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矿地质概述
2018-09-06 10:36:36
铜系典型的亲硫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形成硫化物,只有在强氧化条件下形成氧化物,在还原条件下可形成自然铜。目前,在地壳上已发现铜矿物和含铜矿物约计250多种,主要是硫化物及其类似的化合物和铜的氧化物、自然铜以及铜的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类等矿物。其中,能够适合目前选冶条件可作为工业矿物原料的有16种:自然元素:自然铜(含铜近100%),一般见于硫化矿床的氧化带。在陆相玄武岩的气孔或裂隙中常见到自然铜的产出,但能构成工业规模的自然铜矿床却极其罕见。不过,美国元古代变质的玄武质火山岩系中,却产有以自然铜为主的基韦诺超大型铜矿,成为了铜矿床的特例。在我国,湖南麻阳铜矿也是一个以自然铜为主的铜矿床,只是其类型为砂岩型,规模为中型。自然銅-COPPER铜的硫化物:黄铜矿(含铜34.6%,括号指铜含量,下同)斑铜矿(63.3%)辉铜矿(79.9%)铜蓝(66.5%)方黄铜矿(23.4%)黝铜矿(46.7%)砷黝铜矿(52.7%)硫砷铜矿(48.4%)。但辉铜矿和斑铜矿可以是原生成矿作用的产物,亦可为氧化次生富集的产物。若为次生氧化作用的产物,则辉铜矿可为烟灰状,且多与孔雀石等矿物共生。铜的氧化物:赤铜矿(88.8%)黑铜矿(79.9%);铜的硫酸盐、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孔雀石(57.5%)蓝铜矿(55.3%)硅孔雀石(36.2%)水胆矾(56.2%)氯铜矿(59.5%)。它们均为原生铜矿物或含铜高的岩石经氧化作用形成的。目前选冶铜矿物的原料主要是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孔雀石等。按选冶技术条件,将铜矿石以氧化铜和硫化铜的比例划出三个自然类型。即硫化矿石,含氧化铜小于10%;氧化矿石,含氧化铜大于30%;混合矿石,含氧化铜10%--30%。铜矿床的类型主要有:斑岩型铜矿、铜镍硫化物型铜矿、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层状铜矿(火山岩型铜矿、砂、页、砾岩型铜矿、碳酸盐型铜矿)矽卡岩型铜矿和热液脉型铜矿。
我国钼矿地质勘查
2018-12-10 14:18:49
我国现已查明的229处钼矿区中,经过勘探的大约占1/3。钼矿床地质勘探是为矿山建设设计在确定矿山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开拓方案、矿山总体布置和矿山建设远景规划,以及对矿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等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石选冶性能等方面提供必需的地质资料,因此它是在钼矿床(区)经过普查、详查地质工作之后,对矿床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等开采技术条件,以及对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综合利用、矿区外部建设条件等做出初步技术经济评价说明是可行的,才进行勘探工作。
钼矿区(区)的勘探,首先是要根据矿体规模、形态、厚度稳定程度、构造破坏程度和矿石主要组分分布的均匀程度确定勘探类型。然后根据勘探类型确定勘探手段和勘探工程间距。1983年地质矿产部和冶金工业部制定的“钼矿地质勘探规范”将钼矿床的勘探类型分为四类:
1)第Ⅰ勘探类型:矿体延展规模巨大、形态简单、厚度稳定至较稳定、构造破坏很小,矿石主要组分分布较均匀。属于本类型的矿床有陕西金堆城、河南三道庄等。
陕西金堆城钼矿发现于1955年,1956~1958年进行勘探。1959年提交详细勘探地质报告。勘探手段采用钻探,勘探深度为300m。选择矿体中心部位长1100m、宽200m、深150m的范围内,采用100m×100m网度求B级储量,其外部及深部地段采用200m×200m或200m×100m网度求C级储量。共投入钻探进尺28593m、平硐942m、浅井2630m。
2)第Ⅱ勘探类型:矿体延展规模多属大型、形态较简单、厚度较稳定、构造和岩脉破坏小、矿石主要组分分布较均匀至不均匀。属于本类型的矿床有河南上房沟。
上房沟钼矿发现于1957年,1982年提交详勘报告。勘探采用钻探50m×50m求B级储量、100m×100m求C级储量、200m×200m或200m×300m求D级储量。共投入钻探42897m、坑道2793m、浅井1339m。
3)第Ⅲ勘探类型:矿体延展规模多为中等、形态复杂、厚度较稳定至不稳定、构造破坏和岩脉穿插影响小至大、矿石主要组分分布不均匀至很不均匀。属于本类型矿床的有辽宁杨家杖子、黑龙江五道岭、湖南宝山等。
杨家杖子钼矿发现于1951年,1953~1957年勘探。勘探期间,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将主矿体的勘探类型定为Ⅱ类、分支矿体定为Ⅲ类。采用坑道(四个中段)配合钻探的手段进行勘探。Ⅱ类型勘探工程密度采用坑道(40~60)×50m求B级储量,(40~60)×100m和钻探100m×100m求C级储量。共投入钻探工作量53356m、坑道23736m。
4)第Ⅳ勘探类型:矿体延展规模小至中等、矿体形态复杂至很复杂、厚度不稳定至很不稳定、构造破坏或岩脉穿插影响大至很大、矿石主要组分分布很不均匀至极不均匀。属于这一勘探类型的矿床有吉林石人沟。
铜矿地质勘查规范
2019-01-16 17:41:55
关于勘探工程密度表和勘探手段选择的说明:
(1)表中所列工程间距,是钻孔或坑道实际控制矿体的距离。
(2)对I类型矿床的储量一般是用钻探求得。但在地形条件有利时,B级储量也可用坑道求得;对II类型的B级储量主要用钻探求得,一般应用坑道验证。但在地形条件有利时,也可用坑道求得;对III类型的B级储量一般用坑道配合钻探求得;对IV类型的C级储量主要是用坑道配合钻探求得或坑道钻探结合求得。
如矿体埋藏深、地形条件又不利于采用坑道探矿,施工确实困难时,应专题报告勘探主管部门与有关单位具体研究确定。
(3)表中所列各类矿床沿走向的工程间距都比沿倾向的工程间距稍大一些,这是因为一般铜矿床在厚度和品位变化方面大多是沿走向较沿倾向稳定。如果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出现沿倾斜比沿走向稳定时,可相应予以变更,沿走向的可以比沿倾斜的密一些。
(4)第V类型矿床很复杂,可以参照IV类型的勘探工程间距,控制到D级储量提供边探边采。
铜矿床勘探工作的质量要求:
铜矿床地质勘探工作的目的是了解地质情况,掌握成矿规律,用最短的时间和最经济、有效的工作量,探明矿产资源,提供矿山建设利用。因此,必须合理选择各种勘探研究方法,严格执行有关规范、规程的质量要求,才能多快好省地完成勘探任务。
第一节 地质调查
在勘探矿床时,必须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适当地选用各种勘探手段,调查研究矿区及其外围的区域地质情况、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化富集规律,从而提高对地质成矿理论的认识,并进一步指导矿床的勘探及其外围普查工作。对主要地质图和比例尺要求如下:
一、调查研究矿区外围的区域地质情况,分析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后的地质变迁,是在一定面积的区域内阐明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各种岩性特征和成矿规律等,为进一步寻找矿产打下基础。矿区外围的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10000~1:50000。
二、调查研究矿区(床)地质,要求对矿区(床)地质构造、矿体分布、围岩蚀变、矿化作用等进行综合研究,以指导勘探工作的进行。矿区(床)地形地质图必须实测,其比例尺一般为1:1000~l:2000。
第二节 物、化探工作
物、化探工作应根据矿床的地质条件,矿区的地形与其自然地理条件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前提,从勘探工作的目的和要求出发,进行设计和选择物、化探方法及测点密度。一般应选用多种的、综合的方法。合理地利用井中物探、井中岩石化探、放射性顺便检查及地面电法等方法。
关于物、化探的工作质量要求,在物、化探规范中已有规定,在工作中要加强物、化探工作的质量检查。重视对物、化探异常的综合研究,作出合理的地质推断和解释。
编制与地质图比例尺相适应的物、化探图件。在勘探报告中应简明扼要地阐述物、化探质量及推断成果。
第三节 探矿工程
勘探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探矿工程有:
一、槽、井探、取样钻:主要用来揭露了解地表地质情况和探索圈定地表矿体或构造。其工程间距一般应比勘探工程密度表中的间距加密一倍。
二、坑探:应严格按照设计的方向、坡度、断面规格施工。设计的位置和规格,应以探明矿体情况为主,并考虑到将来能为生产所利用。
三、钻探:钻探质量对正确探明矿床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质量要求主要包括:
1.岩、矿心采取率:矿体和矿体顶、底板围岩3~5米的采取率平均不得低于75%,采取率低于75%的不能连续超过5米,否则,要采取补救措施。围岩的岩心采取率要求平均达到65%。
要做好钻孔设计予想柱状图,按照钻进中地质情况的变化,及时修改原设计的钻孔柱状图,并通知机台。
2.钻孔在钻进过程中必须按岩心钻探规程的规定系统地测定顶角和方位,并保证测斜数据准确可靠。如钻孔偏斜与设计出入较大时,应及时设法补救。
3.钻孔在钻进过程中必须做好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孔深校正、原始记录和岩心保管等工作。钻孔完工后,必须按照地质设计进行封孔,还要选择部分钻孔(一般为已封钻孔的5%)进行封孔质量检查和评述,并埋设好孔口标志。
第四节 化学分析样品的采取、加工和化验
所有在矿体、矿化带中的勘探工程必须采样化验。
一、化学分析样品的采取方法
基本分析样品的采取,在槽、井、坑道中一般采用断面为5×2~10×3厘米的刻槽法,也可通过试验,采用其它有效的方法。刻槽样品的长度一般1~2米,以不大于可采厚度为宜。不同类型矿石应分别取样。矿心取样一般沿矿心长轴劈取一半作为样品,长度一般1~2米。要分矿石类型采样并尽可能与钻程吻合起来。
全分析的目的是全面了解矿石中各组份的含量。采样方法是按主要矿体,分矿石类型从基本分析样品的副样中根据采样长度按比例进行组合。每一矿石类型一般作1~2个。
组合分析的目的是了解伴生有益组份和有害组份的分布和含量,作为综合评价计算储量之用。采样方法是以探矿工程为单位,按矿体、分矿石类型从连续的5~10个基本分析样品的副样中进行组合。组合原则是根据基本分析样的长度,按比例进行组合。
