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四氧化三锰进口量
澳大利亚四氧化三锰进口量大概数据
时间 | 品名 | 进口量范围 | 单位 |
---|---|---|---|
2017 | 四氧化三锰 | 100-200 | 吨 |
2018 | 四氧化三锰 | 150-250 | 吨 |
2019 | 四氧化三锰 | 200-300 | 吨 |
2020 | 四氧化三锰 | 250-350 | 吨 |
2021 | 四氧化三锰 | 300-400 | 吨 |
澳大利亚四氧化三锰进口量行情
澳大利亚四氧化三锰进口量资讯
一个季度亏损8416亿韩元!韩系三大电池巨头业绩为何垮了?
近日,韩系三大电池巨头均已公布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数据显示,SK On、三星SDI、LGES在当季合计录得8416亿韩元的营业亏损。 其中,SK On在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亏损达3594亿韩元,较2023年同期的186亿韩元亏损暴增近3400亿韩元,使得SK On的2024全年累计亏损更达1.127万亿韩元。 2024年第四季度,三星SDI亏损2567亿韩元,去年同期盈利2950亿韩元,由盈转亏,主要因产能利用率下降、新工厂固定成本增加及一次性费用。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三星SDI电池业务亏损为2683亿韩元。 2024年全年,三星SDI营业利润3630亿韩元,同比下降76%。 LGES2024年第四季度录得营业亏损2255亿韩元,而上年同期实现营业利润3382亿韩元。受益于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在2024年第四季度,LGES获得了3773亿韩元(约合19亿元人民币)税收抵免,若不计算美国税收抵免,实际营业亏损更高。 据悉,这是LGES三年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主要受电动汽车需求放缓的影响。 2024年全年,LGES营业利润为5754亿韩元,同比下降73.4%。 综合来看,韩系三大电池巨头在2024年第四季度悉数亏损,主要是由于欧美市场需求疲软与政策冲击,特斯拉、通用汽车等下调销量目标,调整库存,导致电池出货量下降,叠加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转型的滞后,以及新工厂建设成本增加等等。 动力电池装车量方面,研究机构EVTank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LGES排名全球第三,2024年其动力电池出货量接近120GWh,前五大客户为大众、特斯拉、通用、现代和沃尔沃。SK On和三星SDI分别排名第五和第七。 另据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LGES、SK On装车量均实现了增长,三星SDI则同比下滑10.6%,三家总计装车量达164.9GWh,市场份额为18.5%。据分析,三星SDI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和北美市场主要汽车制造商电池需求减少。 具体来看,LGES继续保持全球第三位,装车量为96.3GWh,同比增长1.3%,市场份额为10.8%。SK On排名第五,装车量为39GWh,同比增长12.4%,市场份额为4.4%。三星SDI排名第七,装车量为29.6GWh,同比下降10.6%,市场份额为3.3%。 业内人士分析,短期内,韩国电池企业仍面临美国政策摇摆、中国低价竞争及需求疲软的多重压力。但若能在技术突破、供应链优化及客户绑定上取得进展,有望在2025年后逐步恢复竞争力。 此外,近日还有消息传出,韩国政府和国会正在考虑一项计划,以现金形式直接补偿在韩国建设电池生产设施的公司。据韩国电池业内人士透露,由多位议员组成的“国会第二次电池论坛”一致认为,为防止电池空心化,需要直接返还工厂投资款,并决定近期提出相关法案。如果该计划实施,将有助于减缓电池行业的“脱韩”势头。 韩媒分析称,LG新能源、三星SDI、SK On三家电池公司在未来三年(2025—2027年)的投资计划中,96.3%的新建和扩建项目将在海外进行,而国内产能仅占3.7%。这意味着约66万亿韩元的投资和5.7万个工作岗位将离开韩国。 电池网注意到,近期,韩系三大电池巨头均官宣了大动作,但悲喜不一。 三星电池隐患致18万辆汽车召回 2月8日消息,三星宣布了一项大规模召回计划,涉及福特、奥迪以及Stellantis旗下的180,196辆汽车,这些车辆所搭载的高压电池组存在故障风险,可能会引发火灾。 其中,Stellantis受影响最严重,涉及155,096辆汽车,包括2020至2024款Jeep牧马人4xe和2022至2024款Jeep大切诺基4xe。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指出,电池组中电池单元的隔膜可能损坏,与其他内部因素相互作用可能导致火灾。 福特受影响车型包括2020至2024款福特翼虎和2021至2024款林肯冒险家,问题同样涉及电池单元隔膜层损坏。 大众汽车和三星未明确说明大众品牌汽车的具体问题,涉及车型包括2022款A7和2022至2023款Q5,可能因热过载产生烟雾或火灾。 SK On完成三方合并 2月1日,SK On宣布已完成三方合并,正式以“全球电池与贸易公司”的身份起航,与SK Enterm合并,并完成了去年7月首次披露的三方合并事项,新合并的实体将以SK On的名义运营。 SK Enterm是韩国最大的商业储罐终端运营商,合并后将继续作为SK On Trading International的一部分运营。 通过此次合并,SK On旨在通过增强原材料采购能力和财务稳定性,提升其在电池业务中的核心竞争力。 SK On还提到,此次合并预计还将提升SK On的利润结构,截至2023年底,SK On的收入和资产分别估值为13万亿韩元和33万亿韩元,但预计合并后将增至62万亿韩元和40万亿韩元。SK On预计通过此次合并,EBITDA将增加约5000亿韩元。