑又兴奋” 在开年首场的这一AI行业大会里,商汤科技、MiniMax、阶跃星辰等行业内头部的AI玩家齐聚一堂。而随着DeepSeek从春节至今爆红出圈,同台竞技之时,这个后起之秀,意料之中地成为人们讨论的核心议题,而其本身,让AI从业者既焦虑又兴奋。 “DeepSeek的走红可以说是一次全民科普,我再也不用和我妈解释我的工作内容是什么了。”在大会前的一次媒体沟通会上,阶跃星辰副总裁李璟如是阐述其对DeepSeek的直接观感。在他看来,DeepSeek为整个大模型行业向前迈进奠定了坚实的用户基础。 但与此同时,DeepSeek突然崛起,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着阶跃星辰市场步伐的调整。 据李璟透露,从战略层面来看,DeepSeek并没有改变公司的既定策略,但阶跃星辰确实会在战术层面做一些加速和聚焦的调整,比如更加开源,比如聚焦C端应用。 对于另外一个强势玩家MiniMax而言,公司方的观点可以总结为一种“借力”。 MiniMax副总裁刘华表示,DeepSeek这次的出圈刷新了海外对于中国大模型的认知,让大家认知到,中美在大模型上的差距其实没有那么大,国产模型做的也是不错的。这对于我们的海外业务非常有帮助,所以今年我们对海外拓展也更有信心了。 ▍中国“开源”力量 DeepSeek之于行业,另一个明显趋势则是引领开源。 在开幕式的致辞环节中,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上海市副市长陈杰多次提到了“开源”一词。 “在广大开发者的推动下,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尤其是近期开源大模型技术和产品加快突破,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空间。”熊继军指出。 熊继军称,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为广大开发者营造良好的开发环境。其中,是强化开源框架、开源模型等方面的技术供给,加快推进软硬件适配,推动大模型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完善开源的生态圈。构建先进的开源服务体系,打造全要素、全亮点的开源创新服务体系,培养一批专业开源服务商,建设国际先进的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加快完善我国开源生态体系建设。 陈杰介绍称:“上海将继续发挥超大城市的综合优势,加快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进一步完善开源开放生态系统,夯实“语料开放+模型开源”服务体系,不断壮大开源社区力量,推动基础模型、算法和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开放,构建开放协作、互利共赢的创新环境。” 目前我国开源参与者数量位居全球第二,开源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DeepSeek在内的一众AI企业“拥抱开源”,不仅为自身发展开拓了新路径,也带动AI企业跨国合作的需求,并推动全球AI生态向“开源普惠”转型。 “DeepSeek让大家看到开源社区的胜利。把了不起的模型开源后,让更多人得到机会,在这个模型上做更多了不起的事情。”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表示,“我想,通过上海的努力,我相信开源这件事情会越做越好。中国的团队、上海的团队一定会引领开源潮流”。 据阶跃星辰CEO姜大昕透露,阶跃星辰决定继续保持开源策略。阶跃星辰将在3月份开源图生视频模型,该公司本周已经开源了视频生成和语音两款模型。
2025-02-24 08:18:20上游矿企复产脚步渐近 原料供应有所增加 多家钨企下调长单报价【SMM评论】
随着市场对钨原料企业检修或将陆续于2月底3月初复产的预期增加,以及部分贸易商为了变现抛售部分手中的老货,供应有所增加的情况下,需求并未见明显改善,且市场受钨未来出口或将出现减少的情绪影响,钨价出现下调,江西钨业、章源钨业等多家钨企下调了2月下半月的长单报价。 江西钨业、章源钨业多家钨企下调长单报价 江西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标一级黑钨精矿2025年2月下半月指导价14.35万元/标吨,该企业上次指导价为14.45万元/标吨。 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2月下半月长单报价如下:1、55%黑钨精矿:14.15万元/标吨,较上轮报价下调0.15万元/标吨; 2、55%白钨精矿:14.05万元/标吨,较上轮报价下调0.15万元/标吨; 3、仲钨酸铵(国标零级):21.1万元/吨,较上轮报价下调0.15万元/吨。注: 以上单价含13%增值税。 市场交投活跃度偏低 黑钨精矿自2月13日以来跌超1% 》点击查看SMM钨现货价格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据SMM报价显示:2月21日,黑钨精矿(≥65%)价格为143000~144000元/标吨,其均价为143500元/标吨,较前一交易日下降500元/标吨,跌幅为0.35%。143500元/标吨这一均价与其2月13日的前期均价高点145000元/标吨相比,下跌了1500元/标吨,跌幅为1.03%。 回顾钨价走势可以看出,本周,钨价整体呈现小幅下滑趋势,市场询盘较为冷清,交投活跃度偏低,成交量未见显著增长。 后市 目前,钨市情绪受到需求端:钨制品的出口量有所减少以及供应端:随着月末的临近,上游矿产企业即将恢复生产,部分贸易商急于降价销售等情绪的扰动,钨市原材料价格出现轻微下滑 。 与此同时,下游需求依然未见明显增加,市场整体观望情绪浓厚,在供增需减的供应关系未发生明显转变的情况下,预计钨市或将继续偏弱运行。