物相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划分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的界线。在矿石经过肉眼或光片鉴定大致确定了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的界线后,在这些界线上、下采取样品。一般从基本分析副样中提取。
单矿物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各种单矿物中赋存有哪些稀散元素和贵重金属及其含量,作为按单矿物计算储量的依据。样品的采取是采用各种分选方法获得的。必要时考虑矿物的世代。单矿物样品的数量按实际需要确定。
二、样品加工。
样品加工通常指破碎、过筛、拌匀、缩减重量等一系列的工作,也叫样品缩分。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为了减少样品缩分次数,提高工效,也可将样品碾碎到1毫米或更细粒后进行缩分。
样品缩分应按下列公式进行:
Q=Kd2
式中:d一样品破碎后最大颗粒的直径(毫米)
K—缩分系数
Q一缩分时取得的最低重量(公斤)
K值的大小一般采用经验值0.1~0.2。如铜矿石伴生有含量很不均匀的或含量很低的贵重组份时,则K值采用0.3~0.5。对大型新类型矿床的矿石必要时进行K值试验。
在碎样全过程中,样品损失率不得大于5%,缩分误差不得大于3%。
样品缩分后除满足基本分析、组合分析和全分析需要外,还要保留一定数量的副样,
三、化学分析的检查。
对样品的分析结果必须进行内、外部检查,以保证化学分析的质量。
内部检查是检查基本分析的偶然误差,一般由化验室自己进行。若地质上对某些分析质量有疑问或必要时,可指定一定数量的样品重新检查。
外部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基本分析单位工作中有无系统误差,检查数量一般为基本分析样品总数的5%。样品少时,外部检查样品不得少于30个。外检样由基本分析实验室分期、分批,并按矿石类型和品位高低送委托单位。
当外部检查结果证实与基本分析结果有系统误差时,应按化验质量检查规定报主管部门批准进行仲裁分析。如经仲裁分析证实基本分析是错误的,则应详细研究原因,如无补救办法,应当全部重新进行分析。
铜的化学分析允许误差范围如下:
在矿石中铜的含量(%) 相对偶然误差允许范围(%)
3 以上 0.5~3 0.1~0.5 第五节 矿石加工技术试验
在地质勘探阶段,矿石加工技术试验大致可分以下两种:
一、初步可选性试验:一般在初步勘探阶段进行,对某些新类型矿床,在详细普查阶段就要进行。目的在于了解矿石的可选性能。样品重量为50~500公斤。
二、详细可选性试验:一般应在详细勘探阶段进行,有时也在初步勘探阶段进行,特别是新类型或复杂矿床,更应提前研究。主要是取得矿石可选性能及较全面的选矿方法和流程的详细资料,对所确定的选矿流程用于工业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作出评价。样品重量500~1000公斤。
钴矿资源的地质特点
2018-12-10 14:19:47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一)岩浆硫化铜镍(钴)矿 岩浆硫化铜镍(钴)矿(这里括号中的钴代表伴生矿,以下同)是副产钴的重要矿床,此类型钴矿储量约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40%。该类型矿床主要分布于甘肃北部以及吉林南部等地。这两个地区均属于华北古陆块的边缘。岩体与古元古代地层(年龄值大于1719 Ma)呈侵入接触,而岩体单矿物Sm-Nb等时线年龄值为1508+31 Ma,因此成岩成矿时代为中-古元古代。
该类型矿床产于古陆边缘地带,沿超壳深断裂带分布。成矿作用与铁质基性-超基性岩关系密切。含矿岩体规模不大,其成矿组分的含量远超过一般超基性岩的克拉克值。矿体主要赋存在岩体中,其面积一般可占岩体总面积的50%左右。大多数矿体,特别是主矿体明显具有贯入标志和特征的海绵晶铁构造,因此,成矿作用主要不是就地熔离形成的,而是经过深部熔离后贯入的。也就是说注入深部岩浆层中的岩浆,经过深部熔离作用使成矿物质在不同层次得到不同程度的富集,自上而下为硅酸盐岩浆、含矿岩浆、富矿岩浆和矿浆。然后,由于深断裂活动的诱发,导致岩浆房中各种岩浆与矿浆,在深部围压与内压驱动下,沿断裂带上侵并到达上盘的次级断裂裂隙中(即现存空间中)成岩成矿。
成矿作用分为岩浆期、气化热液期和热液期。岩浆期是主要成矿期,按成因类型将矿体分为就地熔离型、深部熔离-贯入型和晚期贯入型三种,且矿体大多赋存在岩体下部或中下部。气化热液期所形成的矿体主要产于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上。热液期主要对先成岩浆期矿体进行改造、叠加,不单独形成矿体。
赋矿岩石主要为二辉橄榄岩、橄榄二辉岩、斜长二辉橄榄岩、二辉岩和纯橄榄岩等。岩浆岩属于苦橄质拉斑玄武岩系列,SiO2和Na2O+K2O较低,Na2O>K2O,Na2O/K2O值为2左右,MgO/(Fe2O3+FeO)值为3~5,多属于铁质基性-超基性岩。岩体中各相带关系比较清楚。同一相带中不同岩石类型常呈渐变过渡关系,并往往呈同心环状分布,基性程度高的岩石分布在中心,向外基性程度依次降低。
该类矿床主要金属矿物有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方黄铜矿、马基诺矿、墨铜矿、紫硫镍铁矿、褐硫钾镍铁矿以及砷铂矿、自然铂、自然金、碲银矿、金银矿、锡铂钯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贵橄榄石、古铜辉石、顽透辉石、拉长石等。
该类矿床主要实例为甘肃金川铜镍矿床、吉林通化赤柏松铜镍矿、内蒙古四子王旗小南山铜镍矿床、四川冷水箐铜镍矿床。
(二)夕卡岩型矿床 夕卡岩型矿床的主矿产是铁或铜,伴生有钴。矿床规模多为中小型,该类矿床的钴金属储量约占总保有储量的30%。
河北邯郸和山东莱芜地区的中小型铁(钴)矿,这类夕卡岩型铁矿床主要分布在鲁西、冀南、晋中以及苏北、豫北等地。这些地区均位于华北古陆块中部,中生代以来受大陆边缘构造活动影响,发生了较为广泛的构造-岩浆及其有关的成矿活动。岩体形成时期延续较长,170~109Ma,而成矿主要在燕山晚期。
在中朝准地台内燕山期深源中浅成的同熔型花岗岩类侵入于中奥陶统为主的碳酸盐岩中产生了较为广泛的接触交代作用与成矿作用。
主要赋矿岩石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含膏(盐)层碳酸盐岩,少数为中-上寒武统与中石炭统的灰岩、白云质灰岩。矿体主要赋存于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及其附近,少数位于假整合面、层间破碎带以及岩体的围岩捕虏体内。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及不规则状,长数十米至数百米;最长近千米。但厚度变化较大,产于假整合面与层间破碎带中的矿体稳定性较高,而产于接触带上的矿体稳定性较差,厚度、形状以及规模变化都很大。
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黄铁矿,其次为黄铜矿、赤铁矿和褐铁矿。脉石矿物为透辉石、蛇纹石以及少量金云母、透闪石、阳起石、石榴子石、白云石、绿泥石、石英等。
该矿床类型实例主要有河北武安、符山铁矿,山东莱芜铁矿,江苏利国铁矿等。
像湖北大冶这类夕卡岩型铁铜矿床分布于鄂东南地区。该区位于古扬子陆块北缘,元古宙末期与华北陆块对接,后又分离处于长期沉陷状态,接受巨厚的古生代地台型沉积,局部发生铁、硫等沉积成矿作用。晚三叠世末,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再次拼接,使该区盖层发生强烈挤压,形成北西西-北东东向的弧形褶皱隆起带。中生代本区受西太平洋板块活动影响,在北北东-北东向深断裂活动同时伴有北西向和北东向盖层断裂,形成了网格状构造系统和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并有广泛的燕山期岩浆活动及有关的区域性铁、铜、金、硫的成矿作用。成岩成矿时代主要为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
矿体主要产在石英闪长岩侵入体与中下三叠统大冶灰岩接触带或断裂接触带中。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为中-中酸性岩,属壳幔同熔型高碱富钠的弱碱质-钙碱质岩系。常见的岩石有闪长岩、辉石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接触围岩主要为中下三叠系含膏(盐)的碳酸盐岩层,少部分为石炭系。
矿石矿物以磁铁矿、赤铁矿为主,还有菱铁矿、黄铁矿及少量穆磁铁矿、黄铁矿、镜铁矿等。脉石矿物以石榴子石、透辉石、符山石、方柱石、金云母等为主。
该类矿床主要实例有湖北大冶铁山铜铁矿、铜录山铜铁矿、程潮铁矿等。
(三)沉积型铜钴矿床 该类型矿床主要分布在川西-滇中地区,其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5%。该区位于扬子古陆块西缘,古元古代在角闪岩相-绿片岩相的康定群基础上形成了古陆缘裂陷槽,并且其中具有局限深海盆、台地、斜坡槽等构造环境。成岩成矿时代均为古元古代。
矿层产于一套富钠火山-沉积建造中(即细碧角斑岩-陆源碎屑-碳酸盐岩建造)。其下部为碳酸盐岩-砂岩-钾质角斑岩组合;中部为碳酸盐岩-泥质和泥砂质岩-钠质角斑岩组合;上部为碳酸盐岩-泥砂质岩-钠长角斑岩组合。每个组合的下部以含火山物质的沉积岩为主,往上火山物质增多,甚至全变成火山岩。中部组合为主要含矿建造。矿体主要集中在黑云石英钠长片岩、石榴黑云片岩和条纹状石英钠长岩中。
矿体赋存于中部旋回的上火山岩层中,此旋回火山活动最强烈,规模最大。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和叠瓦状等,矿体相互平行产出,矿体产状与围岩产状一致,并同步褶皱。
矿石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和磁铁矿为主,次为斑铜矿、辉钼矿、辉钴矿、赤铁矿、硫铁镍矿、方硫镍钴矿、自然金、自然银、磁黄铁矿等。
该类矿床主要有四川拉拉厂地区的落函和石龙等矿。
以上三类矿床拥有的储量约占总储量的85%,其余的如西藏玉龙铜钼矿成矿时代属于燕山期末-喜马拉雅期。风化型矿床约占总储量的7%,此类矿床形成于第三纪之后。我国海南省文昌县蓬莱钴土矿床为玄武岩风化的产物。云南元江-墨江钴矿是超基性岩体风化的产物。以上可看出我国共、伴生钴矿床的类型较齐全,时空分布较广泛。
二、矿床类型
单独钴矿床一般分为砷化钴矿床、硫化钴矿床和钴土矿矿床三类。我国单一钴矿床只有钴土矿一类。
共、伴生钴矿床的分类一般服从于主矿。国内目前现有的钴矿按矿床成因可分为四大类,即岩浆型、热液型、沉积型和风化型矿床。四大类按工业类型又可分为九个亚类,共、伴生钴矿床类型见下表。
共、伴生钴矿床类型表大类亚类国内矿产地岩浆型硫化铜镍型
钒钛磁铁矿型甘肃金川白家嘴子、新疆哈密黄山
四川攀枝花热液型夕卡岩型
斑岩型
脉状多金属型山东莱芜、湖北大冶铜录山