合并后的实体对外部市场波动的敏感性较低,资本支出有限,因此有望产生稳定的利润。 LGES中国总部正式落地江苏南京 1月22日,爱尔集新能源(中国)有限公司完成工商登记。公司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法定代表人为CHOI JI WOONG,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经营范围包括新材料技术研发、企业总部管理、信息咨询服务,由LGES株式会社全资持股。 爱尔集新能源(中国)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LGES中国总部正式落地。据悉,该总部将统筹LGES在华子公司的会计、税务、法律、物流、采购等业务,管理跨境资金池,兼顾开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的研发,并负责上下游产业链投资工作。 另据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消息,12月22日,LGES株式会社正式官宣LGES中国总部落户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也是LG集团在南京经开区布局的第10家公司。
2025-02-14 08:15:41美股收盘:PPI提振市场情绪 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纳指涨1.5%
美东时间周四,市场情绪明显回暖,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标普500指数涨1%,纳指涨1.5%。 (三大指数分钟线图,来源:TradingView) 截至收盘,道琼斯指数涨0.77%,报44,711.43点;标普500指数涨1.04%,报6,115.07点;纳斯达克指数涨1.50%,报19,945.64点。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四签署了一项总统备忘录,提出实施对等关税,但并未立即实施,缓解了部分投资者的担忧。美国商务部长提名人卢特尼克预测,新关税将于4月2日实施。 周四盘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月PPI环比增长了0.4%,高于市场预期的0.3%;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PPI上涨了0.3%,符合预期。 尽管最新PPI数据整体仍然较高,但与PCE数据相关的类别涨幅却较为温和。PCE物价指数是美联储密切关注的通胀指标。 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数据公布后下跌,回落至4.55%以下,上一交易日因1月CPI数据走高而跳涨。 不过,一些投资者仍担心,持续的价格压力以及特朗普激进的关税政策可能会加剧通胀。 “当前的通胀数据已经高于趋势水平,而关税尚未真正全面实施,”安联投资管理公司高级投资策略师Charlie Ripley表示。“我认为美联储在降息问题上保持谨慎是正确的。” 英伟达上涨逾3%,此前惠普企业推出了首个采用英伟达Blackwell芯片的解决方案。 苹果股价涨约2%,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在社交媒体X发帖称,2月19日“准备好迎接家庭最新成员”,暗示当天将发布至少一款新产品。 特斯拉涨逾5%,此前媒体报道称特朗普拟4亿美元采购马斯克“装甲”电车,美国国务院随后删除相关信息。 Meta录得日线19连涨,股价续创新高,总市值1.85万亿美元。 热门股表现 大型科技股集体上涨,苹果涨1.97%,微软涨0.37%,英伟达涨3.16%,谷歌涨1.38%,亚马逊涨0.63%,Meta涨0.44%,特斯拉涨5.77%,英特尔涨7.34%。 热门中概股涨跌各异,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1.20%,阿里巴巴涨1.02%,京东涨0.71%,拼多多涨2.88%,蔚来汽车涨1.19%,小鹏汽车跌0.50%,理想汽车跌4.18%,哔哩哔哩涨5.82%,百度涨3.48%,网易跌3.97%,腾讯音乐涨0.79%,爱奇艺跌0.40%。 公司消息 【苹果据称继续与百度合作 为中国iPhone用户开发AI功能 以分散风险】 据媒体援引消息人士报道,尽管与阿里巴巴建立了合作关系,但苹果公司仍继续与百度合作,为中国iPhone用户开发人工智能(AI)功能。 据悉,百度正在开发一种能处理图片和文本的AI搜索功能,并对中文版Siri语音助手进行升级,这些功能属于“Apple Intelligence”(苹果智能)套件的一部分。 【美国交通部长:已要求波音CEO尽快来华盛顿DC解决问题】 美国交通部长Sean Duffy在社交媒体X发帖称,他已要求波音首席执行官尽快来华盛顿特区,以“全面说明该公司为解决质量和安全问题所采取的措施”。Duffy表示,之后他将前往波音“亲自”评估正在实施的措施,以确保该公司的飞机符合最高安全标准。 【Coinbase四季度总营收22.7亿美元 高于市场预期】 Coinbase四季度总营收22.7亿美元,分析师预期18.7亿美元。 【赫兹2024年净亏损同比扩大38%至4.79亿美元】 赫兹全球控股公司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2024年第四季度营收为20.40亿美元,同比下降7%;GAAP净亏损4.79亿美元,同比扩大38%。2024年全年营收90.49亿美元,上年同期93.71亿美元;GAAP净亏损28.62亿美元,上年同期净利润6.16亿美元。赫兹表示,于2023年公布的3万辆电动汽车削减计划已经完成。 【越南电动车商VinFast去年交付97399辆超预期,目标今年至少翻一番】 越南电动车商VinFast 2月13日公布,2024年四季度全球初步交付量为53139辆,环比增长143%,同比增长342%;2024年全年全球交付量共计97399辆,超修订后的8万辆交付预期。 VinFast表示,目标今年全年全球交付量至少翻一番。
