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高锰酸钾进口量
南非高锰酸钾进口量大概数据
时间 | 品名 | 进口量范围 | 单位 |
---|---|---|---|
2017 | 高锰酸钾 | 20000-25000 | 公斤 |
2018 | 高锰酸钾 | 25000-30000 | 公斤 |
2019 | 高锰酸钾 | 30000-35000 | 公斤 |
南非高锰酸钾进口量行情
南非高锰酸钾进口量资讯
最高检与证监会联合出手 对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定调 重点关注12条“增量性”部署
最高检与证监会2月21日联合召开“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 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进一步明确了接下来监管层面对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的部署规划与动作。 财联社记者全面梳理发现,包括最高检与证监会在内,有12个比较明确的动作值得关注: 1.证监会继续加大对操纵行为的打击力度,提升能力,不断丰富线索筛查手段,强化大数据收集、智能化分析等技术手段运用,加强对异常账户、交易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提高对操纵线索识别发现的精准度和及时性; 2.证监会将集中兵力,抓好对诸如上市公司与市场机构内外勾连、推动股价暴涨暴跌、无视监管警示屡查屡犯等恶性操纵案件的打击惩治; 3.证监会将发挥合力,在完善交易机制、加强交易监测监管的同时,强化协同民事、刑事立体追责,推动出台民事赔偿司法解释,优化行政刑事程序衔接机制,使违法犯罪分子不敢犯、不能犯; 4.证监会将坚持惩防并举、标本兼治,通过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舆情监测、投诉举报处理等多渠道识别造假线索,特别是完善线索举报奖励制度,切实发挥内部“吹哨人”的作用; 5.证监会将紧盯财务洗澡、业绩变脸、异常换所等可疑迹象,提升违法违规发现能力,优化调查流程,提高处罚效率,持续巩固并不断强化“严”的氛围; 6.证监会将推动进一步加强民事赔偿和刑事打击,强化立体追责; 7.检察机关将持续加大对财务造假、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等重点领域犯罪的惩治力度,对内幕交易、操纵证券市场等犯罪保持高压惩治态势; 8.检察机关将加强对证券领域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准确认定利用金融衍生品操纵市场,利用私募、信托产品实施场外配资等证券犯罪新手段,及时揭露和打击新型金融违法犯罪; 9.检察机关将持续完善“总对总”移送机制下案件交办制度,规范交办案件提前介入、引导取证、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工作,加大督办指导力度,进一步提高案件办理质量与效率; 10.检察机关将积极探索支持、配合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机制,统一损失认定标准,刑民配合高效处置涉案财产,多途径保护投资者权益; 11.检察机关将着力推进不起诉案件移送证监部门行政处罚衔接机制,实现违法犯罪必有罚,助推构建立体化追责体系; 12.检察机关将深化检察机关证券犯罪办案基地建设,发挥基地在案件办理、理论研究、工作创新等方面的牵引作用,带动全国各地检察机关证券期货办案质效整体提升。 会上还发布了最高检第五十五批指导性案例、证监会第一批行政执法指导性案例,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资本市场监管执法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公开展示近年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一些标志性成果,冀此引导全社会凝聚更多法治共识、切实维护市场“三公”和投资者合法权益。 主线一:惩治违法“已然”,震慑违法“未然”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发布会还重点通报了近年来证券犯罪检察工作进展和成效,通报近年来证券行政执法工作进展和成效,这是后续监管主线的实际基础。一系列陈述中,鲜明的数据体现了监管层如何惩治违法“已然”,震慑违法“未然”。 证监会副主席李明提到,严监严管的目的是强本强基,在坚持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的同时,证监会也注重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着力推动市场生态的不断优化。 体现证监会严厉打击“以局部合规掩盖整体违法”减持行为的鲜明态度。 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某上市公司“定增减持套利”案当事人罚没超2亿元。记者注意到,此案件即中核钛白“定增套利+违规减持案”,其中中核钛白实控人王泽龙1.33亿元,洪浩炜2119.39万元,韩雨辰77.5万元,中信证券及中信中证7166万元,海通证券776.44万元。 保持执法定力,以“零容忍”态度处理了一批典型案件,有力整肃各类违法,深度净化市场环境。 证监会2024年办理各类案件739件,作出处罚决定592份,罚没款153亿元,超过上一年两倍,其中对恒大地产财务造假案罚款超40亿元,会同财政部对恒大地产案审计机构开出4.41亿元的同类案件“史上最大”罚单。 