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上海有色 > 有色金属产品库 > 加气混泥土加铝粉配方

加气混泥土加铝粉配方

抱歉!您想要的信息未找到。

加气混泥土加铝粉配方专区

更多
抱歉!您想要的信息未找到。

加气混泥土加铝粉配方百科

更多

马达加斯加Ambatoby镍矿

2019-01-30 10:26:21

简介:Ambatovy为红土镍矿,位于马达加斯加首都Antananarivo以东130公里处,设计产能6万吨/年。2006年完成可行性研究,当时预计总投资为22.5亿美元,2007年8月份,估计投资总额增加至30亿美元。2007年11月8日开始基建工程,预计2010年试投产,年产1万吨左右。2011年产量达到3万吨左右,2012年全部达产。该矿预计可开采27-37年。 产能与产量:设计年产能与产能为6万吨(金属量)。 股东:目前该矿有三个主要股东:加拿大Sherritt国际公司占股45%,日本住友公司占股27.5%。,韩国Korea资源公司27.5%%。 近年来的镍矿产量一览表:金属 (吨) 2010预计     2011预计   2012预计 10000          30000         60000

铋的加锌除银实例

2019-01-24 17:45:52

加锌除银精炼之操作程序如图1所示。图1  加锌除银精炼操作程序图 一、高温除银法实践。 将上批产出之贫银渣装入2号精炼锅,升温熔化,将1号锅中碱性精炼后的铋液用泵转入2号锅,液温500~550℃,捞去浮渣,按覆盖剂配比称取氯盐锤碎、拌匀,配成覆盖剂加入,不断搅拌使其熔化,覆盖在铋液面上。第一次加锌量为加锌总量的三分之二,此时温度控制在520℃,人工搅拌,升温至680℃,然后降温至400~450℃,捞出覆盖剂渣,供下批返回使用。再捞出富银渣,根据铋液含银量确定捞渣温度:当含银1.2%~1.5%时,捞渣温度控制在500~520℃;当含银0.7~0.8时,捞渣温度400℃;当含银低于0.5%时,捞渣温度为360~380℃。 Ag-Zn渣在铋液中呈砂粒状,用有孔漏瓢捞出后,在锅边停留片刻,振动漏瓢,使夹带的铋液流回锅中,将渣倒在倾斜的铁板上压榨,捞渣时要经常注意清理锅边。富银渣约为料重的10%。由于富银渣渣量多,含铋高,直接影响精炼回收率,所以提高操作技术极为重要。富银渣经熔析炉熔析后,产出之熔析铋重量约为富银渣的五分之三,可返回装锅精炼;而熔析渣重量约为富银渣量的五分之二,用来回收银与锌。 第一次除银后的铋液,用泵转入3号锅,进行第二次加锌除银,操作法与第一次类似,500~550℃时加入覆盖剂,第二次加锌量约为总加锌量的三分之一,加锌温度控制在520℃,加锌后升温至680℃反应,再降温至400~450℃捞出覆盖剂渣,捞贫银渣温度控制在280℃左右。二次加锌除银产出之贫银渣量约为料重的10%,捞后返回下批之2号锅除银用。捞渣后升温至360℃取样分析银,直至铋液含银低于0.003%时,除银作业才完成。 二、低温除银法实践。 将上批产出之贫银渣装入2号精炼锅升温熔化,再将1号锅中碱性精炼后的铋液用泵转入2号锅,液温500℃,捞去浮渣后,加锌保温在500℃,至锌块熔化后降温,350℃时捞富银渣,捞渣后铋液用泵转入3号锅,升温至500℃加第二次锌,保温至锌块熔化后,降温至350~270℃捞贫银渣。捞渣后升温至360℃取样分析银,直至铋液含银低于0.003%方为合格。 某厂从1981年起进行低温除银试验并用于生产。实践证明,低温除银优于高温除银,工艺更趋简化,操作易掌握,提高了除银效果,减步了除银次数,缩短了除银操作时间,取消了覆盖剂,降低了锌块与燃料消耗,降低了作业温度,延长了精炼锅的寿命。 某厂加锌除银精炼中银锌渣成分列于下表。 表  银锌渣成分(%)

