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速钢库存
上海高速钢库存大概数据
时间 | 品名 | 库存范围 | 单位 |
---|---|---|---|
2021 | 不锈钢 | 3000-5000 | 吨 |
2021 | 能耗 | 2000-4000 | 吨 |
2021 | 高强度钢 | 1000-3000 | 吨 |
2020 | 不锈钢 | 2000-4000 | 吨 |
2020 | 能耗 | 1500-3500 | 吨 |
2020 | 高强度钢 | 800-2500 | 吨 |
上海高速钢库存行情
上海高速钢库存资讯
供应维持低位 锡价高位震荡【机构评论】
上周锡价大幅下跌,主要原因是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政策落地,市场对贸易摩擦升级及经济衰退担忧加剧,叠加刚果(金)Bisie矿区复产预期升温,市场避险情绪激增。 供给方面,3月精炼锡产量15080吨,环比增加10.4%,同比减少3.1%,受原料紧张影响及加工费低位影响,预计4月产量15385吨,环比减少8.3%,同比减少7.0%。海关最新数据显示,1-2月锡矿累计进口量为18587吨,累计同比下降50.15%。1-2月份国内锡锭进口量为4203吨,累计同比下降16.61%。 需求方面,国内消费电子需求数据走弱,美国关税政策或导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出口受到影响,后续需观察国内消费刺激政策力度。库存方面,国内库存整体维持高位,但上周锡价大幅下跌,现货市场逢低补库需求释放,精炼锡库存有所去化。 综上,锡需求端有边际走弱预期,但供应端维持较低水平,沪锡价格预计呈现高位震荡态势。 今日沪锡主力合约价格运行区间参考250000-270000元/吨,伦锡3M合约运行区间参考29000-33000美元/ 吨。 (来源:五矿期货)
2025-04-14 09:43:29单季度业绩创新高 高铜金矿产品量价齐升 紫金矿业Q1净利破百亿元
得益于金铜等矿产品量价齐升等因素,紫金矿业(601899.SH)2025年Q1净利润突破百亿元,创公司历史上单季度最佳业绩。 11日晚间,紫金矿业发布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营收为789.28亿元,同比增长5.55%;归母净利润为101.67亿元,同比增长62.39%;扣非净利润为98.81亿元,同比增长58.76%。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公司历史上首次单季度净利润突破百亿元,占去年全年约320亿元净利润的三分之一左右。 对于今年Q1业绩变动原因,紫金矿业表示,主要是公司生产运营管理能力稳步提升,主要矿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同时公司对金属市场的研判能力进一步提升,充分享受了金属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 产量方面,2025 年 1-3 月公司矿产金产量同比增加 13%为19065千克,矿山产银量与去年基本持平为104209千克,矿产铜产量同比增加 9%为287571吨,矿产锌产量同比下降 10%为88215吨;矿山企业毛利率为 59.94%,同比增长 5.44 个百分点。 以金、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行情走强,是公司Q1业绩亮眼的重要因素之一。据Choice数据,2025年1-3月,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均价为671.26元/克,同比增幅为37.22%。 值得关注的是,黄金板块,按照公司2025年度计划,矿产金在去年73吨的基础上,提升至85吨,公司认为支撑这一目标的是正在技改提升产能的罗斯贝尔金矿、奥罗拉金矿等一批成熟在产项目,以及正加快交割的加纳 Akyem 金矿和正加快建设的海域金矿。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晚间,紫金矿业公告,截至2025年4月10日,公司已完成回购计划,实际回购股份数量为6431.6万股,占总股本的0.24%。回购最高价格16.70元/股,回购最低价格15.20元/股,回购均价15.55元/股,回购金额为9.9989亿元。公司4月8日早间公告,拟以6亿元-10亿元回购股份。
2025-04-14 09:04:091257亿规模再创历史新高!黄金ETF上涨逻辑不变,产品零人投票召开失败反涨9%