在民事赔偿方面,证监会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的“先导”作用,从严追责为民事诉讼提供了重要证据支撑 。如基于证监会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投保机构对某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资金占用提起首例代位诉讼,追回被占用资金2.4亿元,实控人及相关高管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推动虚假陈述特别代表人诉讼首例诉中调解结案,7195名投资者获赔2.8亿余元。 突出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和“关键少数”等违法犯罪的重点打击。 2024年共移送各类案件163件,移送涉嫌犯罪主体600余人。 证监会加大对操纵市场行为的打击。 2024年,证监会对42起操纵市场案件作出处罚,罚没金额49.5亿元,同比增长42.2%,其中千万元以上罚单占比41.9%,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操纵犯罪案件32件,移送犯罪嫌疑人104人。 证监会持续对财务造假案件实施全链条打击惩处。 处罚力度方面,2024年对61起财务造假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同比增长17%;案均处罚金额1577万元,同比增长12%;对7起案件按照法定最高限处以罚款,同比增长75%;对69名“董监高”人员实施市场禁入,同比增长9.5%;责任追究方面,有35起案件在处罚上市公司及其责任人员的同时,还追究大股东、实控人等“首恶”组织指使责任,同比增长近60%;对39家中介机构作出行政处罚,对5家中介机构暂停业务,不断压实保荐人、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的“看门人”责任。 发布会上还回顾了如何通过监管执法有效压实相关各方法律责任。例如, 压实大股东、实控人的信义义务,“董监高”人员的忠实勤勉义务,中介机构的“看门人”义务,资产管理人的受托义务等等,坚决扭转“公众公司不公”“董事不懂事”“私募不私”等乱象,推动上市公司治理和内控水平不断提升,引导市场各方基于法律规则和市场逻辑有序博弈,持续增强市场自我约束、自我纠偏、自我修复的内生活力。 证监会行政处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何艳春还提到,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运行的逻辑起点,也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财务造假和虚假陈述本质是资产端欺诈,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本质是投资端欺诈,都会对市场诚信基础造成侵蚀损害,打击投资者信心,破坏市场生态,妨碍上市公司质量提升。4起案例分别涉及上市公司的发行上市、再融资、重大资产重组、持续信息披露等不同环节,通过惩处违法,引导实控人、“董监高”人员、中介机构、证券从业人员等市场主体严守法律底线,诚实守信,以义取利,达到“以案促治”的执法效果。 主线二:坚定站稳投资者立场 在今年2月8日月证监会召开的投资者座谈会上, 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投资者是市场之本,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证券监管的首要任务, 其中就提到,监管工作之一就是对各类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一追到底,努力营造融资更规范、投资更安心的市场生态环境,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在21日的发布会上再度表态,证监会始终把执法作为核心任务,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持续提升执法效能。他也称,证监会坚定站稳投资者立场。我国股市中小投资者占比高达96%,风险承受能力薄弱,自力救济能力相对不足,是案件中“看不见的当事人”。对于执法个案中的证据采信、法律适用、法益平衡等具体问题,证监会在依法行政前提下,更多站在保护投资者的角度,既做好“技术判断”,更做好“价值判断”。 主线三:强调“严”的主基调,坚持全链条追责 记者注意到,强调“严”的主基调,坚持全链条追责贯穿于整个发布会,充分体现了检察机关和证监会对证券犯罪的严厉打击态度和全链条追责的决心。 最高检副检察长葛晓燕指出,检察机关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依法从严打击证券犯罪。2022年至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证券犯罪案件数和人数年均增长显著,对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重点犯罪领域保持高压态势。检察机关坚持全链条追责,不仅追究直接实施犯罪的人员,还对组织、指挥造假的实控人、董监高,以及配合造假的中介组织人员依法追责,确保资本市场诚信基石稳固。通过发布指导性案例,检察机关进一步明确了法律适用和打击标准,彰显了对证券犯罪零容忍的态度。 最高检经济犯罪检察厅厅长杜学毅介绍,此次发布的指导性案例聚焦证券犯罪突出问题,明确了法律适用和指控证明规则,彰显了依法从严、全链条惩治证券犯罪的司法态度。案例中强调对上市公司董事长、高管等“关键少数”依法追责,同时压实中介组织“看门人”责任,对配合造假的中介人员依法处理。