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氢氧化铟产量
澳大利亚氢氧化铟产量大概数据
时间 | 品名 | 产量范围 | 单位 |
---|---|---|---|
2017 | 氢氧化铟 | 1000-1500 | 吨 |
2018 | 氢氧化铟 | 1100-1600 | 吨 |
2019 | 氢氧化铟 | 1200-1700 | 吨 |
2020 | 氢氧化铟 | 1300-1800 | 吨 |
澳大利亚氢氧化铟产量行情
澳大利亚氢氧化铟产量资讯
阿里、小米、软银有望解套!怪兽充电计划私有化退市
近日,“共享充电宝第一股”怪兽充电发布一则公告,显示公司已收到来自信宸资本(Trustar Capital)、怪兽充电董事会的私有化交易要约。 具体而言,上述收购方提出,将以每股1.25 美元的价格收购怪兽充电的所有美国存托股票(ADS),资金来自于股权、债务资本组合。而上述购买方作为公司的核心股东,实际已持有怪兽充电16.9%的股本总额。 该预期收购价格定价较提案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74.8%溢价,且较过去30个和60个交易日的平均价格分别溢价68.1%和70.1%。显著的收购溢价很快带动了怪兽充电股价大涨。 截至1月6日美股收盘,怪兽充电股价一夜暴涨39.86%,创下其2021年上市以来的单日最大涨幅,报收1美元/股。 而在此之前,怪兽充电美股股价已持续近半年低于1美元。公司曾在2024年8月收到纳斯达克退市警告,如2025年2月3日前无法将股价回升至1美元,则将进一步面临退市或停止交易的风险。 随着怪兽充电再次进入投资者视线,其经营近况以及背后的众多投资机构再次收获关注。 艰难的加盟运营,怪兽充电营收跳水 怪兽充电成立于2017年,2021年4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正式挂牌,成为成为当年备受瞩目的“共享充电第一股”。 怪兽充电主营业务较为简单,通过加盟模式在全国及海外市场铺设大量共享充电设备,以计时付费充电获得营收及利润,其付费标准一般为1~2元/半小时。截至2024上半年,怪兽充电可使用的移动电源为950万个,累计注册用户达4.17亿。 然而2024年以来,怪兽充电的营收增长却屡陷困境。财报显示,2024上半年,怪兽充电实现营收8.6亿元,同比下滑53.74%;实现归母净利润88.29万元,同比下滑75.01%。 与2024年的惨淡相反,2023年财报显示,怪兽充电以年营收30亿元,经调整净利润1.08亿元的数据,成功实现扭亏为盈。这也是怪兽充电上市后首次实现年度盈利。全面从直营模式转为加盟模式的调整,2023年怪兽充电代理业务贡献营收18亿元,同比增长49.3%。截至2024上半年,怪兽充电直营城市仅剩上海、成都等部分地区,其余均已出售给加盟商。 但进入2024年,疯狂扩张的代理商规模却让怪物充电陷入舆论和资金纠纷。 有报道显示,2024年以来全国多地代理曾陆续向怪兽充电提起诉讼,指控其存在严重的销售欺诈和服务缺失。不仅不履行前期加盟承诺,还中途撤离铺设充电设施的合作商,导致大批加盟商的投入“打水漂”。对此,怪兽充电回应称,此为部分公司职员的个人行为。 大量的加盟纠纷、充电收费涨价投诉直接冲击了怪兽充电的营收和利润,让其在2024年一季度再度陷入亏损。不过在2024年二季度,公司营收有所回升,净利润再度扭亏为盈。而这次盈利相较于2023年二季度仍然明显下滑。 与此同时,怪兽充电的运营成本持续增加,运营亏损仍然在不断扩大。2024上半年怪兽充电营业利润扩散2877.8万元,同比2023上半年的亏损扩大346.52%。 在二季度财报中,怪兽充电创始人兼CEO蔡光渊表示,公司将坚持向合伙人模式过渡,其认为这对公司的长期成功至关重要。同时,公司已尝试拓展海外共享充电宝业务。 被套牢的豪华投资阵容 除了充电宝租赁业务,怪兽充电备受关注的一大原因,来自于其多达6次、累计超2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规模,以及高瓴资本、小米集团、顺为资本、阿里巴巴、软银亚洲等知名投资机构、企业的连续参投。 据介绍,怪兽充电创始人蔡光渊,历任联合利华全球品牌发展经历、Uber上海总经理兼全国市场总监。而其创业团队成员CMO张耀榆同样出身Uber、CTO李晓炜来自途牛、CFO辛怡来自阿里巴巴、COO徐培峰则曾是美团的创始团队成员之一。 履历出色的创始团队、有望盈利的业务模式,吸引了众多投资机构入局。天眼查数据显示,怪兽充电的众多投资方中,高瓴资本、顺为资本参投6轮融资,清流资本参投3次,小米集团、九云资本、软银亚洲参投2次。 在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中,阿里巴巴、CMC资本也参与了抢筹。进入IPO募资阶段,高瓴资本、小米集团、香港私募股权机构Aspex Management(HK)Ltd.合计出资1.1亿美元参与基石认购。 