铋的加锌除银精炼

2019-01-04 09:45:45

银是粗铋中难除的杂质,它对铋精炼的直接回收率影响甚大。 一、加锌除银机理 图1为Ag-Bi系状态图图1  Ag-Bi系状态图 从图1可知银与铋在液态互溶,生成有限固溶体,在262℃时形成Ag-Bi共晶,共晶点含Bi 95.3%或含Bi 97.5%(重量)和含Ag 2.5%(重量)。所以,尽管铋与银的熔点相差甚大,但用熔析法不能有效地分离铋中的银。 除银采用加锌沉淀法。由于锌与铜和金、银可以形成稳定的金属间化合物,所加入之锌,首先与铋液中残余的铜和微量金形成Cu-Zn与Au-Zn化合物,如CuZn3(熔点597℃)、Cu5Zn8(835℃)、CuZn(903℃)、AuZn(744℃)、AuZn5(751℃)、AuZn3(490℃),然后才与铋液中银形成难熔的Ag-Zn化合物,如AgZn3(665℃)、Ag2Zn5(636℃),这些化合物几乎不溶于铋液中,比重较铋小,呈浮渣产出与铋分离。 加锌除银在无限趋近热力学平衡条件下进行。由于采用分阶段作业,所以形成阶梯式的平衡状态。若单纯从除银考虑,增多加锌次数可以使过程多次重复,得到越来越低的最终含银量;但从铋的回收率与回收富集银考虑,则要求采用两段或不大于三段的除银作业。 银锌渣生成的热力学反应为:反应平衡常数为:AgZn2为固态渣,不溶于铋液中,饱和浓度为常数,则平衡常数可改写为: K=CAgC2Zn 上式表明铋液中银的浓度与锌的浓度的2次幂成反比,为了使铋中含银量下降,则要求增加铋液中锌的浓度。所以,只有锌在铋液中饱和时,银在铋液中浓度才最小,即除银最彻底。 图2为Zn-Bi系状态图。图2  Zn-Bi系状态图 由图2可见锌在铋中的溶解度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大,254.5℃时形成Zn-Bi共晶,共晶点含Bi 91.9%或含Bi 97.3%(重量),此时铋中可溶解2.7%(重量)的锌,当温度升至605℃时,铋与锌在液态完全互溶,形成均匀的液相。所以,升高温度则铋液中锌的溶解度增大,有利于除银,但温度升高使铋液中锌的氧化与挥发加剧,出现所谓“烧锌”现象,因此必须选择适当的精炼温度。 不论是从提纯铋而除去杂质银考虑,或从回收贵金属银考虑,加锌除银都应分阶段进行,生成富银的ε相Ag-Zn晶体与贫银的η相Ag-Zn晶体。 图3为Ag-Zn系状态图。图3  Ag-Zn系状态图 银与锌生成一系列的熔点不同的金属间化合物:α、β、γ、ε和η,熔点在419~710℃之间。 大卫(T.R.A.Davey)认为:Ag-Zn晶体的生成难于按简单的热力学方法处理,因为比值γ随熔体的浓度和温度而改变。ε相或η相的出现,取决于相对浓度和温度。浓度决定于溶解度,而溶解度与操作温度密切相关。 为了提高加锌除银温度而又避免铋液中锌剧烈氧化,常在铋液表面添加一层覆盖剂。这种覆盖剂大多由氯盐组成,它既保持在操作温度下有良好的流动性,又必须不与精炼锅中物料发生化学反应,各厂所采用覆盖剂配比不尽相同,下面介绍几种覆盖剂配比。(见表1) 表1  几种加锌除银覆盖剂配比锌的熔点419℃,沸点906℃,在505℃对,锌在氧化气氛中燃烧呈蓝白色火焰,所以加锌温度选择在480~500℃为宜。