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石墨软石墨烯“硬”
2019-01-04 15:47:49
导读
为什么石墨那么软,而石墨烯又表现得那么“硬”呢?浙江大学信息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林时胜介绍说,其实这里涉及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强度,这是力学概念,一个是硬度,属于物理概念。
石墨烯的“硬”,是指强度高,衡量强度的指标是杨氏模量,根据杨氏模量的高低可以把物质分为硬物质和软物质。石墨烯的模量非常高,可达1T帕(压强单位),是材料里最高的,所以石墨烯是硬物质,可以说是很硬。相应的像橡胶这些,模量只有几千帕,就是软物质,很软。材料力学上有刚度、强度、韧度、硬度等不同物理概念,这与我们通常讲的硬与软有区别。从通俗意义上说,石墨烯的“硬”指的是石墨烯的强度很好,就是它抗断裂的能力很强,这也和它的韧性很好有关系,因为容易延展而不断裂。模量就是代表了材料能被拉伸的容易程度。
再说石墨的软,这是物理概念,指的是硬度。硬度的衡量,是用一种材料去破坏另一种材料,被破坏的硬度就小。石墨的片层之间是范德华力,非常弱,只要用固体去划它,都能把它的片层错开,所以石墨很容易被破坏,就是说石墨很软。
为何石墨软,石墨烯“硬”?
2019-01-03 09:37:04
为什么石墨那么软,而石墨烯又表现得那么“硬”呢?浙江大学信息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林时胜介绍说,其实这里涉及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强度,这是力学概念,一个是硬度,属于物理概念。
石墨烯的“硬”,是指强度高,衡量强度的指标是杨氏模量,根据杨氏模量的高低可以把物质分为硬物质和软物质。石墨烯的模量非常高,可达1T帕(压强单位),是材料里最高的,所以石墨烯是硬物质,可以说是很硬。相应的像橡胶这些,模量只有几千帕,就是软物质,很软。
材料力学上有刚度、强度、韧度、硬度等不同物理概念,这与我们通常讲的硬与软有区别。从通俗意义上说,石墨烯的“硬”指的是石墨烯的强度很好,就是它抗断裂的能力很强,这也和它的韧性很好有关系,因为容易延展而不断裂。模量就是代表了材料能被拉伸的容易程度。
再说石墨的软,这是物理概念,指的是硬度。硬度的衡量,是用一种材料去破坏另一种材料,被破坏的硬度就小。石墨的片层之间是范德华力,非常弱,只要用固体去划它,都能把它的片层错开,所以石墨很容易被破坏,就是说石墨很软。
超重力法制备石墨烯材料研究
2019-02-28 11:46:07
石墨烯(Graphenes):是一种二维纳米碳材料,是单层石墨烯、双层石墨烯和多层石墨烯的总称。石墨烯具有完美的二维晶体结构,它的晶格是由六个碳原子围成的六边形,厚度为一个原子层。碳原子之间由s键衔接,结合办法为sp2杂化,这些s键赋予了石墨烯极端优异的力学性质和结构刚性。
1、石墨烯的根本特性和制备办法
石墨烯(Graphenes):是一种二维纳米碳材料,是单层石墨烯、双层石墨烯和多层石墨烯的总称。石墨烯具有完美的二维晶体结构,它的晶格是由六个碳原子围成的六边形,厚度为一个原子层。碳原子之间由s键衔接,结合办法为sp2杂化,这些s键赋予了石墨烯极端优异的力学性质和结构刚性。
石墨烯是已知的世上最薄、最坚固的纳米材料,它几乎是彻底通明的,只吸收2.3%的光;导热系数高达5300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常温下其电子搬迁率超越15000cm2/V·s,又比纳米碳管或硅晶体高,而电阻率只约1Ω·m,比铜或银更低,为世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因其电阻率极低,电子搬迁的速度极快,因而被等待可用来开展更薄、导电速度更快的新一代电子元件或晶体管。因为石墨烯实质上是一种通明、杰出的导体,也合适用来制作通明触控屏幕、光板、乃至是太阳能电池。图1 石墨烯的结构示意图
石墨烯首要制备办法图2 石墨烯制备办法优缺点比较
制备石墨烯常见的办法为液相剥离法、氧化复原法、SiC外延生长法和化学气相堆积法(CVD)。液相剥离法是在溶液中首要依托机械力的作用,战胜石墨层间的范德华力,将体相石墨剥离成单层或少层石墨烯的办法。现在最常用的剥离设备是超声发生器,存在扩大难、功率低及石墨烯层数较厚等问题。
氧化复原法是经过将石墨氧化,增大石墨层之间的距离,再经过物理办法将其别离,最终经过化学法复原,得到石墨烯的办法。这种办法操作简略,产值高,可是产品质量稍差。一般运用的剥离设备是超声发生器,氧化复原设备是反应釜,导致扩大难及氧化复原功率低一级问题。
SiC外延法是经过在超高真空的高温环境下,使硅原子提高脱离材料,剩余的C原子经过自组方式重构,然后得到根据SiC衬底的石墨烯。这种办法能够获得高质量的石墨烯,可是这种办法对设备要求较高。
CVD法是现在最有或许完成工业化制备高质量、大面积石墨烯的办法。这种办法制备的石墨烯具有面积大和质量高的特色,但现阶段本钱较高,工艺条件还需进一步完善。这些办法中最有或许规模化的低本钱制备办法是液相剥离法和氧化复原法。
2、超重力氧化复原法制备石墨烯
2.1 超重力技能介绍:
超重力技能是使用旋转填充床(RPB)发生的比地球重力大得多的超重力环境,强化物质的传递、混合、传热及化学反应的技能。
自世纪面世以来,在国内外遭到广泛的注重,因为它的广泛适用性以及具有传统设备所不具有的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易工作、易修理、安全、牢靠、灵敏以及更能适应环境等长处,使得超重力技能在化工、环保、材料等工业领域中较广泛应用。
超重力工程技能的特色:具有微观混合特性;具有极大的强化传质特性;能发生均匀而有梯度的剪切作用;扩大作用不明显等。图3 年产1万吨超重力法纳米碳酸钙出产线
2.2 超重力氧化复原法制备石墨烯:图4 超重力氧化复原法制备石墨烯研讨布景图5 超重力氧化复原法制备石墨烯根本工艺
2.3 超重力法氧化石墨剥离技能
(1)剥离时刻对氧化石墨烯功能影响:图6 不同剥离时刻制备的氧化石墨烯对MB染料吸附曲线图7 不同剥离时刻制备的氧化石墨烯TEM相片
(2)氧化石墨溶液浓度对氧化石墨烯功能的影响图8 不同氧化石墨溶液浓度制备的氧化石墨烯对MB染料吸附曲线图9 不同溶液不同氧化石墨溶液浓度制备的氧化石墨烯层数示意图
由图9标明:G峰的波数越高,层数越少,G’峰的波数越低,层数越少。D峰和G峰的强度比ID/IG数值越大,缺点程度越高
