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钼粉资讯
氧化铝现货价格逐渐松动【机构评论】
现货方面,SMM氧化铝价格小幅回调至5757元/吨。铝锭现货扩至贴水120元/吨,佛山A00报价涨至19880元/吨,无锡A00贴水190元/吨,下游铝棒加工费多地持稳,新疆临沂上调40-50元/吨;铝杆1A60加工费持稳,6/8系加工费持稳,低碳铝杆加工费持稳。海外氧化铝复产,国内下游西南电解铝减产,氧化铝现货价格逐渐松动;随着期货主力转至2502后,开始兑现弱预期特征;美降息节奏转慢后、最终结果未引发市场超预期反应;基本面开始成为主导性逻辑,淡季累库效应为铝价带来向下驱动;但短期大跌空间暂并不充分,或开启弱势震荡阶段。
2024-12-24 10:13:43CLNB 大咖论丨磷化工与新能源的融合 开启清洁能源新时代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和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2021至2022年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市场呈爆发增长态势。2021年产值为1419.1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123.1%,2022年产值为4391.2亿元,较2021年同比增长209.4%,增长幅度明显,预测2025年市场产值将达到2200亿元。(*来源新能源储能) 基于对行业趋势的深刻洞察与专业引领,上海有色网举办的CLNB 2025新能源产业博览会重磅推出 分论坛—新能源电池材料论坛(正负极)。 产能方面,2023年底国内在建/规划磷矿石3550万吨,预测2023-2025年产能复合增速仅为3.97%,2026年磷矿石将迎来集中投产期,产能预计增长21.4%至1.48亿吨。 目前国内正极材料已经形成多种材料共存局面,除了锂原料,对镍、锰等原料的市场采购今年也表现地较为集中和凸显,磷矿,磷酸铁、锂电回收企业更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025年4月16-18日,贵州磷化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周松华将受邀作为CLNB 2025(第十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的重磅演讲嘉宾 ,探讨磷化工与新能源怎样融合,如何开启清洁能源新时代。 周松华 ,男,中共党员,正高级工程师。研究生学历,毕业于浙江大学化机专业。现任贵州磷化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中国化工学会硫磷钛资源化工专委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煤化工及有机分会会长。深耕磷化工、天然气及煤化工领域26年。 周松华同志曾带领团队开展“高压实磷酸铁、磷酸铁锂制备技术开发”,“大型天然气制氮肥装置能源置换技术”等30多项科研、生产项目攻坚;目前正主导开展磷系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磷铁锂资源高效回收利用等技术攻关,获多项授权专利。入选2013年一2014年第十批“西部之光”学者,并先后获得“贵州省青年科技奖”“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贵州省职工创新成果奖”等殊荣。 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9年6月,是贵州省国资委管理的大型国有企业,主要业务包括磷矿采选、磷复肥、精细磷化工、硫煤化工、氟碘化工、建设建材、科技研发、贸易物流等。目前贵州磷化集团已形成贵州福泉、开阳、息烽、江苏溧阳等全国多个核心生产和研发基地。连续三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榜单”、连续三年在“中国化肥企业100强”名单中排名第一、在磷化工行业全国排名第一、世界前三。 贵州磷化集团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省部级创新平台,集中在采选矿、特种肥料、PPA及高端磷酸盐、磷系动力电池材料、氟硅材料等领域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通过技术创新和研发,公司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核心价值观:坚韧、创新、开放、共赢 精神:百折不挠,永不懈怠,团结奋进,追求卓越 使命:善用资源,造福人类 愿景:打造全球磷化工先锋企业 人才理念:人才是第一资源 新能源电池材料论坛(正负极) 4月17日 09:00-09:20 供应链管理及关键原材料(如磷、铁、锂)的供应与价格波动分析 发言嘉宾:张浩瀚 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极材料分析师 09:20-09:40 磷酸铁锂材料的技术进展与机遇 09:40-10:00 磷化工与新能源的融合 开启清洁能源新时代 发言嘉宾:周松华 贵州磷化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10:00-10:20 磷酸铁锂电池的技术迭代与降本趋势 10:20-10:40 高比能锂离子电池人造SEI改性硅碳负极材料研发 发言嘉宾:杜宁 碳一集团执行总裁/中央研究院院长 浙江大学 副教授 10:40-11:00 金属锂负极产业化研究进展 11:00-11:20 议题待定 11:20-11:40 新能源行业创新工艺及产品介绍 发言嘉宾:阳华衡 上海极水环保工程安装有限公司 销售总监 11:40-13:30 午餐 院士及头部企业家论坛 新能源产业论坛 电池原料论坛 新能源光储论坛 新能源电池材料论坛(正负极) 国际新能源矿业发展与投融资高峰论坛 能源转型论坛 锂电回收论坛 新能源铜铝材料发展论坛 全固态电池前瞻技术论坛 动力电池用胶与密封技术论坛 氢能产业发展论坛 海外市场论坛 低空经济论坛
2024-12-24 10:13:20金属外强内弱 氧化铝跌1.3%伦锌涨近1% 黑色系普跌 焦煤跌超2%【隔夜行情】
SMM12月24日讯: 金属市场方面: 隔夜内盘基本金属普跌,沪镍涨0.21%。沪铜跌0.28%。沪铅跌0.09%。沪铝跌0.65%,沪锌涨0.3%。沪锡跌0.49%。此外,氧化铝跌1.3%。 隔夜黑色系多飘绿,铁矿微涨,不锈钢涨0.23%,螺纹钢、热卷跌幅均在0.1%以内。双焦方面:焦煤跌2.03%,焦炭跌0.56%。 隔夜LME金属普涨,伦锌涨0.91%,伦锡跌0.55%,伦镍涨0.48%。伦铅涨0.66%,伦铝涨0.16%。伦铜微跌0.05%。 隔夜贵金属方面:COMEX黄金跌0.6%;COMEX白银涨0.89%。沪金跌0.11%,沪银涨0.56%。 截至12月24日8:11分,隔夜收盘行情 》12月23日SMM金属现货价格 宏观面 国内方面: 【中办、国办:持续实施自动驾驶、智能航运等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 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其中提到,推动交通运输绿色智慧转型升级。按规定开展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保障规划实施与生态保护要求相一致,强化交通运输能耗与碳排放数据共享。完善交通运输装备能源清洁替代政策,推动中重型卡车、船舶等运输工具应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加快调整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深入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发展。持续实施自动驾驶、智能航运等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 【广东:到2025年底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 从严控制铜、氧化铝等冶炼新增产能】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其中提到,要优化有色金属产能布局。严格落实电解铝产能置换,从严控制铜、氧化铝等冶炼新增产能,合理布局硅、锂、镁等行业新增产能。大力发展再生金属产业。到2025年底,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其中还提出,推进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广超导直流感应加热技术、新能源汽车铝合金零部件加工一体化压铸技术,加快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 到2025年底,铜、铅、锌冶炼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50%,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进一步提高; 铝制品和铅型材项目能效水平提升5%左右;有色金属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1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26万吨。 》点击查看详情 美元方面: 隔夜美元指数涨0.24%,收报108.08。市场预计明年美联储将降息33个基点,低于美联储上周预测的两次幅度为25个基点的降息。美国商务部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美国11月关键资本财新订单大增,对机械的需求强劲,新屋销售也在受到飓风拖累后反弹,这些迹象表明,今年即将结束之际,美国经济根基稳固。不过,世企研周一称,1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104.7,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测为113.3,11月读数上修为112.8,前值为111.7。美国大选后的欣喜情绪消退,市场对未来商业环境的担忧浮现。 其他货币方面: 澳洲联储12月会议纪要称,如果数据表现强劲,可能意味着在放宽政策之前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财联社) 日本央行10月会议纪要显示,委员们都认为如果经济和物价走势符合预测,日本央行将继续加息。一位成员表示,市场利率可能低于日本央行基于其经济、价格预测及货币政策指引所认为的适当水平。(财联社) 尽管加拿大央行快速降息,但临近今年年底加拿大经济似乎失去了活力。加拿大统计局周一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11月国内生产总值萎缩0.1%,为今年首次月度收缩,而前一个月则为增长0.3%。10月数据超过了接受彭博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期的0.2%。鉴于10月份强于预期的增长和11月份下降,基于行业的数据显示,假设12月份增长持平,第四季度经济折合年率为增长1.7%。这将高于经济学家估计的1.5%,但低于央行预测的2%。这也将比第三季度基于支出的1%增长有所加速。加拿大央行政策制定者希望看到经济增长回升,过去11个月通胀率一直处于1%至 3%的央行目标范围内。本月早些时候,央行连续第二次会议上将借贷成本下调0.5个百分点,自6月以来累计降息幅度已达175个基点。央行行长Tiff Macklem及其官员已暗示准备放缓快速宽松步伐,略低于预期的产值数据可能会让他们继续降息,但明年的降息速度会更加缓慢。(汇通财经) 宏观方面: 今日将公布美国11月营建许可月率修正值、美国11月营建许可年化总数修正值、美国11月耐用品订单月率初值、美国11月季调后新屋销售年化总数等数据。此外, 值得关注的是 加拿大央行公布12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澳洲联储公布12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 12月24日,纽交所因圣诞前夕提前于北京时间25日02:00休市;洲际交易所(ICE)因圣诞前夕旗下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交易提前于北京时间25日03:00结束;伦敦证券交易所因圣诞前夕提前于北京时间20:30休市;芝商所(CME) 因平安夜旗下贵金属、美国原油、外汇期货合约交易提前于北京时间25日02:45结束,股指期货合约交易提前于北京时间25日02:15结束;香港交易所因平安夜交易半日,12时08分与12时10分之间随机收市 。 》12月25日适逢美国圣诞节假期 24-26日外盘交易时间调整一览 原油方面: 隔夜两油期货小幅上涨,美油涨0.13%,布油涨0.12%。两油期货在圣诞节假期前的交投清淡。 麦格理分析师在 12 月份的一份报告中称,他们预计明年的供应过剩将不断加剧,这将使布伦特原油均价从今年的每桶79.64美元下降到70.50美元。据报道,向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共和国和德国输送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石油的德鲁日巴输油管道在周四因俄罗斯泵站的技术问题而停止输油后已经重新启动,这缓解了市场对欧洲供应的担忧。(文华财经)
2024-12-24 08:44:34LG新能源中国总部官宣落户 电池产线智能化项目正在推进中
