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港镍电池库存
北海港镍电池库存大概数据
时间 | 品名 | 库存范围 | 单位 |
---|---|---|---|
2019 | 镍电池 | 5000-7000 | 吨 |
2020 | 镍电池 | 6000-8000 | 吨 |
2021 | 镍电池 | 7000-9000 | 吨 |
2022 | 镍电池 | 8000-10000 | 吨 |
2023 | 镍电池 | 9000-11000 | 吨 |
北海港镍电池库存行情
北海港镍电池库存资讯
制氢电解槽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新能源峰会】
在 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 主办的 2025 (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氢能产业发展论坛 上,江苏天合元氢科技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石勇针对“制氢电解槽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的话题展开分析。 发展现状 氢能的战略地位 战略定位: 1.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 3. 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电解水制氢 市场分析 根据Nexbind Insight Market Research的分析报告:预计到2030年制氢电解槽的市场容量将超过100亿美元,2024年至2030年的增长率将超过25.8%。 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 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SOEC) 原理: SOEC理论上可看作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 SOFC)的逆运行,其工作原理是在高温下(600~1000℃)利用固体氧化物电解质的离子导电性,将水分子电解成氢气和氧气。 应用场景:核电,氢冶金等产生大量工业余热的场景,减少碳排放; 发展现状:处于少量商业化试运行阶段。 SOEC发展现状——优势 01. 高效率、低能耗 高温电解效率提高20~50%,节电20~30%; 2. 低成本 原材料多属于陶瓷粉末,无贵金属。与外部余热结合进一步节电,最高可达~50%; 3. 可逆性 SOEC可以在电解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两种模式之间灵活切换,形成“电-氢-电”。 4. 绿色低碳 可再生能源驱动,与化学合成热集成,使捕获的二氧化碳和水回收到合成天然气或汽油、甲醇或氨中。 SOEC发展现状 产品劣势: 1、材料要求高,单片大尺寸电极较难制作; 2、启动与运行复杂; 3、密封技术难; 4、应用场景、规模化效应受限; 5、技术成熟度偏低,处于实验室和商业化转化阶段。 发展方向: 1. 高温环境下的材料耐久性和系统稳定性问题。 2. 单电池与电堆规模化生产与质量控制。 3. 电堆稳定性与寿命提升; 4. 加强与可再生能源耦合控制。 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 原理: PEM电解槽使用无孔固体聚合物作为电解质和阴阳极之间的隔膜。在阳极,水分子经历氧化反应生成氧气;而在阴极,氢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穿过质子交换膜并与电子结合,产生氢气。 质子交换膜电解槽(PEM) 优势: 1. 快速响应,宽负荷运行 可适应快速变化的能源输入、尤其波动性的风光绿电; 2. 快速启停 系统可快速启停,适用于加氢站等应用场景; 3. 结构紧凑 单侧受压,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4. 绿色清洁 可再生能源驱动,电解纯水,无污染,氢气纯度高。 质子交换膜电解槽(PEM)发展现状 产品劣势 1、单槽产氢量偏小; 2、性能不足(同类国内外对比):关键组件、电密和单位直流能耗、贵金属负载量等 3、成本高:质子交换膜、贵金属催化剂、膜电极制备工艺复杂 4、耐久性需提高:质子交换膜易受机械应力、化学腐蚀等影响而破损老化,贵金属催化剂易团聚、中毒失活。 发展方向: 1、提升性能和稳定性:优化质子交换膜(质子传输能力、稳定性),电解槽结构 2、降低成本:质子膜国产化替代、减少贵金属催化剂用量;提升膜电极的制备工艺 3、工作压力高:进一步提高单侧受压能力,提高材料均一性,降低后续设备成本 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 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AEM) 原理: AEM制氢使用纯水或低浓度碱液作为电解质,水由阳极穿过AEM膜渗透到阴极,在阴极发生析氢反应产生OH-和氢气,OH-穿过AEM膜传导到阳极,并在阳极发生析氧反应。 