调整数日后,金价又强势收复失地,国际金价年内涨幅超过20%,国内黄金相关ETF年内涨幅也都超过了22%,整体市场规模已达到1256.90亿元,不少产品规模年内已实现翻番。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在4月10日晚间宣布“零人投票”的持有人大会召开失败后,于4月11日10:30复牌后大涨9.41%,一举成为了全市场涨幅涨势最好的ETF产品,该涨幅远远超过跟踪同一指数的其他ETF。 就接下来的黄金走势而言,多家公募机构均认为,长期看,黄金此前的上涨逻辑并未改变,甚至因为此次“对等关税”还得到了进一步加深。包括高盛、汇丰等机构在内的华尔街“老炮”们,近期也都纷纷发声,称依旧长期看好黄金走势。 持有人大会召开失败后 这只黄金股ETF大涨逾9% 调整数日后,金价又强势收复失地。4月9日、4月10日,现货黄金价格(伦敦金现)分别大涨3.59%、3.35%,创历史新高。截至4月11日收盘,沪金主力合约报757.3元/克,涨2.71%,同样创下新高。与此同时,四川黄金连拉2个涨停板,港股中国黄金国际涨幅亦有10.98%。 在ETF市场,小微基金——平安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单日涨幅达9.41%,该产品换手率也达到了43.56%;同样跟踪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指数的永赢、华夏、国泰、工银旗下相关ETF产品,单日涨幅相对落后,但也都在3%以上。同日,其余黄金ETF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涨。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一天晚间(4月10日),平安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发布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会议情况的公告,在审议关于持续运作该产品议案的过程中,出具有效表决意见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及代理人所代表的份额仅为0份,未达到法定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召开条件,持有人大会费用包括公证费、律师费,由基金管理人承担,产品于4月11日上午 10:30 起复牌。 零人“举手投票”,导致持有人大会召开失败后的复牌当日,产品涨幅即达到9.41%,这在当前的ETF市场上也属少见。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与该产品积蓄了两日的涨幅有较大关联。4月10日,这只产品停牌,但其跟踪的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指数依旧大涨5.19%;4月11日,相关指数继续上涨3.33%。作为一只小微基金,上述产品复牌后交易活跃,流动性较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产品价格涨幅。 从年内的市场表现上看,黄金相关ETF今年以来二级市场涨幅均超过了22%,成为年内ETF中颇有冲劲的一类产品。 其中,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年内大涨25.78%,华夏、工银、国泰旗下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今年以来涨幅分别为24.76%、23.95%、23.40%。 黄金ETF市场规模达1256.90亿元 多只产品规模年内翻番 资金正在加速涌入黄金主题ETF。 有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全市场和黄金、黄金股相关的20只ETF产品合计规模已达到1256.90亿元,近一周规模增量达119.71亿元。和年初相比,黄金ETF规模增长了530.82亿元,其中申赎净流入带来的规模增量为371.98亿元,净值上涨带来的规模增量为158.85亿元。 其中,规模最大的华安黄金ETF达到494.56亿元,年内规模增长207.80亿元;博时黄金ETF和易方达黄金ETF规模分别达231.24亿元、206.88亿元,年内增量分别为81.20亿元、74.40亿元。 同期,国泰黄金ETF今年以来的规模也已翻番,达144.03亿元。年内规模同样实现翻番的黄金ETF还包括永赢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华夏黄金ETF、工银黄金ETF、建信上海金ETF、中银上海金ETF。 “主震”过后 黄金避险功能凸显 就接下来的黄金走势而言,多家公募机构均认为,长期看,黄金此前的上涨逻辑并未改变,甚至因为此次“对等关税”还得到了进一步加深。包括高盛、汇丰等机构在内的华尔街“老炮”们,近期也都纷纷发声,称依旧长期看好黄金走势。 “不论从关税事件可能对经济造成的滞胀风险,还是美国扰乱国际秩序或加深美元信用担忧,黄金资产均有可能较好地对冲此类风险。”中信保诚全球商品主题基金经理顾凡丁指出,当金融流动性冲击平复,黄金资产或迎来价值修复机会。 华安基金分析,黄金未来的上涨支撑因素包括:美国经济“阴云”影响,全球不确定性增加;央行购金需求支撑。