此外,案例还明确了违法所得的追缴规则,确保犯罪分子在经济上无利可图,体现了从严打击和全链条追责的司法理念。 证监会行政处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何艳春表示,证监会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证券违法行为,通过发布指导性案例,树立执法“标杆”,彰显从严监管的决心。2024年,证监会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案件作出高额罚款,对相关责任人实施市场禁入,体现了“长牙带刺”的从严基调。同时,证监会坚持精准追责,根据相关人员的主观恶性与客观行为差异,划分责任梯度,确保“过罚相当”。通过强化执法力度和监管协同,证监会推动资本市场生态不断优化,为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主线四:既保持执法力度,又释放执法温度 发布会上,证监会执法坚持客观中立、不偏不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避免执法结果畸轻畸重、同事不同罚、显失公平,既保持执法力度,又释放执法温度,持续提升执法透明度,努力做到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效。 一是建立健全违法认定裁量标准。 出台《行政处罚裁量基本规则》,规定一般处罚、从重处罚、从轻处罚、不予处罚等六种裁量阶次及适用情形,使处罚种类、幅度与案件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及当事人主观过错程度相匹配,为执法裁量提供统一“标尺”,确保公平公正、不枉不纵,坚决防止权力任性、职权滥用。 二是不断强化执法质量内控监督。 健全完善执法制度体系,明确执法流程、标准和权限,确保办案程序依法合规、事实证据确凿充分、认定逻辑清晰严密、处罚结果公平适当,法律文书严谨准确,努力做到让每一个案件都经得起司法审查和市场检验。 三是依法尊重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调查取证既收集对当事人不利的证据,也收集对当事人有利的证据;告知听证既向当事人做好释法明理,也保障好当事人查阅卷宗、举证质证权利,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处罚结论既自觉接受社会各方监督,也依法保护涉案主体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努力使当事人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感受到规范文明、风清气正、公平正义。 主线五:加强治理合力 此次发布会正值重要时点。2024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公安部、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完善执法司法部门配合制约机制;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大全方位立体化追责力度;8月,最高检经济犯罪检察厅印发《关于办理财务造假犯罪案件有关问题的解答》,明确财务造假犯罪案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重点问题,为检察机关办案提供指引。 到了今年1月,最高检发布3件依法从严惩治中介组织财务造假相关犯罪典型案例,以案释法警示资本市场各类中介组织依法依规、履职尽责,彰显依法从严全链条惩治中介组织财务造假相关犯罪、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司法态度。 证监会副主席李明称,将继续发挥好与司法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等相关各方的治理合力,共同护航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最高检经济犯罪检察厅厅长杜学毅也表示,将加强检察履职与行政监管协同,积极促进行业治理。更好发挥派驻制度优势,深化与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会商研讨、专业支持等多个方面开展的常态化协作。紧密结合监督办案,与证券监管机构一道,深入研究资本市场违法犯罪特点和形势,分析公司治理、行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检察意见,助推依法完善监管。
2025-02-22 10:29:19情绪冲突严重!美国消费者长期通胀预期升至1995年以来新高
由于对特朗普政策的担忧,在周五出炉的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通胀调查终值数据中,消费者对未来5-10年的长期通胀率预期(下图蓝线)进一步上修至3.5%,创 1995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 与此同时,一年期通胀水平未做调整,继续维持飙升至4.3%的状态。而2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则从1月份的71.7跌至64.7,低于分析师预期,构成该指数的5个成分均出现恶化。 (来源:密歇根大学) 在调查中, 超过一半的美国消费者都预期未来1年里失业率将升高,这也是202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同样在周五发布的标普美国商业活动指数也显示,2月美国服务和制造业综合指数降至50.4,为 近17个月来的最低水平 。 