2025-02-22 10:34:03最高检与证监会联合出手 对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定调 重点关注12条“增量性”部署
最高检与证监会2月21日联合召开“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 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进一步明确了接下来监管层面对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的部署规划与动作。 财联社记者全面梳理发现,包括最高检与证监会在内,有12个比较明确的动作值得关注: 1.证监会继续加大对操纵行为的打击力度,提升能力,不断丰富线索筛查手段,强化大数据收集、智能化分析等技术手段运用,加强对异常账户、交易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提高对操纵线索识别发现的精准度和及时性; 2.证监会将集中兵力,抓好对诸如上市公司与市场机构内外勾连、推动股价暴涨暴跌、无视监管警示屡查屡犯等恶性操纵案件的打击惩治; 3.证监会将发挥合力,在完善交易机制、加强交易监测监管的同时,强化协同民事、刑事立体追责,推动出台民事赔偿司法解释,优化行政刑事程序衔接机制,使违法犯罪分子不敢犯、不能犯; 4.证监会将坚持惩防并举、标本兼治,通过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舆情监测、投诉举报处理等多渠道识别造假线索,特别是完善线索举报奖励制度,切实发挥内部“吹哨人”的作用; 5.证监会将紧盯财务洗澡、业绩变脸、异常换所等可疑迹象,提升违法违规发现能力,优化调查流程,提高处罚效率,持续巩固并不断强化“严”的氛围; 6.证监会将推动进一步加强民事赔偿和刑事打击,强化立体追责; 7.检察机关将持续加大对财务造假、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等重点领域犯罪的惩治力度,对内幕交易、操纵证券市场等犯罪保持高压惩治态势; 8.检察机关将加强对证券领域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准确认定利用金融衍生品操纵市场,利用私募、信托产品实施场外配资等证券犯罪新手段,及时揭露和打击新型金融违法犯罪; 9.检察机关将持续完善“总对总”移送机制下案件交办制度,规范交办案件提前介入、引导取证、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工作,加大督办指导力度,进一步提高案件办理质量与效率; 10.检察机关将积极探索支持、配合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机制,统一损失认定标准,刑民配合高效处置涉案财产,多途径保护投资者权益; 11.检察机关将着力推进不起诉案件移送证监部门行政处罚衔接机制,实现违法犯罪必有罚,助推构建立体化追责体系; 12.检察机关将深化检察机关证券犯罪办案基地建设,发挥基地在案件办理、理论研究、工作创新等方面的牵引作用,带动全国各地检察机关证券期货办案质效整体提升。 会上还发布了最高检第五十五批指导性案例、证监会第一批行政执法指导性案例,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资本市场监管执法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公开展示近年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一些标志性成果,冀此引导全社会凝聚更多法治共识、切实维护市场“三公”和投资者合法权益。 主线一:惩治违法“已然”,震慑违法“未然”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发布会还重点通报了近年来证券犯罪检察工作进展和成效,通报近年来证券行政执法工作进展和成效,这是后续监管主线的实际基础。一系列陈述中,鲜明的数据体现了监管层如何惩治违法“已然”,震慑违法“未然”。 证监会副主席李明提到,严监严管的目的是强本强基,在坚持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的同时,证监会也注重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着力推动市场生态的不断优化。 体现证监会严厉打击“以局部合规掩盖整体违法”减持行为的鲜明态度。 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某上市公司“定增减持套利”案当事人罚没超2亿元。记者注意到,此案件即中核钛白“定增套利+违规减持案”,其中中核钛白实控人王泽龙1.33亿元,洪浩炜2119.39万元,韩雨辰77.5万元,中信证券及中信中证7166万元,海通证券776.44万元。 保持执法定力,以“零容忍”态度处理了一批典型案件,有力整肃各类违法,深度净化市场环境。 