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代钼酸铵出口量
各国硫代钼酸铵出口量
硫代钼酸铵出口量行情
硫代钼酸铵出口量资讯
特朗普加征汽车关税下 全球车企 “大地震” 现代汽车首当其冲
4月2日,特朗普政府正式确认,其对全球汽车及轻型卡车加征25%进口关税的政策将自美国东部时间4月3日起生效,随后25%的汽车零部件关税也将于5月3日之前实施。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关税政策的出台,在全球汽车市场引发了剧烈变动。 美国市场销售的轻型车中,超过45%的车辆来自进口。此次关税上调将直接导致这些进口车辆在美国市场的销售价格上升,进而影响其市场竞争力。在众多车企中,现代汽车集团受到的冲击最为显著。现代集团在美国销售的轻型车中,有近2/3的美国销量来自进口,其中绝大部分来自韩国,无法享受USMCA豁免规则,这些车辆将面临高达27.5%的进口关税。 面对关税政策的冲击,受影响的汽车制造商纷纷采取紧急措施调整生产布局。现代汽车集团将在美国构建完整的产业集群,投资90亿美元在美国建立年产能达120万辆的整车生产基地,并计划投入60亿美元提升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本土化生产比例。丰田集团则将其位于墨西哥瓜纳华托工厂的Tacoma皮卡生产线转移至美国得克萨斯州,并要求其日本供应商(包括电装和爱信)将变速箱和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产能转移至美国本土,目标是将美国产零部件比例从55%提升至70%。通用集团、本田、Stellantis、雷诺日产联盟、大众集团、福特集团等也纷纷采取不同措施将产能回迁美国,同时囤积符合USMCA规则的零部件以降低关税冲击。 从供应链影响来看,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实质上构成了对全球汽车供应链的强制性重构。首先,将具体影响到以下汽车零部件: 动力系统核心零部件:发动机及部件、变速箱及传动系统、动力电池等关键部件的进口成本将显著上升。其中,发动机和变速箱的主要供应来源为墨西哥和日本,关税上调将直接影响这些零部件的进口成本。 电子电气零部件:控制模块、传感器、线束等电子元器件的供应格局将面临调整。目前,这些零部件的主要供应来源为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和美国本土,而组装环节则集中在中国和墨西哥。关税政策将对这一供应链的成本控制和交付效率产生直接影响。 其他关键零部件:美国商务部计划在未来90天内将更多品类纳入关税清单,包括制动系统(刹车盘、刹车片、刹车软管)和悬挂系统(减震器、弹簧)等。值得注意的是,制动系统65%的供应依赖进口,其中中国在低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悬挂系统42%的零部件来源于墨西哥,供应链的替代性挑战尤为突出。 短期内,这一政策将显著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并最终转嫁给消费者。燃油车的单车成本将增加4,711至6,200美元,而电动汽车的成本增幅更为明显,达到8,000至12,000美元,给市场带来压力。 更为重要的是,供应链重构将耗费整个产业巨大的调整成本。美国汽车产业在政策生效后将面临短期内的供应链中断风险,而要实现供应链的全面本土化转移则需要数年时间,预计耗资将达到数千亿美元。 在国际反应层面,部分国家已采取反制措施。欧盟委员会已批准对价值280亿美元的美国输欧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并计划推动成员国针对美国钢铝关税采取反制方案,这将直接增加宝马、大众等欧洲车企的生产成本,并可能推高全球铝、钢等基础材料的价格。加拿大政府宣布对298亿加元的美国商品加征25%关税,并设立20亿加元的专项基金支持受影响行业,这将迫使通用汽车和福特公司调整其北美产能布局。巴西政府则通过了报复性关税法案,并计划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诉讼,这可能加速其深化对华合作以降低对美贸易依赖的战略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以上国家采取了直接反制措施,英国、日本、韩国、印度、越南和墨西哥等国家则对美国妥协,倾向于通过谈判方式争取关税豁免。日本政府已成立经济产业省对策本部,致力于通过外交途径争取汽车关税的豁免;韩国政府启动了针对受影响企业的紧急支援计划,并考虑通过多边合作机制应对挑战;印度和越南等国则期望通过双边谈判争取部分关税豁免或获得贸易补偿。墨西哥政府则推出了国家产业振兴计划,力图通过推动进口替代来减轻关税政策的影响。 然而,部分国家在谈判过程中表现出"以围堵中国换取关税减免"的博弈倾向,这可能为特朗普政府在谈判中提供筹码,将其作为"对华加征关税"和"提高本地化率"的交换条件。这种策略可能引发更为激烈的贸易战冲突,引发长期性全球通胀。
2025-04-08 08:39:26商务部召开美资企业圆桌会 特斯拉等20余家企业代表参会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4月6日,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主持召开美资企业圆桌会。 特斯拉、GE医疗、美敦力等20余家美资企业代表参会。 凌激表示,习近平主席在3月28日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充分肯定外资企业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多边主义是解决世界面临困难挑战的必然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商务部将一如既往为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在华外资企业提供保障,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积极推动解决外资企业问题诉求。