由于铋液表面覆盖了防止锌氧化的氯盐覆盖剂,则加锌温度选择在520~550℃。 上面通过Ag-Bi二元系、Zn-Bi二元系、Ag-Zn二元系三个状态图,分别解释了加锌除银的机理,下面介绍图4所描述的Ag-Zn-Bi三元系状态图(液相面)。图4  Ag-Zn-Bi系状态图(液相面) 在图中K点为分层反应的汇流点。其中S1点为偏包晶反应点,反应为L2+α(固溶休)→Lp+β(AgxZny为基的固溶体);S2点为反应L3+β(化合物为基的固溶体)→Lε+γ(化合物为基的固溶体);S3为反应L4+γ→ε(化合物为基的固溶体)+LR的偏包晶反应点;S4为反应L5+ε→η(化合物为基的固溶体)+LR的偏包晶反应点:S为Bi-Zn二元系L99%→L2.7%+Zn偏晶反应点。 图5描绘了Ag-Bi-Zn三元系合金的室温固相截面。图5  Ag-Bi-Zn系状态图(室温面) Ag-Zn二元系加铋后,在常温时除增加了独立铋相之外,并不改变Ag-Zn二元系的相数和相态。 对于Ag-Bi-Zn三元系状态图的研究,特别是对“Bi”角的研究还很不够,所以将三元状态图在加锌提银过程中的应用工作还有待研究。 在对Ag-Pb-Zn三元系状态图的应用中,有分层理论提银,近来又有溶解度面理论提银,可作为研宽Ag-Bi-Zn三元系状态图的借鉴。 在铋的加锌除银精炼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操作法,即所谓“高温除银法”与“低温除银法”。 高温除银法的机理如前述。依靠覆盖剂的作用,不但可提高加锌温度,而且加锌后可将反应温度提高至680℃,以增加锌在铋液中的溶解度。 低温除银法的机理可利用图3Ag-Zn系状态图说明。由于银与锌生成一系列熔点从419℃至710℃的金属间化合物,提高温度会使一些熔点较低的银锌化合物复溶,因而增加了铋液中银离子的数量,降低除银效果。特别是在除银后阶段,由于铋液中银含量降低,生成富银的ε相Ag-Zn晶体的可能性减少,所以低温除银有利于贫银的η相Ag-Zn晶体的生成。 锌的加入量与铋液含银量、作业温度、操作方法有关。 下面进行加锌量的理论计算: 设铋液在除银前含Ag0.8%,在500℃时加锌除银,反应产物全部为Ag2Zn3,除至铋液含Ag0.003%,即除去(1- )×100%=99.625%的银,计算每吨铋液所需加锌量。 已知γ°Ag=10.5,γ°Zn=7.1 2Ag(液)+3Zn(液)=Ag2Zn3(固)△G°500=-127612(焦耳) 每吨铋液含Ag 8千克,则:=0.074千克摩尔根∕吨铋液=4.746千克摩尔铋/吨铋液 500℃时平衡常数:最终残银量为: (1-0.99625)×0.074=2.775×10-4千克·摩尔/吨精铋残存银的摩尔数为:与Ag2Zn3接触的铋液中锌的平衡摩尔分数可计算求得:而0.0261×4.746×65.4=8.10千克锌/吨铋液为铋液中残锌量,则残锌率为0.81%。 与银反应的锌量为:         则加入之锌量为铋液除银后残锌量与进入银锌渣中锌量之和: 8.10+7.24=15.34(千克) 实践中,除银后铋液残锌约2%,即20千克,与理论计算量相差较大,这一方面是理论计算时,假设之条件过于简化;另一方面也说明实践中的锌耗量也太大。一般在生产实践中耗锌量约为铋量的2%~5%。 