证监会2024年办理各类案件739件,作出处罚决定592份,罚没款153亿元,超过上一年两倍,其中对恒大地产财务造假案罚款超40亿元,会同财政部对恒大地产案审计机构开出4.41亿元的同类案件“史上最大”罚单。 在民事赔偿方面,证监会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的“先导”作用,从严追责为民事诉讼提供了重要证据支撑 。如基于证监会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投保机构对某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资金占用提起首例代位诉讼,追回被占用资金2.4亿元,实控人及相关高管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推动虚假陈述特别代表人诉讼首例诉中调解结案,7195名投资者获赔2.8亿余元。 突出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和“关键少数”等违法犯罪的重点打击。 2024年共移送各类案件163件,移送涉嫌犯罪主体600余人。 证监会加大对操纵市场行为的打击。 2024年,证监会对42起操纵市场案件作出处罚,罚没金额49.5亿元,同比增长42.2%,其中千万元以上罚单占比41.9%,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操纵犯罪案件32件,移送犯罪嫌疑人104人。 证监会持续对财务造假案件实施全链条打击惩处。 处罚力度方面,2024年对61起财务造假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同比增长17%;案均处罚金额1577万元,同比增长12%;对7起案件按照法定最高限处以罚款,同比增长75%;对69名“董监高”人员实施市场禁入,同比增长9.5%;责任追究方面,有35起案件在处罚上市公司及其责任人员的同时,还追究大股东、实控人等“首恶”组织指使责任,同比增长近60%;对39家中介机构作出行政处罚,对5家中介机构暂停业务,不断压实保荐人、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的“看门人”责任。 发布会上还回顾了如何通过监管执法有效压实相关各方法律责任。例如, 压实大股东、实控人的信义义务,“董监高”人员的忠实勤勉义务,中介机构的“看门人”义务,资产管理人的受托义务等等,坚决扭转“公众公司不公”“董事不懂事”“私募不私”等乱象,推动上市公司治理和内控水平不断提升,引导市场各方基于法律规则和市场逻辑有序博弈,持续增强市场自我约束、自我纠偏、自我修复的内生活力。 证监会行政处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何艳春还提到,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运行的逻辑起点,也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财务造假和虚假陈述本质是资产端欺诈,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本质是投资端欺诈,都会对市场诚信基础造成侵蚀损害,打击投资者信心,破坏市场生态,妨碍上市公司质量提升。4起案例分别涉及上市公司的发行上市、再融资、重大资产重组、持续信息披露等不同环节,通过惩处违法,引导实控人、“董监高”人员、中介机构、证券从业人员等市场主体严守法律底线,诚实守信,以义取利,达到“以案促治”的执法效果。 主线二:坚定站稳投资者立场 在今年2月8日月证监会召开的投资者座谈会上, 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投资者是市场之本,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证券监管的首要任务, 其中就提到,监管工作之一就是对各类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一追到底,努力营造融资更规范、投资更安心的市场生态环境,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在21日的发布会上再度表态,证监会始终把执法作为核心任务,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持续提升执法效能。他也称,证监会坚定站稳投资者立场。我国股市中小投资者占比高达96%,风险承受能力薄弱,自力救济能力相对不足,是案件中“看不见的当事人”。对于执法个案中的证据采信、法律适用、法益平衡等具体问题,证监会在依法行政前提下,更多站在保护投资者的角度,既做好“技术判断”,更做好“价值判断”。 主线三:强调“严”的主基调,坚持全链条追责 记者注意到,强调“严”的主基调,坚持全链条追责贯穿于整个发布会,充分体现了检察机关和证监会对证券犯罪的严厉打击态度和全链条追责的决心。 最高检副检察长葛晓燕指出,检察机关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依法从严打击证券犯罪。2022年至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证券犯罪案件数和人数年均增长显著,对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重点犯罪领域保持高压态势。