山西恒曲铜矿峪沉积型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变质)型
沉积(变质)型四川会理拉拉厂
云南易门老厂风化型红土型
其他风化型云南元江墨江
江西上高七宝山三、典型矿床
(一)甘肃金川铜镍(钴)硫化物矿床 该矿床属岩浆熔离-贯入矿床,钴为伴生矿产。矿区位于中朝地块西南部阿拉善边缘隆起之上,其北是地块内部区,以南是祁连褶皱系的走廊过渡带。矿区出露的地层为下元古界下部白家嘴子组,上部塔马子沟组。两者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金川含矿超铁镁质岩体侵入于下古古界白家嘴子组变质岩系中。出露面积约1.34 km2,走向北50°西,倾向南西,倾角50°~80°,呈不规则岩块状,由于北东东向扭性断裂的影响,岩体被切成四段,分属四个矿区。金川含矿岩体为一复式侵入体,不同期次岩浆形成的岩相各异。第一期中细粒级岩相主要分布于Ⅰ、Ⅲ矿区岩体的中上部;第二期中粗粒级岩相分布于Ⅰ、Ⅲ矿区的中下部;第三期中粒级岩相主要发育于Ⅰ、Ⅲ矿区中粗粒岩相的下侧部。
矿体赋存于岩体下部,达数百个之多,基本与岩体产状一致。按成矿阶段将矿体分成三类,即:岩浆期矿体、气化热液期矿体和热液期矿体,矿体一般呈不规则透镜状,个别呈脉状,沿走向和倾向都有膨缩变化和分支复合现象。
矿石类型主要为稀疏浸染状,其次为稠密浸染状及脉状矿石,少数星点状、海绵状、块状矿石也可见到。主要含钴矿物有磁黄铁矿、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紫硫镍矿、镍辉砷钴矿、铁镍辉钴矿等。矿石品位:钴为0.021%~0.038%,铜0.48%~1.66%,镍0.66%~1.64%,伴生有金、银、铂族、硒、碲和少量镓、铟、锗等。
该矿为我国最大的镍钴生产矿山,钴产量约占全国的70%以上。
(二)湖北大冶铜录山夕卡岩型铜铁(钴)矿场 该矿床为接触交代-热液型矿床,钴为伴生矿产。该矿位于鄂城-大磨山北北东向隆起的东段。矿区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群的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石英正长闪长玢岩与大理岩的接触带为赋矿层位。矿体空间展布明显呈三个矿带。北北东向矿带(主矿带)沿北东22°延伸,长约2100m,宽约300~350 m,主矿体在平面上表现为一组出露深度不同的平行体,具尖灭再现现象。单体呈狭长透镜状,具舒缓波状。北东东向矿带沿北东60°方向展布,矿体呈不规则透镜状,倾向南东,倾角60°~70°,矿体规模小,分布零星、连续性差。矿体形态见左图。北北西向矿带沿北西15°~20°方向展布,主要由小矿体组成。
矿石呈块状、角砾状和浸染状等构造。矿石矿物以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和黄铁矿为主,其次为辉钼矿、白铁矿、胶状黄铁矿。黄铁矿为含钴矿物,钴平均品位为0.0154%。图1 湖北大冶铜录山矿床矿体形态①
1、地质界线;2、大理岩;3、透辉石夕卡岩;4、石榴石夕卡岩;
5、铜矿体;6、铜铁矿体;7、斜长石岩;8、钠长斑岩;
9、石英二长闪长斑岩;①据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队
(三)四川会理拉拉厂铜钴矿矿场 该矿床为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型矿床。矿床产于震旦纪细碧-角斑-石英角斑质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中。含矿层是同一层位的许多中心式喷发而形成的火山碎屑堆积透镜体,一般以角斑质和石英角斑质碎屑岩为主。最下部含矿层 为铜矿层, 为铁铜矿层,上部含矿层 的下部为铜钴矿层,上部为铜钼矿层。矿石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为主,少量斑铜矿。含钴矿物为黄铁矿、硫铜钴矿、硫镍钴矿、辉砷钴矿和辉砷镍矿等。钴平均品位为0.02%。(四)海南省安定县居丁钴土矿 该矿床位于安定县居丁镇东南,属玄武岩风化剥蚀台地及缓坡丘陵。矿体分布面积约12 km2。钴土矿体呈似层状或上、下部矿体组成的复合层状,赋存在晚第三纪—上新世至第四纪更新世喷发的(超基性)玻基辉橄岩和(基性)橄榄玄武岩为母岩的风化红土层中,常与铝土矿共生,属风化淋滤残积、坡积成因类型(见下图)。图2 钴土矿综合剖面
(五)云南省元江-墨江红土镍(钴)矿 该矿床为红土风化型矿床,原岩为喜马拉雅期(推断)的超基性岩体,主要由蛇纹石化斜辉橄榄岩及少量蛇纹石化二辉橄榄岩、纯橄榄岩组成。风化壳剖面分为6个带:1、覆土层(1~2m),2、褐铁矿带(0.5~1m),主要矿物为针铁矿、赤铁矿,混有少量绿高岭石和石英,3、褐铁矿-绿高岭石带(5~6m),主要矿物为绿高岭石、针铁矿、赤铁矿,主要矿石带之一,4、绿高岭石带(3~7m),绿高岭石组成,是主要矿层,5、淋滤蛇纹石带(15~25m),由蛇纹石、石英、蛋白石、蜡蛇纹石和镍绿泥石等组成。矿石的钴品位0.03%~0.036%。
地质钻探用管 YB235
2019-03-19 09:03:26
地质钻探用管 YB235尺寸公差地质钻探用管 YB235标准
地质钻探用管 YB235外径公差
地质钻探用管 YB235壁厚公差YB 235
D≤89.5 ±0.8% D>89.5 ±1%
按标准地质钻探用管 YB235机械性能/化学成份标准
纲级
抗拉强度(MPa)
屈服强度(MPa)
延伸率(%)
P
SYB 235
DZ40
637
373
14
≤0.040
0.045DZ50
686
490
12
稀土、稀散金属资源地质特征
2019-03-07 11:06:31
一、矿床时空散布及成矿规则
我国稀土矿床大多数与稀有元素共生在一起的,矿床构成于从元古宙至中生代的绵长地质前史时期中,在兴安—内蒙古、东秦岭、黑吉辽胶、华南、康滇等成矿区带均有不同程度的散布。稀土矿床时空散布根本概略是:
前寒武纪是稀土矿床的一个重要成矿期。如坐落内蒙古成矿区的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是一个多期叠加成矿的国际稀有特殊超大型稀土矿床。据袁忠信等近年来对白云鄂博矿床成矿年代的研讨标明,稀土的成矿首要发生在中元古代,约在1400~1600Ma之间(矿床地质,1991.№.1),矿石是经过堆积方法构成的。在加里东期,伴随着碱性碳酸岩岩浆,以及或许某些碱性辉长岩岩浆的侵入,导致稀土第2次成矿。在海西期,伴随着矿区南部花岗岩岩浆的侵入,使原堆积的矿石再次遭到改造,有新的晚期阶段的稀土矿藏构成。
加里东期构成的稀有、稀土矿床,首要是散布在北方几条北西西向的岩带,如秦岭区、昆仑-祁连山区。矿床类型以伟晶岩型为主,成矿规划较小。
此外,在南边桂粤的寒武系—奥陶系中遍及含有磷和稀土元素,在混合岩化过程中,使稀土元素富集而构成混合岩型稀土矿床。
海西期,在兴安岭-内蒙古区、阿尔泰区、天山-北山区、昆仑-祁连山区、东秦岭区、华南区、康滇区及黑吉辽胶区都有海西期岩带存在,构成许多规划不等的稀有、稀土矿床。
印支期,现在仅在川西发现大型锂辉石伟晶岩矿床和新疆阿尔泰区域柯鲁木特锂辉石-钠长石伟晶岩矿床。但没有发现规划较大的稀土矿床。
燕山期是我国稀有、稀土矿床的首要成矿期,特别是华南成矿区的许多花岗岩型、气成热液和热液型、伟晶岩型、碱性岩及碱性花岗岩型、火山热液型等稀有、稀土矿床,绝大多数是在燕山期成矿的。此外,四川冕宁牦牛坪稀土矿床经研讨属喜马拉雅期成岩成矿的(袁忠信等,1995)。
不同成因类型的稀土矿床的铈族稀土和钇族稀土矿藏组合的改变具有必定的规则性。与碱性-超基性岩浆有关的岩浆矿床中,首要构成铈族稀土矿藏组合;与酸性岩浆有关的矿床中,首要构成钇族稀土矿藏组合。伟晶岩矿床中,碱性伟晶岩矿床首要构成铈族稀土矿藏组合;花岗伟晶岩则首要构成钇族稀土矿藏组合。热液矿床中首要构成铈族稀土氟碳酸盐矿藏组合。
二、矿床类型
我国稀土矿床类型的区分,因稀土元素常与稀有元素共生在一起,故矿床分类都以稀有、稀土矿床标明。如《我国矿床》(中册)推出的稀有、稀土矿床分类计划。现将以稀土为主并具有工业含义的矿床类型,简介如下:
1.白云鄂博型铁-铌、稀土矿床
这是一种特殊类型迄今绝无仅有的超大型稀土矿床,以其规划巨大,储量丰厚,铈族稀土档次高而著称于世,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是我国稀土矿藏质料最大的生产基地。对其成因类型区分至今议论纷纷,比如特种高温热液说、堆积蜕变-热液告知说、岩浆碳酸岩说、火山碳酸岩堆积说、层控说、热卤水堆积说以及复合成因说等。该类型矿床地质特征将在典型矿区中加以扼要介绍。
2.花岗岩型铌、稀土矿床
该类型是与花岗岩类岩石有关的岩浆矿床,首要散布在赣南、粤北及湘南、桂东一带,如姑婆山含褐钇铌矿花岗岩。碱性花岗岩型稀土矿床首要散布在川西和内蒙古的东部区域,如内蒙古巴尔哲碱性花岗岩铌、稀土矿床。花岗岩型稀土矿床的特色是,储量大、档次安稳,颇有前景。但档次较低,矿藏粒度较细,现在没有大规划挖掘使用。但是在其上发育的风化壳矿床和构成的冲积砂矿、海边砂矿,易采易选,具有重要工业含义,五六十年代已挖掘这些砂矿中的茕居石、磷钇矿、铌钽铁矿、锆石英等稀土、稀有元素矿藏质料。
3.花岗伟晶岩型稀土矿床
我国花岗伟晶岩首要富含锂、铍、钽等稀有元素,富含稀土元素并不多见,仅在江西发现有稀土-铌钽-锂伟晶岩型矿床。这类矿床的特色是稀土档次较高,矿藏粒度较大,易采易选,但规划有限,适于当地挖掘。
4.含稀土氟碳酸盐热液脉状型矿床
该类型是独立的轻稀土矿床,经济价值巨大,为国外稀土矿的首要类型之一,如美国闻名的芒廷帕斯特大型氟碳铈矿即属此类。我国现在已勘查出四川冕宁牦牛坪稀土矿床(大型)和山东微山湖郗山稀土矿床(中型)。这类矿床的构成常与碱性侵入岩有关,规划较大,稀土档次富,首要矿石矿藏为氟碳铈矿,富含镧、铈、镨、钕等元素,矿石嵌布粒度大,属易选矿石类型。这两个矿床已开发使用,经济、社会效益非常可观。
5.含铌、稀土正长岩-碳酸岩型矿床
这品种型矿床也是稀土矿床首要类型之一。具有规划大,共伴生组分多的特色,颇有归纳使用价值。首要矿石矿藏以铈族稀土为主。有茕居石、氟碳铈矿、氟碳铈钙矿等,铌矿藏有烧绿石、铌铁矿、铌铁金红石等。在秦岭东段南坡,鄂陕交界处已勘查的湖北竹山庙垭大型铌稀土矿床,探明轻稀土氧化物121.5万t,五氧化二铌92.95万t,尚待开发使用。
6.化学堆积型含稀土磷块岩矿床
在化学堆积型矿床中,现在在国内没有发现独立的稀土矿床。稀土元素仅仅作为伴生组分富集在某些磷矿床、铝土矿床和铁矿床中,具有归纳收回使用价值。其间在磷块岩中的稀土元素首要呈类质同象方法赋存于胶磷矿或微晶磷灰石中,稀土含量与主元素磷的含量有亲近的相关联系,最高含量可达0.3%,且钇族稀土往往有较高的份额。70年代初,勘探的贵州织金县新华磷矿床,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储量已达大型矿床规划,其间氧化钇的储量占总储量的1/3。现在,磷矿已挖掘,稀土矿待归纳收回使用。
7.堆积蜕变型铌、稀土、磷矿床
该类型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蜕变矿床,散布甘肃北部和内蒙古西部。矿床产于前寒武系大理岩中。矿石矿藏首要有铌铁矿、铌易解石、铌铁金红石、茕居石、磷灰石等。矿床规划较大,以铌为主,稀土和磷可归纳收回使用,具有潜在的工业含义。
8.混合岩型稀土矿床