(3)旋转床办法和超声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功能比照图10石墨烯循环伏安曲线图(a)经旋转床剥离后制备石墨烯CV曲线;(b)经超声剥离后制备石墨烯CV曲线;(c)两种办法制备石墨烯在10mV/s下CV曲线
成果显现:旋转床办法制备的石墨烯比电容量为225F/g,而超声办法制备为175 F/g。图11 两种办法制备的石墨烯沟通阻抗值比较
旋转床制备的石墨烯沟通阻抗值约为7.5Ω,超声反应釜制备的石墨烯沟通阻抗值约为14Ω,阻抗值更小,导电率更大,选用四探针法测定的石墨烯均匀电导率,RPB剥离的为312.8S/m,超声反应釜的为278.1 S/m 。
2.4 超重力复原技能
(1)温度对超重力复原法制备石墨烯的影响图12 不同复原温度下制备石墨烯的CV曲线图13 不同复原温度下制备石墨烯的EIS曲线
(2)不同复原剂品种对制备石墨烯功能的影响不同复原剂制备石墨烯TEM相片不同复原剂制备石墨烯红外光谱相片
图14不同复原剂品种对制备石墨烯功能的影响
由图14能够看出,VC(抗坏血酸)和复原作用较好,复原程度较高,含氧基团特征峰强度低 。
(3)超重力法和惯例办法复原氧化石墨烯的作用比照图15 超重力法和惯例法制备石墨烯XPS成果比照
小结:3、超重力液相剥离法制备石墨烯图16 超重力液相剥离法制备石墨烯设备图17 超重力液相剥离法制备石墨成果
横向尺度150nm, 厚度3-9层,浓度:0.3mg/ml; 产率:3%; 溶剂为水
4、总结
(1)超重力氧化复原法制备石墨烯具有产品质量高,出产功率高,易产业化的特色。
(2)超重力直接剥离法具有本钱低,产品质量好,易产业化的特色。
(3)这种技能也有望用于其它层状材料,如:高岭土、蒙脱土、云母等的剥离及深加工,欢迎合作开发。
漫画简介石墨烯!
2019-03-08 09:05:26
石墨烯被称为“黑金”,又被称为“新材料之王”,是现在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功能最强的一种新式纳米材料,极有或许掀起一场席卷全球的颠覆性新技术新产业革新。
石墨烯的制备上,多晶薄膜有望未来1-2年内完成产业化使用,单晶石墨烯工业组成办法仍未找到,因而间隔产业化还很悠远。低成本的使用氧化还原法出产石墨烯粉体,一起可以使用CVD法出产出层数可控、大面积的石墨烯薄膜是未来研究要点,也是推进职业开展的要害点。而在使用层面,未来被看好的范畴是锂离子电池、柔性显现、太阳能电池和超级电容器。
新型铝-石墨双离子电池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
2019-01-08 17:02:10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唐永炳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在低成本、高效储能电池方面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Carbon-Coated Porous Aluminum Foil Anode for High-Rate,Long-Term Cycling Stability and High Energy Density Dual-Ion Batteries(基于碳包覆多孔铝箔负极的高倍率、长循环、高能量密度双离子电池)"已在线发表于著名材料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并申请1项国际发明专利。
该团队于今年3月在著名能源材料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发布了一项全新的铝-石墨双离子电池技术,该技术一经报道立刻受到了国际、国内媒体及同行的广泛关注。其工作原理有别于现有传统锂电,且以廉价的石墨作为正极,以铝箔同时作为负极和集流体。与常规锂电相比,该新型电池技术具有成本低、工作电压高、安全性好、能量密度高等明显优势。然而该电池技术的循环稳定性仍有待提升,尤其需要改善铝箔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问题。
基于上述考虑,唐永炳研究员及其团队成员仝雪峰、张帆等人通过一种简单、可控的方法构筑了一种新型碳包覆多孔铝的复合负极材料。测试证明:这种新型多孔铝箔/碳复合负极能显著提高铝-石墨双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特别是循环稳定性获得了大幅度提升。循环性能测试发现:电池在2C高倍率下(充电/放电时间约为30分钟)充放电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0%,远高于目前国家标准(GB/T 18287-2013)对移动电话蓄电池循环寿命的指标要求;并且发现电池同时还具有优异的倍率特性,在3分钟内充满电时,其质量能量密度高达——200Wh/kg,是传统锂离子电池的2倍左右。实验证实:这种新型多孔铝箔/碳复合负极由于具有三维多孔导电网络,能有效缓解铝箔和锂离子合金化过程中产生的体积膨胀效应,并且能显著提高锂离子的迁移率,从而使电池具有快充快放的特点;而碳包覆层在缓解体积变化效应的同时还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固态电解质(SEI)膜,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电池的循环寿命。该研究成果将有利推动新型铝-石墨双离子电池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便携式电子产品等领域的应用。
该项研究得到了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石墨烯真神奇
2019-03-07 10:03:00
近两年石墨烯的可控低成本制备技能已获得了打破性开展,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构成石墨烯工业。
日前,在深圳举行的第十九届我国世界高新技能效果交易会上,石墨烯作为独具特色的新材料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这个国内最大规划、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展会上一个耀眼的“明星”。石墨烯到底有哪些奇特之处,能为人们带来什么惊喜?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人类正行进在以硅为首要物质载体的信息年代,下一个量子年代,石墨烯很或许锋芒毕露