检察机关坚持全链条追责,不仅追究直接实施犯罪的人员,还对组织、指挥造假的实控人、董监高,以及配合造假的中介组织人员依法追责,确保资本市场诚信基石稳固。通过发布指导性案例,检察机关进一步明确了法律适用和打击标准,彰显了对证券犯罪零容忍的态度。 最高检经济犯罪检察厅厅长杜学毅介绍,此次发布的指导性案例聚焦证券犯罪突出问题,明确了法律适用和指控证明规则,彰显了依法从严、全链条惩治证券犯罪的司法态度。案例中强调对上市公司董事长、高管等“关键少数”依法追责,同时压实中介组织“看门人”责任,对配合造假的中介人员依法处理。此外,案例还明确了违法所得的追缴规则,确保犯罪分子在经济上无利可图,体现了从严打击和全链条追责的司法理念。 证监会行政处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何艳春表示,证监会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证券违法行为,通过发布指导性案例,树立执法“标杆”,彰显从严监管的决心。2024年,证监会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案件作出高额罚款,对相关责任人实施市场禁入,体现了“长牙带刺”的从严基调。同时,证监会坚持精准追责,根据相关人员的主观恶性与客观行为差异,划分责任梯度,确保“过罚相当”。通过强化执法力度和监管协同,证监会推动资本市场生态不断优化,为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主线四:既保持执法力度,又释放执法温度 发布会上,证监会执法坚持客观中立、不偏不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避免执法结果畸轻畸重、同事不同罚、显失公平,既保持执法力度,又释放执法温度,持续提升执法透明度,努力做到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效。 一是建立健全违法认定裁量标准。 出台《行政处罚裁量基本规则》,规定一般处罚、从重处罚、从轻处罚、不予处罚等六种裁量阶次及适用情形,使处罚种类、幅度与案件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及当事人主观过错程度相匹配,为执法裁量提供统一“标尺”,确保公平公正、不枉不纵,坚决防止权力任性、职权滥用。 二是不断强化执法质量内控监督。 健全完善执法制度体系,明确执法流程、标准和权限,确保办案程序依法合规、事实证据确凿充分、认定逻辑清晰严密、处罚结果公平适当,法律文书严谨准确,努力做到让每一个案件都经得起司法审查和市场检验。 三是依法尊重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调查取证既收集对当事人不利的证据,也收集对当事人有利的证据;告知听证既向当事人做好释法明理,也保障好当事人查阅卷宗、举证质证权利,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处罚结论既自觉接受社会各方监督,也依法保护涉案主体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努力使当事人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感受到规范文明、风清气正、公平正义。 主线五:加强治理合力 此次发布会正值重要时点。2024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公安部、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完善执法司法部门配合制约机制;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大全方位立体化追责力度;8月,最高检经济犯罪检察厅印发《关于办理财务造假犯罪案件有关问题的解答》,明确财务造假犯罪案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重点问题,为检察机关办案提供指引。 到了今年1月,最高检发布3件依法从严惩治中介组织财务造假相关犯罪典型案例,以案释法警示资本市场各类中介组织依法依规、履职尽责,彰显依法从严全链条惩治中介组织财务造假相关犯罪、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司法态度。 证监会副主席李明称,将继续发挥好与司法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等相关各方的治理合力,共同护航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最高检经济犯罪检察厅厅长杜学毅也表示,将加强检察履职与行政监管协同,积极促进行业治理。更好发挥派驻制度优势,深化与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会商研讨、专业支持等多个方面开展的常态化协作。紧密结合监督办案,与证券监管机构一道,深入研究资本市场违法犯罪特点和形势,分析公司治理、行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检察意见,助推依法完善监管。
2025-02-22 10:2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