在上市前,抢筹加码的阿里巴巴跃升为怪兽充电第一大股东,持股16.5%;连续跟投的高瓴资本持股11.7%;顺为资本持股8.8%;软银亚洲持股7.7%;小米集团和新天域资本均持股7.5%;云九资本和CMC资本则分别持股5.8%、5.4%。 公司创始核心高管中,蔡光渊仅持股6.6%、徐培峰持股4.6%、张耀榆持股1.2%。由于公司采取AB股权架构,核心经营及决策权仍在创始团队手中。 众多资本的加码并未换来怪兽充电在二级市场上的回报。 在IPO募资阶段,怪兽充电就曾遭遇“挫折”。怪兽充电登陆美股发行定价为8.5美元,明显低于10.5-12.5美元的招股定价。据预计,其上市募资资金也仅为1.5亿美元,发售1765万普通股。这也意味着,除了基石轮的核心投资机构外,怪兽充电并未获得更多美股投资者认可。 不仅开局遇冷,怪兽充电的股价也一路下跌。上市一年后,怪兽充电股价累计跌幅超80%,股价跌入1美元区间。2022年初至今,怪兽充电的股价反复徘徊于0.4美元~1.5美元低股价区间。 尽管并未披露投资机构入股怪兽充电的投资成本,但仅对比基石轮高瓴资本、小米集团、Aspex Management(HK)Ltd.的8.5美元/股投资成本,以及当前公司股价来看, 上述机构亏损幅度达88.24%,基石轮认购股权如今仅价值约1294.12万美元。 被深度套牢的资本机构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据怪兽充电2023年财报披露的核心股东名单显示,阿里巴巴、顺为资本、软银亚洲、九云资本持股比例均有所下降,分别为14.8%、8.1%、6.9%和5.2%;而高瓴资本、小米集团持股比例则有所上升,分别为12.1%、9.1%。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最新主要股东名单中,新天域资本、CMC资本已不再出现。 若未来怪兽充电私有化要约执行顺利,上述资本机构将有望“解套”,但不论如何近四年以来的亏损事实早已无法改变。 此外,本次参与私有化收购要约的信宸资本,为中信资本旗下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专注于控股型并购类股权投资,有丰富的跨境并购经验。据悉,信宸资本此前曾参与主导了麦当劳中国、杰士邦、淘大食品、桂龙药业等公司的拆分项目,以及分众传媒、顺丰快运等公司的并购投资。
2025-01-08 08:09:411月7日LME锡库存持平 各地均无变化
文华财经据外电1月7日消息,以下为1月7日LME锡库存在全球主要仓库的分布变动情况:(单位 吨)
2025-01-07 18:19:36多重利好催化!半导体板块全线大涨!瑞芯微等多股涨停 寒武纪股价再创新高【热股】
SMM 1月7日讯:1月7日午后,半导体板块临近收盘快速拉涨,指数盘中涨超4%,个股方面,杰华特、和林微纳、龙迅股份、寒武纪-U等多股涨逾10%,大为股份、康强电子、瑞芯微、德明利等多股封死涨停板。海光信息、峰岹科技、京仪装备等多股纷纷跟涨。 消息面上, 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开征求《珠海市电子化学品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意见。其中提到,重点发展8英寸、12英寸硅片,碳化硅、氮化镓、磷化铟等新一代化合物半导体衬底材料及外延片;前瞻布局氧化镓、锑化镓、锑化铟等第四代半导体材料。同时,重点发展匀胶铬版光掩模版,KrF、ArF移项光掩模版,前瞻布局深紫外光(DUV)掩膜版。 此外,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CES2025)今日也拉开帷幕。全球芯片巨头英伟达不仅发布了最新一代的电脑GPU——GeForce RTX 50系列,还带来了包括AI模型、智能驾驶、AI机器人等多重惊喜。而在AI技术持续火热的当下,国际半导体芯片巨头AMD也选择押注端侧AI,并将发布显卡等端侧AI芯片。 而众所周知,AI技术的广泛应用将直接推动半导体行业的需求增长,尤其是与AI相关的芯片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等环节的增长。国金证券便评价称,每轮半导体大周期的开启,都是由新兴技术推动产品升级和创新,进而催生新产品的总量、渗透率和单品半导体价值量的提升,推动半导体市场规模上升一个台阶,AI将驱动半导体行业进入下一个大周期。 国金证券电子首席分析师樊志远认为,展望2025年,AI应用和自主可控将持续驱动半导体周期上行。首先,生成式AI催生的应用有望成为AI浪潮的主流,这主要表现为“AI+X”,包括AI手机、AIPC(人工智能个人电脑)、AI眼镜、AI耳机、AI音箱、AI玩家、AI教育、AI陪伴、机器人、自动驾驶等,这些终端需求的升级和创新都将带动对芯片的需求,从而推动整个半导体市场规模持续增大。