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AEM)发展现状 产品优势: 快速启停:AEM膜具有良好的离子传导性能,电解槽可快速启停 析氢单侧施加~3MPa的压力,不需考虑氢中氧的除氧问题 快速动态响应,可灵活适配可再生能源 成本低:可以使用非贵金属催化剂材料 产品劣势 1、AEM膜:材料合成复杂,规模效应受限,成本高、寿命短 2、AEM膜溶胀较大,单槽大尺寸制备困难 3、阴极催化剂仍以Pt/C为主,相比PEM电流密度较低 4、技术欠成熟,处于商业化初期 发展方向 1、膜材料改进:发展具有高导电率、离子选择性、长期碱性稳定性的AEM 2、电极优化:开发高性能非贵金属催化剂 3、进一步提高电流密度 碱性电解水制氢 碱性电解水制氢(ALK) 原理: 碱性电解水制氢以碱性溶液为电解质。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氢氧根离子失去电子生成氧气和水。 碱性电解槽(ALK)发展现状 目前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中主要包括电解槽、气液分离装置、纯化装置。 产品优势 成本低:电极材料成本相对较低,使用非贵金属催化剂。 电解效率:满工况条件下,天合元氢二代槽电解效率能达 85 % 左右。 宽负荷运行:能在较宽电流密度范围(25%~130%)稳定运行,对输入电力品质要求不高,可兼容多种能源供电。 规模化:适应大规模绿氢制备项目。 碱性电解槽(ALK)发展现状 待解决的问题 电解效率;低功率范围窄;响应速度慢;流场设计精细化程度低;启停频繁导致材料稳定性差。 发展方向: 1、技术研发与创新:电极、隔膜、电解槽结构设计,材料耐腐蚀性研究、系统研究与仿真; 2、规范化生产: 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优质零部件选择; 3、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建“风光氢储” 一体化的能源系统; 4、设备维护与管理:建立全生命周期理念、智能化运行 电解槽对比分析 单槽大型化 “方”“圆”之争 四种电解水技术总结对比 》点击查看2025 (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专题报道
2025-04-23 16:10:10欣界能源:解锁高能量固态电池的低空经济应用【新能源峰会】
在 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 主办的 2025 (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全固态电池前瞻技术论坛 上,深圳欣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总裁 孙立围绕“解锁高能量固态电池的低空经济应用”的话题展开分享。 政策、技术、需求三重驱动,固态电池市场爆发在即 孙立指出,当前电池技术正经历深刻变革,这一变革正重塑着整个产业格局。政策支持、技术突破以及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使得固态电池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固态电池凭借其独特优势,正逐步打开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和机器人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大门,同时向消费电子和电动汽车(EV)等刚需场景加速渗透,有望催生出一个万亿级规模的庞大市场。 固态电池:多领域应用的最佳解决方案 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固态电池展现出了无可比拟的优势。对于eVTOL而言,其拥有空中出租车、运输物流、工业应用、公共服务以及载人运输等多个应用场景,对电池性能要求极高。锂金属固态电池凭借高达450 - 550Wh/kg的能量密度、800 - 1000次循环的循环寿命、4C倍率的充放电倍率以及航天级安全测试等卓越性能,成为eVTOL的最佳解决方案。据预测,到2025年,低空经济综合贡献值将达3 - 5万亿人民币,到2030年飞行汽车市场规模或达2.1万亿人民币,2050年该行业或将贡献65万亿人民币(相当于2023年中国GDP一半),固态电池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在 AI消费电子 领域,传统消费电子需求触底反弹,新兴消费电子市场扩容成为行业长期增量强劲动力。固态电池在-20℃极端低温下放电性能稳定,有效解决了手机电池在低温条件下续航能力下降的问题;相同体积或重量下,半固态电池能够存储更多能量,为用户带来更长时间的通话、上网和其他手机使用体验;新兴消费电子产品形态多样,对电池的尺寸和形状要求更加灵活,软包固态电池因其轻薄、设计灵活的特点,更适合消费电子产品。 