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沃土。 凌激强调,近几天,美国以各种借口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贸易伙伴滥施关税,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严重侵犯各国正当权益,中国政府对此强烈谴责,坚决反对,并已采取果断措施加以反制。中方反制措施既是坚定维护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企业合法权益,也是促使美国回到多边贸易体制的正确轨道上来。关税问题的根子在美国,希望美资企业追根溯源、澄清因果,发出理性声音,采取务实行动,共同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促进合作共赢。 与会企业代表表示,通过本次会议传递了积极信号,充分认识中国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3月28日重要讲话精神一以贯之,将及时向总部报告。会上,企业代表反映了当前投资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商务部相关司局负责人现场逐一回应。
2025-04-08 08:35:05万座换电站!宁德时代携中国石化官宣大动作
4月2日,宁德时代(300750)发布消息,公司近日与中国石化(600028)在北京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全面深化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建设覆盖全国的换电生态网络,今年将建设不少于500座换电站,长期目标是扩展至10000座。 据悉,此前,宁德时代与中国石化在综合能源站建设运营、储能业务、能源产品和新材料、科技创新等方面已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就换电领域拓展合作空间。 会上,宁德时代子公司时代电服、时代骐骥与中国石化销售公司签署《换电业务合作协议》。在推动“万站计划”过程中,双方将共同打造"人·车·能源·生活"一体化服务网络,为“双碳”目标落地提供标准化、规模化支撑。 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中国石化凭借遍布全国的加油站场地资源与能源基建能力,宁德时代依托领先的电池技术与换电系统研发实力,共同推动换电站建设及运营,双方将基于宁德时代推出的巧克力换电、骐骥底盘换电解决方案,携手突破乘用车及重卡续航瓶颈,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经济的补能网络。 消息显示,在换电配套车型方面,时代电服已基于巧克力换电解决方案,与多家主流车企合作,推出了长安欧尚520,埃安S,一汽红旗EQM5等车型。时代骐骥基于骐骥换电解决方案,与重汽、解放、福田、DeepWay等主流卡车制造商合作,共推出30多款底盘换电车型。
2025-04-03 09:12:10小米SU7事故后续:动力电池成焦点 宁德时代否认、比亚迪“沉默”
随着小米SU7事件持续发酵,行业将关注焦点由智驾延展至了事故车辆所搭载的动力电池供应商。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小米SU7分为标准版、Pro版以及Max版。其中,事故车辆为小米SU7标准版,所搭载的动力电池为由比亚迪或宁德时代提供的磷酸铁锂电池;Pro版以及Max版的三元锂电池则均由宁德时代提供。 4月2日,有投资者提问:3月29日发生事故的小米SU7汽车是不是用的公司的电池?对此,宁德时代回复:不是我们的电池。 截至发稿,比亚迪方面未对相关信息作出回应。不过,财联社记者在去年3月参观小米汽车北京工厂时获悉,小米SU7所搭载的磷酸铁锂PACK生产车间位于厂区内,彼时满产产能为双班320块,比亚迪及宁德时代仅提供电芯,封装由小米完成;而Pro及Max版所搭载的三元锂电则以PACK形式由宜春发运而来。 除电池供应商外,小米汽车此前公布的电芯倒置技术亦引发关注。在2023年12月28日举办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曾介绍了电芯倒置技术,即,将电芯倒放的同时,将泄压阀也进行了倒置。“行业首创的CTB电芯倒置技术,在极端情况下,快速向下释放能量最大程度保证乘员舱安全。”雷军表示。 4月2日,财联社记者致电小米汽车官方客服后了解到,由比亚迪、宁德时代供应电芯的两个版本的电池为随机选装,消费者在购车时不能选择;而搭载比亚迪弗迪刀片电池的标准版小米SU7并没有配备电芯倒置技术。“两种电池只是在泄压方式上有不同,宁德时代的电池需要向下泄压,而刀片电池本身可以做到向左右侧泄压,因此不必采用电芯倒置技术。”客服人员强调,“两种电池在安全效果上是一样的”。 小米汽车4月1日晚间发布的《关于大家关心问题的回答》中提到,“基于目前已知情况,我们仅能确定,事故车起火并非部分网传的‘自燃’,推测系猛烈撞击隔离带水泥桩后,整车系统严重受损导致。我们尚未接触到事故车辆,目前暂时无法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记者从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试验中心获悉,小米SU7 2024款标准版在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的驾驶员侧正面25%偏置碰撞和乘员侧正面25%偏置碰撞中,获得优秀(G)评价,这一测试的高速工况为64公里每小时。而据小米汽车发布的事故信息,车辆发生撞击时的速度达每小时97公里。在行业人士看来,车辆高速情况下正面偏置撞击立柱,特别是电池在极端碰撞下,状态难以准确预估。
2025-04-03 09:00:36宁德时代回复小米SU7事故:不是我们的电池
有投资者今日在互动易提问:3月29日发生事故的小米SU7汽车是不是用的公司的电池?对此,宁德时代回复:不是我们的电池。
2025-04-02 13: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