同时,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也是大势所趋,持续看好半导体设备/零部件、材料及国产算力产业链。 而除了上述两点,据媒体消息, WSTS也上修了全球半导体销售额预测值。据SIA的数据,2024年10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568.8亿美元,同比增长22.1%,环比增长2.8%,续创单月新高,同时WSTS上修2024/2025年销售额预测值至6269/6972亿美元(前值分别为6112/6874亿美元),分别增长19.0%/11.2%。 另外,根据TrendForce的数据,2024 Q3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产值环比增9.1%至历史新高349亿美元,其中中国厂商环比增速超10%。 且毋庸置疑的是,在国际贸易壁垒随时可能加剧的背景下,芯片国产化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为实现这一目标,也已经有不少产业链企业在努力付诸行动,这点,从此前美国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管制再度“升级”之际,不少企业回应已在持续关注半导体行业国产化中也可以窥见一二,目前,中芯国际、华虹公司、韦尔股份和寒武纪等多家产业链企业在自己的领域表现均十分出色。 国泰君安评价称,半导体国产化势在必行,先进制程重要性提升。先进制程在提升芯片性能、降低功耗方面表现出色,尤其适用于AI计算芯片、高速率通信芯片、手机/电脑CPU等,海外高端芯片已达到3nm制程,先进制程需求旺盛。目前,先进制程是我国高端芯片卡脖子环节之一,7nm及以下制程工艺依然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中信证券也评价称,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内需市场和自主可控是明确发展方向。半年维度看,重点关注国内先进存储和逻辑厂商扩产需求落地、国内先进封装技术突破以及集成电路和信创政策对板块信心的拉动。一年以上维度看,重点关注先进制造、先进封装、半导体设备及高端芯片等环节的国产化,此外重视半导体板块的收并购。 而个股方面,寒武纪-U股价1月7日再创新高,其最高一度冲至718元/股,收盘收于最高点。
2025-01-07 18:10:09海内外利好共振!港股氢能概念股逆势上扬 重塑能源涨近15%
近期港股整体延续调整,但热门概念的结构性行情层出不穷。 今日港股氢能概念股集体逆势走强,看点颇多。截至发稿,重塑能源(02570.HK)涨近15%,京城机电股份(00187.HK)涨超12%,亿华通(02402.HK)涨约6%,上海电气(02727.HK)、东方电气(01072.HK)跟涨。 消息面,2025年1月1日,我国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其中,氢能首次被明确纳入能源管理体系。 政策面上,近期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实施《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其中重点提到,探索发展氢电融合工业绿色微电网,加快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可再生能源制氢、多元储氢、燃料电池发电/热电联供、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实现区域资源统筹优化利用。探索在工业园区内将工业副产氢就近用于燃料电池发电/热电联供等。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政策还提出要加强部门协同,统筹资金、项目、政策、标准等要素资源以加大绿氢项目保障支持力度,随即引发市场关注。 此外,多地近日也开始密集配合出台一系列有关氢能行业的支持政策,带动板块热度提升。 其中,湖北在《湖北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方案(2024—2027年)》要求,力争到2027年建成加氢站100座;广州市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包括支持加氢站建设、支持加氢站运营等措施,对加氢站建设及运营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补贴标准;《青海省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建设高水平氢能基础设施。 中银证券分析师武佳雄在上周发布的报告中表示,通过复盘氢能历史政策,发现在氢能源属性得到确立的基础上,其工业属性也得到强化。