引发预期骤变的核心因素也很明显——特朗普重回白宫。报告特别点出,现在美国的长期通胀预期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新总统、新政府政策变化的背景下”。 面对特朗普胡乱挥舞“关税大棒”,以及美国消费者需要为关税“买单”的潜在冲击,美联储的官员们一再重申,随着降通胀进展滞后,现在不会急于降息。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更高的通胀预期,也会带来消费者行为的变化,最终引导实际通胀上行。 密歇根大学经济学家、调查中心主任Joanne Hsu解读称, 如果消费者继续增加支出以避免预期中的价格大幅上涨,较高的通胀预期可能会自我实现。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包括密歇根大学的消费者调查在内,现在美国的经济数据正在呈现严重的党派对立情绪——预测数字的高低完全看被调查者是否为特朗普的支持者。 例如在对未来1年通胀预期的调查中, 民主党人士的预期达到5.1%,政治中立人士预期为3.7%,而共和党人士的预期为0% 。 在5-10年的预期中,美国人之间的分歧同样严重。民主党人士的预期达到4.2%,而共和党人士的预期为1.5%。 从上面两张图也不难看出,仅仅在去年美国大选前,这两派人对通胀的预期,与现在相比可谓是有着天壤之别。
2025-02-22 10:23:542月21日LME铜库存减少1000吨 降幅大多出自高雄仓库
据外电2月21日消息,以下为2月21日LME铜库存在全球主要仓库的分布变动情况:(单位 吨)
2025-02-22 10:08:16铜铝冲高回落 市场保持活跃【机构评论】
【盘面】夜盘沪铜高开后震荡,白天盘午后明显回落,主力3月收77020,跌0.47%,成交总量和持仓总量均小幅增加。 夜盘沪铝震荡,白天盘上午创本轮反弹新高,午后随铜回落,主力收20825,涨0.17%,成交总量和持仓总量均略增。氧化铝白天盘震荡下行,主力5月收3428,跌0.46%。 【分析】午后工业品包括有色的铜铝出现回落,存在一定的周末因素,3月上旬将召开两会,下周市场将逐步聚焦两会政策预期,市场关注2025年我国经济增速目标、赤字率、超长期国债发行量和刺激内需等政策。继续维持积极策略,维持铜铝中期看涨观点。
2025-02-22 09:57:05消费待验证 有色冲高乏力【机构评论】
【铜】 周五沪铜震荡转跌,今日现铜77330元,上海铜贴水扩至110元,洋山铜溢价缩至44美元,继续关注国内阶段供求。隔夜美国费城联储制造业指数低于预期,市场仍不确定关税对美国通胀及投资的影响,晚间关注欧美新一轮制造业PMI。铜价高位区间波动,逢低短多或观望。 【铝&氧化铝】 今日沪铝先扬后抑偏强震荡,现货贴水略有扩大。昨日铝锭铝棒社库较周一分别增加2.7万吨和0.8万吨,节后累库幅度略高于去年同期。原铝供应量同比稳定情况下,库存表现中性,旺季消费仍有待观察。近期宏观情绪偏积极,沪铝短期处于上升浪中,下方布林线中轨支撑,上方测试21000元阻力。氧化铝平衡趋向宽松,国内运行产能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国内外新投产能持续释放产量。矿石价格回落,成本支撑下移。出口窗口的阶段性打开有助于缓解价格跌势,本周现货出现升水成交指数止跌小幅反弹,但供应端出现实质性减量前氧化铝反弹空间有限。 【锌】 矿供应总体宽松,炼厂继续看涨后市TC,短期购矿意愿低。现货进口窗口持续关闭,前期进口锁价锌锭流入,LME锌库存跌势暂止,0-3月贴水35.49美元,SMM锌社库累至13.71万吨,锌锭供应难言紧张。下游开工继续提升,但锌价上涨抑制下游采买积极性,现货成交清淡,SMM0#锌报价较近月盘面贴水20元。“海湖庄园协议”传闻引关注,因尚处概念性阶段,后续不确定性依然较高。海外机构陆续唱多国内,宏观情绪偏乐观,市场对国内两会政策及“金三银四”仍有期待,短期方向性不足,资金减仓为主,暂看震荡。 【铅】 废电瓶回收商畏跌抛货,再生铅炼厂原料到货好转。还原铅产量有限,部分报价倒挂再生精铅。铅价反弹,SMM 1#铅报价对近月盘面贴水205元/吨,精废价差75元/吨。终端消费不佳,电池企业新订单不多,且以消化原料库存为主,下游前期低位刚需补库后,对高价铅接受度不足。成本和需求博弈,沪铅延续震荡看待。 【镍及不锈钢】 沪镍震荡,市场交投清淡。过剩继续困扰镍供应链。金川升水2100元,俄镍平水,电积镍平水,现货总体过剩继续制约市场。而与菲律宾和印尼镍矿相关的供应端扰动炒作距离供需现实的变化仍有比较长的时间差。镍铁报价970美元附近,镍铁收紧状态稍有缓解。库存方面,镍铁库存降4000吨至2.8万吨,纯镍库存增5千吨至4.95万吨,为近年来最高水平;不锈钢库存节后增接近7万吨至95万吨。技术上看,沪镍反弹,低位区间波动为主。 【锡】 沪锡收阴,短线再次回撤26.5万上方涨幅,晚间继续关注伦锡。本周美国新任总统再提4月可能对芯片加征关税。供应上,市场等待佤邦消息,但本季锡资源紧张,国内炼厂产量预期较低;下游主要关注国内消费惯性。同时精锡内外比价朝向出口方向,前期2503合约执行价25.5万卖出看跌期权持有到期或直接平仓兑现大部分利润。
2025-02-22 09:56:12
其他国家高锰酸钾进口量
刚果高锰酸钾进口量 | 马来西亚高锰酸钾进口量 | 阿尔及利亚高锰酸钾进口量 | 秘鲁高锰酸钾进口量 |
哈萨克斯坦高锰酸钾进口量 | 加蓬高锰酸钾进口量 | 新西兰高锰酸钾进口量 | 埃及高锰酸钾进口量 |
缅甸高锰酸钾进口量 | 印度高锰酸钾进口量 | 泰国高锰酸钾进口量 | 柬埔寨高锰酸钾进口量 |
意大利高锰酸钾进口量 | 新加坡高锰酸钾进口量 | 墨西哥高锰酸钾进口量 | 英国高锰酸钾进口量 |
法国高锰酸钾进口量 | 德国高锰酸钾进口量 | 阿根廷高锰酸钾进口量 | 沙特阿拉伯高锰酸钾进口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