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港冷轧钼片库存
钦州港冷轧钼片库存大概数据
时间 | 品名 | 库存范围 | 单位 |
---|---|---|---|
2021 | 冷轧钼片 | 500-800 | 吨 |
2020 | 冷轧钼片 | 400-700 | 吨 |
2019 | 冷轧钼片 | 300-600 | 吨 |
钦州港冷轧钼片库存行情
钦州港冷轧钼片库存资讯
半导体“流片地即原产地”规则再明确!美系大厂产能转移难 国产进程加速信号已现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4月11日向其会员单位发文,强调进口芯片关于原产地的报关原则。 根据海关总署的相关规定,“集成电路”原产地按照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认定,即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对此,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建议,“集成电路”无论已封装或未封装,进口报关时的原产地以“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为准进行申报。 《科创板日报》记者关注到,该文发布后,市场对其进行多种解读,且其中不乏部分误读。 群智咨询(Sigmaintell)半导体事业部资深分析师杨圣心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表示,“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也叫“税则改变(CTC)方法”,指的是原产地认定时,要看该商品是在哪一步税则号变更为报关时的类型(例如,在流片阶段从裸硅片变成未封装芯片)。 事实上,我国海关对芯片原产地的这一认定标准并没有发生变更。 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一名匿名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4月11日其官方平台发布的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并非日前发布的新政。 该人士称,中国长期以来作为集成电路的进口国,坚持零关税,为全球半导体产业可持续化发展和创新贡献巨大。但随着目前全球化贸易体系被单方面打破,这次推文是通过了解我国政府早已明确的相关规定,帮助行业统一认识,依规开展业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第三条,完全在一个国家(地区)获得的货物,以该国(地区)为原产地;两个以上国家(地区)参与生产的货物,以最后完成实质性改变的国家(地区)为原产地。 该条例第六条则提到,第三条规定的实质性改变的确定标准,以税则归类改变为基本标准;税则归类改变不能反映实质性改变的,以从价百分比、制造或者加工工序等为补充标准。具体标准由海关总署会同商务部制定。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标准之前已经存在了一段时期,但实际我国过去对进口芯片的原产地认定比较随意,企业按照设计、流片、封测申报的情况都存在。比如有不少海外大厂选择将封测产能设置在东南亚市场。在明确流片代工地即原产地后,这些厂商可能无法通过封装测试等环节来认定原产地。 随着在非常规贸易关税政策下,行业对进口芯片原产地认定标准进行再次明确,A股市场迅速做出反应。 在4月11日,半导体板块掀涨停潮。科创板16只个股涨幅超15%,其中唯捷创芯、晶华微、纳芯微、思瑞浦、美芯晟涨停,华虹公司涨超19%,杰华特、晶丰明源、龙迅股份、华峰测控涨超14%。 一家国内晶圆厂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称, 这次国际关税政策的出台,看下来预计国内模拟芯片受益最多,其次还包括华虹半导体等模拟平台比较丰富的晶圆代工厂。 对于其中的原因,一家国内细分模拟芯片龙头负责人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表示,对于高端模拟芯片而言,芯片设计往往需要与制造工艺高度结合,因此以美国德州仪器等海外大厂为例,通常制造环节以其自有或美国本土晶圆产线供应为主,短期内或难以向外转移制造产能。预计相关产品供需方受影响较大,国产方案需求会有所提升。 群智咨询杨圣心进一步补充道,从产业链结构看,流片在美国,而芯片销售给中国大陆客户的厂商,除了德州仪器,还包括英特尔、安森美、美光等,预计将受关税政策更多影响。如只针对关税问题在中国大陆布局产能,从成本、建设周期、政策风险角度考虑均不理想,企业因为短期政策波动迁移产业链的风险过高,实施可能性很小。 有模拟芯片厂商人士表示,尽管短期内由于市场大环境变化激烈,企业业务端还在观察下游反应,难以对需求端的变化轻易下定结论,但长期来看对国内芯片企业发展而言,国产自主可控加速应该是大趋势、大机会。 有中国大陆晶圆厂人士表示,对于北美等境外市场客户,他们一直有在努力争取,在市场机会出现以后,也更有动力去做相关客户的业务。而针对政策风险,行业未来以多开发客户、加快产品开发、稳步提高产能等动作为主。另外,从下游客户动作来看,暂时未出现紧急补单或压价等市场动作,“大家都在观望,也许要不了多久就会看到一些迹象”。