据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消息,12月22日,LG新能源株式会社正式官宣LG新能源中国总部落户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也是LG集团在南京经开区布局的第10家公司。 据悉,该总部将统筹LG新能源在华子公司的会计、税务、法律、物流、采购等业务,管理跨境资金池,兼顾开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的研发,并负责上下游产业链投资工作。 资料显示,从1995年至今,LG集团在南京经开区经历“滚雪球”式发展,已累计投资超80亿美元,落地10家企业,总用工人数近3万人。目前,该公司的电池产线智能化项目正在南京经开区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2024-12-24 08:39:15奇芯光电徐之光:AI催化光子集成业务“爆单” 已进入1.6T产品开发周期
西安奇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奇芯光电”)在目前国内的半导体产业中,显得有些“特立独行”。 在众所周知的半导体产业链分工协作的背景下,奇芯光电与国内其他芯片公司不同的是, 他们不仅同时具备材料研发、芯片设计、晶圆流片、封装测试和智能设备制造等多环节能力,还纵向整合了光子芯片、器件、模块及子系统的全流程研发与生产。 全产业链的投入布局,意味着需要庞大且持续的资金投入,同时还要面临更高的创新风险,对企业经营也形成一定考验。 对应到奇芯光电2014年成立至今的十年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他们整整经历了6轮融资。在2022年宣布完成Pre-IPO轮次融资后,但其后的两年时间里,这家公司实际上也并未按照计划顺利申报上市。 不过在产业周期和市场环境的多重挑战下,正如奇芯光电董事长程东所说, 硅光集成是一个国家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必做之事,中国需要建立自己的光子集成生态。同时,将光与电二者的特长各自发挥,可以实现通过光电集成来突破半导体摩尔定律的极限,抓住产业变革的机遇。 近期,《科创板日报》专访了奇芯光电CTO徐之光,对奇芯光电独具特色的业务模式、企业上市进展,以及他们对产业未来的思考,进行了深入交流。 全产业链布局 光子集成业务对标英特尔等巨头 硅光集成技术,正在成为半导体行业突破摩尔定律限制,应对AI大算力需求的一大重要方向。就在今年,英特尔、IBM、思科等芯片巨头,继续在硅光集成的技术线路上驰骋。 在今年7月举行的光纤通信大会上,英特尔硅光集成解决方案团队,分享了由英特尔打造的OCI(光学计算互连)芯粒,能够与英特尔的CPU实现封装并进行数据运算。据介绍,英特尔面向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HPC)应用打造的OCI芯粒,实现了光学I/O共封装,可在最长100米的光纤上单向支持64个32Gbps通道,有望满足AI基础设施日益增长的对更高带宽、更低功耗和更长传输距离的需求。 IBM则在今年12月宣布,其开发的新一代光电共封装 (CPO) 工艺,通过光学技术实现了数据中心内部的光速连接。 IBM展示的可实现高速光学连接的光电共封装原型,能够降低规模化应用生成式AI的成本,并提高AI模型训练速度。与传统的电线相比,使用光电共封装技术训练大型语言模型的速度快近五倍,标准大语言模型的训练时间可从三个月缩短到三周。此外在光电共封装技术的加持下,还将大幅提高数据中心能效。 思科方面,近年在硅光路线上则以行业整合动作为主。 自2012年起至今, 思科陆续完成对Lightwire、Luxtera、Acacia等业内知名光子集成企业的收购。 有行业研究显示,尽管光子和电子都是基于硅材料的半导体工艺,但目前硅光还无法完全复用当前的CMOS工艺及Fab产线,需要定制硅光工艺,不作修改的微电子工艺平台无法制备出高性能的硅光子器件,甚至在材料端也需要形成自主创新。 因此可以看到,由于硅光集成需要几乎全产业链的研发和投入,高昂的费用使得国际半导体大厂在这条技术路线上走得更为靠前。 国内目前进行类似全产业链投入的光子企业,几乎只有奇芯光电一家。奇芯光电CTO徐之光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专访表示,从2014年成立至今,他们对标的企业,正是英特尔、IBM跟思科这样的国际芯片巨头。 据了解,在材料环节,奇芯光电成功研发出了全球唯一可量产的硅基改性材料,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多材料三维异质集成新材料体系,也凭借全新材料形成光器件产品低功耗、高集成度的优势。不仅如此,为了配合自身产业化需求,奇芯光电还专门自主研发了测试和生产环节的装备。 奇芯光电之所以选择IDM的业务模式,徐之光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原因其一是最大程度保护公司自身的知识产权。“半导体材料技术的专利申请跟侵权取证,不像设计等环节那么容易,所以我们在晶圆生产工艺、封装、测试环节,都基于芯片设计跟材料设计,去进行垂直整合”。 其二,据其介绍,IDM模式也能加速产品的开发进度。“MPW(多项目晶圆)的流片模式,对硅光产品而言,需要6到9个月的周期,这对产品开发和技术迭代而言周期都太久了,并且当关键的指标和性能发现有问题之后,MPW模式无法去更深层次地定位问题原因。” 其三,“全产业链整合也将支撑公司更加长远的发展”。徐之光表示,如果公司只进行一些芯片产品的设计,而将制造和材料环节外包或通过其他合作实现,短期内或许能够快速盈利,但公司也考虑到后续可能的成长空间将会较为有限。 徐之光表示,奇芯光电业务模式的核心挑战在于,由于整体的业务链较长,对公司而言要控制的流程变量以及需要控制调配的资源较多,当然对于公司的投入以及管理能力要求都比较高。 今年公司订单暴增 现有产品体系将支撑“至少10年成长” 谈及与国内部分光芯片企业的业务区别,徐之光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硅光集成的底层还是要靠光芯片来实现,但通常意义上讲的光芯片,其功能和类型会比较单一。硅光集成的最终载体是芯片,但功能会更加复杂、齐全。” 奇芯光电首席工程师徐之光表示, 奇芯光电要做的是将波分复用、偏振复用、分光、延迟等无源功能,与调制、接收及解调等有源功能同时集成到同一个芯片上,这也是他们和常规光芯片公司的主要区别。 光芯片支持的速率越高,对芯片性能——尤其是损耗和集成度要求更高。徐之光表示,奇芯光电在这两个指标方面,能够形成优势,原因在于公司具备独特的材料体系。 据徐之光介绍,该公司自研硅基改性材料,损耗可以低到0.01dB/厘米,是常规硅光材料的四十分之一到一百四十分之一,意味着传输距离会是传统硅光材料体系产品的四十倍到一百四十倍。另外,材料折射率差的指标,也达到10%到25%之间的片上可调水平,制造的芯片产品尺寸能够做到非常小。“二者优势都是硅材料跟二氧化硅材料不具备的,将代表高速光通信的未来,也是800G/1.6T产品将能够占据市场的核心原因。” 据了解,奇芯光电此前已量产400G/800G CWDM4芯片/组件,并且在与客户进行1.6T应用的产品开发。 徐之光表示,人工智能正在加速光模块代际升级的频率,大幅缩短升级周期,从今年开始,他们正在与相关领域的下游客户合作,共同扩产满足需求。同时,激光雷达是光传感领域增长最为快速的方向,也是奇芯光电正在做的应用方向之一,目前其正在与头部客户合作开发用于下一代激光的雷达技术方案。 从2014年至今,奇芯光电共完成6轮融资,其资方包括中科创星、深投控、中兴合创、国开科创、达晨财智和西安财金等。在2022年8月,奇芯光电完成了高达4.2亿元规模的Pre-IPO轮融资,并在今年11月拿到西安财金的股权投资。 关于最新的上市筹备进度,奇芯光电方面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公司最新计划在2026年申报科创板IPO,并且公司已启动股改 。 “今年年初到10月份,公司的订单暴增,交付压力比较大,因此今年扩充了一部分产能,希望明年产能释放后,能够在未来的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时期内,支撑高速的增长。” 徐之光表示,公司从100G到目前主流的400G、800G,到1.6T产品均有布局,按照每代一到两年的迭代周期,以公司目前的产品研发和导入节奏,将能够支撑后续至少10年到15年的发展,“希望在上市之后,能继续围绕AI大发展,抓住光通信和光模块的成长机会。”
2024-12-24 08:21:27部分企业进行节前补库 氧化镨钕出现“回稳” 稀土后市将如何表现?【SMM评论】
据SMM了解,受部分企业为了维护春节期间的生产进行了小幅度的节前补库动作的影响,碳酸稀土、氯化稀土片、氧化镨钕以及氧化铈等的现货价格在12月23日出现了小幅上涨。 》点击查看SMM稀土现货价格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随着部分企业进行节前补库带来的需求增加,使得氧化镨钕等均价出现小幅回升。其中,12月23日,氧化镨钕报395000~397000元/吨,均价为39600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涨3500元/吨,涨幅为0.89%。自12月至今,稀土价格重心整体处于下移状态,23日的396000元/吨较11月29日413500元/吨,其均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下跌了17500元/吨,跌幅为4.23%。 对于稀土的后市,考虑到今年进行节前补库的幅度和力度均不及往年,且部分企业已经进行了年底封账,预计后市补库的增加力度或有限。而且随着缅甸水果已经运往国内,预计缅甸矿进口也将于月底或者下月月初进入国内,进而带来供应的增加,叠加部分贸易商有出货元旦前回笼资金的要求,这一系列因素均将限制稀土价格反弹的时间和空间。
2024-12-24 08:05:25广东: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 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和建设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和建设,推进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提高电煤消费比重,大力压减非电力用煤,持续推进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工业窑炉清洁能源替代和散煤治理。在保证电力、热力供应等前提下,推进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供热半径15公里范围内的生物质锅炉(含气化炉)、未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燃煤锅炉、未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燃煤小热电机组(含自备电厂)关停整合。到2025年底,在保障能源电力供应前提下合理控制珠三角地区煤炭消费量。 广东省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4〕12号),加大节能降碳工作推进力度,采取务实管用措施,尽最大努力完成我省“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以贯之坚持节约优先方针,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强化碳排放强度管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降碳工作,更好发挥节能降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35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910万吨。 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2%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35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910万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 二、重点任务 (一)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 1. 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和建设,推进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提高电煤消费比重,大力压减非电力用煤,持续推进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工业窑炉清洁能源替代和散煤治理。在保证电力、热力供应等前提下,推进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供热半径15公里范围内的生物质锅炉(含气化炉)、未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燃煤锅炉、未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燃煤小热电机组(含自备电厂)关停整合。到2025年底,在保障能源电力供应前提下合理控制珠三角地区煤炭消费量。 2. 优化油气消费结构。合理调控石油消费,加快交通领域油品替代,保持油品消费处于合理区间,推广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加大南海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推进中海油乌石17—2等油气田勘探开发,争取实现油气资源增储上产。