和金刚石相同,石墨是碳元素的一种存在方式。风趣的是,因为原子结构不同,金刚石是地球上自然界最坚固的东西,石墨则成了最软的矿藏之一,常做成石墨棒和铅笔芯。
科学家介绍说,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只由一层碳原子构成、按蜂窝状六边形摆放的平面晶体。浅显地讲,石墨烯就是单层石墨。一块厚1毫米的石墨大约包括300万层石墨烯;铅笔在纸上悄悄划过,留下的痕迹就或许是好多层石墨烯。
这种只要一个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一向被以为是假定性的结构,无法独自安稳存在。直至2004年,两位英国科学家成功地从石墨中别离出石墨烯,证明了其可以独自存在,并因而一起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据我国电科55所所长、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和模块电路要点试验室主任高涛博士介绍,石墨烯共同的结构让它具有更导电、更传热、更坚固、更透光等优异的电学、热学、力学、光学等方面的功能。轻浮、强韧、导电、导热……石墨烯这些特性赋予人们许多幻想空间。
石墨烯的特色首先是薄,可谓现在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只要一个原子那么厚,约0.3纳米,是一张A4纸厚度的十万分之一、一根头发丝的五十万分之一。与此一起,石墨烯比金刚石更硬,透光率高达97.7%,是世界上最坚固又最薄的纳米材料。
一起,它又能导电。石墨烯的电子运转速度达1000千米/秒,是光速的1/300,十分合适制造下一代超高频电子器材。石墨烯仍是传导热量的高手,比最能导热的银还要强10倍。
石墨烯的特性,也体现得很“好玩”。比方当一滴水在石墨烯表面翻滚时,石墨烯能敏锐地“察觉”到纤细的运动,并发生继续的电流。这种特性给科学家供给了一种新思路——从水的活动中获取电能。比方,在雨天可以用涂有石墨烯的雨伞进行发电,或许可以做成活络的传感器材等。
“人类阅历了石器、陶器、铜器、铁器年代,正行进在以硅为首要物质载体的信息年代;而下一个量子年代哪种材料将锋芒毕露呢?很或许是石墨烯。”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高明说。
未来电动轿车运用石墨烯电池,花两三分钟就或许把电充溢
因为石墨烯的奇特功能,加上制备简洁、研讨视角多维,其运用潜力巨大、适用职业广大,成为抢眼的材料“新星”一点不古怪。石墨烯从发现到现在仅10余年的时刻,已获得了许多令人震慑的研讨效果,称得上是人类历史上从发现到运用最快的材料。
高明说,从材料化学视点看,石墨烯会带来资源、环境、化工、材料、动力、传感、交通机械、光电信息、健康智能、航空航天等范畴的改动或革新。我国石墨矿储量丰厚,约占全世界的75%,其高效开发将引起碳资源及我国大资源战略的新定位、新考虑、新规划。
石墨烯的工业化出产则将促进化工、机械、智造、自控等职业的技能前进。石墨烯的增加可以发生多功能复合材料,用来制造高功能电池、电容器。石墨烯传感器可以在生物检测、光电勘探方面大显神通,石墨烯及其它二维材料的异质叠合材料可制造高功能晶体管。
可以说,石墨烯技能将对咱们的吃、穿、住、行、用、玩都发生影响。石墨烯复合膜阻氧阻水功能好,可前进食物保质期;石墨烯纤维可制成发热服饰和医疗保健用品;石墨烯电热膜电热转化效率高,可逐渐替代暖气供热;石墨烯系列材料可用于轿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石墨烯导热膜可用于手机高效散热……
石墨烯另一个被寄予厚望的运用范畴是电能贮存。它的优势在于充电速度快,并且可以重复运用几万次。但现在石墨烯存储的电量不如电池多,还无法存储足够多的电能。未来,跟着充电设备的日益完善和相关技能的前进,电动轿车运用石墨烯电池,花两三分钟就或许把电充溢。
我国电科55所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和模块电路要点试验室副主任孔月婵博士介绍说,石墨烯的电子运转速度是硅的十倍,由石墨烯制造的高频器材理论上作业频率可以到达硅的十倍乃至上百倍。石墨烯引发的技能很或许从人们常见的小小芯片开端。
此外,科研人员已完结柔性衬底晶体管的研发,正在测验柔性通讯电路的研发。未来不管是可以折叠的显现屏幕,仍是可以植入人体的可穿戴设备,都或许靠这样的石墨烯器材来完成。
高涛以为,即便在试验室条件下,石墨烯的奇特功能仍然没有彻底释放出来。因为技能层面还存在着不少应战,真实大面积运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经过加强需求和研讨的结合,不断在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和器材研发方面获得重要打破,发明更多更新更具颠覆性的运用,石墨烯这种新一代战略性新式材料将会极大改动人们的生发日子。
国内石墨烯研讨与国外底子同步,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构成石墨烯工业
石墨烯一向是世界上的研讨热门,并在不断升温。近几年来,全球石墨烯相关的论文和发明专利简直呈指数式增加,不只各类优异的物理化学功能被猜测、证明,并且由此生宣布许多详细的研讨方向。
据了解,许多国家正在抢夺石墨烯技能的制高点。欧盟石墨烯旗舰方案以石墨烯传感为首要研讨方向,美国正在测验使用石墨烯完成通讯的柔性化并获得了明显的效果,韩国继续支撑石墨烯柔性显现的研讨并制备出了演示产品。
高涛说,整体来讲,世界上石墨烯各项优异功能正逐渐从试验室研讨向产品运用过渡,一起一些潜在的功能或运用还在不断被开掘。但这个工程化是一个长时间而困难的进程,给我国完成赶超世界水平、占据技能制高点带来了绝好的机会。
高明以为,现在国内石墨烯研讨与国外底子同步,一些方面有原创和引领性效果。国内研讨侧重化学和材料,国外更偏机理和器材。国内石墨烯的研讨在理论研讨方面可说是已完成与世界先进水平“并跑”,论文、专利不管数量仍是质量都具有很强的世界竞争力。到2016年3月,我国石墨烯的专利总数占全世界的56%。与此一起,国家赞助了很多有关石墨烯的基础研讨项目,开始构成了政府、科研机构和厂商协同立异的产学研协作对接机制。
例如,清华大学开宣布米级石墨烯单晶薄膜的快速制备技能;我国电科55所研宣布了世界上最快的柔性石墨烯晶体管;浙江大学纳米高分子团队则经过近十年研讨,开宣布了石墨烯纤维、石墨烯接连拼装膜、石墨烯超轻气凝胶及石墨烯无纺布等。