某厂处理含银0.5%~1.5%的粗铋时,计算每吨铋液加锌量之经验公式为: GZn=35+9A 式中GZn-每吨铋液加锌量(千克/吨);     A-铋液含银百分数(%)。 根据秘鲁奥罗亚(Oroya)炼铋厂介绍,加锌除银之锌耗计算经验公式为: GZn=12.5+20A 比较上两式可见,后者锌耗低于前者。 为了提高锌的利用率,加锌除银一般分为三次进行,第一次加入上批产出之贫银渣,搅拌熔化后捞去浮渣,以利用残锌;第二次加锌量为按经验公式计算之加锌总量的三分之二,捞出富银渣,留待熔析回收铋和蒸馏回收锌,并从蒸馏残渣中回收银:第三次加锌量为按经验公式计算之加锌总量的三分之一,捞出贫银渣,供下批除银时加入,以回收铋和利用锌。 某厂精炼过程中银的走向如图6所示。图6  铋精炼中银的分配 二、加锌除银实践 加锌除银精炼之操作程序如图7所示。图7  加锌除银精炼操作程序图 (一)高温除银法实践。将上批产出之贫银渣装入2号精炼锅,升温熔化,将1号锅中碱性精炼后的铋液用泵转入2号锅,液温500~550℃,捞去浮渣,按覆盖剂配比称取氯盐锤碎、拌匀,配成覆盖剂加入,不断搅拌使其熔化,覆盖在铋液面上。第一次加锌量为加锌总量的三分之二,此时温度控制在520℃,人工搅拌,升温至680℃,然后降温至400~450℃,捞出覆盖剂渣,供下批返回使用。再捞出富银渣,根据铋液含银量确定捞渣温度:当含银1.2%~1.5%时,捞渣温度控制在500~520℃;当含银0.7~0.8时,捞渣温度400℃;当含银低于0.5%时,捞渣温度为360~380℃。 Ag-Zn渣在铋液中呈砂粒状,用有孔漏瓢捞出后,在锅边停留片刻,振动漏瓢,使夹带的铋液流回锅中,将渣倒在倾斜的铁板上压榨,捞渣时要经常注意清理锅边。富银渣约为料重的10%。由于富银渣渣量多,含铋高,直接影响精炼回收率,所以提高操作技术极为重要。富银渣经熔析炉熔析后,产出之熔析铋重量约为富银渣的五分之三,可返回装锅精炼;而熔析渣重量约为富银渣量的五分之二,用来回收银与锌。 第一次除银后的铋液,用泵转入3号锅,进行第二次加锌除银,操作法与第一次类似,500~550℃时加入覆盖剂,第二次加锌量约为总加锌量的三分之一,加锌温度控制在520℃,加锌后升温至680℃反应,再降温至400~450℃捞出覆盖剂渣,捞贫银渣温度控制在280℃左右。二次加锌除银产出之贫银渣量约为料重的10%,捞后返回下批之2号锅除银用。捞渣后升温至360℃取样分析银,直至铋液含银低于0.003%时,除银作业才完成。 (二)低温除银法实践。将上批产出之贫银渣装入2号精炼锅升温熔化,再将1号锅中碱性精炼后的铋液用泵转入2号锅,液温500℃,捞去浮渣后,加锌保温在500℃,至锌块熔化后降温,350℃时捞富银渣,捞渣后铋液用泵转入3号锅,升温至500℃加第二次锌,保温至锌块熔化后,降温至350~270℃捞贫银渣。捞渣后升温至360℃取样分析银,直至铋液含银低于0.003%方为合格。 某厂从1981年起进行低温除银试验并用于生产。实践证明,低温除银优于高温除银,工艺更趋简化,操作易掌握,提高了除银效果,减步了除银次数,缩短了除银操作时间,取消了覆盖剂,降低了锌块与燃料消耗,降低了作业温度,延长了精炼锅的寿命。 某厂加锌除银精炼中银锌渣成分列于表2。 表2  银锌渣成分(%)