这种稀土矿床是含茕居石、磷钇矿的混合岩或混合岩化花岗岩。70年代以来在广东、辽宁、内蒙古接连发现矿化区和矿床。如广东的五和含稀土混合岩矿床,辽宁的翁泉沟混合岩化告知型硼铁稀土矿床,内蒙古乌拉山—集宁一带的花岗片麻岩或混合岩中稀土元素含量很高,有或许找到混合岩型稀土矿床。这种矿床的矿石矿藏首要是茕居石、磷钇矿、褐帘石和锆石等,辽宁的混合岩中还有铈硼硅石等。混合岩型稀土矿床,一般规划较大,特别是在南边由混合岩型稀土矿床构成的风化壳矿床和海边砂矿具有重要挖掘价值。
9.风化壳稀土矿床
这类矿床广泛散布于南岭和福建一带的花岗岩型、混合岩型稀土矿床和单个含稀土火山岩发育的区域,多呈面型散布。依据稀土元素的赋存状况,风化壳矿床分为单矿藏型和离子吸附型两类。
单矿藏型风化壳矿床的稀土元素首要以稀土矿藏方法呈现,其工业矿藏品种,视其原岩而定。有的以褐钇铌矿为主,如湖南和广西富贺钟三县的风化壳花岗岩;有的则以磷钇矿和茕居石为主。其含矿母岩为含矿花岗岩和混合岩。这类矿床采选简易,已成为稀土特别是重稀土的首要矿藏质料来历。
离子吸附型风化壳稀土矿床,是一种新类型稀土矿床。稀土元素呈离子状况吸附于粘土矿藏表面,提取工艺简洁,加之规划之大,挖掘简略,已成为我国重稀土、中稀土提取的首要来历。这类矿床在我国南边有较广泛的散布,开发这类矿床经济、社会效益非常显着。
10.茕居石、磷钇矿冲积砂矿和海边砂矿
在华东、中南、滇西南等区域第四系冲积层中遍及茕居石和磷钇矿砂矿。其原岩为含矿花岗岩和混合岩,砂矿富集程度、档次随地貌单元趋新而渐富。矿床规划较小,但易采易选,适于边采边探,易于发挥经济效益。海边砂矿比冲积砂矿规划大,也易采易选,经济价值巨大。首要散布在广东、海南、台湾省等滨海一带。矿体赋于第四纪滨海相细粒石英砂中,首要矿藏为钛铁矿、金红石、锆石、茕居石和磷钇矿等,均可归纳开发、归纳收回使用。
三、典型矿区
(一)内蒙古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
白云鄂博矿区坐落内蒙古包头市白云鄂博区内,南距固阳县城90km,矿区规划东西长16km,南北宽3km,面积约为48km2,由主矿、东矿、西矿、东介勒格勒和都拉哈拉等5个矿段组成。探明的储量规划:稀土、铌为国际稀有的超大型、铁矿也到达大型以上规划,并伴生多种有利组分,归纳使用价值巨大。
白云鄂博矿床从发现到勘查、开发已有70余年前史。铁矿由丁道衡先生1927年7月初次发现,稀土矿由何作霖先生在丁道衡采回来的标本中,于1935年头次发现两种稀土矿藏,命名为白云矿(氟碳铈矿)和鄂博矿(茕居石)。但这样重要的发现,在其时没有注重。直到新我国建立后才对白云鄂博矿区进行了空前大规划的地质勘查、矿业开发和科研作业。
40余年来许多部分和单位先后在这里做过地质勘查作业。到1992年末,累计探明铁矿石储量14.59亿t,探明的稀土储量(RE2O3)占全国总储量的90%以上,铌储量(Nb2O5)占全国总储量的70%(按1996年末保有储量计算),并别离计算了钍、钛、钾、萤石、石英砂等矿产储量,规划也很可观。
白云鄂博矿区地处内蒙古地轴北缘向内蒙古古生代地槽的过渡地带。矿床坐落宽沟大开裂与乌兰宝力格深大开裂交汇处的白云鄂博区。矿区首要散布有中元古代的下白云鄂博群地层,首要为淡色石英岩、板岩、灰岩和白云岩组成的一套准复理石堆积缔造(图3.22.1)。矿区由近东西走向的宽沟背斜和白云鄂博向斜组成。矿区的侵入岩以海西期花岗岩类为主,散布于矿床南北,其次是辉长岩类、闪长岩类等。白云岩是矿区首要含矿层,对稀土和铌而言白云岩便是矿体。主矿段、东矿段和西矿段,不只是铁矿体,并且均伴生有工业价值的稀土和铌等稀有金属矿产;东介勒格勒和都拉哈拉首要是铌-稀土矿段。各矿段的首要矿体规划:
1.主矿段 坐落白云鄂博向斜的北翼。矿体赋存于白云岩(H8)与板岩(H9)之间。矿体产状与围岩共同。矿体上盘围岩为黑色板岩蚀变而成为黑云母岩,下盘为萤石化、钠闪石化白云岩。铁矿体长1250m,最宽415m,操控斜深970m。稀土储量占全矿区总量的32.1%,铌储量占全矿区总量的21%。
2.东矿段 坐落主矿段之东,二者附近。矿体产状与围岩共同。矿体上盘围岩为白云岩和板岩,下盘为白云岩。铁矿体长1200m,最宽350m,呈帚状,西窄东宽,最大延深800m。稀土储量占全矿区总量的21.5%,铌储量占全矿区总量的10.8%。
主、东矿段均匀档次:主矿段,TFe 35.97%、RE2O3 6.19%、Nb2O5 0.141%;东矿段 TFe 33.85%、RE2O3 5.71%、Nb2O5 0.126%。在上盘蚀变板岩、白云岩和下盘蚀变白云岩中还有铌、稀土矿体产出,含Nb2O5 0.051%~0.153%。RE2O3 0.8%~8.18%。
主、东矿段的首要稀土、稀有元素工业矿藏为茕居石、氟碳铈矿、氟碳钙铈矿、黄河矿、铌铁矿、易解石、烧绿石等。此外,在主、东矿段境界外的底盘稀土档次RE2O3 3.55%,其储量占全矿区总量的16%。
3.西矿段 坐落主矿以西,由16个大小不等的铁矿体组成,散布在白云鄂博向斜的两翼,向斜核部为(H9)板岩,两翼为(H8)白云岩,有的铁矿体自身呈向斜结构。铁矿体长100~1900m,宽10~170m。矿段中见有黑云母化、金云母化、钠闪石化、铁白云石化。稀土、铌矿化与其伴生,矿化比主、东矿段弱。矿段均匀档次:TFe 33.57%、RE2O3 0.948%~1.072%、Nb2O5 0.064%~0.08%。稀土储量占全矿区总量的8.5%,铌储量占全矿区总量的43.7%。
4.东介勒格勒矿段 坐落东矿段之南1km处,属白云鄂博向斜南翼,由8个小铁矿体和13个铌矿体组成。铌、稀土多散布在白云岩中,RE2O3含量为1%~3.89%,Nb2O5含量为0.2%左右。
5.都拉哈拉铌-稀土矿段 坐落东矿段以东,与东矿段矿体下盘的白云岩相连,东西长5700m,南北宽1060m,面积6km2。本矿段铁矿化不发育,未构成铁矿体。铌、稀土矿化集中于各种蚀变白云岩和金云母透辉石夕卡岩中,构成独立矿体。共有4个矿体,主矿体长3200m,宽均匀230m,呈层状产于磁铁矿化白云岩、萤石磁铁矿化白云岩中,稀土均匀档次RE2O3为3%,铌均匀档次Nb2O5为0.097%。其他3个矿体产于东部触摸带,矿体长320~500m,宽65~100m,首要矿石类型为金云母透辉岩型,均匀档次:稀土(RE2O3)为0.3%~0.99%、铌(Nb2O5)为0.146%~0.202%。首要矿石矿藏为茕居石、铌铁矿、烧绿石等。
白云鄂博矿床物质成分极为杂乱,已查明有73种元素,170多种矿藏。其间,铌、稀土、钛、锆、钍及铁的矿藏共近60种,约占总数的35%。首要矿石类型有块状铌稀土铁矿石、条带状铌稀土铁矿石、霓石型铌稀土铁矿石、钠闪石型铌稀土铁矿石、白云石型铌稀土铁矿石、黑云母型铌稀土铁矿石、霓石型铌稀土矿石、白云石型铌稀土矿石和透辉石型铌矿石。
白云鄂博矿床的成因类型,现在颇有争议,有多种之说,在本节“矿床类型”已有叙说。鉴于该矿床成因杂乱,规划巨大,共伴生组分甚多,经济价值大,从工业类型来看也是共同的、唯有的一品种型,一般称之“白云鄂博式”铁-铌、稀土矿床。
(二)内蒙古扎鲁特旗“八○一”稀有稀土矿
扎鲁特旗“八○一”(又叫巴尔哲)稀有、稀土矿区,坐落内蒙古哲里木盟扎鲁特旗乌兰哈达苏木境内,为大型碱性花岗岩稀有、稀土矿床,探获的储量:稀土、钽、铌、铍均为大型规划。
该矿床是1975年吉林省地质局区测二分队在进行1∶20万区测时经过放射性查看发现的。1976年省局第八地质队四分队经过矿点查看,必定了该矿点是个较大规划的稀有稀土矿床。1977~1978年由省局化探大队(原第八地质队)三分队进行普查和详查,1981年提交了内蒙古扎鲁特旗八○一稀有、稀土矿床详查陈述。
矿区坐落大兴安岭拱起的南段,东西向和北东向结构体系相交部位。矿床产于区内钠闪石花岗岩体顶部的内触摸带中。含矿岩体侵入在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构成的北北东向背斜结构的核部。岩体总面积为0.35km2,分东西两个岩体(图3.22.2),东岩体呈亚铃形,面积0.24km2,西岩体近圆形,面积0.11km2。该岩体为硅酸过饱和强碱性岩石。其围岩蚀变首要为硅化、角岩化、钠闪石化,并有少数萤石化和碳酸盐化。岩体在笔直和水平方向均有显着的分带。矿化富集在岩体顶部呈面型强蚀变的部位,已查明东岩体顶部富含稀土、铌钽、铍,为一厚大板状矿体。按元素组合又分为上部矿体和下部矿体。上部矿体首要含稀土、铌、钽、铍等,产于东岩体的上部,与强蚀变钠闪石花岗岩带相吻合,自地表向深部达110~150m。地表出露长1090m,宽90~347m。矿石中首要矿藏为羟硅铍钇铈矿、铌铁矿、锌日光榴石、烧绿石、茕居石、锆石。矿体均匀档次,Y2O3为0.295%,Ce2O3为0.3%,Nb2O5为0.258%,Ta2O5为0.16%,BeO为0.051%,ZrO2为3.11%。下部矿体首要含钇、铌,矿体与中等蚀变钠闪花岗岩带和弱蚀变钠闪石花岗岩带根本共同。矿体长1090m,宽300~470m,自上部矿体以下到深206~245m。矿石中首要矿藏为羟硅铍钇铈矿、铌铁矿、烧绿石、茕居石、锆石等。矿体均匀档次:Y2O3为0.076%,Nb2O5为0.048%。
西岩体也是钠闪石花岗岩,坐落矿区西部,岩性单一,相带不显着,告知作用比东岩体弱。两岩体经作业证真实深部连为一体,向深部膨大,但稀土散布有所不同。东部岩体富含钇族稀土,而西部岩体则富含铈族稀土。矿床类型属碱性花岗岩型的岩浆晚期分异告知稀有、稀土矿床。
(三)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
牦牛坪稀土矿床坐落四川冕宁县城直距20km处。矿区南北长约3.5km,东西宽1.5km,面积约5km2。为大型稀土矿床。
四川冕宁牦牛坪稀土矿床为四川省地质矿产局一○九地质队于1986年发现和点评的一个大型轻稀土矿床。1987年提交了《冕宁县牦牛坪稀土矿区光头山地段详查地质陈述》,探明1号矿体2840m标高以上稀土氧化物储量8.165万t,其间工业储量5.505万t,供冕宁县晶兰稀土公司开发。1990年又提交了《冕宁县牦牛坪稀土矿区牦牛坪矿段普查地质陈述》,概算了稀土氧化物资源量约200万t,其间工业储量7.86万t(我国矿床发现史•四川卷,地质出书社,1996)。
牦牛坪稀土矿床在大地结构上处于扬子地台西缘攀西裂谷带的北段,坐落冕宁复式花岗岩基及哈哈开裂中部。矿床坐落冕西岩体中段南缘。矿区岩浆岩散布(图3.22.3)有碱长花岗岩、英碱正长岩、流纹岩、碱性花岗斑岩以及云煌岩。矿区碱长花岗岩属冕宁碱长花岗岩基的一部分,为矿区散布最广的侵入岩;英碱正长岩既是伟晶状氟碳铈矿-霓辉石-萤石-重晶石矿脉等矿体的围岩,自身又常构成氟碳铈矿细脉-浸染型稀土矿石;流纹岩散布于矿区东部,与碱长花岗岩和英碱正长岩直触摸摸,见有弱小稀土矿化;碱性花岗斑岩呈岩脉赋存在英碱正长岩内,云煌岩仅见于碱长花岗岩和流纹岩中。成岩成矿年代据袁忠信等(1995)对该矿床的同位素年代学研讨标明,牦牛坪矿床构成于喜马拉雅期(与成矿亲近相关的英碱正长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为12.2~40.3Ma),是迄今为止我国已知年代最年青的内生稀土矿床。
冕西区域哈哈开裂呈北北东走向直通矿区,操控着含矿杂岩体的产出和矿带的展布,次级开裂、节理直接操控矿体的产出。矿带呈北北东向,长2600m,由杂乱脉状及网脉状稀土矿脉组成。经勘查已开端圈定出矿体64个。矿体一般长200~700m,最长1000余m;一般厚约5~30m,最厚部位达100.57m;沿歪斜延深数10m至400余m,均匀含稀土氧化物1.07%~5.77%。