受访专家指出,各个方向不断呈现令人惊喜的研讨效果,让人们对石墨烯的未来充溢等待。但整体来讲,石墨烯技能成熟度还比较低。关于石墨烯的开展,其限制要素或许说难点,首要在材料制备技能、全新规划理念和二维控制技能等方面。其间,高品质、大批量的石墨烯质料问题暂时没有底子处理,还需要进行很多技能攻关。有些技能如单层氧化石墨烯、石墨烯单晶等在试验室制备成功了,但完成工程化、接连性、低成本、高效安稳制备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只要真实高品质的石墨烯量产了,颠覆性运用才会呈现。
不过科学家们也比较达观,近两年石墨烯的可控低成本制备技能已获得了打破性开展,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构成石墨烯工业。
石墨烯的研究态势及其运用前景
2019-03-04 11:11:26
一、前语
跟着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揭晓,科学界又开端了一轮新的关于诺贝尔奖的评论,一同石墨烯(Graphene)也成为咱们评论的焦点。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运用普通胶带成功地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烯,这种材料仅有一个碳原子厚,是现在已知的最薄的材料。它不仅是已知材料中最薄的一种,还十分结实而柔软;作为单质,它在室温下传递电子的速度比已知导体都快。石墨烯能够运用于晶体管、触摸屏、基因测序等范畴,一同有望协助物理学家在量子物理学研讨范畴取得新打破,它的面世引起了全世界的研讨热潮。
本文拟经过对已宣告的与石墨烯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以理清石墨烯研讨开展的演化趋势以及学科开展的前沿范畴,展示石墨烯的开展头绪及运用远景。
二、石墨烯的概念
拿破仑从前说过:笔比剑更有威力!他说这话的意思是指言论比武力更凶猛。不过,他肯定没有想到铅笔芯中的确包含着地球上强度最高的物质!咱们知道,铅笔芯的原材料是石墨,而石墨是一类层状的材料,即由一层又一层的二维平面碳原子网络有序堆叠而构成的。由于碳层之间的作用力比较弱,因而石墨层间很简单相互剥离开来,然后构成很薄的石墨片层,这也正是铅笔能够在纸上留下痕迹的原因。假如将石墨逐层地剥离,直到最终只构成一个单层,即厚度只要一个碳原子的单层石墨,这就是石墨烯.石墨烯的厚度只要0.335nm,比纸还要薄100万倍,把20万片石墨烯叠加到一同,也只要一根头发丝的厚度,可是它的强度却比钻石还要坚韧,一同,作为单质,它在室温下传递电子的速度要超越任何一种已知的导体。石墨烯Graphene是碳的一种方法,它具有完好的原子晶格,其厚度恰恰为一个原子,作为一种全新的材料,它不仅有从未见过的薄!,并且仍是特强!的.两位获奖者AndreGeim和KonstantinNovoselov指出:处于这种平面方法的碳,具有特别的量子物理世界的共同性质.石墨烯作为一种电的导体,体现出与铜相同的导电性,而作为一种热导体,它比其他的已知材料更为出色。它几乎是彻底通明的,可是它却适当的稠密,以致使如氦(He)那样最小的气体分子,也不能经过它.Geim和Novoselov是从一块通常在铅笔中运用的石墨内取出石墨烯的.他们以常用的通明胶纸,设法得到具有恰是一个原子厚的碳薄片.其时许多人以为如此薄的晶体材料是不或许坚持安稳的。但是在现在,石墨烯已被物理学家作为一类新的具有共同功能的二维材料进行着研讨.能够猜测:由石墨烯所制得的晶体管,将比今日所用的硅晶体管有着更快的速度,然后使计算机的功率取得进一步的进步.由于石墨烯是通明的,又是优异的导体,所以它适用于制作通明的触摸屏、光板(lightpanel),乃至可运用于太阳能电池.将石墨烯混合于塑猜中,能够使塑料成为导电材料,一同也使之变得愈加抗热和具机械耐力.它的杰出康复力可使之用作超强材料,并且是很薄的、具有弹性的轻质材料.因而,能够预期将来的人造卫星、飞机,乃至轿车都或许用这类新的复合材料为质料进行制作。
三、石墨烯的结构和性质
石墨烯仅仅是一个原子的厚度——或许是世界中最薄的材料——并构成了高质量的晶体格栅。石墨烯是由碳原子六角结构(蜂窝状)严密摆放构成的二维单层石墨,是结构其他维度碳质材料的根本单元。它能够包裹构成0维富勒烯(Fullerene),它也能够卷起来构成一维的碳纳米管(CarbonNanotube);相同,它也能够层层堆叠构成三维的石墨。迄今为止,研讨者们仍没有发现石墨烯中会有碳原子缺失的状况,可是在2007年,Meyer等人调查到石墨烯的单层并不是彻底平坦的,它的表面会有必定高度的褶皱,单层石墨烯的褶皱程度显着高于双层石墨烯,并且褶皱程度会跟着石墨烯层数的添加而越来越小。一些研讨者以为,从热力学的视点来分析,这或许是由于单层石墨烯为下降其表面能,由二维描摹向三维描摹转化,或许也能够以为褶皱是二维石墨烯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但详细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讨和探究。别的,石墨烯中的各个碳原子之间的衔接十分柔韧,当对其施加外部机械力时,碳原子面就会曲折变形,然后使碳原子不用重新摆放来习惯外力,也就坚持了该材料结构的安稳性.一同,这种安稳的晶格结构也使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电性,石墨烯中的电子在轨迹中移动时,不会因晶格缺点或引进外来原子而发作散射。由于原子间作用力十分强,在常温环境下,即便周围的碳原子相互发作了挤撞,石墨烯中的电子遭到的搅扰也会十分小。作为单质,石墨烯最大的特性是它在室温下传递电子的速度比已知的任何导体都快,其间电子的运动速度能够到达光速的1/300,大大超越了电子在一般导体中的运动速度。别的,它也是现在已知材料中电子传导速率最快的材料,其室温下的电子搬迁速率可高达15000cm2/(V∀s) 。一同,科学家们还发现单层的石墨烯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可到达2600m2/g。别的,石墨烯还具有杰出的导热功能、优异的量子地道效应、零质量的狄拉克费米子行为及特殊的半整数量子霍尔效应。
四、石墨烯的研讨前沿及国内外开展态势分析
自从AndreK.Geim研讨小组于2004年初次成功取得石墨烯以来,人们就对这种有着优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的特别材料寄予了期望,全球的研讨人员和工程师们对它的重视和研讨也日积月累。