加快页岩油(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推进天然气在交通、商业、居民生活等领域的高效利用,优先保障居民生活。除石化企业现有自备机组外,不得采用高硫石油焦作为燃料。 (二)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 1. 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加快推进阳江青州、汕头勒门等场址项目建设。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加快各类园区、公共机构和公共设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城市建筑、农村等建设分布式光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快建设惠州太平岭核电、陆丰核电5、6号机组和廉江核电一期等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统筹规划垃圾焚烧发电、农林生物质发电、生物天然气项目开发。统筹产业布局,建设完备的氢气“制、储、输、用”体系,规范氢能产业有序发展。到2025年底,全省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30%左右。 2. 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推进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直流输电工程,扩大省外清洁电力送粤规模,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加快配电网改造,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加快梅州二期等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加大新型储能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力度,推动新型储能产业规模壮大。大力发展微电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技术新模式。到2025年底,全省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装机分别超过1000万千瓦、300万千瓦;省级电网基本具备5%左右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 3. 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实行新上项目非化石能源消费承诺,“十四五”后两年新上高耗能项目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不得低于50%,鼓励各市结合实际提高比例要求。加强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交易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将绿证交易对应电量纳入“十四五”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核算,实行以物理电量为基础、跨省市绿证交易为补充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扣除政策。 (三)钢铁行业节能降碳行动。 1. 加强钢铁产能产量调控。严格落实钢铁产能置换,严禁以机械加工、铸造、铁合金等名义新增钢铁产能,严防“地条钢”产能死灰复燃。2024年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加强电炉炼钢企业装备梳理摸排,依法依规限制和淘汰落后产能。“十四五”前三年节能降碳指标完成进度滞后的地区,“十四五”后两年原则上不得新增钢铁产能。新建和改扩建钢铁冶炼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 2. 深入调整钢铁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高性能特种钢等高端钢铁产品,严控低附加值基础原材料产品出口。大力推进废钢循环利用,支持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优化全省钢铁产业布局,推动装备置换升级。到2025年底,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力争提升至35%,废钢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 3. 加快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进高炉炉顶煤气、焦炉煤气余热、低品位余热综合利用,推广铁水一罐到底、铸坯热装热送等工序衔接技术。加强氢冶金等低碳冶炼技术示范应用。到2025年底,全省钢铁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4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全部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与2023年相比,吨钢综合能耗降低1%左右,余热余压余能自发电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2024—2025年,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1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260万吨。 (四)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行动。 1. 严格石化化工产业政策要求。强化石化产业规划布局刚性约束。严控炼油、电石、磷铵、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禁止新建用汞的聚氯乙烯、氯乙烯产能,严格控制新增延迟焦化生产规模。新建和改扩建石化化工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用于置换的产能须按要求及时关停并拆除主要生产设施。全面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到2025年底,全省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亿吨以内。 2. 加快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加强高压低压蒸汽、驰放气、余热余压等回收利用,推广大型高效压缩机、先进气化炉等节能设备。到2025年底,炼油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90%,乙烯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1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260万吨。 3. 推进石化化工工艺流程再造。引导烯烃原料轻质化、优化芳烃原料结构,提高碳五、碳九等副产资源利用水平。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鼓励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研发应用,支持建设绿氢炼化工程,逐步降低行业煤制氢用量。有序推进蒸汽驱动改电力驱动,鼓励大型石化化工园区探索利用核能供汽供热。有序发展和科学推广生物可降解塑料,推动废塑料、废弃橡胶等废旧化工材料再生和循环利用。 (五)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行动。 1. 优化有色金属产能布局。严格落实电解铝产能置换,从严控制铜、氧化铝等冶炼新增产能,合理布局硅、锂、镁等行业新增产能。大力发展再生金属产业。到2025年底,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 2. 严格新增有色金属项目准入。新建和改扩建电解铝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新建和改扩建氧化铝项目能效须达到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新建多晶硅、锂电池正负极项目能效须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3. 推进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广超导直流感应加热技术、新能源汽车铝合金零部件加工一体化压铸技术,加快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到2025年底,铜、铅、锌冶炼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50%,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进一步提高;铝制品和铅型材项目能效水平提升5%左右;有色金属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1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26万吨。 (六)建材行业节能降碳行动。 1. 加强建材行业产能产量调控。严格落实水泥、平板玻璃产能置换。加强建材行业产量监测预警,推动水泥错峰生产常态化。鼓励在尾矿、废石、废渣、工业副产石膏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农业固体废弃物较为集中的地区,建立耦合发展的绿色建材园区,鼓励创建“无废园区”。到2025年底,全省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1亿吨左右。 2. 严格新增建材项目准入。新建和改扩建水泥、陶瓷、平板玻璃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推动基础原材料制品化、墙体保温材料轻型化和装饰装修材料装配化。到2025年底,水泥、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平板玻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20%,建材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3. 推进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有序提高建材行业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鼓励企业一体化推进分布式光伏、多元储能等开发运行,推动余热余压发电、供热等高效利用模式。加快水泥原料替代,提升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广浮法玻璃一窑多线、陶瓷干法制粉、低阻高效预热分解系统、模块化节能或多层复合窑衬等技术,提高烧成系统能效水平,实施水泥高效粉磨改造。到2025年底,全省水泥制造企业和独立粉磨站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24—2025年,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1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260万吨。 (七)建筑节能降碳行动。 1. 加快建造方式转型。严格执行建筑节能降碳强制性标准。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发展星级绿色建筑。大力推行绿色施工,引导使用节能型设备和产品,推广节能施工技术工艺。推广实施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制度,大型公共建筑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政府参与投资的其他公共建筑应优先使用绿色建材。健全多部门协同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装配式建筑项目库、产业链企业库和人才库,积极应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并在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因地制宜推广采用钢结构,2025年底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积极推动智能建造,依托广州、深圳、佛山智能建造试点工作,探索施工能耗监测及碳排放统计制度。推进“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建设,到2025年底,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建设岭南特色超低能耗及近零能耗建筑300万平方米以上。 2. 推进存量建筑改造。