刚果(金)加丹加地区铜钴矿加工工艺现状及发展方向

2019-01-18 11:39:40

刚果(金)矿产资源种类繁多,且极为丰富。尤其以东南部加丹加地区的铜钴资源最为著名。据2003年6月刚果(金)矿业和油气部出版的《刚果(金)矿业和油气投资指南》公布的数字,其铜钴矿产地质储量分别为:铜7500万吨,钴4500万吨。加丹加地区原有的铜钴矿选冶厂绝大多数是在比利时统。本文概述了加丹加地区铜钴矿的矿业概况,对该地区铜钴矿的加工工艺现状进行了分类描述,最后分析了该区铜钴矿加工工艺的发展方向。

2007年全球原铝供需分析——加铝

2019-01-16 09:34:47

加铝对2007年全球的铝供需提出了两种假设:一种是“牛市”的情形,即除中国之外的其它地区原铝需求将增加2.5%达到2615万吨,中国的净出口减少10万吨,则除中国之外的全球其它地区的原铝供应将短缺25万吨;另一种则是“熊市”的情形,即除中国之外的其它地区的原铝需求仅增长1.5%到2590万吨,而来自中国的净出口增加10万吨,则不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地区的原铝供应将过剩20万吨。

叉车电池加电解液时,应该注意什么?

2018-12-18 11:17:20

在电动类叉车,如普通电动叉车、电动堆高车、电动搬运车等的日常维护保养过程中,电池的维护是必不可少的。电池维护保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整台叉车的性能。目前国内主流的铅酸蓄电池都是需要增加电瓶液的,下面为大家介绍蓄电池加电解液的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电解液加注时的高度高过极板10至15毫米即可。有两条红线的电池,电解液不能超过上面标注的红线,否则溢出来的电解液会从蓄电池盖的小孔中溢出。众所周知电解液是导电的,一旦流到蓄电池正、负两极之间,就会形成电池回路自放电。遇这种情况就应将电解液擦掉,或用开水冲洗擦净。2、加电解液时如果不小心有东西掉入里面,切勿用金属物去捞,应该用木棒夹出杂质,如用铁丝或铜丝去捞,金属分子会在硫酸的腐蚀下进入蓄电池形成自放电,而损坏蓄电池。3、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中的水会因为电解和蒸发而逐渐减少,导致电解液面下降。如果不及时补充的话,有可能缩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应及时补充蒸馏水,切忌用饮用纯净水代替。因为纯净水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对蓄电池会造成不良影响。