矿石类型,按含稀土矿藏品种区分为氟碳铈矿型、硅钛铈矿-氟碳铈矿型和氟碳钙铈矿-氟碳铈矿型。供工业使用的首要是氟碳铈矿型矿石。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稀土矿床(袁忠信等,1995)。
(四)江西七○一重稀土矿
矿区坐落江西省南部。由江西省地质局九○八地质大队四分队,在展开1∶5万区域普查找矿过程中,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现并进行勘查的。因在1971年处理了该矿床稀土的赋存状况,并开端必定了矿床的工业价值而将矿区定名为“七○一矿”。勘探从1972年10月开端,至1973年12月完毕,并编制了勘探陈述。后经江西省矿产储量委员会检查,核批重稀土氧化物储量到达大型规划。
七○一重稀土矿,属淋积型矿床。成矿母岩为花岗岩,岩体近似椭圆形,由中粒白云母钾长石-碱性长石花岗岩和中粒黑云母钾长石花岗岩组成。岩体铀-铅同位素年纪为124Ma,属燕山晚期产品。岩体含稀土丰度高,首要稀土矿藏为氟碳钙钇矿、磷钇矿、茕居石,此外还有砷钇矿、氟碳钙铈矿等。淋积型矿体大部分暴露地表,只要少数地段被残坡积层掩盖。随剥蚀和腐蚀的强度而变异,具有山顶和山脊厚、山腰次之,山脚较薄的遍及规则。在勘探区内矿体厚度一般为9.70~10.2m,最大厚度达29m。矿化接连均匀,稀土氧化物档次比原岩高出近3倍。稀土的分配以重稀土为主。矿石选冶功能杰出。矿区地处低山丘陵地带,矿体暴露,均处在当地腐蚀基准面以上,具有优胜的露采条件。
七○一重稀土矿床,经勘探证实是一个储量大,易采、易选,是国际稀有的新类型矿床。它的发现和勘探含义严重,不只打开了江西勘查和开发稀土矿产资源的新局面,也给南边各省区勘查、开发稀土矿产资源供给可资学习的经历。该矿床已挖掘,经济、社会效益非常可观。近年来又将混合稀土氧化物进行别离,生产出高纯度的氧化钇产品,使其经济效益进一步的进步。
(五)广西白马磷钇矿
白马磷钇矿矿区坐落广西陆川县城东北10km处,矿区规划60余km2,磷钇矿、茕居石均到达大型砂矿规划。
本区砂矿地质勘探作业,由广西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二地质队于1959~1961年先后完成了白马风化壳砂矿、黄峰洞风化壳砂矿与白马冲沟砂矿普查作业。然后挑选白马与黄蜂洞矿区富矿地段进行勘探,1962年提交了《广西陆川白马磷钇矿砂矿区储量陈述》,探明磷钇矿7492t、茕居石11069t、锆石英10994t,磷钇矿、茕居石均到达大型砂矿规划(我国矿床发现史•广西卷,地质出书社,1996)。
矿区地处华夏台背斜之西南端,出露元古宇、泥盆系地层,岩浆活动激烈,花岗岩体散布广,风化壳较发育。磷钇矿、茕居石、锆石英等工业矿藏,在第四系松懈碎屑堆积层中构成残坡积、风化壳及河谷堆积等多品种型的稀有金属砂矿床。矿床由白马区与黄蜂洞区花岗岩风化壳类型砂矿和白马河谷冲积砂矿组成,水文地质条件简略,易采易选。陆川县曾办小矿场,在农闲时节挖掘。
(六)云南勐往茕居石砂矿
勐往茕居石砂矿坐落云南省勐海县城之北的勐往乡,距县城82km,为大型茕居石砂矿床,并伴生可观的锆石英、钛铁矿等。
1959年昆明有色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三○五队依据国家对稀土矿产的需求,挑选成矿有利的澜沧江拱起的大花岗岩体南段各山间盆地进行普查找矿。对勐海、景洪两县境内的一些盆地进行河流水系重砂丈量,发现盆地的第四系堆积物中含有用矿藏较多,其间茕居石、磷钇矿、锆石英等矿藏含量可达工业目标,有进一步作业价值。故挑选勐往盆地进行详查,1960年头提交了详查陈述和初勘规划,转入勘探。探明茕居石工业储量16988t、伴生锆石英储量19966t、钛铁矿储量138836t(我国矿床发现史•云南卷,地质出书社,1996)。
勐往盆地坐落临沧-勐海花岗岩基东侧,为一山间盆地。南北长8.5km,东西宽2.2km,面积约7km2,矿体散布面积6km2。比较富而大的矿体产于古河槽冲积层中,产于坡残积层中者规划较小较贫。
全矿区共圈出12个矿体,其间主矿体1个,较富,散布面积360万m2。厚度2~20m;其他11个矿体多为贫矿,且规划小,面积共44万m2,厚度2~10m。砂矿中有用矿藏首要有茕居石、锆石英、钛铁矿,其次有少数的磷钇矿、金红石等。这些矿藏在冲积层中的含量比残积层中高,并富集于盆地的中段,砂砾层含矿好。茕居石档次一般在550~750g/m3,锆石英一般200~500g/m3。钛铁矿均匀含量5052g/m3。
该矿床是60年代初发现并勘探的,具有开发价值,有待开发使用。
(七)四川大水沟碲矿
大水沟碲矿床坐落四川省石棉县大水沟,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首例独立碲矿床。1991年当地在挖掘硫铁矿过程中发现了辉碲铋矿。1992~1993年头由四川有色稀贵金属公司探采确以为独立的碲铋矿床之后,由四川省地矿局进行普查,已开端操控200多t碲储量。四川有色稀贵金属公司在边采边探时于成都市区建立了小型别离车间,1993年头出试验阶段产品,碲锭纯度达99.99%。
为了深化了解这一首例的独立碲矿床,四川省地质矿产局和成都理工学院于1992年开端对矿石物质组分进行研讨。1993~1995年我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讨所、四川省地质矿产局、四川有色稀贵金属公司及成都理工学院组成课题组对矿床及其外围进行较体系的研讨,并出书了《四川大水沟碲(金)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专著。
大水沟碲矿床大地结构方位从属扬子准地台与松潘-甘孜地槽接合部、龙门山-大雪山-锦屏山推覆结构中段。矿床坐落大水沟(西油房-溜沙坡)结构岩片中,该结构岩片受草科开裂和磨西开裂所夹持呈长轴走向北北东的菱形块体(图3.22.4)。菱形块体为一个由中下三叠系组成的小穹隆。矿床成矿主岩,在矿区仅出露有三叠纪大理岩和变玄武岩。
矿区现在所发现的13条矿脉均产于变玄武岩层内,充填于北东向结构裂隙中,当矿脉延伸到火山岩与大理岩界面时当即尖灭。攀西地质队还在矿区外围发现以大理岩为围岩的碲矿化,但未见工业矿体。
碲矿脉大致平行摆放,走向北东5°~30°,倾向北西275°~300°,倾角40°~65°,在主矿脉旁侧常有与之呈“人”字形的次级矿脉,矿脉厚度10~70cm。
矿石结构按成因分为结晶结构、告知结构、固溶体别离结构及其他显微结构。矿石结构,成矿以热液充填方法为主,常见的有块状结构、网脉状结构、浸染状结构和角砾状结构等。首要矿石矿藏有辉碲铋矿、楚碲铋矿、磁黄铁矿和黄铁矿等。首要矿石类型有黄铁矿-磁黄铁矿矿石(硫铜矿石)和辉碲铋矿矿石(碲矿石)。前者是以采硫和铜为主,并伴生碲、金、银、锌等,可归纳收回。后者(辉碲铋矿矿石)是大水沟矿区碲和铋的首要矿石,其档次:Te 0.2%~10%,富矿石15%~25%,最高可达34.58%;Bi 3%~10%,富矿石20%~32%,最高达57.2%。在块状碲矿石中,Au、Ag、Se和Cu均成富矿石,其含量别离为39.63g/t,204.3g/t,105×10-6和3.87%。
矿脉两边的围岩蚀变非常发育,有碳酸盐化、硅化、黑云母化、白云母化、赤铁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钠-奥长石化和石英电气石化。
经陈毓川等近年来对大水沟碲矿床的研讨,以为是一种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八)湖北双河硒矿
双河硒矿区坐落湖北省恩施市东南73km处,是湖北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大队(原第十一地质队)勘查的一个规划可观的独立硒矿床。1988年提交了《湖北省恩施双河渔水坝硒矿普查陈述》,1990年又提交了《湖北省恩施双河硒矿及其外围普查地质陈述》。该矿床的发现和勘查,不只填补了湖北省甚至全国无独立硒矿床的空白,并且为创始硒资源开发使用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已在食物、饮料、医疗、农业等范畴得到很好的使用,并将资源转化为产品,成为恩施区域脱贫致富的重要工业,社会、经济效益非常显着。
矿床处于双河向斜北西翼的中段。矿区规划长6km,宽1.5km,面积9km2。硒矿赋存于下二叠统茅口组上部含碳硅质岩段,厚14~20m,自下而上分为3个含矿层。下含矿层由含碳硅质岩和硅质碳质页岩组成,厚2.26~5.90m,含硒0.0015%~0.54%、钼0.061%~0.037%、V2O5 0.06%~0.79%;上含矿层为碳质泥岩夹少数硅质岩,厚2.46~4.56m,含硒0.001%~0.029%。
矿体首要沿中、下含矿层界面断续散布,共有5个硒矿体和3个钼钒硒矿体。硒矿体走向长25~140m,倾向延伸14~35m,厚度0.59~2.64m,含硒均匀为0.088%~0.199%。钼钒硒矿体长80~330m,倾向延伸40~120m,厚度1.28~2.05m,含钼0.44%~0.053%、V2O50.41%~0.49%、硒0.015%~0.028%。
矿石具隐晶结构、块状结构,矿石中65.84%的硒呈吸附状况散布于碳质中,33.90%的硒呈类质同象赋存于黄铁矿中。矿床类型为堆积型硒矿床。矿石经氧化焙烧,从烟道沉降室搜集富硒烟尘中提取工业粗硒,均匀收回率65%,工艺流程简略。
地质调查硕果累累钼矿钒矿突破点多
2018-12-10 09:49:42
中国地质调查局近日发布了1999年实施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的地质科技成果。在所涉及的17个大方向中包括526个科技项目,投入经费11.59亿元。到2009年底,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5项,获得专利近100项。
据介绍,地质调查局地质勘查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与成果,在创新综合利用技术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社会经济效益。比如磁场筛选法新技术有针对性地解决了细粒难选磁铁矿矿石的选矿难题,在确保回收率的前提下,可以大幅度提高铁精矿品位,获得优质铁精矿。目前,“磁筛”技术装备相继在武钢大冶铁矿、唐钢庙沟铁矿等50余家矿山企业推广应用,数以亿吨计的细粒不均匀嵌布磁铁矿可以获得高品质铁精矿,有力推动了钢铁工业节能减排。
在成果展示会上,据了解,依托红柱石选矿新技术,新疆库尔勒三维矿业公司建成了目前亚洲最大的红柱石选矿厂,其采用的选矿工艺简单易行、低成本、无污染,不但可获得优质骨料级高档耐火材料原料,填补国内空白,而且解决了细粒级物料难利用的问题。
地质调查局的科技工作者一举攻克了氧化钼矿和难选滑石型钼矿选矿界公认难题,盘活了大量难利用的钼矿资源。
四川龙蟒集团利用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成果,进行了红格钒钛磁铁矿选矿设计与工程开发,建成了年处理150万吨原矿的选矿示范生产厂,金属回收率、产品质量和能耗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领先于同类型企业,可年产铁精矿55万吨,钛精矿10万吨以上,年产值2.5亿元,利税6000万元以上。该项目解决了龙蟒保有储量6亿多吨的钒钛磁体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难题,同时也将带动攀枝花红格矿区保有储量16亿多吨及攀西地区近百亿吨的钒钛磁铁矿资源利用的技术进步。