2025-04-14 08:40:22国产芯片概念股逼近20CM涨停 上周机构密集调研相关上市公司
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上周日,沪深两市本周 共278家上市公司接受机构调研 。按行业划分, 电子、机械设备和基础化工 行业接受机构调研频度最高。此外,通信、食品饮料等行业关注度有所提升。 细分领域看, 汽车零部件、通用设备和化学制品 板块位列机构关注度前三名。此外,元件、计算机设备等行业机构关注度提升。 具体上市公司方面,据Choice数据统计, 云南白药和中集车辆接受调研次数最多,均达到4次 。从机构来访接待量统计,机构来访接待量超过100的公司有12家, 立讯精密、安克创新和金盘科技排名前三,机构来访接待量分别达500家、262家和262家 。 市场表现看, 国产芯片概念股本周表现活跃 。晶丰明源周五发布机构调研纪要表示,2024年,公司AC/DC电源芯片及电机控制驱动芯片销售收入占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高性能计算电源芯片已进入规模量产阶段,销售收入同比上升1402.25% 。同时,公司产品16相双轨数字PWM控制器BPD93136等组合方案符合NVIDIA最新的OpenVReg电源规范OVR16和OVR4-22,成为 首家进入NVIDIA推荐供应商名单的国内电源芯片企业 。此外,公司目前不存在直接从美国进口或向美国出口产品的情况,现有业务以内销为主, 美国最新的关税政策对公司业务没有造成实质性影响 。 二级市场上, 晶丰明源周五收盘涨近18% 。 卓胜微周三发布机构调研纪要表示,目前 6英寸滤波器产线 的产品品类已实现全面布局,具备双工器/四工器、单芯片多频段滤波器等分立器件的规模量产能力,现已实现第一期1万片/月的产能目标,第二期产能规划增加至1.6万片/月。 集成自产滤波器模组等产品成功导入多家品牌客户并持续放量 。同时,截至2024年度末,公司 12英寸晶圆生产线可实现5000片/月的产能规模 。此外,基于自主供应和技术能力的建设,相关关税政策对公司经营影响较小。二级市场上, 卓胜微周五收盘涨超13% 。 芯海科技周四发布机构调研纪要表示,在机器人领域, 围绕电子皮肤、六维力传感器等关键应用,公司已与相关客户展开探索与合作 。此外,目前公司在手机、笔记本电脑、无人机等领域,突破了长期被海外企业垄断的市场,已有 多款芯片成功实现了国产替代 ,如高精度ADC芯片,EC系列芯片,PD芯片,BMS芯片,传感器调理芯片等。二级市场上, 芯海科技周五收盘涨超10% 。 中微半导周五发布机构调研纪要表示,汽车电子领域是公司重点布局, 2024年车规级MCU产品全年出货量约700万颗 ;2025年,第一代车规级产品已经起量,第二代产品已经产出。此外,对于中高端应用市场,对等关税增加了进口芯片的价格,降低了其竞争力,给国产芯片以机会,可能会加速国产替代的进程。所以, 对等关税政策对公司产品进入中高端应用市场是难得的提速机会 。 中科蓝讯周五发布机构调研纪要表示,公司BLE芯片目前已应用于荣耀个人护理,运动健康产品; 腾讯、荣耀等云平台均已打通并实现量产出货 。智能穿戴方面,公司AB569x芯片已应用于印度Titan子品牌Fastrack的智能手表中。此外,根据公司同下游客户跟踪交流,国外终端客户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南亚、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和新兴市场,出口至美国的占比很少, 此次美国政府对华加征关税的政策调整对公司整体业务影响较小 。 睿创微纳周五发布机构调研纪要表示,2024年,公司持续深耕AI,从芯片设计到终端产品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 第二代ASIC图像处理芯片在新产品全面导入 ;完成第三代红外图像处理SOC芯片的原型开发,重构红外图像处理AI-ISP算法,大幅提升图像整体质量和对场景的适应性,同时迭代升级AI超分辨算法,图像对比度和细节呈现更佳。 力合微周五发布机构调研纪要表示,公司芯片产品在光伏领域的市场空间十分广阔。在智慧光伏领域,公司自主研发了符合SUNSPEC协议标准的PLC电力线通信光伏组件快速关断芯片及模组,该芯片成为国内 首家通过国际CSA检测认证机构认证的芯片 ,获颁发符合光伏组件级快速关断SUNSPEC通信规范测试认证证书;公司面向欧洲市场推出符合EN50065-1标准的内置32位Risc-VMCU的窄带PLCSoC芯片及模组,以满足欧洲市场光伏智能化对于PLC传输通信的应用需求。
2025-04-14 08:31:19晶晨股份2024年归母净利增超六成 预计6nm芯片年内销量或超千万颗