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关政策,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推进热泵机组、冷水机组、外窗(幕墙)、照明设备、电梯等更新升级,推进既有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开展公共建筑能效测评工作,推进公共建筑制冷系统节能改造。推动运行能耗超限额的公共建筑纳入重点用能建筑名单,促进重点用能建筑开展包括围护结构、机电系统、监测与控制系统在内的深度节能改造。支持有条件的城市申报国家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到2025年底,“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面积3000万平方米以上。 3. 加强建筑运行管理。开展全省建筑节能工作情况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政策标准落实情况。推动建立公共建筑运行调适制度,鼓励公共建筑定期开展建筑节能运行调适工作,加强空调、照明、电梯等重点用能设备运行调适。探索大型公共建筑能效测评和绿色性能后评估工作,各地市加强既有公共建筑现状摸查。鼓励采用大型公共建筑“业主自建+数据共享”模式进行建筑运行能耗及能效监测管理,对高能耗建筑进行能耗和能效公示。以能耗限额为基础,探索建筑领域碳交易机制。 (八)交通运输节能降碳行动。 1. 推进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车站、铁路、机场等用能电气化水平,加快全省运输船舶和港口岸电设施匹配改造,持续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交通枢纽场站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区、码头等交通运输场站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因地制宜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分布式光伏+储能+微电网”的交通能源系统,新建码头、物流枢纽实现光伏“能装尽装”,推进中开高速火炬(原火炬东)零碳智慧服务区试点项目建设。推进省级第二批绿色公路项目实施,推动顺德水道、莲沙容水道项目水上绿色服务区建设,研究编制广东省铁路绿色通道建设技术指南和管理规定。因地制宜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统,加快推进公交专用道连续成网。 2. 推进交通运输装备低碳转型。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推动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推动交通建设工程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排放达标,推进港口作业机械新能源化。支持有条件的地市推动公共交通、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车辆电动化,支持深圳在粤港跨境货车运输领域使用新能源车辆,开展零排放应用场景试点。推进老旧运输船舶报废更新,推进内河LNG船舶应用,支持内河客运电动船舶推广应用。到2025年底,交通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降低5%。 3. 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深圳盐田港、汕头广澳港区、湛江宝满港区等主要港口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推动顺德水道等航道扩能升级,支持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加快建设江海联运枢纽及码头设施,提升沿海主要港口利用疏港水路、铁路、封闭式皮带廊道、新能源汽车运输大宗货物的比例,提升主要枢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水平。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积极引导绿色出行。加快城市货运配送绿色低碳、集约高效发展,持续推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韶关深入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建设。到2025年底,铁路货运量较2020年增长10%,水路货运量比重达到26%左右,铁路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较2020年降低2%。 (九)公共机构节能降碳行动。 1. 加强公共机构节能降碳管理。严格实施对公共机构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探索能耗定额预算制度。各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每年要将机关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到2025年底,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人均综合能耗分别较2020年降低5%、7%、6%。 2. 实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改造。实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清单管理。推进煤炭减量替代,加快淘汰老旧柴油公务用车。到2025年底,实现全省公共机构煤炭消费清零,省直机关新增锅炉、变配电、电梯、供热、制冷等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先进水平占比达到80%。 (十)用能产品设备节能降碳行动。 1. 加快用能产品设备和设施更新改造。深入摸查重点用能产品设备,动态更新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依法依规拆除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引导企业优先选购能效先进水平产品设备,推动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升级。加快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改造,持续提升数据中心能效水平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与2021年相比,2025年工业锅炉、电站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0.5个百分点以上,在运高效节能电机、高效节能变压器占比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10个百分点以上,在运工商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通用照明设备中的高效节能产品占比分别达到40%、60%、50%。 2. 加强废旧产品设备循环利用。加快构建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加强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处置供需对接。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家电、电子产品等领域生产者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加强工业装备、信息通信、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回收利用。建立重要资源消耗、回收利用、处理处置、再生原料消费等基础数据库。 三、管理机制 (一)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落实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等政策,积极争取将一批符合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能耗单列范围,强化高质量发展用能保障。细化分解各地区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节能降碳目标任务。严格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统筹考核节能改造量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加强节能降碳形势分析,实施能耗强度降低提醒预警,强化碳排放强度降低进展评估,加大对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进度滞后地区的督促指导。压实企业节能降碳主体责任。在省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考核。 (二)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加强节能审查源头把关,切实发挥能耗、排放、技术等标准牵引作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按照国家重大项目节能审查权限动态调整机制要求,上收个别重点行业特大型项目节能审查权限。加强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对审查意见落实、节能验收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将碳排放评价有关要求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开展综合评价。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重大能源工程建设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三)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管理。深入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和能效诊断,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建立健全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清单。强化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送审查,完善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和数据分析应用,切实发挥系统作用。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分解至重点用能单位,健全国有企业、高耗能企业等特殊用户绿色电力消费社会责任,能效低于标杆水平的高耗能企业应逐步提高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开展重点用能单位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重点控制低能效低产出高耗能企业用能,超出预算部分通过购买绿电绿证进行抵消。 (四)加大节能监察力度。完善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强化监察执法人员力量保障。统筹运用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执法、特种设备监察、信用管理等手段,加强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节能审查制度、用能产品设备淘汰制度执行情况。到2024年底,全省完成60%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到2025年底,实现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全覆盖。 (五)加快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加快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统计核算研究,尽快建立与节能降碳目标管理相适应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提高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夯实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原料用能等统计核算基础。积极开展以电力、碳市场数据为基础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监测分析。建立省市两级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根据国家部署开展碳排放预算试编制工作,指导和支持深圳市等有条件地区先行探索开展碳排放预算管理工作。 四、支撑保障 (一)健全制度标准。适时修订省节约能源条例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强化激励约束,实施能源消费全链条管理。完善全省碳市场法规体系。