铝粉

2017-06-06 17:50:01

铝粉是一种投资者想知道,因为了解它可以帮助操作。铝粉,俗称“银粉”,即银色的金属颜料,以纯铝箔加入少量润滑剂,经捣击压碎为鳞状粉末,再经抛光而成。铝粉质轻,漂浮力高,遮盖力强,对光和热的反射性能均好。经处理,也可成为非浮型铝粉。 铝粉可以用来鉴别指纹,还可以做烟花。铝粉由于用途广、需求量大、品种多,所以是金属颜料中的一大类。颜料用的铝粉粒子是鳞片状的,也正是由于这种鳞片状的粒子状态,铝粉才具有金属色泽和屏蔽功能。金属铝粉工业化生产很久以前就有,早期的生产方式是捣冲法,把铝碎屑放在捣冲机的凹槽内,捣杵在机械带动下连续冲打凹槽内的铝屑,具有延展性的铝在冲击下逐渐变成薄片并且破碎,在铝变得非常微薄细小后进行筛选,取出合乎要求的铝粉作为产品。捣冲法的生产效率很低,产品质量不易掌握,而且生产过程中粉尘很多,非常容易起火和爆炸。1894年,德国Hamtag用球磨机生产铝粉,在球磨机内放入钢球、铝屑和润滑剂,利用飞动的钢球击碎铝屑之后成为鳞片状铝粉,在球磨机内和管道里充满惰性气体,这种方法仍然沿用,被称之为“干法生产”。1910年,美国J.Hall发明了在球磨机内加入石油溶剂代替惰性气体,生产的铝粉与溶剂混成浆状,成为浆状铝粉颜料。这种方法设备简单,工艺安全,产品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很快为世界各国所采用。现代绝大多数铝粉颜料都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也称之为“湿法”。铝为银灰色的金属,相对分质量26.98,相对密度2.55,纯度99.5%的铝熔点为685度,沸点2065度,熔化吸热323kj/g,铝有还原性,极易氧化,在氧化过程中放热。急剧氧化时每克放热15.5 kj/g,铝是延展性金属,易加工。金属铝表面的氧化膜膜透明、且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   颜料用的铝粉是指粒子呈鳞片状,表面包覆处理剂且宜于做颜料的铝粉。铝粉浆是颜料铝粉与溶剂的混合物,它的用途和特性与铝粉大致相同,由于它使用起来简便,故产量和用量更大。 颜料用铝粉与其他颜料相比,更具有其特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鳞片状遮盖的特性  铝粉粒子呈鳞片状,其片径与厚度的比例大约为(40:1)-(100:1),铝粉分散到载体后具有与底材平行的特点,众多的铝粉互相连接,大小粒子相互填补形成连续的金属膜,遮盖了底材,又反射涂膜外的光线,这就是铝粉特有的遮盖力。铝粉遮盖力的大小取决于表面积的大少,也就是径厚比。铝在研磨过程中被延展,径厚比不断增加,遮盖力也随之加大。2、铝粉的屏蔽特性  分散在载体内的铝粉发生漂浮运动,其运动的结果总是使自身与被载体涂装的底材平行,形成连续的铝粉层,而且这种铝粉层在载体膜内多层平行排列。各层铝粉之间的孔隙互相错开,切断了载体膜的毛细微孔,外界的水分、气体无法透过毛细孔到达底材,这种特点就是铝粉良好的物理屏蔽性。3、铝粉的光学特性  铝粉由色浅、金属光泽高的铝制成,它的表面光洁,能反射可见光、紫外光和红外光的60%-90%,用含有铝粉的涂料涂装物体,其表面银白光亮,这就是铝粉反射光线的特征。4、铝粉的“双色效应”特性  铝粉由于具有金属光泽和平行于被涂物的特性,在含有透明颜料的载体中,铝粉的光泽度和颜色深浅随入射光的入射角度和视角的变化发生光和色的变化,这种特性称为“双色效应”。铝粉在涂膜内以不同层次排列,当入射光照射到各层铝鳞片时,因穿过不同厚度的涂膜受到不同的削弱,反射出的光线显然亮度也不同。当光线射入含透明颜料和铝粉的膜层内时,入射光透过颜料粒子成为有色光,再经过不同层次的铝粉反射出来,就会发生色调和金属光的变化,入射光和视角自垂直逐渐发生角位移动,光线则透过不同粒子数量的颜料和不同粒径的铝粉,反射出的光线的色调和金属光也发生无穷的变化。铝粉的这种特性,已广泛地应用于涂料内,作锤纹漆或金属漆。5、铝粉的漂浮特性  颜料用铝粉及铝粉浆的一大种类是漂浮型的,它的特点是鳞片状浮于涂膜表层。如果你想更多的了解关于铝粉的信息,你可以登陆上海有色网进行查询和关注。