四川冕宁形成了适应西南稀土资源特点的开发利用系列技术,其成果转化形成了稀土生产的产业链,实际加工量占四川的50%、全国的10%-15%,2006年—2008年的产值达6亿元,上缴利税1.5亿元。以该技术为基础创办的“稀土科技产业园区”可批量供应氯化物、氧化物、氟化物等六大系列30余种系列稀土产品,出口日美等国家和地区,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西藏中凯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一项“铜钼铅锌共生矿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成果通过三年的生产运行,使得该企业为国家上缴利税947.72万元。而“西藏扎布耶盐湖资源提取技术”为西藏扎布耶湖卤水提取锂资源的产业化提供了技术先进、经济效益好的开发途径。
这些高水平的综合利用新技术及时有效地投入到产业开发中,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矿业的发展。
据悉,“十二五”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围绕国家对矿产与能源重大需求展开联合攻关,充分发挥新技术新方法在地质矿产调查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支撑作用,以应用促进技术发展。(Ivy)
我国稀土资源与地质科学发展述评
2019-02-21 15:27:24
稀土地质、采矿、选矿专业委员会 稀土元素作为新材料、新技术的战略资源在原始地幔和超基性岩中含量甚微,不易富集成具有工业含义的稀土矿床。而在地壳及其开展演化构成的花岗岩类、碳酸岩类、碱性岩类岩石中则很多富集,常构成具有工业含义的大-超大型矿床。我国地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南亚(印度)板块结构作用中间区,沿板块边际结构活动带或板内裂谷带,组成大陆地壳的物质发作多期重熔、分异、搬迁、富集,然后构成多种成因类型的稀土矿床。 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厚的国家,全国已有22个省(区)先后发现一批稀土矿床,首要散布在内蒙、江西、广东、广西、四川、山东等地。 自1927年丁道衡教授发现白云鄂博铁矿,1934年何作霖教授发现白云鄂博铁矿中含有稀土元素矿藏以来,我国地质科学工作者不断探究和总结我国地质结构演化、开展的特色,运用和创建新的成矿理论,在全国范围内发现并探明晰一批重要稀土矿床。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现并探明超大型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现江西、广东等地的风化淋积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20世纪70年代初期发现山东微山稀土矿床,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现四川凉山"牦牛坪式"大型稀土矿床等。这些发现和地质勘探效果为我国稀土工业的开展供给了最牢靠的资源确保,一起还总结出我国稀土资源具有成矿条件好、散布面广、矿床成因类型多、资源潜力大、有价元素含量高、归纳使用价值大等最根本的特色。 我国稀土矿床在地域散布上具有面广而又相对会集的特色。截止目前为止,地质工作者已在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发现上千处矿床、矿点和矿化产地,除内蒙古的白云鄂博、江西赣南、广东粤北、四川凉山为稀土资源会集散布区外,山东、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浙江、湖北、河南、山西、辽宁、陕西、新疆等省区亦有稀土矿床发现,可是资源量要比矿化会集富集区少得多。全国稀土资源总量的98%散布在内蒙、江西、广东、四川、山东等区域,构成北、南、东、西的散布格式,并具有北轻南重的散布特色。 我国稀土资源的年代散布,首要会集在中晚元古代往后的地质前史时期,太古代时期很罕见稀土元素富集成矿,这与活动的我国大陆板块演化开展前史有关。中晚元古代时期华北区域北缘西段构成了巨型的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早古生代(寒武系)构成了贵州织金等地的大型稀土磷块岩矿床;晚古生代有花岗岩型和碱性岩型稀土矿床构成;中生代花岗岩型和碱性岩型稀土矿床广布于我国南边;新生代(喜山期)有碱性花岗岩和英碱岩稀土矿床的构成;第四纪有我国南边风化淋积型稀土矿床的构成。我国稀土矿床成矿年代之多、散布时限之长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但我国稀土资源最首要的富集期是中晚元古代和中-新生代,其他年代的稀土矿床一般规划较小。 我国稀土矿床不管其成因类型为何,在结构分区上,同世界其他区域的稀土矿床相同,均散布于地壳活动区的褶皱系或过渡带,如秦岭褶皱带、华南褶皱带、三江褶皱带、华北板块北缘裂谷系、川滇裂谷系等。在相对安稳的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区虽也有一些稀土矿床的散布,但不是首要的。稀土资源这种受控大地结构环境的散布与活动大陆壳的开展、演化密切相关。 因为我国地质结构的特殊性和稀土、稀有金属成矿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而构成了多种成因类型的稀土矿床,很多学者多以赋矿围岩为首要判别特征作为成因类型的区分依据。我国地质科学研讨院白鸽、袁忠信研讨员将我国已知稀土矿床区分为三大类、九亚类、三十二种类型,我国科学院地质研讨所张培善先生则区分为十种首要类型。依据成矿首要地质特征、赋矿围岩性质及矿床规划与工业含义,我国稀土矿床首要成因类型可分为八种,即:海底喷流(溢)堆积型(或海相火山堆积稀有金属碳酸岩型)(白云鄂博)、堆积型(贵州织金、云南昆阳)、蜕变岩型(湖北大别山)、花岗岩型(山东微山、内蒙"801"矿),花岗岩风化淋积型(江西寻乌、龙南等)、岩浆碳酸岩型(湖北庙垭、新疆瓦吉尔塔格等)、碱性岩型(四川冕宁、辽宁赛马等)、海边砂矿(广东、海南、台湾)。[next] 在已发现的稀土矿床中,以海底喷流(溢)堆积型、碱性岩型、花岗岩类风化淋积型稀土矿床在我国最具工业含义。在世界稀土矿床成因类型中,除含铀稀土蜕变砾岩型、含铀稀土砾岩、磷稀土碱性岩和铌稀土碳酸岩风化壳在我国罕见发现外,其他类型均有发现。而在我国南边七省区广泛散布的风化淋积型稀土矿床,世界级超大型"白云鄂博式"铁铌稀土矿床,成矿年代(喜山期)最新的四川冕宁"牦牛坪式"稀土矿床,仅在我国有所发现,未见世界其他国家和区域有这类矿床发现的报道。 因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我国稀土资源不只成因类型完全,并且资源量非常丰厚,为世界之最。我国稀土资源的勘查与开发研讨,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80年代末发现并探明晰一批重要稀土矿床。据有关地质勘探和矿山生产部门供给的数据计算,截止2000年末全国已探明稀土资源量(REO)超越10000万吨,猜测资源前景量大于21000万吨,显示出我国稀土资源的巨大潜力。我国西部区域是轻稀土资源的最首要散布区,仅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矿区地表至地下200m范围内已探明稀土资源量约10000万吨,均匀含稀土氧化物(REO)3%~5%,猜测全区稀土资源量超越13500万吨;我国南边的风化淋积型稀土矿已探明资源量正式发布的数字为150万吨,还有查询材料计算,南边七省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云南、福建、浙江)已探明稀土资源量840万吨,猜测资源前景为5000万吨,标明我国南边中重稀土资源潜力巨大。别的,我国四川凉山州的冕宁和德昌县境内已探明稀土资源量约250万吨,于冕宁花岗岩体东西两边及其以南区域成矿条件有利,是寻觅单一氟碳铈矿的最佳有望区,猜测稀土资源前景超越500万吨。 除已知首要成矿区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外,我国内蒙古东部区域与碱性花岗岩有关的稀有稀土矿床;我国湖北、新疆等地与碳酸岩有关的铌稀土矿床;我国云南、四川等地与贵州织金相同类型的含稀土磷块岩矿床等均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有利的成矿条件,丰厚的资源,为我国稀土的开发使用供给了最根本的物质条件。 稀土矿床因为成矿作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常与多种有价元素或矿藏共生,构成归纳使用价值极大的共生矿床,如铁、铌、稀土矿床,铌、稀土碳酸岩矿床,含稀土磷块岩矿床,含稀有稀土碱性花岗岩矿床,含铀砾岩型稀土矿床等,而作为单一稀土矿床的则所见不多。我国已发现的重要稀土矿床,常与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矿藏共生,有利组分含量高,归纳使用价值大。内蒙古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除铁、铌、稀土储量巨大外,且富含钛、钍、锰、金、氟、磷、钾等,具有极高的归纳使用价值。矿区内储量巨大的含稀土白云岩(Ca>20%、MgO>12%、RE2O3>3%、Nb2O5>0.05%),经科学实验,可制成炼钢用稀土钙硅镁(铌)铁合金,具有杰出的开发使用前景。白云矿区铌资源非常丰厚,已探明储量218万吨,资源前景超越600万吨,就资源量而论为世界铌矿床之最,因而白云矿区铌资源的研讨与开发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含义。白云矿区含K2O>12%的富钾板岩,资源量巨大,已探明储量2.4亿吨,资源前景超越4亿吨,经实验研讨可制成、碳酸钾、沸石分子筛、白炭黑产品,其工艺流程根本到达无废水、废碴、废气的"三无"高效工业要求。别的,白云矿区矿石中的氟、磷、钛、钍等资源量大,具有潜在的归纳使用价值。四川凉山区域稀土矿虽为单一的氟碳铈矿床,除主元素稀土外,还伴生有很多的萤石、重晶石等工业矿藏以及Pb、Mo、Bi、Ag等可归纳使用元素。我国许多稀土矿床均为稀土、铌,稀土、铁,稀土、磷,稀土、稀有等共生矿床,且储量都很大,有用组分含量高,可在挖掘主元素的一起收回使用与之伴生的有利元素,经济效益可观。 世界稀土资源储量巨大,除我国已探明资源量居世界之首外,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巴西、加拿大和印度等国稀土资源也很丰厚,近年来在越南也发现了大型稀土矿床。