“当前的黄金依旧受到需求增加、黄金增持、美国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等因素驱动,如果以上情形不变,黄金或许还有上涨潜力。” 但未来的市场不可预测,华安基金建议投资者仍旧需要警惕美联储政策转向、关税政策突变、地缘政治变化等潜在风险,尤其川普本人的政策态度十分不可捉摸。“所以,秉着配置思维看待黄金,逢回调分批布局,不应盲目追高。” 博时基金王祥同样认为,当“主震”过去后,黄金是较快从崩跌中恢复的资产。余震阶段中其余资产仍受累于后续不确定性,而进入中期定价再评估的过程,黄金是不确定性的受益者,此时更长期稳定的避险功能才会真正得到体现。 他表示,除了经济以外,若本次全球关税后续真正大规模落地,不仅进一步强化了区域保护主义,且孱弱的经济前景也是滋生极端地缘事件的温床,资本市场的避险资金仍有望持续向黄金市场流动。
2025-04-14 08:49:38储能产品价格承压叠加行业增速放缓 派能科技2024年营收净利双降
4月11日晚间,派能科技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 报告期内,派能科技实现营收20.05亿元,同比减少39.24%;净利润4110.73万元,同比减少92.03%,其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5元(含税)。 对于上述业绩表现,派能科技方面解释称,一是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行业增速放缓,下游企业持续去库存,这也对应了其户储市场现况;二是 行业竞争格局加剧,公司储能产品销售价格承压,导致营业收入下滑 ;此外,派能科技还表示,受国际外汇市场波动影响,公司汇兑损益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2024年,派能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34.26%,主要系销售规模下降导致销售回款减少,同时收到的出口退税款项减少所致。 报告期内,派能科技主营业务毛利率为28.94%,较2023年的30.94%,下降2个百分点。 派能科技作为储能电池系统提供商,专注于磷酸铁锂电芯、模组及储能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可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发、输、配、用各个环节,具体应用场景包括家庭储能、工商业储能、发电侧储能、通信基站储能、车载储能、移动储能等场景。 从营收构成来看,派能科技境外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92.86%,其产品主要出口海外市场。报告期内,该公司境外营业收入为18.62亿元,比上年减少39.69%。 对于欧洲储能市场的后续走势,派能科技表示,在全球范围内,欧洲仍是目前储能市场增长的重要市场之一,同时伴随欧洲推动能源自主转型,大储等项目放量对储能需求将形成稳定支撑。“ 未来,该公司将持续稳步推进全球化战略,在巩固既有国际市场优势的同时,不断积极拓展其他区域和其他细分市场。 ”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为应对公司境外业绩下滑,派能科技在巩固欧洲存量优势基础上,加码亚非拉、东南亚高潜力市场,加速海外子公司本地化运营;从家储、工商储向其他储能等新场景延伸。 3月18日,派能科技首座海外工厂在意大利开业,该工厂由派能科技欧洲全资子公司与意大利公司Energy S.p.A.共同投资建设。此外,该公司已在荷兰、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设立子公司,构建海外本地化销售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欧洲市场“研发-生产-服务”全产业链条。 派能科技也在拓展户储之外的新业绩增长点。 该公司钠离子电池技术实现多场景应用。其中, 在启停电池领域,其开发宽温域、高倍率软包电池并批量交付。 募投项目进展方面,派能科技存在部分募投项目延期的情况。其表示,报告期内,受近期全球宏观环境变化、行业发展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该公司将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投项目之一“派能科技10GWh锂电池研发制造基地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时间从2025年4月调整至2026年4月,整体建设进度比预期有所推迟。