如前所述,石墨烯的面世引起了全世界的研讨热潮,已经成为物理学界、化学界与材料科学界最抢手的研讨主题之一。根据Thomson根本科学目标数据库(ESI,掩盖时刻规模为1999年1月1日至2009年8月31日),在物理、化学、材料以及一切学科范畴中,触及graphene的研讨前沿(ResearchFronts)数量别离为19、14、7和31个。这从下图给出的年度SCI论文数量以及作者和关键词改变更新趋势可见一斑。
石墨烯SCI论文数量年度分布图 作者和关键词的改变更新趋势图
从石墨烯SCI论文数量年度分布图能够看出,2004年、2005年全球宣告的石墨烯SCI论文数量均缺少200篇,而2007年已增至650篇,2008年更是急增至近1200篇,几乎是在以指数增幅增加。
别的,从作者和关键词的改变更新趋势图还能够看出,每年都有更多的新作者加入到石墨烯的研讨部队中来,每年都会呈现更多的新关键词。这表明,越来越多的研讨人员开端重视石墨烯的研讨;一同,石墨烯的研讨触及的详细方向也越来越多。因而,有关石墨烯的研讨是现在正在高速开展的一个范畴。
下图绘出了首要国家和区域在石墨烯范畴的研讨与协作状况。从该图能够看出,石墨烯范畴的世界协作首要是在美国与欧洲一些国家,美国与我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以及欧洲各首要国家之间打开的。本次分析的4044篇文献有世界协作论文1171篇,其间美国组织参加的有520篇,占到44%,远高于其他国家,这也从另一个旁边面反映出美国正在引领石墨烯范畴的研讨与世界协作。世界协作论文排名第2至9位的国家依次是德国(240)、我国(188)、英国(159)、法国(150)、西班牙(147)、日本(136)、荷兰(89)、意大利(83)、俄罗斯(81)。国家(区域)论文数量及其引证状况表
从发文量来看,虽然石墨烯最早是由英国学者于2004年取得的,但从表3能够看出,在2004年当年,美国、日本就别离以47篇和35篇位居论文数前两位,远高于包含英国在内的其他国家。论文总量排名前五位的别离是:美国(1424篇)、我国(546篇)、日本(437篇)、德国(385篇)和英国(234篇);从发文量改变状况来看,各首要国家/区域均呈现全体上升趋势,美国一直居于领先地位,日本的增幅显着小于美国,并且与美国的距离越来越大。2006年起,我国发文量快速上升,2008年已超越日本,但与美国的距离依然较大。
从论文被引证状况来看,美国的总被引次数和H指数均位居第1,且远高于随后国家,篇均被引次数和论文被引率也均排名前5,这表明美国正在引领石墨烯范畴的研讨;英国的总被引次数、H指数均位居第2,论文被引率排名第7,但其篇均被引次数排名第1,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AndreGeim教授小组的研讨作业:悉数论文中,被引次数超越200的共有29篇,其间英国12篇,而AndreGeim教授小组则占了11篇,特别是包括了被引次数排名第1(被引1926次)、第2(被引1698次)、第4(被引1261次)的高被引论文,比较之下,我国虽然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第2,但各被引目标排名均不抱负,阐明我国在论文质量方面亟需进步。
五、石墨烯的运用远景展望
自从石墨烯发现以来,关于石墨烯的研讨不断取得重要开展,其在微电子、量子物理、材料、化学等范畴都体现出许多令人振奋的功能和潜在的运用远景。石墨烯的呈现在科学界激起了巨大的波涛,人们发现,石墨烯具有非同小可的导电功能、超出钢铁数十倍的强度和极好的透光性,它的呈现有望在现代电子科技范畴引发一轮革新。在石墨烯中,电子能够极为高效地搬迁,而传统的半导体和导体,例如铜和硅远没有石墨烯体现得好。由于电子和原子的磕碰,传统的半导体和导体用热的方法释放了一些能量,现在一般的电脑芯片以这种方法浪费了70%~80%的电能,石墨烯则不同,它的电子能量不会被损耗,这使它具有了非同小可的优异特性。科学家发现,石墨烯的这种特性特别适合于高频电路。高频电路是现代电子工业的领头羊,一些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由于工程师们正在设法将越来越多的信息填充在信号中,它们被要求运用越来越高的频率,但是手机的作业频率越高,热量也越高,所以,高频的进步便遭到很大的约束。由于石墨烯的呈现,高频进步的开展远景好像变得无限宽广了。
石墨烯还能够以光子传感器的相貌呈现在更大的市场上,这种传感器是用于检测光纤中带着的信息的,现在,这个人物还在由硅担任,但硅的年代好像就要完毕。上一年10月,IBM的一个研讨小组初次披露了他们研发的石墨烯光电探测器,接下来人们要等待的就是根据石墨烯的太阳能电池和液晶显现屏了。由于石墨烯是通明的,用它制作的电极比其他材料具有更优异的透光性。运用石墨烯作为电极的太阳电池模型
(从下到上别离为Au,染料敏化异质结,TiO2和石墨烯) 由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组成的3D结构储氢模型
碳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强,因而石墨烯的晶体结构总能够坚持完好,这是电子在石墨烯上疏通搬迁的确保。和传统的硅材料半导体比较,石墨烯的电子搬迁功率要高出几十倍乃至于上百倍,这也正是科学家们如此等待用石墨烯替代硅而成为未来超高频晶体管材料的原因。根据“摩尔规律”,集成电路上可包容的晶体管数量每隔18个月会添加一倍,功能也进步一倍,这个规律显现了信息技能进步的速度。但是现在这种速度已显着地下降了,由于硅材料已挨近其极限,用硅制作的晶体管很难取得进一步开展的空间,而碳则在这个时分锋芒毕露了。2008年4月,科学家宣告说,他们成功研发出了尺度最小的石墨烯晶体管,其厚度仅为1个原子,截面为10个原子。虽然现在还缺少真实以纳米精度切开材料的技能,大规模的石墨烯出产还无法进行,但仅仅如此就足以令人振奋了。人们清楚地看到,石墨烯很有或许替代硅成为下一代超高频晶体管的根底材料而广泛运用于高功能集成电路和新式纳米电子器件中。在未来,咱们将会看到由石墨烯构成的全碳电路,它们将被广泛运用于人们的日常日子中。
参考文献
[1]王丽,潘云涛.石墨烯的研讨前沿及我国开展态势分析.新式炭材料,2010.12,25(6)401-403.
[2]宋峰,于音.什么是石墨烯——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介绍.大学物理,2011.1,30(1)7-8.
[3]史永胜,李雪红,宁青菊.石墨烯的制备及研讨现状.电子元件与材料,2010,29(8):71-72.
[4]杨全红,唐致远.新式储能材料——石墨烯的储能特性及其远景展望.新式碳材料,2009.4,33(4),241-244.
[5]万勇,马廷灿,冯瑞,黄健,潘懿.石墨烯世界开展态势分析.科学调查,2010,5(3),28-30.