别的,南非、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南卡、蒙古、朝鲜、阿富汗、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挪威、格陵兰、尼日利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布隆迪、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埃及等国家和区域也发现具有必定规划的稀土矿床。世界上首要稀土资源国中一批大-超大型稀土矿床的发现与开发是世界稀土资源的首要来历。我国内蒙古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我国四川冕宁"牦牛坪式"单一氟碳铈矿矿床,我国南边风化淋积型稀土矿床;澳大利亚韦尔德山碳酸岩风化壳稀土矿床,澳大亚利东、西海岸的茕居石砂矿床;美国芒顿帕斯碳酸岩氟碳铈矿矿床;巴西阿腊夏、寨斯拉估什碳酸岩风化壳稀土矿床;俄罗斯托姆托尔碳酸岩风化壳稀土矿床,希宾磷霞岩稀土矿床;越南茂塞碳酸岩稀土矿床等,其稀土资源量均在100万吨以上,有的到达上千万吨,单个超越1亿吨,构成世界稀土资源的主体。据有关材料计算,我国稀土资源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80年代下降到69%,至90年代末下降到45%左右,这首要是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巴西、越南等国近20年来在稀土资源的勘查与研讨方面获得重大开展,先后发现了一批大-超大型稀土矿床,如澳大利亚的韦尔德山、俄罗斯的托姆托尔、加拿大的圣霍诺雷、越南的茂塞等稀土矿床。但我国稀土资源仍占世界首位,且资源潜力很大,因而有理由以为往后适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动我国稀土资源大国的位置。[next] 我国不只稀土资源丰厚,并且还具有资源质量方面的许多优势,不同的稀土矿床具有不同的优势。 白云鄂博铁、铌、稀生矿床,不只稀土储量居世界之最,并且稀土元素含量高,种类多,稀土矿藏中轻稀土占79%,钐、铕比美国芒顿帕斯稀土矿高一倍,尤其是铈、钕等稀土元素含量丰厚,具有重要工业价值。从稀土氧化物的构成显着反映出富铈贫钇,高富集钐、铕、钕等特色。其间镧、铈、镨、钕、钐占稀土氧化物总量的97%,以CeO2为最高,达48.7%,Ce∶La∶Nd=50∶30∶15。钐、铕多富集在易解石矿藏中,其含量为氟碳铈矿的1.25倍,为茕居石的3~4倍,这是国内外其他稀土矿床罕见的稀土氧化物组成特征。白云鄂博稀土随铁矿大规划采、选,成本低,同等第稀土精矿价格比国外低60%。 别的,四川凉山区域"牦牛坪式"单一氟碳铈矿矿床,矿藏粒度粗,有害杂质含量低,易选冶,可直接入炉冶炼中间合金,工艺简单易行,成本低,具有资源质量优势。我国山东微山稀土矿,为一典型的氟碳铈镧矿床,稀土元素La、Ce、Pr、Nd之和占稀土总量的98%,稀土矿藏粒度粗,有害杂质含量低,稀土精矿易于深加工别离成单一稀土元素,亦具有显着的资源质量优势。 我国南边的江西、广东、广西等七省(区)风化淋积型中重稀土资源非常丰厚,且档次高,类型完全,易于采选。江西寻乌等地风化淋积型稀土矿中Sm2O3、Eu2O3、Gd2O3、Tb4O7别离比美国芒顿帕斯氟碳铈矿中含量高10倍、5倍、12倍和20倍;世界上钇资源首要散布在我国,我国江西龙南等地的磷钇矿储量巨大(16万吨),是国外钇工业储量的4倍,是美国的47倍。因而,我国南边风化淋积型中重稀土资源不管其资源量仍是元素种类与配分方式都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 我国稀土地质科学研讨,在不断招引国外科技新理论的一起,依据我国大陆地质结构演化开展的规则,总结并创建具有自己特色的稀土成矿新理论,树立成矿形式,猜测资源前景,不断获得打破性开展。白云鄂博稀土矿床的发现,从特种高温热液成矿理论的提出,到海底喷流堆积成矿(或海相火山堆积稀有金属碳酸岩成矿)理论的树立,不光推动了稀土资源勘查的重大打破,一起丰厚了世界稀土成矿新理论。我国南边风化淋积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发现不光丰厚了世界稀土矿床的类型,也为世界中重稀土资源的开发使用供给了牢靠的资源确保。四川凉山区域喜山期"牦牛坪式"单一氟碳铈矿矿床的发现,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新年代内生热液型稀土矿床,为世界稀土资源的研讨与勘查拓荒了新的思路。我国稀土资源地质科学研讨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稀土矿藏的系统研讨。至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发现稀土矿藏170余种,可供使用的稀土矿藏约有50余种,而作为稀土开发使用首要来历的稀土矿藏仅十余种,氟碳铈矿、茕居石、磷钇矿等是最首要的来历。我国地质科学工作者20世纪80~90年代,在对稀土矿床、矿藏系统研讨工作中,先后发现了大青山矿、中华铈矿、β褐钇铌矿、钕褐钇铌矿、兴安矿等一批新矿藏,这些发现不光丰厚了世界稀土矿藏学宝库,一起提醒了不同类型稀土矿床的演化开展前史与特色,这对稀土资源的研讨与勘查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我国不只是世界稀土资源大国,并且在稀土资源的质量、种类和可使用性等许多方面都具有显着的优势,这种优势为我国稀土工业的可持续开展供给了最根本的资源确保,也为我国稀土在世界市场上立于主导位置发明了条件,更为新世纪、新材料、新技术奠定了物质基础。事实证明:我国稀土资源勘查的不断打破与发现和成矿理论的立异已居世界先进水平。
富钴铁锰壳:地质、资源和技术
2019-02-21 10:13:28
富钴铁锰壳生成于全球大洋的海山、海脊、海台,那里数百万年来水流不断冲刷岩石,因而没有堆积物。这些富钴铁锰壳从周围严寒的海水中堆积到岩底上,构成最厚达250毫米厚的铺砌层。富钴铁锰壳之所以重要,首要是因为这或许是钴的来历,一起也因为其间含有钛、铈、镍、铂、锰、、碲、钨、铋、锆等其他金属。富钴铁锰壳生成于水深400至4000米处,最厚、含钴量最高的矿壳生成于水深800至2500米处。矿壳的散布和厚度受地崩等重力进程、堆积物外层、水下和水面礁石以及水流的影响。
矿壳在各式各样的底面岩石上生成,因而用遥感数据难以区别矿壳和底层,而遥感数据是开展勘探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幸亏矿壳的伽马辐射高得多,因而据此能够将两者加以区别。矿壳的物理特征包含均匀孔隙度高(60%),均匀表面面积极大(每克300平方米),成长速度极慢(每一百万年1~6毫米)。这些特征有助于将许多有经济价值的金属从海水里吸到矿壳表面。
矿壳由水合软铁矿(氧化锰)和大方纤铁矿(氧化铁)构成,厚的矿壳还有一定量的碳酸氟磷灰石(CFA),大都矿壳都含有少数石英和长石。水合软铁矿一般吸收的元素包含钴、镍、锌和;氧化铁吸收的有铜、铅、钛、钼、砷、钒、钨、锆、铋和碲。
大块矿壳的钴含量最高为1.7%,镍含量最高为1.1%,铂含量最高为百万分之一点三。就大片海洋水域而言,矿壳的均匀含钴量达0.5%至1%,因而矿壳成为陆地和海岸外最丰厚的潜在钴矿。在大陆边际和接近西太平洋火山弓弧处,矿壳的钴、镍、钛和铂含量削减,而硅和铝含量添加。矿壳生成处的水越深,水合软铁矿相关元素削减,铁和铜添加。在矿壳中钴、铈、、钛、铅、碲和铂的高集度很高,高于其他金属之上,因为这些金属经氧化反响生成较为安稳、较不活动的化合物。稀土元素一般为0.1%至0.3%不等,连同其他水成元素、钴、锰、镍等等,均来自海水。铈是一种稀土元素,在矿壳中高集度很高,具有重要的经济潜力。
矿壳在其上成长的海山和海脊阻止海洋水体活动,然后发生许多由海山引发的水流,相对自海山向外的水流而言,这种水流的能量一般较强。在海山峰端外沿,这些水流的效应最强,那里的矿壳最厚。这种海山特有的水流还增强涡流混合,形成上升流,然后增强了初级生成率。这些物理进程对海山生物群落发生了影响,而不同的海山有不同的生物群落。海山群落的特征是,在矿壳最厚、含钴量高的当地,密度相对较低,差异相对较小,海山群落构成的决定因素是:水流形状、地势、底部堆积和岩石形状及掩盖规模、海山巨细、水深以及氧气最少区的巨细和规模。如要编写关于环境影响的文件,现有常识是不行的,需求更好地了解海山生态体系及群落。
约有40次研讨调查飞行是专门研讨富钴壳的,研讨工作首要由德国、日本、美国、大韩民国、俄罗斯联邦、我国和法国进行。所估量的40次调查不包含作者不知道的由苏联(后因由俄罗斯联邦)和我国进行的一些调查。但从1981年至2001年约42次调查飞行的状况来看,每艘调查船及实地科学研讨费用估量约为3 200万美元,陆上研讨费用估量约为4 200万美元,投资总额约为7 400万美元。
矿壳挖掘技能的研讨与开发刚刚起步。矿壳散布详图尚缺,对小型海山地势也尚无全面了解,但这些关于拟定最为恰当的采矿战略是不可或缺的。实地勘探作业一般是制作海束水深图、衍生反向散射和斜角图,编制地震概略,同时用以挑选采样点。进行调查时,在每一海山挖泥取样和抽取岩心15~20份。随后,用摄像机进行调查,判定壳、岩和堆积类型和散布状况,如有或许,还判定壳厚度。因为底部声测信标许多,需有大型拖曳设备,搜集的样品也许多,因而这些勘探活动需求用大型、设备精巧的研讨船舶。在勘探的高级阶段进行定点调查时,拟运用深水拖曳侧扫描声纳,包含宽带测深技能,并可运用系联线遥控车,借以制作和标划小规模的地势。可采用挖泥取样,抽取岩心,用遥控车勘察,并用一种尚待研发的用具进行短距离取样等办法对堆积物进行广泛的取样。伽玛放射丈量将判定壳厚度,并判定薄堆积层下有无矿壳存在。要了解海山环境,需求运用流量仪系泊设备,需求进行生物抽样和调查。
现己制定的12条矿壳勘探挖掘原则如下:
一、“区域”原则:
(一)浅于1000~1500米的大火山机体;
(二)2000万年以上的火山机体;
(三)顶部没有大型环礁或礁石的火山结构;
(四)底部水流强、且不断的区域;
(五)开展完善的浅海氧气最少区;
(六)不受许多河蚀岩屑和风成岩屑影响的区域。
二、定点原则:
(七)平整小规模地势;
(八)峰端平顶、峰脊线低点和斜道;
(九)斜坡安稳;
(十)当地无火山活动;
(十一)均匀含钴量≥0.8%;
(十二)壳均匀厚度≥40毫米。
从技能上来说,矿壳挖掘比锰结核挖掘更为困难。挖掘锰结核之所以相对简单,是因为锰结核下面是软质堆积层,而矿壳则与基底岩石或紧或松连在一起。为了挖掘成功,有必要使壳脱离基底岩石,因为基底岩石会大大下降矿石等级。矿壳挖掘或许有五种作业办法:碎裂、破坏、进步、接取和别离。拟议的矿壳挖掘办法是运用海底爬行车,用液压管升降体系和电缆与水面的采矿船联合。采矿机自行推动,速度每秒钟约20厘米。在根本采矿状况下,物料经过量为1000000t∕y。在这种状况下,合理的采矿才能为碎裂功率80%,基底岩石在矿壳中的掺混率25%。提议用于挖掘矿壳的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新体系包含:用喷水器使壳脱离基底;现场过滤技能;用声波使壳脱离基底。这些主张给人带来期望,但有待进一步研讨。