机器人 技术与动力电池的结合催生了万亿级市场规模。预计2025 - 2030年,全球及中国机器人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家庭智能机器人将成为三大增长引擎。固态电池在机器人领域具备稳定的电压输出、容量与能量密度优化、超宽温域与安全性、模块化与定制化以及高倍率放电性能等显著技术优势。 动力市场 方面,固态电池是下一代动力电池的重要方向。综合媒体数据,预计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或将突破4700万辆,复合年均增长率或将超过20%;全球动力电池总需求量或将超过3800GWh,增幅高达400%。固态电池的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更好的性价比以及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等特性,使其成为满足下一代动力电池产品需求的关键技术。 欣界能源:全球固态电池领域的领军者 孙立介绍了欣界能源在固态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公司拥有一支全球顶尖的固态电池专家带领、深耕电池行业多年的完备管理层团队。中美国际化团队成员拥有15年以上的电池行业工作经验,在技术、工艺、工程制造及商业化落地方面经验丰富。核心研发、工艺人员70%以上为名校硕士&博士,且来自国际头部电池企业。 在技术路线选择上,欣界能源采用锂金属固态电池方案,该方案兼具最高能量密度和航空级安全性。锂金属负极+氧化物电解质的电池兼顾性能、成本与规模化,能量密度达450 - 550Wh/kg,具备航空级安全性。目前,公司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中试线已下线,并完成C样验证和出货,获得多家头部客户认可。国内第一条≥450Wh/kg固态200MWh中试线于2023年底稳定生产,全球第一条≥450Wh/kg固态2GWh量产线正在建设中,且已通过亿航等多家行业头部客户测试认证。 欣界“猎鹰”电池:引领eVTOL固态电池新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欣界“猎鹰”电池完成了全球首例eVTOL全场景实飞验证,迎来了万亿低空经济市场机遇。作为全球首款量产并交付的eVTOL固态电池,欣界率先建成全国首条450Wh/kg固态电池产线,已获头部eVTOL企业长期供货协议,订单收入突破亿元。该电池是唯一通过eVTOL全场景实飞验证的产品,在高功率起降、-20℃至60℃极端温度、8级大风、水上起降等复杂条件下,充分验证了固态电池的可靠性。搭载欣界“猎鹰”固态电池的亿航eVTOL实现48分10秒单次续航,较传统电池提升将近一倍,树立了续航性能的行业标杆。 未来展望:剑指全球固态电池第一品牌 对于未来,孙立充满信心地表示,欣界能源目标2025年成为全球首家量产锂金属固态电池厂商,2026 - 2027年成为全球锂金属固态电池第一品牌,2028 - 2030年成为全球固态电池第一品牌。 》点击查看2025 (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专题报道
2025-04-23 15:49:22锂电回收技术面临诸多痛点 DRCC®低能耗深度浓缩技术显著降低成本【新能源峰会】
在 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 主办的 2025 (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锂电回收论坛 上,乾通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总经理助理、江南大学EMBA导师 包伟分享了DRCC ® 低能耗深度浓缩技术在锂回收中的应用及案例。他表示,当前锂电回收技术的痛点在于在地面积大、产生废水量大、经济性较差以及能耗高等。DRCC ® 低能耗深度浓缩技术能为企业显著降低成本! 锂电池回收的意义 锂电回收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锂电回收行业的核心驱动事件 2023 年首批电动车电池退役(2015年销售) , 推动了动力电池回收的一项核心驱动时间; 2024 年欧盟的《新电池法规》生效, 继续推动了全球电池回收的发展; 2025年中国在电池回收行业的政策95%将会执行; 2026年动力电池退役量将会陡增; 2028年LFP电池大规模退役; 2029年全球碳关税实施; 2030年固态电池回收技术突破; 现有锂电回收技术的痛点 占地面积大——处理1万吨/年锂电池需 约1万-2万㎡ 土地,其中湿法工艺用地>火法>物理法; 产生废水量大——湿法冶金是废水大户,每处理1吨三元电池(NCM)可能产生30-50吨废水; 经济性较差——传统湿法回收1吨LFP仅获利200−500元(三元电池1000+元); 能耗高——当前主流湿法/火法工艺回收1吨锂电池耗能3,000-6,000kWh,相当于生产1吨锂电池能耗的30%-50%。 