结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推进地方节能标准体系优化升级,严格落实国家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推动开展炼化、钢铁、矿物、轮胎、化工、轻纺、电子等方面标准研制,提升应用锅炉、电机、泵、冷水机组、数据存贮设备等重点用能设备的能耗标准。 (二)完善价格政策。落实煤电气电容量电价,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研究完善储能价格机制。按照国家的部署,强化价格政策与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的协同,综合考虑能耗、环保绩效水平,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严禁对高耗能行业实施电价优惠。 (三)加强资金支持。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积极支持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推动扩大有效投资。统筹现有企业技术改造、节能降耗等专项资金,支持节能降碳改造、用能设备更新、能源和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提升。落实好有利于节能降碳的财税政策。发挥绿色金融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节能降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四)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省级科技计划重大/重点专项等,集中攻关一批节能降碳关键核心技术及行业共性技术。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加大先进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深入开展重点用能产品设备、重点行业企业和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 (五)健全市场化机制。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鼓励节能服务机构整合上下游资源,为用户提供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积极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积极配合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做好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等相关工作。探索建立我省纳入全国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明确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监管职责及相应考核管理制度。继续发挥试点碳市场改革创新作用,加强与欧盟碳市场、美国加州碳市场合作交流,推进我省碳市场和碳普惠市场健康可持续建设。 (六)实施全民行动。依托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平台,加大节能降碳宣传力度,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增强全民节能降碳意识和能力。加大对高能效产品推广的支持力度,鼓励电商平台和商场、超市等设立节能低碳产品销售专区,在促销活动中设置节能低碳产品专场,引导消费者践行绿色低碳消费方式。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加大对能源浪费行为的曝光力度,营造人人、事事、时时参与节能降碳的新风尚。 各地、各部门要锚定目标任务,加大攻坚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坚持先立后破,稳妥把握工作节奏,在保障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的同时,持续推动能效提升、排放降低,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省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工作调度,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省生态环境厅要加强“十四五”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管理。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举措,压实责任,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降碳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细化落实措施,强化部署推进。重大事项及时按程序请示报告。
2024-12-23 18:55:05锁定锂矿供应!国城矿业子公司与金鑫矿业达成合作协议 后者氧化锂高达百万吨!
SMM 12月23日讯: 12月20日,国城矿业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四川国城锂业有限公司拟与参股子公司马尔康金鑫矿业有限公司签署《关于锂辉石精矿长期供销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及发展愿景,就锂辉石精矿供销事宜达成业务合作,推动各方资源互补与协同,实现合作共赢。 据悉,马尔康金鑫矿业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为党坝乡锂辉石矿勘探及开采。本次关联交易将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原则,交易价格由双方参考市场价协商确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则,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公司股东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情形。 金鑫矿业向国城锂业销售锂辉石精矿原料,其产品质量要求及其技术标准为:Li2O≥4.8%,Fe 2 O 3 ≤3%,H 2 O≤15%。且在同等市场条件下,金鑫矿业优先向国城锂业销售符合上述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的锂辉石精矿,保障国城锂业对锂辉石精矿原料的需求,金鑫矿业向国城矿业销售锂辉石精矿的价格由双方参考市场价协商确定。 公告显示,本合同有效期为5年,合同内容是国城锂业和金鑫矿业对国城锂业项目建成后采购条件的预估,如项目建成后实际条件发生变化的,双方应当另行签署协议明确后续合作事宜。 本次关联交易旨在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合作共赢。本框架协议的签署有利于公司拓展新能源下游产业链,与金鑫矿业锂矿开采业务产生协同效应,实现产业上下游衔接联动,从而保障公司锂盐项目所需原材料的供应和成本优化,符合公司战略发展的需要,对公司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本协议的签署预计对公司本年度的经营成果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12月中旬,国城矿业还发布公告称,金鑫矿业已取得了自然资源部出具的《关于<四川省马尔康市党坝锂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的复函》。其中提到,根据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出具的《<四川省马尔康市党坝锂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自然资矿评储字〔2024〕15号),相较于前次备案(2023年),因采矿权变更(扩大)范围(扩大区位于金鑫矿业持有的采矿许可证证载标高3,982m以上至4,154m标高以及金鑫矿业持有的探矿权范围内),党坝矿区新增矿石量3,313.1万吨,含Li 2 O 440,013吨。本次备案完成后,党坝矿区累计查明矿石量8,425.5万吨,氧化锂高达112.07万吨,平均品位1.33%。 此外,公司还表示,目前,金鑫矿业探矿权范围内尚有较大区域未进行勘查找矿工作,金鑫矿业将继续开展党坝矿区边深部勘查找矿工作,资源储量有望进一步扩大。根据矿产资源开发及自然资源部采矿权管理等有关规定,金鑫矿业将进一步推进后续采矿权规模扩大等相关手续办理,能否取得以及何时取得有关批准文件尚具有不确定性,特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公司将充分关注上述事项的进展情况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此外,在9月20日前后,国城矿业还曾在接受投资者活动调研时提到,根据矿区矿体赋存位置的地形条件,金鑫矿业采用地下开采、平硐开拓的方式,大直径深孔嗣后充填法采矿,采矿厂采出的原矿石送选矿厂,经破碎、筛分、球磨、浮选后生产为锂精矿或锂精粉。矿山现已具备100万吨/年的采矿生产能力,5000t/d 选矿厂技改扩建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2024年底左右完工。目前,因选矿厂在技改扩建中,金鑫矿业根据市场需求,将锂辉石原矿粉委托第三方加工成锂精粉后出售,待选矿厂建设完成后,金鑫矿业将开展自主选矿工作。 至于金鑫矿业未来锂精矿的生产成本,国城矿业曾表示,金鑫矿业锂精矿成本主要由采矿成本、选矿成本、运输费、管理费用等构成,2024 年上半年受选矿厂改扩建影响,运输费占比较高。未来,金鑫矿业自有选矿厂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可从原来的原矿下山转化为精矿下山,可大幅降低运输成本;同时,金鑫矿业将通过提升实际产能,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使采选成本得到有效降低。经初步测算,未来金鑫矿业锂精矿折合碳酸锂单吨生产成本预计在 5 万元以内。 据SMM数据显示,截至12月20日,外购锂辉石精矿价格制备碳酸锂的现金生产成本在78072元/吨左右,对比5万元以内的测算碳酸锂生产成本,金鑫矿业锂精矿在成本方面仍有优势。 据SMM上周调研显示,近期,不同矿源的价格显示出了不同的走势。澳矿上,价格环比前一周成交重心略有上移。主因澳矿供应端当前无太多出货压力,在当前锂盐价格下跌的情况下挺价情绪不减,报价甚至有部分上抬迹象。对于需求方来讲,出于刚需采购只得接受此报价成交,一定程度上对当前高价形成一定支撑。对于国内锂矿和非洲矿而言,因供应量级及稳定性有限、供应品质参差、交易对象谈判力度不同等原因,报价与成交价受到当前碳酸锂价格影响较多,在成交价格上呈缓跌趋势。 锂云母端,受到当前锂云母流通量较少的影响,近期供应端持续挺价,非一体化盐厂为保生产节奏有部分部分刚需采买,整体价格环比上周变化不大。 因此,整理来看,SMM预计短期内锂矿供应量没有较大改善,因此预计锂矿价格变化速度不及碳酸锂。 截至12月23日, 锂辉石精矿(CIF中国) 现货报价涨至810美元/吨。 》点击查看SMM新能源产品现货报价 碳酸锂价格方面,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截至12月23日,国产 电池级碳酸锂现 货报价在前一个交易日小幅上涨50元/吨之后持稳运行,报价暂稳于74250~76850元/吨,均价报75550元/吨。 据SMM调研显示,碳酸锂现货成交价格重心维稳运行。对于当下的刚需采购或是短期补库,下游材料厂的采买情绪略有回暖。部分贸易商年底为去库回笼资金,以较低点位价格出售生产日期较久的碳酸锂以促进与下游材料厂的成交,拖拽碳酸锂现货市场成交价格重心呈下移趋势。考虑当前碳酸锂实际供需情况,结合目前市场可流通碳酸锂库存量级,预计碳酸锂现货价格或承压运行,同时伴有区间震荡。 提及其未来的发展规划,金鑫矿业表示,将立足锂矿资源优势,加快推进 500 万吨/年的采矿许可证申请工作,与之配套的基建工程正在同步推进中。其中,5000t/d 选厂技改建设项目将于 2024 年底左右完工,尾矿库及 500 万吨选厂新建项目已纳入建设规划,相关准备工作正在有序开展。未来,金鑫矿业将结合矿证扩容及基建项目进度,按照同步规划、分期建设、逐步达产原则,逐步提升实际生产规模,努力将资源变为产量,实现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后续,公司将继续协助金鑫矿业推进相关矿证规模扩容更新工作,加大资源勘探力度,做好资源端增储上产工作,从而助力公司新能源战略的实施与落地。
2024-12-23 18:38:50中铝国际贸易集团 携手SMM联合制作《2024年SMM全球氧化铝产业分布图》