2025-02-14 08:11:49华虹半导体2024第四季度净利转亏 汽车等市场库存调整基本结束
华虹半导体2月13日盘后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未经审核业绩。 公告显示,华虹半导体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销售收入5.392亿元,同比增长18.4%,环比增长2.4%;毛利率为11.4%,同比上升7.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8个百分点。 华虹半导体2024年Q4归母净利润亏损2520万美元,上年同期及2024年Q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40万美元、4480万美元。对此,华虹半导体表示,净利润变动主要系外币汇兑损失所致。 2024年度,华虹半导体销售收入为20.04亿美元,同比下降12.3%;归母净利润为5810万美元,上一年度为2.8亿美元。年度毛利率为10.2%。 华虹半导体对2025年一季度的指引显示,预计单季度销售收入约在5.3亿美元至5.5亿美元之间,同时预计毛利率约在9%至11%之间。 在华虹半导体财报发布后的业绩说明会上,该公司新一任总裁兼执行董事白鹏首次亮相。 白鹏表示,2024年对华虹半导体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市场需求复杂多变,消费领域复苏、部分新兴应用市场快速成长,带动该公司图像传感器、电源管理等平台表现良好,但中高端功率器件的需求仍待改善。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仍保持了营收与产能的稳定,整体业绩呈现逐季提升趋势。全年平均产能利用率接近100%。”白鹏表示,“2024年也是继往开来的一年。公司位于无锡的第二条12英寸产线顺利建成投产,标志着公司在战略发展路上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对2025年的公司发展目标,白鹏表示,2025年,华虹半导体将围绕新工艺平台和各工艺平台的迭代加强研发投入,扩大新产线的产能,围绕关键新兴产业不断变化的需求,继续与国内外重点客户建立战略合作,夯实公司在特色工艺晶圆代工领域的地位。同时,公司也将进一步提升营运效率和加强成本控制,为股东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华虹半导体财报还显示,2024年该公司晶圆代工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下降,但在Q4单季度环比提升。 销售收入按晶圆尺寸划分,8英寸晶圆2024Q4销售收入同比基本持平,而12英寸晶圆销售额达到2.87亿美元,同比增长40.2%。 按照销售区域来看,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市场、北美市场均实现销售收入正成长,销售额分别为4.51亿美元、4812万美元,同比增幅分别达到23.0%、30.7%;而除中国、日本以外的亚洲市场,以及欧洲、日本市场,收入同比下降。 从产品来看,其2024Q4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独立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逻辑及射频、模拟与电源管理类销售收入均有同比增长。华虹半导体表示,第四季度的MCU、闪存产品、CIS、电源管理及模拟等产品需求出现增长。 而分立器件Q4销售同比下降。华虹方面表示,主要是由于IGBT产品需求下降,不过通用MOSFET及超级结产品需求增加。 从工艺节点来看,55nm及65nm工艺技术节点的销售收入为1.29亿美元,同比增幅达到111.8%。90nm及95nm节点得益于MCU及智能卡芯片需求增加,销售收入增长28.9%。 从终端应用来看,消费电子是2024年第四季度华虹半导体第一大终端销售市场,收入为3.446亿美元,同比增长36.5%,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为63.9%;工业及汽车产品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0.5%;通讯产品销售同比增长19.7%;计算机产品收入同比下降42.2%。 华虹半导体总裁白鹏回答分析师提问表示,包括汽车应用在内,以上几大市场的库存调整在2024年已基本结束;而在Q4实现成长的应用,对华虹而言,长期将会是具备增长空间的市场。“目前,华虹半导体正在加强相关市场领域的技术平台研发,以更好地服务分立器件、MCU等市场,这两大应用在终端的使用越来越多。” 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末,华虹半导体月产能为39.1万片8英寸等值晶圆,总体产能利用率为103.2%,环比下降2.1个百分点。Q4付运晶圆121.3万片,同比上升27.5%,环比上升1.1%。
2025-02-14 08:07:38关注宏观情绪变化 沪铜预计震荡【机构评论】
周四,沪铜上涨,主力合约增仓8000余手。现货方面,铜价上涨,市场成交有限。宏观方面,市场对于未来通胀回升、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以及需求下滑的担忧,预计将放大金属价格的波动性。基本面而言,目前中国铜消费市场逐渐回暖,但当前下游需求整体仍处于淡季恢复阶段,节日期间的累库预计也施压于铜价,据SMM数据,截至2月13日周四,SMM全国主流地区铜库存较周一增加2.14万吨至32.62万吨,较上周四增加5.31万吨,较春节前增加16.04万吨,节后首周案库幅度较去年同期多4.23万吨。整体而言,基本面给予铜价上涨动力有限,关注宏观情绪变化对铜价的影响,沪铜接近近期高位后上方面临一定压力,预计震荡运行,以震荡思路对待。
2025-02-13 18:40:47央行: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 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