矿壳所含金属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从其消费办法中清楚明了。锰、钴和镍的首要用处是制作钢,这些金属使钢具有特性。钴还用于电力、通讯、航空、发动机和东西制作工业。镍也用于化工厂、炼油厂、电器和机动车。钴是铜矿挖掘的副产品,因而,钴的直销与对铜的需求密切相关。碲的景象也相同,碲是铜和金挖掘的副产品。因为直销不安稳,厂商只得寻求钴和碲的替代品,成果曩昔十年中钴和碲的商场添加很有限,因而报价较低。假如这些金属的其他丰厚的来历得到开发,在产品中从头运用这两种金属的积极性就会随之添加,商场就会扩展。
最近经判定,矿壳除含有锰、钴、镍、铜和铂以外,还含有或许使人们更有积极性挖掘的其他金属。例如,钛的价值仅次于钴,铈的价值高于镍,锆的价值与镍适当,碲的价值近乎是铜的两倍。上述分析假定对每种金属都能研讨出经济上可行的冶金提炼办法。
依据等第、总吨数和海洋条件,中赤道太平洋区域矿壳挖掘潜力最大,约翰斯顿岛专属经济区(美国)、马绍尔群岛和中太平洋山的国际水域特别如此,但法属波利尼西亚、基里巴斯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专属经济区也应予以考虑。
在矿壳中发现的许多金属对保持现代工业社会功率、进步21世纪生活水平至关重要。人们日益认识到,富钴壳是重要的潜在资源。因而需求经过研讨、勘探和技能开发,添补关于矿壳挖掘各方面问题的信息距离。
钼镍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18-12-11 09:57:58
湘西沉积型铝镍矿床处于扬子准地台的南缘,与雪峰山地轴毗邻,区域构造位置上属古丈复背斜北东端次一级构造。区域内镍、钼矿床赋存于寒武系下统与中上统的接触部位,该层位岩性在平面上呈相变接触关系,相变线沿六角庄、天门山、溪口一线大致呈北东方向展布。经已勘查的镍钼等矿区及区域化探等资料反映,镍、钼矿床(点)及异常均位于该相变带内或沿相变带分布。矿区及已勘探的大浒矿区(中型)白竹峪矿段同属北东向沉积相变带的南东侧,具有相同的沉积环境、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含矿岩系和成矿地质条件,矿石类型、矿石组合及有用元素赋存状态可以类比。具备形成铝矿床的各种地质及地球化学条件。因此,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和找矿分析具有一定找矿指导意义。
一、矿区地质特征 1.地层 矿区内出露有上震旦统及下寒武统。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部黑色岩系中赋存有镍钼多元素矿化层,该层是开展钼矿找矿的目的层。 (1)震旦系上统灯影组() 岩性以灰白色白云岩为主,节理较发育。底部为薄层破碎泥质白云岩,下部为鲕状、假鲕状白云岩,中部为砾状白云岩,上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状中一粗粒结晶自云岩,顶部为含硅质白云岩;白云岩顶面可见到侵蚀坑洼和白云岩与上覆磷块岩之间的微角度不整合以及上覆岩层超覆等现象,局部可见到褐铁矿的透镜体。厚320~400米。 (2)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 ①含矿层(),厚2~6米。 a.磷块岩层:浅灰至黝黑色,薄层状或块状构造,质坚性脆,局部夹白云岩透镜体。矿物成分主要为胶磷矿,次为泥质、硅质及白云石等。呈透镜状分布,局部有尖灭现象。与下伏灯影组呈假整合接触。 b.鳞片状黑色页岩:鳞片状结构,性软易成鳞片,层理不发育,鳞片多具亮黑色,疏松易成粉末,富含磷质硅泥质、黄铁矿等多种结核及金属硫化物条带,层厚1~10厘米,一般l~3厘米,大部分只有一层,局部可见2~3层,断续分布,极不连续。岩石的主要成分为水云母,次为炭质、有机质及黄铁矿。局部夹薄层硅质岩层,该层为主要的铝矿层。 c.页片状炭质页岩夹薄板状炭质页岩透镜体。 d.鳞片状高炭质页岩。 ②黑色页片状炭质页岩():间夹硅质团块和硅质粉砂质页岩,风化后呈书页状,厚3.28~6.00米。 ③黑色板状炭质页岩():中厚层状、含硅质结核中含较多黄铁矿和海棉骨针化石,风化后呈球形脱离,厚8.0~10.0米。 ④黑色薄层板状灰质页岩():其成分以泥质为主,灰质、炭质次之,具微层理构造,风化后呈灰白色,厚14~18米。 (3)寒武系下统把榔组() 下部为灰色、灰黄色水云母页岩,泥质结构,含有白云母及钙质结核,页理不发育,节理发育,下部夹浅灰色白云质页岩条带;风化后为黄色碎片。厚约70~120米。 上部为钙质页岩,灰绿色,其成分以泥质为主,含白云母,常夹有钙质结核和钙质透镜体,其透镜体厚0.5~3米,风化后成椭球状。厚约50~70米。 (4)寒武系下统清虚洞组() 下段为灰色薄一中层泥质灰岩、中厚层灰岩,厚116米;中段为含钾页岩(白云岩、钙质页岩),含5.17%~6.49%,厚26米;上段为灰岩及白云岩,厚117米。 (5)第四系(Q) 为冲积层、残坡积层,由前述地层基岩风化形成的碎片、砂泥砾石等组成,厚0~20米。 2.构造 矿区位于古丈背斜北东倾没端的次一级向斜的南翼,构造总体简单,呈北倾的单斜层产出,产状平缓,倾角一般在10°~15°。在矿区南部,断裂构造相对发育,主要有北西西向的F5、北北东向的F2及北东向F6等断层。 (1)F5正断层 分布于黄家棚附近(北侧),走向280°左右,倾向北东,倾角约60°,延伸长800余米,垂直断裂40米左右,上盘下降,牛蹄塘组炭质页岩与灯影组白云岩呈断层接触,破坏了矿层的完整性,对矿层有一定的影响。 (2)F2逆断层 分布于黄家棚附近(东侧),走向10°左右,倾向西,延伸长1500余米,断距30~50米,切割F5及震旦系、寒武系,导致矿层在走向上不连续。 (3)F6正断层 见于彭家岗南南西侧,断层走向70°左右,断距较小,局部影响矿层的连续性。 3.岩浆岩 区内无岩浆岩体出露,有轻微热液活动。
二、矿体地质特征 1.矿体特征 矿区在寒武系牛蹄塘组底部赋存钼、镍、钒、磷等矿产,在震旦系上部分布有含磷条带白云岩,局部富集成磷块岩透镜体。 含矿层由鳞片状黑色页岩和页片状炭质页岩组成,经工程控制,均有矿体分布,厚度、品位变化较小,相对稳定连续,呈似层状分布。据工作成果:矿层厚0.19~1 .42米,平均0.442米,钥品位0.05%~0.868%,平均0.46%,镍品位0.012%~0.977%,平均0.336%,品位0.088%~0.328%,平均0.208% 2.矿石类型 已知矿石类型有以下5种。 ①磷块岩型的镍、钼贫矿石:浅灰—黝黑色,呈薄板状、致密块状,间夹结核状、脉状隐晶质结构,由胶磷矿(60%~65%),氟磷灰石和炭磷灰石等(5%~10%),石英、方解石等(30%士)组成。此矿石含Ni0.017%~1.812%,平均0.17%,含Mo0.01%~1.396%,平均0.147%,含8.57%~39.54%,平均24.51%。 ②褐铁矿:土状疏松,多孔状构造,泥状—胶状结构,主要由褐铁矿,次为赤铁矿、水磷铝石及镍华、钼华等组成,矿物成分变化较大,呈囊状或鸡窝状不连续分布于氧化带中,属次生淋滤矿石。矿石全铁含量28.83%左右,含Ni0.1%以下,含Mo0.1%~0.73%。 ③富含镍、钼的金属硫化物矿石:呈铅灰色、灰黄色,条带状或薄板状、透镜状,断续分布于磷块岩与鳞片状黑色页岩之间,金属矿物多呈胶状颗粒彼此嵌布,由硫化镍矿物(5%~15%)钼集合体(15%一25%)、胶状黄铁矿(35%~40%)及磷质—硅泥质结核(40%士)组成,此种矿石分布不稳定,变化很大,但含Ni、Mo均达1%以上,最高者含Ni 4.38%、Mo9.30%,是矿段内唯一富矿石。(注:硫化镍矿物系几种镍矿物的总称,易于风化流失。) ④鳞片状镍钼矿石:黑色、鳞片状或页片状构造,泥质结构,含硅质、磷质等结核和粉砂质透镜体,矿石由2%~3%硫化镍矿物、2%~5%钼集合体矿物、8%~10%黄铁矿、80%~85%炭泥质加石英组成。Ni、Mo含量一般都在0.1%以上,矿石变化较其他矿石类型相对稳定,是矿段的主要矿石。 ⑤板状含镍铝矿石:黑色、板状构造,泥质结构,由85%~90%的炭泥质、小于1%硫化镍矿物、1%左右钥集合体和7%~10%黄铁矿组成。镍钼含量变化大,部分镍铂含量可达工业要求,为矿段内次要矿石。 3.矿物成分 ①镍矿物:主要镍硫物有二硫镍矿、硫铁镍矿、紫硫镍铁矿、辉砷镍矿,多呈粒状、不规则粒状、短脉状,与胶状黄铁矿一道形成“镍集合体”,其主要是高度富集成层状或微薄的夹研(即金属硫化物层),次为成环带状围绕磷片一硅泥质结构,以皮壳状构成结核的外壳。 此外,尚见有镍钒和碧钒两种表生矿物,呈浅蓝绿色,常成针状、粒状,易溶于水。 ②铝矿物:大部分为“钥集合体”,钼主要呈非晶质或隐晶质状态的二硫化钼存在。钼集合体在矿层中呈不规则块状、透镜状,少量脉状与胶状黄铁矿、镍矿物紧密共生,构成其他矿物的基底,一般粒度0.1~2.5毫米。 ③黄铁矿:绝大部分形成粒状集合体或结核,一般粒度0.01~0.5毫米;胶状者与镍钥紧密共生,普遍含其他金属元素。其中含Ni 0.17%~1.02%,Mo0.5%~1.60%,V 0.01%。 另外,见有少量褐铁矿、赤铁矿、砷黝铜矿、黄铜矿、铜蓝、闪锌矿、辰砂、水磷铝石(含铀)。 4.伴生有益组分 该矿床除主元素钼及镍外,还含有铂、把、饿、斓、钵、忆、银、硒、钒等可供综合回收利用。三、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1.矿床成因 大浒矿区镍钼矿床,主要产于寒武系牛蹄塘组黑色粘土岩相的底部,从古地理环境分析,可以说明当时该地区位于浅海陆棚的边缘地带。在黑色粘土岩相中,经常可以观察到有大量的胶状黄铁矿和磷质结核,以及各种有机物质,同时经光谱和化学分析发现有丰富的金属元素Ni、Mo、V、P、U、Cu、Pb、Zn、As、Sb、Ti、Zr、Se稀土和铂族元素。据目前湘西北地区工作的资料,多数地段所含元素含量有些差异,大浒矿区镍钥矿床中除含Ni、Mo、V、P、U等主要元素外,稀土元素中的La、Ce、Y,铂族元素中的Pt、Pd、Os和稀散元素中的Se及贵重金属Ag等有一定含量。 在岩矿石鉴定中发现Ni通常以(占镍总量的60%~70%)呈胶状或不规则的粒状与胶状黄铁矿紧密共生。Mo大致呈MoS状态与炭质和粘土类型物质等均匀混合成“钼集合体”。在矿层中常常可见到钼集合体与胶状结构的、FeS的混合物出现。有时围绕于磷质一硅泥质结核的边缘分布,构成结核的外壳。根据Ni、Mo元素主要以胶粒状富集于粘土岩相中,且层位稳定、呈层状分布的特点,说明它们的迁移和赋存状态都是作为胶粒吸附于粘土物质内进行的。当这些元素在迁移的过程中,遇到合适的化学环境时,便与粘土物质一起沉积于黑色页岩相中,富集形成具有一定工业价值沉积矿床。
2.找矿标志 ①湘西北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下部的钼矿体,具有一定成矿时期和稳定的、区域性的成矿层位和对应的成矿部位,牛蹄塘组地层是钼矿找矿的地质前提。 参考文献 [1]湖南省地质矿产局403队.慈利县黄家棚矿区钼矿普查报告[R].2009 [2]湖南省地质矿产局403队.张家界石镍钼钒矿矿产资源勘查规划[R].2005 [3]湖南省地质矿产局403队.慈利县大浒镍钼矿区白竹峪矿段详查报告[R].1972 [4]付治国,吕伟庆,田修启等.东沟钼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因素研究[J].中国钼业,2005,(5). [5]徐兆文,陆现彩,杨荣勇等.河南省栗川县上房斑岩钼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地质与勘探,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