石墨烯基础科研现状
2019-01-04 09:45:43
石墨烯从其诞生至今不过10年光景。2004年为石墨烯科学研究的萌芽阶段,随后即进入快速成长阶段;从2008年开始,尤其是在2010年石墨烯发明者获得了诺贝尔奖之后,关于石墨烯的基础科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下文从专利分布、研究机构分布、研究领域分布和主要研究成果等方面梳理目前石墨烯的基础科研动向。
一、专利分布
目前全球共有超过200个机构和1000多名研究人员从事石墨烯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其中包括三星、IBM等科技巨头。我们通过最近几年的专利申请情况对目前石墨烯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览。从专利申请总量来看,2010年以来全球石墨烯专利申请总量呈爆发式增长;2012年全球石墨烯专利申请量已经达到3500个,可见目前全球范围内正在掀起石墨烯研究与开发的高潮。
从石墨烯专利申请国别分布来看,2013年全球石墨烯专利申请量最大的是中国,其次为美国、韩国和日本。在石墨烯相关论文方面,欧盟排名第一,2013年共发表了7800篇论文;就国别而论,依然是中国排名第一,共发表了6649篇论文。
总体而言,目前中国已经处在石墨烯研究的前沿阵地;但是,从研究深度和创新性而言,非常核心的技术和创新性技术中国仍未掌握。二、研究机构分布
从事石墨烯研究的机构比较广泛,包括学术研究机构、企业、个人和政府层面。比较普遍的研究模式是学术研究机构与企业的合作,例如韩国三星与韩国成均馆大学合作对石墨烯的制备基础方法和应用开展研究。
从研究机构专利数量口径看,在前十名中,有4家机构来自韩国,4家来自中国,2家来自美国。并且,6家机构都是科研院所或独立科研机构,4家为企业。其中,专利数量最多的是韩国三星电子,其专利申请数量为210个,占全球总量的7.3%,其研究范围涵盖了石墨烯制备方法和在显示屏、锂电池领域的应用;其次为韩国成均馆大学、浙江大学、IBM、清华大学等。三、研究领域分布
从石墨烯研究领域分布看,全球研究热点主要在材料的导电性、导热性、石墨烯的制备研究、纳米材料研究等。
中国石墨烯研究热点主要分布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石墨烯制备、石墨烯电极等方向。我们统计了前20位主要研究机构的重点研究领域,发现研究热点分布于:(1)复合材料;(2)碳纳米管;(3)电容器;(4)传感器;(5)晶体管;(6)透明电极;(7)锂电池;(8)燃料电池。上述研究大多属于石墨烯应用,而关于石墨烯的制备改进工艺或者大规模量产石墨烯的基础研究非常少。
四、最新研究成果
在石墨烯制备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是在生成单晶石墨烯的方法上,目前有两种方法已经能获得直径约为1mm的单晶石墨烯和直径为25px的单晶石墨烯,但是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
在石墨烯应用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把作为光敏元件(PD)的光增益提高到了原来的约1000倍、提高柔性湿度传感器的响应时间等。在锂电池、半导体、传感器、无线通讯、电容器、电子元件、海水淡化等多个领域都有重大突破。
在众多最新研究成果中,属于中国研究机构的成果依然稀少,印证了前文中我们提到的,虽然中国在专利申请和论文发表方面在国际领先,但是在真正的研究前沿方面距离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仍有一定差距。
石墨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019-01-04 17:20:18
石墨烯具有极高的力学性质和导电/导热性质,在橡胶复合材料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石墨烯不仅能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同时赋予其功能性。本文将综述石墨烯/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进展。
橡胶/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由于石墨烯优异的性质以及低的成本,石墨烯作为橡胶纳米填料被广泛报道。为了获得优异性能的石墨烯/橡胶复合材料,首先要保证石墨烯在橡胶基体中均匀分散。石墨烯的分散与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石墨烯表面化学、橡胶种类以及石墨烯例象胶界面关系有着密切关系。石墨烯/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液共混、直接加工和胶乳共混3种方法。
溶液共混法
溶液共混法是指将石墨烯和橡胶分散在溶剂中,在搅拌或超声作用下进行共混,然后挥发溶剂或加入非溶剂进行共沉淀,再硫化制备复合材料的方法。通过溶液共混制备复合材料的关键是将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均匀分散在能溶解橡胶的溶剂中。
由于GO表面含有很多含氧官能团,在超声作用下,GO能够稳定分散在一些极性有机溶剂如DMF和THF中,这为制备GO复合材料提供了重要前提。对于化学还原或热还原的石墨烯而言,很难将其直接分散在溶剂中,因此需要进行改性处理。直接共混法
直接共混法也称为机械混合法,是指将石墨烯、橡胶配合剂在开炼机或密炼机中与橡胶进行机械混炼,然后硫化制备石墨烯/橡胶复合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在机械剪切力作用下分散填料,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是目前工业生产橡胶复合材料的主要方法。
虽然直接共混法方便,但在混炼过程时,由于橡胶豁度大,加工困难,且石墨烯片层间范德华力强,橡胶和石墨烯的极性相差大,所以石墨烯很难剥离并均匀分散在橡胶中,另外石墨烯表观密度低导致加料困难。
胶乳共混法
胶乳共混法通常是先将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分散在水相中,再与橡胶胶乳混合,经过絮凝、烘干、混炼配合制备复合材料。由于绝大多数橡胶都存在胶乳,而且GO和改性石墨烯能稳定分散在水中,因此胶乳共混法为制备石墨烯/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有效和简单的途径。另外,胶乳共混法有利于石墨烯在橡胶中均匀分散,并避免有毒溶剂的使用。
石墨烯/橡胶复合材料性能
机械性能
石墨烯被认为是目前最硬、强度最高的材料,拥有超高的比表面积,加入非常少量石墨烯就能明显提橡胶复合材料性能,下图对比了几种纳米填料对橡胶增强效率,可以看到石墨烯具有更显著的增强效果。虽然纳米填料对聚合物有着非常高的增强效率(加入少量份数即带来强度、模量等大幅度提升),但当加入较多份数时(如大于10 wt%),纳米填料容易发生严重聚集,反而导致复合材料性能下降。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形状、形态和性质的纳米填料的各自优势,将两种不同维度的纳米填料进行杂化(杂化填料)并加入到聚合物中,对提高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导电(热)性表现出显著的协同效应。 接枝反应示意图
导电性