高铝粉涂料的配方及其性能应用研究

2019-03-01 09:02:05

铸造涂猜中较好的耐火填料当属电熔莫来石粉和化学提纯的二氧化(ZrO2>99.5%)、刚玉粉和锆英粉。但电熔莫来石粉和纯二氧化报价昂贵,刚玉粉和锆英粉也报价不菲。本文介绍的高铝粉涂料,其耐火填料高铝粉来历丰厚、报价便宜,涂料的功能和运用效果可与锆英粉涂料、刚玉粉涂料比美,是一种值得推行的铸钢、铸铁用淡色涂料。    1·涂料组成    涂料由5部分组成:耐火填料、液体载体、悬浮剂、粘结剂和各种助剂。    1.1耐火填料    耐火填料是涂料的主体部分,其物理、化学性质对涂料效果有决定性影响,特别是对涂层的耐火度和热化学稳定性影响很大。几种常用材料的功能如表1所示。    从表1能够看出,刚玉粉、锆英粉、铝矾土粉、铬铁矿粉、石英粉和石墨粉的耐火度均较高,但刚玉粉报价昂贵;铬铁矿粉和石墨均为黑色,对环境污染严峻,且铬铁矿粉国内资源贫乏,需从国外进口,而石墨在铸钢件生产中简单引起增碳;石英粉虽为白色,但石英粉尘在清砂过程中简单使工人得矽肺病;锆英粉(米白色)和铝矾土粉(浅黄色)均为淡色,并具有高的耐火度和低的烧结点,且都是简单取得烧结剥离型的涂料,故本文选用铝矾土粉作为耐火填料替代锆英粉。    铝矾土粉又叫高铝粉,属硅-铝系耐火材料。它是由高铝矾土原矿经1300~1500℃高温煅烧所得到的刚玉质铝矾土熟料,再经研磨后而成的粉料。铝矾土的首要矿藏组成为刚玉(α-Al2O3)和莫来石(3Al2O3·2SiO2)。铝矾土熟料的耐火度随Al2O3含量的添加和煅烧温度的进步而进步,其耐火度≥1770℃。铝矾土在浇注温度下不和金属氧化物生成低熔点物质,一起钢液及其氧化物对高铝粉的浸润性比较低,因而,用于涂料能起到杰出的抗粘砂效果。选用高铝粉作耐火填料时,有必要留意其纯度,Al2O3含量应≥85%,杂质含量应少。    1.2液体载体    一般选用乙醇。乙醇无毒、无臭、易蒸发、可焚烧,是较经济、较安全的载液。工业乙醇纯度在95%左右,涂料焚烧焚烧困难,不易充沛焚烧,可参加一定量的甲醇与之混合运用,以改进其焚烧功能。甲醇比乙醇蒸发快,焚烧快,但甲醇具有较强的毒性,对眼神经影响历害,运用时应留意。    1.3悬浮剂    膨润土是涂猜中较常用的悬浮剂。膨润土颗粒很小(能够小于0.1μm)被载体湿润后载体不只吸附在其颗粒表面,还会进入它的晶层之间构成胶体质后,使载液变为胶体溶液。膨润土质点在胶体溶液中构成空间网状结构,使膨润土浆具有屈从值,耐火填料颗粒质点不易下沉。本涂料运用锂基膨润土作为悬浮剂。锂基膨润土是由天然钙基膨润土经离子交换处理后而得,它遇乙醇不能充沛溶胀,只能构成胶体,因而需先加水使其充沛溶胀,再以乙醇冲稀制成膨润土浆,放置2~3天后运用。