在示范项目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我国低碳氢在工业领域应用规模有望提升。 另一方面,此前美国财政部也发布氢能源补贴政策最终方案,满足能源产业的多项核心诉求,包括将宽松电力匹配政策延长至2030年,允许核反应堆、特定州电力、甲烷发电等被纳入氢能生产补贴范围。 受此消息影响,美股市场上的氢能源概念股短线也出现拉升走势,助涨看多情绪。 截至本周一收盘,美股两大氢能概念热门普拉格能源(PLUG.NASDAQ)及燃料电池能源(FCEL.NASDAQ)仅两个交易日就分别累涨35.19%和22.66%。 综合来看,随着氢能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化不断深入,也已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资本关注。叠加多方消息利好发酵,板块短期热度也有走高的趋势。
2025-01-07 17:52:55大咖论丨中国低碳氢行业政策解读
低碳氢市场规模 根据相关市场分析,低碳氢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内不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绿氢和蓝氢的应用场景逐步扩大。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的推动下,低碳氢在工业、交通、能源等领域的需求迅速上升,预计到2030年,全球低碳氢市场规模将达到数百亿美元,为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减少碳排放提供重要支撑。 基于对行业趋势的深刻洞察与专业引领,上海有色网举办的CLNB 2025新能源全产业链博览会重磅推出 分论坛—氢能产业发展论坛。 随着低碳氢在工业、交通等领域的应用逐渐拓展,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相关市场分析,全球低碳氢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内不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氢气生产国之一,低碳氢市场也将迎来快速发展。 2025年4月16日-18日,旭阳集团氢能研究所所长 陈昊将受邀作为CLNB 2025新能源全产业链博览会的重磅演讲嘉宾 , 共同探讨中国低碳氢行业政策解读。 陈昊 ,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耶鲁大学访问学者,河北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现任旭阳集团氢能研究所所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外硕士导师。发表国际知名SCI论文18篇,授权专利5项。主持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专项1项,主持参与军科委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参与装备发展部“慧眼行动”项目1项。现从事研究方向:电解水制氢技术、液氢转化与储运技术、有机液态储氢技术。聚焦于PEM电解槽研制与制氢系统设计、低负载量高性能铂碳催化剂开发,以及氢液化系统设计与研发。 中国旭阳集团有限公司(1907.HK)创立于1995年,是集焦炭、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拥有河北邢台、定州、乐亭、沧州,山东郓城、东明,内蒙古呼和浩特,江西萍乡,印尼苏拉威西等9个生产园区,并对洛阳龙泽(焦炭)、山东某项目(焦炭)、通达煤化工(焦炭)、四川能投物产(焦炭)、河南海星化工(焦油)、山东宝舜化工(焦油)、山东晨耀化工(苯加氢)、山东万山伟业(苯加氢)、吉林康乃尔提供运营管理服务。 旭阳集团以焦炭为起点,形成了碳材料、醇氨、芳烃三条独特的化工产业链,可生产5大类57种产品。运营焦炭生产线17条、化工生产线58条、高纯氢生产线4条,总运营规模2683万吨/年(焦炭2080万吨/年,化工603万吨/年)。开展国内外贸易,形成了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销售网络和原料供应渠道。 全球最大的独立焦炭生产商及供应商 全球第二大高温煤焦油加工商 全球第二大己内酰胺生产商 中国最大的工业萘制苯酐生产商 中国最大的焦炉煤气制甲醇生产商 中国京津冀地区最大的氢气供应商
2025-01-07 16: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