石墨烯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电导率,研究报道,石墨烯填充的聚合物复合材料拥有高的电导率和更低的导电值,这为制备轻质量、高导电性的橡胶复合材料提供了机遇。石墨烯/橡胶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主要依赖于石墨烯比表面积、石墨烯含量、石墨烯分散和分布以及石墨烯例象胶界面结合。TEG比表面积对SR导电性影响石墨烯片层间相互搭接形成3D互连网络结构
通过控制石墨烯在复合材料中的分布,能有效降低复合材料的导电值并提高其导电率。
导热性
导热橡胶在电力电子、热管理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石墨烯具有超高的热导率(5000 W /(mk)),明显高于碳纳米管(3000 W/(mk))因此石墨烯在制备导热橡胶复合材料中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在橡胶复合材料中,热能主要通过声子进行传递,强的填料镇料、填料沛象胶祸合有利于热能的传导。因此为了获得具有高热导率的石墨烯/橡胶复合材料,需要降低界面声子损耗,增强石墨烯锻胶界面作用。
气体阻隔性
橡胶作为一种重要的密封材料,在工程技术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石墨烯为二维片层材料,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且对气体分子具有优异的阻隔性,因此石墨烯在提高橡胶复合材料气体阻隔方面也具有潜在的应用。
其他性能
石墨烯除了能有效提高橡胶复合材料强度电导率和热导率外如改善其动态使用还能改善复合材料其他性能、增加其耐磨性。
总结与展望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物理和电子特性,如超高的强度、超高的导电率和导热率、大的比表面积。作为橡胶纳米填料,石墨烯具有非常高的增强效率和效果,同时还可以赋予橡胶材料其他特性如导电性、导热性,改善其动态性能和气体阻隔性等,对橡胶制品的高性能化和功能化具有特别的意义。
石墨烯/橡胶复合材料研究存在的挑战和机遇:
(1)需要明确石墨烯的结构特性,确定结构对性质的影响,为石墨烯的改性和其复合材料制备提供理论基础;
(2)虽然石墨烯价格比碳纳米管低,但是仍然缺少简单有效的方法宏量生产石墨烯。这是制备石墨烯/橡胶复合材料的重要前提;
(3)由于分散和界面对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的决定性影响,目前石墨烯/橡胶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关键在于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方法学、形态结构的细致和定量化表征(例如3DTEM的应用)以及结构性能关系的确立等几个重要方面;
(4)虽然石墨烯在橡胶材料中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优势,但目前缺乏石墨烯/橡胶应用性研究,尤其是有关石墨烯在高性能轮胎工业的应用。
铝焊料制造技术的比较研究
2019-01-15 09:51:40
摘 要:随着以铝代铜的广泛应用,铝钎料和铝焊丝的用量快速增加,传统的铸锭——挤压——拉拔工艺已经不能满足铝焊丝的生产需要,目前,水平连铸配合拉拔刮皮工艺和半连续铸锭、等温挤压配合连续拉拔工艺是两种主导的生产技术。本文较详尽的概述了常见的铝焊丝生产工艺技术,对比分析了几种工艺的优缺点,探讨了工艺改进途径,指出了铝焊丝的制造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水平连铸配合拉拔刮皮工艺生产效率高,但是质量控制难度大;半连续铸锭、等温挤压配合连续拉拔工艺质量稳定,设备投资大。应用结果显示:在实际生产中,铝钎料采用挤压工艺的居多,铝焊丝采用水平连铸的厂家呈增加趋势。 关键词:铝钎料;铝焊丝;水平连铸;半连续铸锭;等温挤压;连续拉拔 中图分类号:TG422 TG425 前 言 铝及其合金在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由于比重小、导电(热)性好、铸造性和机械加工性优良,铝在现代工业材料中的重要作用不可替代。在航空、航天、通信、汽车、电子、家电、生活用品等方面,为了减轻重量、提高功效、增强美观,以铝代铜、以铝代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焊接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钎焊和氩弧焊,探讨铝的氩弧焊、钎焊以及钎焊、氩弧焊用铝焊丝的制造技术有着长远的意义。 1 铝焊料的制造工艺 目前工业生产中常用的铝焊料制造工艺主要有两种:其一是铸锭——挤压——拉拔工艺,主要用于钎焊材料和部分氩弧焊丝生产;其二是熔铸——连铸——拉拔,主要用于氩弧焊丝生产。 图1是铸锭——挤压——拉拔工艺的生产流程图。图2是熔铸——连铸——拉拔工艺的生产流程图。两种生产工艺各有千秋。 2.铝焊料的铸锭——挤压——拉拔工艺 在铝焊料的铸锭——挤压——拉拔工艺中。核心技术是挤压,挤压温度、挤压速度、挤压变形指数是关键参数;铸锭预热、模具预热、模具设计也是重要环节。在铸锭的获取方式上,金属模铸锭和半连续铸锭是主流。
2.1挤压技术的特点 挤压技术的许多优越性中,以下两方面对铝焊料的生产是较有利的。 在挤压过程中,被挤金属在变形区中能获得比轧制、锻造更为强烈和均匀的三向压缩应力状态,这就可以充分发挥被加工金属本身的塑性。因此,用挤压法可加工那些用轧制法和锻造法加工有困难、甚至无法加工的低塑性、难变形金属。例如铝硅共晶和铝硅铜钎料经热挤压后可以进行拉拔。 挤压加工的灵活性很大,只需要更换模具等挤压工具,即可在一台设备上生产形状和品种不同的制品,更换挤压工具的操作简便易行。这一特点对批量小、品种规格多的的钎焊材料尤其适宜。 挤压技术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例如:几何废料损失较大、挤压速度远低于水平连铸速度、生产效率低、市场响应慢、工模具消耗量大等。 2.2挤压技术的现状及前景 挤压技术兴起于上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靠前台200吨挤压机问世,1941年德国的施洛曼(Sehloeman)公司制造了12000吨挤压机。目前,应用中的较大挤压机是美国雷诺公司的27000吨挤压机。 挤压技术问世以来,挤压工艺的完善和发展从未间断过。冷挤压、润滑挤压、等温挤压、水冷模挤压、连续挤压、快速挤压、包套挤压、静液挤压、脱皮积压、复和挤压、有效摩擦挤压、舌型模挤压、平面组合模挤压、分流组合模挤压、变断面挤压、扁挤压、螺旋挤压、宽展挤压、辊挤、冲挤、淬火挤等挤压技术层出不穷。 挤压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超塑性挤压、液态挤压、半固态挤压等新工艺的研究已取得可喜进展。
2.3工模具的设计与制造 随着挤压技术的发展,工模具的设计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挤压工模具包括模架、模套、挤压筒、挤压轴、挤压垫、挤压模、模支撑等。模具是保证产品形状、尺寸和精度的基本工具,也是保证产品内外质量、影响挤压速度、挤压力的较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模具结构、形状和尺寸,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产品内部组织和力学性能。 模具设计和制造必须满足挤压工艺要求,同时,挤压模具的使用寿命是较需关注的问题。模具材料的选取、热处理及表面处理工艺、结构设计、机加工及电加工、使用维护等是影响模具寿命的主要因素。