随着制造业需求的增强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进步,氧化铝市场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成为2024年当之无愧的有色行业的明星产品。但随着新投产能落地,中国氧化铝供应预计再度走向过剩,后续氧化铝行业将向何种方向发展牵动人心。如何将全产业链领域流通,同时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及第三方企业的商机对接至关重要。 为帮助中国同类型企业了解全球企业分布,对标优秀企业;在全球化视角下,打通铝上下游企业信息壁垒,全面梳理原材料供应能力, 中铝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携手SMM联合制作 《2024年SMM全球氧化铝产业分布图(中英双语)》 。该分布图详实整理了全球氧化产业链调研数据及海内外生产企业名录、产能,为企业提供一份专业、权威且实用的产业指引。 主营 : 矿产品、氧化铝、电解铝 中铝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简称“中铝国贸”)于 2018年12月18日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注册成立,是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重要成员企业、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是具有法人资格和进出口经营权的经济实体。公司前身中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于2001年4月在北京成立,2018年9月从北京整体搬迁至上海浦东世博园 B片区央企总部基地,是上海市贸易型总部企业、区域性总部企业、浦东新区总部企业。 入驻上海以来,中铝国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融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依法经营有色金属供应链相关大宗商品国际贸易,已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有色金属贸易领军企业,保持了稳健经营、稳中求进的良好发展势头。 2018年至今,中铝国贸累计为上海贡献税收已超过14亿元(自2021年开始,年均纳税额超过3亿元),先后获得上海市贸易型总部企业、区域性总部企业、浦东新区总部企业资格认定,2021年至2024年连续获得浦东新区经济突出贡献奖、浦东新区大宗商品贸易十强企业、浦东新区楼宇经济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并荣登世博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英雄榜首位。2023年7月,世博地区大宗商品国际贸易生态集成区在上海中铝大厦挂牌;2023年12月,被商务部等8部门确定为现代流通企业全球竞争力培育重点联系名单,入选国内32家现代流通领军企业之列。2024年12月,成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贸易物流分会副会长单位;荣获第十届浦东总部经济十大经典样本荣誉称号。 联系方式 电话 :021-68906666 地图负责人 屈鑫鑫 15797976376 quxinxin@smm.cn
2024-12-23 17:27:11广东:严格落实电解铝产能置换 从严控制铜、氧化铝等冶炼新增产能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其中提到, 要优化有色金属产能布局。 严格落实电解铝产能置换,从严控制铜、氧化铝等冶炼新增产能,合理布局硅、锂、镁等行业新增产能。大力发展再生金属产业。到2025年底,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 严格新增有色金属项目准入。 新建和改扩建电解铝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新建和改扩建氧化铝项目能效须达到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新建多晶硅、锂电池正负极项目能效须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推进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 推广超导直流感应加热技术、新能源汽车铝合金零部件加工一体化压铸技术,加快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到2025年底,铜、铅、锌冶炼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50%,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进一步提高;铝制品和铅型材项目能效水平提升5%左右;有色金属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1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26万吨。 以下是具体原文: 广东省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4〕12号),加大节能降碳工作推进力度,采取务实管用措施,尽最大努力完成我省“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以贯之坚持节约优先方针,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强化碳排放强度管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降碳工作,更好发挥节能降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35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910万吨。 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2%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35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910万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 二、重点任务 (一)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 1. 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 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和建设,推进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提高电煤消费比重,大力压减非电力用煤,持续推进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工业窑炉清洁能源替代和散煤治理。在保证电力、热力供应等前提下,推进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供热半径15公里范围内的生物质锅炉(含气化炉)、未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燃煤锅炉、未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燃煤小热电机组(含自备电厂)关停整合。到2025年底,在保障能源电力供应前提下合理控制珠三角地区煤炭消费量。 2. 优化油气消费结构。 合理调控石油消费,加快交通领域油品替代,保持油品消费处于合理区间,推广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加大南海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推进中海油乌石17—2等油气田勘探开发,争取实现油气资源增储上产。加快页岩油(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推进天然气在交通、商业、居民生活等领域的高效利用,优先保障居民生活。除石化企业现有自备机组外,不得采用高硫石油焦作为燃料。 (二)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 1. 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 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加快推进阳江青州、汕头勒门等场址项目建设。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加快各类园区、公共机构和公共设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城市建筑、农村等建设分布式光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快建设惠州太平岭核电、陆丰核电5、6号机组和廉江核电一期等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统筹规划垃圾焚烧发电、农林生物质发电、生物天然气项目开发。统筹产业布局,建设完备的氢气“制、储、输、用”体系,规范氢能产业有序发展。到2025年底,全省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30%左右。 2. 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 推进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直流输电工程,扩大省外清洁电力送粤规模,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加快配电网改造,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加快梅州二期等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加大新型储能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力度,推动新型储能产业规模壮大。大力发展微电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技术新模式。到2025年底,全省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装机分别超过1000万千瓦、300万千瓦;省级电网基本具备5%左右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 3. 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 实行新上项目非化石能源消费承诺,“十四五”后两年新上高耗能项目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不得低于50%,鼓励各市结合实际提高比例要求。加强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交易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将绿证交易对应电量纳入“十四五”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核算,实行以物理电量为基础、跨省市绿证交易为补充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扣除政策。 (三)钢铁行业节能降碳行动。 1. 加强钢铁产能产量调控。 严格落实钢铁产能置换,严禁以机械加工、铸造、铁合金等名义新增钢铁产能,严防“地条钢”产能死灰复燃。2024年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加强电炉炼钢企业装备梳理摸排,依法依规限制和淘汰落后产能。“十四五”前三年节能降碳指标完成进度滞后的地区,“十四五”后两年原则上不得新增钢铁产能。新建和改扩建钢铁冶炼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 2. 深入调整钢铁产品结构。 大力发展高性能特种钢等高端钢铁产品,严控低附加值基础原材料产品出口。大力推进废钢循环利用,支持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优化全省钢铁产业布局,推动装备置换升级。到2025年底,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力争提升至35%,废钢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 3. 加快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 推进高炉炉顶煤气、焦炉煤气余热、低品位余热综合利用,推广铁水一罐到底、铸坯热装热送等工序衔接技术。加强氢冶金等低碳冶炼技术示范应用。到2025年底,全省钢铁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4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全部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与2023年相比,吨钢综合能耗降低1%左右,余热余压余能自发电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2024—2025年,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1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260万吨。 (四)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行动。 1. 严格石化化工产业政策要求。 强化石化产业规划布局刚性约束。严控炼油、电石、磷铵、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禁止新建用汞的聚氯乙烯、氯乙烯产能,严格控制新增延迟焦化生产规模。新建和改扩建石化化工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用于置换的产能须按要求及时关停并拆除主要生产设施。全面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到2025年底,全省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亿吨以内。 2. 加快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 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加强高压低压蒸汽、驰放气、余热余压等回收利用,推广大型高效压缩机、先进气化炉等节能设备。到2025年底,炼油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90%,乙烯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1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260万吨。 3. 推进石化化工工艺流程再造。 引导烯烃原料轻质化、优化芳烃原料结构,提高碳五、碳九等副产资源利用水平。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鼓励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研发应用,支持建设绿氢炼化工程,逐步降低行业煤制氢用量。有序推进蒸汽驱动改电力驱动,鼓励大型石化化工园区探索利用核能供汽供热。有序发展和科学推广生物可降解塑料,推动废塑料、废弃橡胶等废旧化工材料再生和循环利用。 (五)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行动。 1. 优化有色金属产能布局。 严格落实电解铝产能置换,从严控制铜、氧化铝等冶炼新增产能,合理布局硅、锂、镁等行业新增产能。大力发展再生金属产业。到2025年底,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 2. 严格新增有色金属项目准入。 新建和改扩建电解铝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新建和改扩建氧化铝项目能效须达到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新建多晶硅、锂电池正负极项目能效须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3. 推进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 推广超导直流感应加热技术、新能源汽车铝合金零部件加工一体化压铸技术,加快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到2025年底,铜、铅、锌冶炼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50%,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进一步提高;铝制品和铅型材项目能效水平提升5%左右;有色金属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1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26万吨。 (六)建材行业节能降碳行动。 1. 加强建材行业产能产量调控。 严格落实水泥、平板玻璃产能置换。加强建材行业产量监测预警,推动水泥错峰生产常态化。鼓励在尾矿、废石、废渣、工业副产石膏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农业固体废弃物较为集中的地区,建立耦合发展的绿色建材园区,鼓励创建“无废园区”。到2025年底,全省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1亿吨左右。 2. 严格新增建材项目准入。 新建和改扩建水泥、陶瓷、平板玻璃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推动基础原材料制品化、墙体保温材料轻型化和装饰装修材料装配化。到2025年底,水泥、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平板玻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20%,建材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3. 推进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 有序提高建材行业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鼓励企业一体化推进分布式光伏、多元储能等开发运行,推动余热余压发电、供热等高效利用模式。加快水泥原料替代,提升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广浮法玻璃一窑多线、陶瓷干法制粉、低阻高效预热分解系统、模块化节能或多层复合窑衬等技术,提高烧成系统能效水平,实施水泥高效粉磨改造。到2025年底,全省水泥制造企业和独立粉磨站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24—2025年,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1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260万吨。 (七)建筑节能降碳行动。 1. 加快建造方式转型。 严格执行建筑节能降碳强制性标准。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发展星级绿色建筑。大力推行绿色施工,引导使用节能型设备和产品,推广节能施工技术工艺。推广实施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制度,大型公共建筑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政府参与投资的其他公共建筑应优先使用绿色建材。健全多部门协同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装配式建筑项目库、产业链企业库和人才库,积极应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并在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因地制宜推广采用钢结构,2025年底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积极推动智能建造,依托广州、深圳、佛山智能建造试点工作,探索施工能耗监测及碳排放统计制度。推进“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建设,到2025年底,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建设岭南特色超低能耗及近零能耗建筑300万平方米以上。 2. 推进存量建筑改造。 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关政策,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推进热泵机组、冷水机组、外窗(幕墙)、照明设备、电梯等更新升级,推进既有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开展公共建筑能效测评工作,推进公共建筑制冷系统节能改造。推动运行能耗超限额的公共建筑纳入重点用能建筑名单,促进重点用能建筑开展包括围护结构、机电系统、监测与控制系统在内的深度节能改造。支持有条件的城市申报国家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到2025年底,“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面积3000万平方米以上。 3. 加强建筑运行管理。 开展全省建筑节能工作情况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政策标准落实情况。推动建立公共建筑运行调适制度,鼓励公共建筑定期开展建筑节能运行调适工作,加强空调、照明、电梯等重点用能设备运行调适。探索大型公共建筑能效测评和绿色性能后评估工作,各地市加强既有公共建筑现状摸查。鼓励采用大型公共建筑“业主自建+数据共享”模式进行建筑运行能耗及能效监测管理,对高能耗建筑进行能耗和能效公示。以能耗限额为基础,探索建筑领域碳交易机制。 (八)交通运输节能降碳行动。 1. 推进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车站、铁路、机场等用能电气化水平,加快全省运输船舶和港口岸电设施匹配改造,持续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交通枢纽场站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区、码头等交通运输场站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因地制宜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分布式光伏+储能+微电网”的交通能源系统,新建码头、物流枢纽实现光伏“能装尽装”,推进中开高速火炬(原火炬东)零碳智慧服务区试点项目建设。推进省级第二批绿色公路项目实施,推动顺德水道、莲沙容水道项目水上绿色服务区建设,研究编制广东省铁路绿色通道建设技术指南和管理规定。因地制宜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统,加快推进公交专用道连续成网。 2. 推进交通运输装备低碳转型。 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推动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推动交通建设工程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排放达标,推进港口作业机械新能源化。支持有条件的地市推动公共交通、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车辆电动化,支持深圳在粤港跨境货车运输领域使用新能源车辆,开展零排放应用场景试点。推进老旧运输船舶报废更新,推进内河LNG船舶应用,支持内河客运电动船舶推广应用。到2025年底,交通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降低5%。 3. 优化交通运输结构。 推进深圳盐田港、汕头广澳港区、湛江宝满港区等主要港口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推动顺德水道等航道扩能升级,支持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加快建设江海联运枢纽及码头设施,提升沿海主要港口利用疏港水路、铁路、封闭式皮带廊道、新能源汽车运输大宗货物的比例,提升主要枢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水平。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积极引导绿色出行。加快城市货运配送绿色低碳、集约高效发展,持续推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韶关深入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建设。到2025年底,铁路货运量较2020年增长10%,水路货运量比重达到26%左右,铁路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较2020年降低2%。 (九)公共机构节能降碳行动。 1. 加强公共机构节能降碳管理。 严格实施对公共机构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探索能耗定额预算制度。各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每年要将机关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到2025年底,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人均综合能耗分别较2020年降低5%、7%、6%。 2. 实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改造。 实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清单管理。推进煤炭减量替代,加快淘汰老旧柴油公务用车。到2025年底,实现全省公共机构煤炭消费清零,省直机关新增锅炉、变配电、电梯、供热、制冷等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先进水平占比达到80%。 (十)用能产品设备节能降碳行动。 1. 加快用能产品设备和设施更新改造。 深入摸查重点用能产品设备,动态更新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依法依规拆除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引导企业优先选购能效先进水平产品设备,推动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升级。加快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改造,持续提升数据中心能效水平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与2021年相比,2025年工业锅炉、电站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0.5个百分点以上,在运高效节能电机、高效节能变压器占比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10个百分点以上,在运工商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通用照明设备中的高效节能产品占比分别达到40%、60%、50%。 2. 加强废旧产品设备循环利用。 加快构建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加强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处置供需对接。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家电、电子产品等领域生产者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加强工业装备、信息通信、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回收利用。建立重要资源消耗、回收利用、处理处置、再生原料消费等基础数据库。 三、管理机制 (一)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 落实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等政策,积极争取将一批符合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能耗单列范围,强化高质量发展用能保障。细化分解各地区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节能降碳目标任务。严格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统筹考核节能改造量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加强节能降碳形势分析,实施能耗强度降低提醒预警,强化碳排放强度降低进展评估,加大对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进度滞后地区的督促指导。压实企业节能降碳主体责任。在省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考核。 (二)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 加强节能审查源头把关,切实发挥能耗、排放、技术等标准牵引作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按照国家重大项目节能审查权限动态调整机制要求,上收个别重点行业特大型项目节能审查权限。加强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对审查意见落实、节能验收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将碳排放评价有关要求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开展综合评价。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重大能源工程建设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三)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管理。 深入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和能效诊断,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建立健全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清单。强化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送审查,完善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和数据分析应用,切实发挥系统作用。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分解至重点用能单位,健全国有企业、高耗能企业等特殊用户绿色电力消费社会责任,能效低于标杆水平的高耗能企业应逐步提高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开展重点用能单位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重点控制低能效低产出高耗能企业用能,超出预算部分通过购买绿电绿证进行抵消。 (四)加大节能监察力度。 完善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强化监察执法人员力量保障。统筹运用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执法、特种设备监察、信用管理等手段,加强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节能审查制度、用能产品设备淘汰制度执行情况。到2024年底,全省完成60%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到2025年底,实现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全覆盖。 (五)加快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 加快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统计核算研究,尽快建立与节能降碳目标管理相适应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提高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夯实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原料用能等统计核算基础。积极开展以电力、碳市场数据为基础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监测分析。建立省市两级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根据国家部署开展碳排放预算试编制工作,指导和支持深圳市等有条件地区先行探索开展碳排放预算管理工作。 四、支撑保障 (一)健全制度标准。 适时修订省节约能源条例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强化激励约束,实施能源消费全链条管理。完善全省碳市场法规体系。结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推进地方节能标准体系优化升级,严格落实国家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推动开展炼化、钢铁、矿物、轮胎、化工、轻纺、电子等方面标准研制,提升应用锅炉、电机、泵、冷水机组、数据存贮设备等重点用能设备的能耗标准。 (二)完善价格政策。 落实煤电气电容量电价,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研究完善储能价格机制。按照国家的部署,强化价格政策与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的协同,综合考虑能耗、环保绩效水平,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严禁对高耗能行业实施电价优惠。 (三)加强资金支持。 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积极支持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推动扩大有效投资。统筹现有企业技术改造、节能降耗等专项资金,支持节能降碳改造、用能设备更新、能源和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提升。落实好有利于节能降碳的财税政策。发挥绿色金融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节能降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四)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 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省级科技计划重大/重点专项等,集中攻关一批节能降碳关键核心技术及行业共性技术。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加大先进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深入开展重点用能产品设备、重点行业企业和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 (五)健全市场化机制。 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鼓励节能服务机构整合上下游资源,为用户提供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积极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积极配合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做好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等相关工作。探索建立我省纳入全国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明确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监管职责及相应考核管理制度。继续发挥试点碳市场改革创新作用,加强与欧盟碳市场、美国加州碳市场合作交流,推进我省碳市场和碳普惠市场健康可持续建设。 (六)实施全民行动。 依托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平台,加大节能降碳宣传力度,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增强全民节能降碳意识和能力。加大对高能效产品推广的支持力度,鼓励电商平台和商场、超市等设立节能低碳产品销售专区,在促销活动中设置节能低碳产品专场,引导消费者践行绿色低碳消费方式。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加大对能源浪费行为的曝光力度,营造人人、事事、时时参与节能降碳的新风尚。 各地、各部门要锚定目标任务,加大攻坚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坚持先立后破,稳妥把握工作节奏,在保障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的同时,持续推动能效提升、排放降低,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省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工作调度,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省生态环境厅要加强“十四五”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管理。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举措,压实责任,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降碳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细化落实措施,强化部署推进。重大事项及时按程序请示报告。 《广东省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解读 点击查看详情: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2024-12-23 16:5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