晶晨股份昨日(4月10日)晚间发布2024年度财务报告。 数据显示,2024年该公司实现营收59.26 亿元,同比增长10.34%;实现归母净利润8.22亿元,同比增长65.03%,全年营收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 对于业绩增长原因,晶晨股份表示,2024年公司对外积极开拓市场,对内持续提升运营效率,同时在近年来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下,多个新产品商用后迅速打开市场。 年报显示,2024年晶晨股份多个战略性新产品取得商业化进展。其中,6nm芯片S905X5系列能够在本地完成同声翻译、同声字幕等功能,提升消费者在跨语言环境下的用户体验,该产品商用半年以来,实现原有客户导入顺利,并且取得多个国际Top运营商的订单。 晶晨股份预计,6nm芯片有望在2025年达成千万颗以上的销量。 8K芯片S928X方面,据称在国内运营商的所有招标中囊括全部份额,并且取得海外Top运营商的订单,将实现百万级以上的规模出货。 Wi-Fi 6 2*2芯片在2024年全年销量超过150万颗,且取得运营商市场的突破。不过晶晨股份也表示,**该系列产品实际未达到公司年度销售预期,但在总结规模商用经验的基础上,2025年Wi-Fi 6 2*2芯片的市场表现有望进一步加速**。 A311D2在2024年销量超过100万颗。晶晨股份表示, 随着体感运动游戏在TV上的应用,已成功进入北美、欧洲市场,该新应用场景预计将在2025年提供百万级以上的销量。 综合来看,晶晨股份当前已有超过15款商用芯片携带其自研的智能端侧算力单元,且2024年携带自研智能端侧算力单元的芯片出货量超过800万颗。 晶晨股份表示,该公司近年来重点投入的这些新产品主要面向确定性大品类的潜力市场,市场需求明确,在迈过百万级规模商用门槛之后均已形成规模效应,未来在这些确定性大市场中将会快速形成更大规模的销售。 与此同时,晶晨股份在研产品亦有积极进展。年报显示,近期该公司Wi-Fi AP芯片已顺利完成流片,将有助于继续扩展W系列产品的应用领域。 晶晨股份预计, 随着新产品的持续上市与商用放量以及公司运营效率的提升,2025年第一季度以及2025年全年,该公司经营业绩将同比进一步增长 。但具体业绩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尽管晶晨股份在去年创造了历史最优年度业绩,但该公司仍决定将不进行利润分配。 晶晨股份表示,该公司当前处于快速成长期,为了持续提升公司竞争力,确保长期竞争优势,提升公司及股东的长期价值,公司需要持续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同时,为了巩固并进一步提升公司国内国际的市场占有率,公司需要进一步开拓新客户、新区域,拓展新的应用场景。为此,公司需要大额的投入以开发先进技术和产品以及开拓市场等,在此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因此2024年度将不分配利润,资本公积不转增。不过在2025年,该公司将积极推进股份回购的相关事宜。 值得关注的是, 2024年晶晨股份超过91%的营收来自境外市场 。该公司的产品销售主要由全资子公司晶晨香港完成,业务覆盖北美、欧洲、拉丁美洲、亚太、非洲等全球主要经济区域。 对于近期地缘政治带来的关税冲击影响,晶晨股份近日向投资者回复称,公司多年来实施全球化战略布局,产品行销全球,形成了多区域化,分散的、非单一的海外市场,并建立了成熟稳定的全球化运营体系。 公司外销产品均不在美国交付,该政策对公司没有直接影响。
2025-04-11 13:23:40事关H20芯片对华出口!黄仁勋出席海湖庄园晚宴后 白宫计划或有变
据媒体周三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 在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上周五出席海湖庄园豪华晚宴后,特朗普政府有望改变限制英伟达向中国出口H20人工智能芯片的计划 。 在美国的出口管制下,H20芯片是美国企业可以合法向中国市场销售的最先进的AI芯片。这也是一款为应对美国出口管制政策而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芯片。 报道称,白宫已就限制H20芯片出口酝酿了数月,原计划最早于本周实施。但在海湖庄园晚宴后,白宫改变了立场,搁置了进一步限制H20芯片对华出口的计划。 报道还称, 白宫之所以改变计划是因为英伟达向特朗普政府承诺将在美国对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进行新的投资 。 中国是英伟达的关键市场之一。英伟达长期以来一直反对美国扩大对华芯片出口管制。财报显示,在截至2025年1月26日的2025财年,英伟达全年营收约为1305亿美元,其中中国区营收为171.08亿美元,为史上最高。 今年1月,有消息称,特朗普政府正在研究将英伟达对华芯片销售限制扩大至H20。当月,中国科技公司DeepSeek推出了一款突破性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震惊了全球。H20是DeepSeek使用的芯片之一,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让美国政界人士产生了危机感。 自那以来,美国立法者一直在向特朗普政府施压,要求对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尖端技术实施更严格的限制。 1月底,两位美国资深众议员致信白宫,呼吁根据特朗普发布的全面审查美国对外贸易情况的备忘录,考虑对英伟达的 H20 和 “类似复杂程度” 的芯片追加出口管制。 今年2月,有报道称,由于对DeepSeek低成本人工智能模型的需求激增,中国企业对英伟达H20人工智能芯片的订单激增。据媒体上周报道,今年前三个月,包括字节跳动、阿里巴巴和腾讯控股在内的中国公司至少已向英伟达订购了160亿美元的H20芯片。