2.4铝焊料的挤压 有色金属焊接用焊丝的丝坯通常由铸锭——挤压获得,其中,铜焊丝(带)、部分铝焊丝(带)常由大型有色金属加工厂生产,由于焊接材料生产批量小,生产质量波动大,给生产组织带来诸多不便;而铜磷焊料、银基焊料、部分铝基焊料由焊料专业生产厂家生产,生产中常用100--800吨油压机挤压。 铝镁、铝锰焊丝是较好挤压的两类焊丝,铝硅氩弧焊丝的挤压性尚可,铝硅钎料的挤压速度较低、效率也低,铝硅铜和铝硅铜锌是较难挤压的两类钎料。 在铝焊料的生产中,生产效率低、生产周期长、回炉料比例高是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
2.5焊料生产中挤压的应用 挤压加工在钎焊材料的生产中占有特殊地位,这是因为挤压技术长期被国内外钎料制造者广泛采用。采用挤压加工技术生产钎料比其他压力加工方法更适宜于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总在不断的研究和开发各种钎料成型技术,这些技术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还不可能取代挤压成型。有两方面的原因使挤压成型在钎料成型中占主导地位,一是长期的思维习惯——钎料生产一直采用挤压成型;二是挤压加工在技术上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成熟性。 3 铝焊料的熔铸——连铸——拉拔工艺 3.1水平连铸设备的性能和要求 一套性能完备、可靠的连铸设备,是进行铝钎料熔态抽拉成丝的关键。熔铸--连铸的设备必须满足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调整要求,同时,还应适宜铝焊料的小批量生产的特点。具体的技术要求是: 保温包液面高度的检测和控制由自适应系统实现调节。
熔炼炉容积与生产批量相适应。 为了准确控制熔体温度,保温炉选用红外陶瓷加热元件加热,用热电偶测温,用可控硅调压方式实现热平衡。 炉体适应于多个结晶器同时工作;一次和二次冷却的冷却强度均可调。 抽拉装置选用直流电机配摆线针轮减速机做动力,电机的调速选用PWM控制电路,用链传动实现多头抽拉。铝锰焊丝的抽拉头数可以达到32头。抽拉丝坏的直径越细越有利于拉拔,但是,过细的丝径带来抽拉速度的降低,一半选用4~6毫米为宜。
3.2自动控制系统的成本和可靠性 铝焊丝连铸过程中,抽拉速度、熔体温控和液面高度三部分要用到自适应控制技术,采用PLC集成控制的技术可以可靠实现制动控制。人工开环控制的设备也在生产中有所应用,但其生产稳定性较差。 3.3 热平衡 熔体的温度控制是由加热元件的发热量和系统散热量的平衡予以实现的,在添加金属液和抽拉即将结束时,系统被阶跃的热量冲击,处于瞬态不稳定状态。 生产中,一般采用等温添加金属液和改变抽拉速度的技术方案来稳定焊丝的过冷度。 3.4 生产效率 由于连铸丝坯的直径较小,同时熔体抽拉速率也有限,实际应用中,势必限制生产效率,目前较先进的技术是增加抽拉根数,采用多头同时抽拉的技术路线。 熔体抽拉所获得的钎料坯料不存在“形变织构”,对后续生产的冷塑加工效率有一定影响。在不影响焊料性能的前提下,加入钛、硼、细化晶粒技术能否提高道次加工率。 3.5 焊料化学成分控制 焊接材料是精密合金,其化学成分允许波动的波幅小;更不利于成分控制的因素是焊料中存在易挥发、氧化的易损耗元素(例如锌)。上述两个因素使焊料主成分控制显得重要和困难。 生产中,不可避免用到回炉的废料,这就使得微量元素和杂质元素的控制受到挑战。 生产实践中,一半是建立在数理统计理论基础上控制主成分和杂质元素,采用成品前抽样分析的方法判定合格与否。 3.6 钎料微观组织的控制 熔铸——连铸——拉拔工艺中的成分偏析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质量控制的重点在于如何减少和消除它。 水平连铸中较常见的偏析形式有:比重偏析、枝晶偏析、晶界偏析和区域偏析。 比重偏析是由于金属液中各组成物间的比重差较大,在保温包以及冷却较慢时溶质产生上浮或下沉而引起的。与之相关因素有钎料性质,冷却速度,初晶的比重、形状和大小,铸造工艺等。如果合金液在抽拉前长时间静置,将引起严重的比重偏析。 枝晶偏析在固液相线差较大的固溶体合金中尤为突出。其成因在于合金在凝固温度范围内进行选分结晶的结果,使先后形成的结晶成分浓度不一样。部分钎料的枝晶偏析很严重。 晶界偏析使低熔点物质聚集于晶界形成的,由于晶界偏析不能通过均匀化退火予以消除,其危害可延续至钎料钎焊后的钎焊接头的热裂、晶界腐蚀等。 区域偏析有正偏析和反偏析之分。值得指出的是区域偏析在铸锭——挤压的钎料生产工艺中同样存在。 生产实践中,一般采用下列措施预防或减少偏析:变质处理,搅拌熔体,降低浇温,增大冷却强度,加强二次水冷,后续扩散退火等。
3.7 铝焊料的拉拔和刮皮 在铝焊料的塑性加工工艺中,单次拉丝机、活套拉丝机、滑轮拉丝机、直线拉丝机、直进拉丝机均有应用。目前直进式拉丝机的生产效率较高,产品质量也较好。 铝焊料的表面处理工艺有超声波清洗;热浓碱溶液清洗加浓硝酸光化、再用水清洗;刮皮模精刮丝皮等技术。其中精刮技术较为先进,主要表现在焊丝表面清洁,耐大气腐蚀性优于浓碱清洗。
4 结论 (1)目前铝钎料的制造多用铸锭——挤压——拉拔工艺。半连续铸锭、等温挤压配合连续拉拔工艺质量稳定,但设备投资大。 (2)熔铸——连铸——拉拔工艺开始在铝氩弧焊丝生产中得到应用。水平连铸配合拉拔刮皮工艺生产效率高,但是质量控制难度大。 (3)直进式拉拔和精刮工艺是提高铝焊料生产效率、保障铝焊料产品质量的先进工艺。 参考文献 [1] 邹喜.钎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 [2] 龙伟民.汽车制造中铝钎料的应用现状.汽车制造业.2004,4.86~89 [3] Th Schbert.Preparation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melt-spun Al-Ge-Sn brazing foils[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1997(32):2181-2189. [4] 张卫文.过共晶高硅铝合金磷-稀土双重变性处理〔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5(1):130-136 . [5] 周振丰 张文钺.焊接冶金与金属焊接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6] 龙伟民.TIG正接焊接铝合金[A]. 中国机械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74~76 [7] 顾曾迪.有色金属焊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8] 赖华清.磷-稀土复合变质对过共晶Al-18%Si合金组织的影响[J].汽车科 技,1998(2):17~19. [9] E.P.patrik.Vacuum Brazing of Aluminum〔J〕. Welding Journal.,1975,3:159-169. [10] O.R.Singleton. A look at the Brazing of Aluminum-Particularly Fluxless Brazing〔J〕.Welding Journal.1970,11:843-849. 作者简介:张强,1973年出生,工程师,主要从事焊接材料加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