DRCC ® 技术是什么?它能做什么? 拆解来看,D指的是DEEP深度,R指的是Recovery 回收,CC指的是CONCENTRATION浓缩。 DRCC ® 技术的应用 DRCC ® 技术的应用案例 对于进料量50立方/小时(约1000立方/天)系统,DRCC ® 技术的应用可以每天节省25500元,年运行330天后,每年可节省8,415,000元。 DRCC ® 技术的可靠性 公司储备多台DRCC®实验机;实验项目数量超过20+;积累了大量的测验数据。 用实验的方式验证工艺的可行性、可靠性;正式项目前,进行>1个月的连续运行;让客户看到真实效果和运行参数。 》点击查看2025 (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专题报道
2025-04-23 14:32:10如何让电池回收项目成为投资人的选择?【新能源峰会】
在 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 主办的 2025 (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锂电回收论坛 上,宁波蔚孚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CEO 刘莹围绕“如何让电池回收项目成为投资人的选择”的话题展开分享。 选择前瞻技术还是先进技术? 前瞻技术——自证跨越“死亡之谷”的能力 技术的确定性: -技术路径的复杂程度而面临的稳定性问题 -技术工艺的创新程度对产业场景的适配度 长期规划性: -“创意验证期”积累的数据,能否按照市场逻辑,构筑商业模型。 -是否能够嫁接共性技术数据库或产业链合作伙伴,避免二次研发能力不足。 资源合理分配: -合理规划专利布局,避免资源分配不当,转化效率低。 -技术前瞻性需均衡考虑能源效率、环保标准、竞争态势和行业周期等,避免出现应用场景受限或产品迭代滞后。 先进技术——明确行业“应用场景”的选择 动力电池回收的先进技术通过成熟制程分级实现转化(技术的确定性); 动力电池回收的主流技术路径沿着“梯次优先,再生托底”的循环模式发展(长期规划性); 动力电池回收的先进技术的迭代依赖制程成熟度的积累(资源合理分配) 成熟制程是动力电池回收项目稳健产业化的保障 -减低转化的成本(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转化的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增加转化的场景(增加适用的弹性空间) 看重远景规划还是项目里程碑? 电池回收项目商业计划——展望美好未来,却必须力证存活当下的可能性 解决市场需求的方案:通过何种路径实现既定结果 -现有或者潜在的市场需求,具有动态变化性,随市场环境、技术条件或政策调整演变,强调被动响应性。 -实现既定结果而设定的路径,具有相对稳定性,在特定周期内以目标达成为导向,强调主动设计性。 1. 市场分析 愿景:我们可以去到那里 2. 商业规划 定位:符合全球ESG标准的再生能源企业;符合动力电池全绿回收标准的企业 3. 商业优势 计划:渠道资源构筑回收生态链;技术独特性开辟细分市场;规模化效应加强市场主导地位。 4. 商业效益: 正现金流;商业渠道;市场占有率。 过去、现在和未来,时机在哪儿? 动力电池回收项目——外部VS. 内部的准备度指标 外部:资源焦虑是否能够逐步缓解; 外部:产品价值修复的驱动因素是否出现; 内部:投资标的物与投资逻辑的符合程度; 动力电池回收项目——人员的准备度指标 技术服务类:技术团队的核心人员是否支持技术的开发、迭代和专利申请要求; 生产加工类:运营体系的稳定性,保障产品的一致性; 创业团队:团队构成的多样性和团队成员的明确分工。 》点击查看2025 (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专题报道
2025-04-23 14:03:45锂电池行业未来有10倍增长空间 但火灾频发让安全问题变得至关重要【新能源峰会】
在 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 主办的 2025 (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新能源光储论坛 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 新能源安全研究中心工程师 樊榕针对“锂电应用防火研究与解决方案”的话题展开探讨。他表示,2022年,锂电池行业产值1.2万亿,电池行业未来还有10倍的增长空间。2017 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公开报道的储能电站事故近百起。