央行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提到,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内容摘要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出台一系列“组合拳”政策,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顺利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就业物价总体稳定,社会预期有效提振,新动能新优势稳步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全年两次降准共1个百分点,提供长期流动性超过2万亿元,并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开展国债买卖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信贷均衡投放,防范治理资金空转,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二是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不断健全货币政策框架,明示央行政策利率,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全年两次降低政策利率共0.3个百分点,引导1年期及5年期以上LPR分别累计下降0.35个和0.6个百分点,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带动存贷款利率下行。三是引导信贷结构调整优化。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对象范围等,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取消房贷利率政策下限,推动再度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供需两端同步发力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首期额度分别为5000亿元和3000亿元,着力提振资本市场预期。四是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好汇率对宏观经济、国际收支的调节功能,强化预期引导,防范汇率超调风险,在复杂形势下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五是加强风险防范化解。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金融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重点机构和区域风险处置稳步推进,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体系持续完善。 总体看,2024年货币政策坚持支持性的立场,有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金融总量合理增长,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广义货币M2同比分别增长8.0%和7.3%,人民币贷款余额255.7万亿元。贷款利率明显下行,12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分别下降约40个和90个基点。信贷结构不断优化,年末专精特新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3.0%和14.6%,继续高于全部贷款增速。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有所升值,年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较上年末上涨4.2%。 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国内需求不足、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困难挑战也还存在,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框架。注重平衡好短期和长期、稳增长和防风险、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支持扩大内需、稳定预期、激发活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好把握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注重盘活存量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加强利率政策执行,提升银行自主理性定价能力,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下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优化工具体系,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促进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加强市场管理,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025-02-13 18: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