2025-04-11 08:18:36AICE大咖观点 | 超薄锂电铝箔的轧制是‘微米级的艺术’
01 行业背景&轧制工艺难点 行业趋势 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爆发式增长,推动锂电铝箔向超薄化(≤10μm)发展,要求兼顾轻量化、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当前主流铝箔厚度已从12μm向8μm迭代,但量产工艺稳定性和良品率仍是行业瓶颈。 技术挑战定位 轧制极限:厚度减薄至10μm以下时,铝箔塑性变形抗力剧增,易出现断带、表面针孔; 性能矛盾:高抗拉强度(≥260MPa)与低延伸率(≤3%)的平衡难题,需避免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脆性断裂。 轧制工艺核心难点 1.微观精度控制 厚度公差需稳定在**±0.1μm**以内,传统轧机辊系挠曲变形补偿难度大;板形波动(如中浪、边浪)对厚度均一性影响显著,需动态调整轧制力分布。 2.材料变形抗力管理 超薄轧制中铝材晶粒细化至亚微米级,易引发加工硬化与残余应力集中;采用异步轧制(上下辊速差控制)降低变形抗力,但需同步优化润滑剂黏度与喷射精度。 3.表面质量控制 铝箔表面粗糙度需≤0.2μm,且不允许存在肉眼不可见的微裂纹或氧化层;轧制过程中粉尘附着、辊面划伤是主要缺陷来源,需洁净室级环境与在线缺陷检测系统。 性能挑战与解决方案 1.力学性能优化 强度-延伸率平衡:通过合金成分优化(如添加微量Fe、Si)与中间退火工艺(300-350℃退火时间精准控制),细化晶粒同时提升延展性; 耐蚀性强化:开发表面钝化涂层技术(如磷酸盐+有机硅复合涂层),抵御电解液腐蚀。 2.电池适配性验证 铝箔需通过500次充放电循环测试,厚度膨胀率≤5%; 与正极材料(如磷酸铁锂)的界面粘结强度需≥1.5N/cm,避免极片分层。 创新实践与成果 1.工艺突破 华北铝业自主开发六辊UC轧机+板形仪闭环控制系统,实现厚度波动≤±0.08μm; 创新应用纳米润滑液喷射技术,轧制速度提升至800m/min,断带率下降至0.5%以下。 2.量产数据 8μm铝箔量产良品率从初期40%提升至78%,单卷长度突破2万米;产品应用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电池企业,电池能量密度提升10%-15%。 02 大咖简介 华北铝业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职称。主要从事以近终成型的连续铸轧工艺及坯料加工铝及铝合金板带箔产品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与应用。2019年至今,负责或参与公司“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用铝箔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储备”项目,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项目组通过合金成分和工艺技术路线的设计、开发,实现了锂离子电池用铝箔技术性能及产品质量指标的不断突破。目前已开发成功1235、1200、1100等合金系列多款高性能锂电池用铝箔产品,满足了CATL、BYD、亿纬、国轩高科等国内高端锂电池客户的需求。其中,1200和1100C合金高强高延伸产品性能指标在保持抗拉强度250MPa左右基础上,延伸率≥4.0%以上;1100A合金系列高强度锂电池用铝箔产品抗拉强度最高达300MPa以上。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用铝箔市场竞争中形成了明显技术领先优势。近年来高性能锂电池用铝箔产品及技术成果先后多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的授权。 主要荣誉:2023年荣获“保定市劳动模范”、2022年荣获首届“保定工匠”、2021年被命名“温倩创新工作室”;多次被五矿国际和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24年新产品研发项目组荣获集团公司“百强班组”称号。 更多深入解析,请关注AICE 2025铝产业博览会在2025年 4月16日 于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 【铝板带箔行业发展论坛】 ,大咖将在现场带来精彩的演讲与深入的解析分享! 03 关于AICE铝业大会 AICE 2025 SMM(第二十届)铝业大会暨铝产业博览会深耕行业上下游,作为聚焦于铝矿产冶炼、金属加工、终端消费于一体的产业交流平台,将于 2025年4月16-18日 在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拉开帷幕。 铝板带箔行业发展论坛作为AICE 2025极为重要的论坛之一,4月16日将围绕 铝板带箔行业竞争、电池铝箔市场与技术、铝合金汽车板、智能化工厂改造、低碳再生罐料 等多个热点话题进行探讨,在开年春季为铝产业带来一场无可比拟的盛会。 04 议程-铝板带箔行业发展论坛
2025-04-10 13: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