2018年至2023年,平均每年全球储能电站事故数大于10起,主要分布于韩国、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因此,锂电池的放火与研究对锂电行业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未来将建立起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安全、经济、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 电力将成为支撑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主体终端能源。 可再生能源(间歇性、波动性) 大规模应用,储能是关键。 2022年,锂电池行业产值1.2万亿,电池行业未来还有10倍的增长空间。 储能电站事故分析 2017 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公开报道的储能电站事故近百起。2018年至2023年,平均每年全球储能电站事故数大于10起,主要分布于韩国、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 新能源汽车事故分析 2023年据国家消防救援局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火灾数量达1465起。提及原因,充电中和后着火占68%;和燃油车不同:停置会着火;电动车火难灭;充电桩进车库。 储能电站防火与解决方案 1. 储能电站火灾防控-锂电池火灾危险性 2. 储能电站火灾防控-问题和对策 问题:热失控不能根本解决+完全有效灭火剂尚在探索中 对策:1. 系统科学的对待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安全,管控好锂电池热失控激源(碰撞、热、电、杂质等),从规划、设计、采购、施工、运营等全过程做好安全管理和技术保障,完全有可能将火灾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 2. 目前技术/标准/评价不完善,强调实证。 3. 储能电站火灾防控-要点 ◼ BMS/EMS/PCS与消防控制系统联动 ◼ PACK内预警+抑制 ◼ 具备水消防措施 ◼ 热管理 ◼ 强化电池系统的电气防火 ◼ 大数据早期预警 ◼ 定期安全评估 ◼ 热失控后的处置流程和措施 4. 储能电站消防设计标准 目前锂电池火灾危险性缺乏公认的判定标准: • GB 50016 中厂房和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判定标准主要为闪点、爆炸下限,此类指标与锂电池事故的危险性特征有所不同; • GB51048-2014中,火灾危险性为戊类; • GB51048于2022年发布的修订(征求意见稿)中,在条文说明里提出要参考乙类并结合相关试验数据及工程实践进行具体规定; • DB11/T 1893中将锂电池火灾危险性分类:甲/乙类。 T/CECS 1731-2024《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防火技术规程》 • 给新技术开口子,希望引导新技术应用; • 火灾危险性-可参考乙类,可单独论证-系统安全; • 利用水消防的条件,“防护区”; • 强调实体火灾模拟试验; • 模块级消防 电动汽车防火与解决方案 电动车火灾防控研究 电动汽车火灾事故分类 电池本身引起: ➢ 热失控诱因一般为三种:机械滥用(碰撞等)、电滥用(过充、内短路等)和热滥用; ➢ 单体电池热失控后易扩散,大量生热导致整车着火安全事故。 车辆本身引起: ➢ 碰撞,可能导致电池热失控,从而引起火灾; ➢ 电气,电气线路如电机控制器、IGBT短路或暴雨积水长时间浸泡导致进水引起短路等,从而引起火灾。 充电设施引起: ➢ 质量问题包括防水、防尘、防腐蚀、漏电、短路保护、通信机制不完善等; ➢ 管理问题如用户飞线充电引起充电线路着火、线路老化后没有按规定进行更换、监控已提示安全隐患但没有管理机制进行处理等; 1. 充电过程消防安全监测与消防联动 ➢锂电池大数据早期预警(云控BMS:AI算法对电池全生命周期大数据进行分析;Chungway 热失控预警模型); ➢发展多级(故障预警-热失控预警-火灾报警)多参数(温度、气体、烟雾等)融合的锂电池火灾预测预警技术/产品; ➢电动汽车消防安全监测云平台,为用户、车辆所有者、消防救援人员提供可靠的车辆实时信息。 2.电动汽车停车场火灾防控解决方案 3. 电动汽车火灾隔离装置 针对既有停车场后期布线困难,消防系统兼容困难,改造成本高等问题,通过感温器件实现电动汽车火灾发生时隔离装置自动释放,达到控制火灾蔓延,争取救援时间的目的。 1、火焰耐受温度>1000℃,核心材料为防火A级; 2、火焰耐受时间>30分钟,结构完整火焰隔离作用不失效; 3、启动方式:感温自动启动、手动启动; 4、感温自动启动温度:65-72℃; 5、感温自动启动时间: 可见明火后60秒内; 6、安装方式:快速吊装,高度可调节; 7、感温自动启动方式下无需布线。 4.带烟火识别的视频监测 》点击查看2025 (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专题报道
2025-04-23 13:4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