铋的熔析及加硫除铜工艺技术

2019-03-05 12:01:05

粗铋中的铜以金属铜及铜的砷化物、锑化物、碲化物形状存在。 依据Cu-Bi系状况图可知(见图1),铜与铋在固态时不互溶,铜与铋的共晶点温度为270℃,此刻铋中含Cu 0.5%(原子),或含Cu 0.15%(分量),这是冷却凝析除铜的理论极限。出产实践中,熔析除铜后铋液含铜小于0.5%,这是因为铜与铋液中砷或锑互溶,生成化合物和固熔体,如Cu3As(熔点830℃)、Cu3As2(710℃分化)、Cu3Sb(580℃以上分化)等化合物;含砷4%的Cu-As固熔体(熔点684℃)、含铜0~10%,锑0~23%的Cu-Sb固熔体,含铜78.5%、砷21.5%的Cu-As共品(熔点684℃)和熔点为528℃及645℃的Cu-Sb共晶。这些化合物共晶与固溶体不溶于铋液,呈浮渣形状别离。图1 Cu-Bi系状况图 熔析除铜分加热熔析与冷却凝析两种办法。出产中常选用凝析法。粗铋装锅后,升温至600℃,捞去熔化渣后,降温至500℃捞去第一次除铜浮渣,捞渣后铋液温度下降至450℃左右,为了加速降温,可向铋液鼓入冷空气。当温度下降至350℃时,捞去第2次除铜浮渣,将其回来下批一次除铜,以收回其间的铋,并有利于降温。熔析除铜浮渣化学成分列于表1。 表1  熔折除铜浮渣成分(%)焙析脱铜后的铋液,含铜低于0.5%,在今后的除银工序中能够有用地除掉,所以不必将熔析温度操控太低,也不要捞熔析渣太多,避免下降铋的直收率。 关于含铜高于5%的粗铋,也不选用屡次熔析除铜的办法,而选用加硫除铜的办法。加硫除铜是在熔融铋液中参加粉,首要生成Bi2S3,其反响为:因为铜的硫化物的自由焓比铋的硫化物的自由焓更负,如图2所示,Cu2S的直线方位在Bi2S3下方,因而硫化铋又能与铋液中的铜反响:图2  金属硫化物的自由焓图 生成的Cu2S不溶于铋液而上浮,呈固态浮渣产出。跟着反响的进行,铋液中Bi2S3的离解压逐步削减,而Cu2S的离解压逐步增大,最终到达平衡状况,即pS2(Bi2S3)=pS2(Cu2S)。经过平衡状况下的热力学核算可求出铋液中残存的铜的最小浓度为:从上式可知,铋液中溶解的Bi2S3愈多,则铋液中残存铜的浓度愈低。 为了有用除铜,一般选用先熔析后加硫的联合法,因为考虑到铋液为Bi2S3饱满后才干有用除铜,并考虑到硫的烧损,所以加硫量操控在Cu∶S=1∶1,即含1千克铜可加1千克硫。 现将熔析除铜与加硫除铜实践介绍如下: 熔析与加硫除铜的操作程序如图3所示。从图3可见,粗铋装锅熔化,升温至600℃,捞去熔化渣,渣重约为料重的5%~10%,捞渣后降温,为了加速降温速度,能够在中止升温的一起,向铋液参加上批产出的二次铜渣,既可使渣中铋熔入铋液,进步铋的收回率,又可下降铋液温度。当液温降至500℃时,捞第一次除铜浮渣,一般一次铜渣量为料重的2%~5%,捞完渣后,铋液已降温至450℃左右,为了加速降温,可向铋波鼓入冷空气,当液温下降至约350℃时,抓取第2次除铜浮渣,二次铜渣量应先依据铋液残铜量概算断定,不宜捞出过多,避免添加回来渣量。图4-6  除铜作业操作程序 加硫除铜的温度操控在280℃~330℃之间,边拌和边加硫。当运用拌和机时,则将粉缓慢地加到旋涡中心;当不运用拌和机时,则用特制的铁瓢将包成小包的粉压入铋液中,此刻之液温可操控在350℃以下。加完后5~10分钟中止拌和,在不升温的情况下捞去硫化锕浮渣,避免升温后渣中铜复溶到铋液中。 捞渣后铋液中残硫选用升温氧化的办法脱除:将铋液升温至650℃左右,鼓入压缩空气,使硫氧化呈SO2逸出蒸发,此刻,标志着除铜作业的完毕,进入氧化精粹工序。

意大利圣加维诺冶炼厂提铋工艺实例

2019-01-24 17:45:52

意大利圣加维诺冶炼厂从铅阳极泥中回收铋,阳极泥、氧化渣与Pb-Bi合金的成分列于下表,采用的火法流程如图1所示。 表  阳极泥、氧化渣及合金成分(%)图1  圣加雏诺冶炼厂提铋工艺流程 此流程的特点是将在还原熔炼、转炉吹炼和氧化渣还原熔炼中产出的Sb-Pb渣,集中提炼印刷用的铅锑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