2025-04-14 08:41:51半导体“流片地即原产地”规则再明确!美系大厂产能转移难 国产进程加速信号已现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4月11日向其会员单位发文,强调进口芯片关于原产地的报关原则。 根据海关总署的相关规定,“集成电路”原产地按照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认定,即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对此,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建议,“集成电路”无论已封装或未封装,进口报关时的原产地以“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为准进行申报。 《科创板日报》记者关注到,该文发布后,市场对其进行多种解读,且其中不乏部分误读。 群智咨询(Sigmaintell)半导体事业部资深分析师杨圣心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表示,“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也叫“税则改变(CTC)方法”,指的是原产地认定时,要看该商品是在哪一步税则号变更为报关时的类型(例如,在流片阶段从裸硅片变成未封装芯片)。 事实上,我国海关对芯片原产地的这一认定标准并没有发生变更。 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一名匿名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4月11日其官方平台发布的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并非日前发布的新政。 该人士称,中国长期以来作为集成电路的进口国,坚持零关税,为全球半导体产业可持续化发展和创新贡献巨大。但随着目前全球化贸易体系被单方面打破,这次推文是通过了解我国政府早已明确的相关规定,帮助行业统一认识,依规开展业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第三条,完全在一个国家(地区)获得的货物,以该国(地区)为原产地;两个以上国家(地区)参与生产的货物,以最后完成实质性改变的国家(地区)为原产地。 该条例第六条则提到,第三条规定的实质性改变的确定标准,以税则归类改变为基本标准;税则归类改变不能反映实质性改变的,以从价百分比、制造或者加工工序等为补充标准。具体标准由海关总署会同商务部制定。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标准之前已经存在了一段时期,但实际我国过去对进口芯片的原产地认定比较随意,企业按照设计、流片、封测申报的情况都存在。比如有不少海外大厂选择将封测产能设置在东南亚市场。在明确流片代工地即原产地后,这些厂商可能无法通过封装测试等环节来认定原产地。 随着在非常规贸易关税政策下,行业对进口芯片原产地认定标准进行再次明确,A股市场迅速做出反应。 在4月11日,半导体板块掀涨停潮。科创板16只个股涨幅超15%,其中唯捷创芯、晶华微、纳芯微、思瑞浦、美芯晟涨停,华虹公司涨超19%,杰华特、晶丰明源、龙迅股份、华峰测控涨超14%。 一家国内晶圆厂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称, 这次国际关税政策的出台,看下来预计国内模拟芯片受益最多,其次还包括华虹半导体等模拟平台比较丰富的晶圆代工厂。 对于其中的原因,一家国内细分模拟芯片龙头负责人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表示,对于高端模拟芯片而言,芯片设计往往需要与制造工艺高度结合,因此以美国德州仪器等海外大厂为例,通常制造环节以其自有或美国本土晶圆产线供应为主,短期内或难以向外转移制造产能。预计相关产品供需方受影响较大,国产方案需求会有所提升。 群智咨询杨圣心进一步补充道,从产业链结构看,流片在美国,而芯片销售给中国大陆客户的厂商,除了德州仪器,还包括英特尔、安森美、美光等,预计将受关税政策更多影响。如只针对关税问题在中国大陆布局产能,从成本、建设周期、政策风险角度考虑均不理想,企业因为短期政策波动迁移产业链的风险过高,实施可能性很小。 有模拟芯片厂商人士表示,尽管短期内由于市场大环境变化激烈,企业业务端还在观察下游反应,难以对需求端的变化轻易下定结论,但长期来看对国内芯片企业发展而言,国产自主可控加速应该是大趋势、大机会。 有中国大陆晶圆厂人士表示,对于北美等境外市场客户,他们一直有在努力争取,在市场机会出现以后,也更有动力去做相关客户的业务。而针对政策风险,行业未来以多开发客户、加快产品开发、稳步提高产能等动作为主。另外,从下游客户动作来看,暂时未出现紧急补单或压价等市场动作,“大家都在观望,也许要不了多久就会看到一些迹象”。
2025-04-14 08: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