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冷轧钼片库存
北京冷轧钼片库存大概数据
时间 | 品名 | 库存范围 | 单位 |
---|---|---|---|
2018 | 冷轧钼片 | 2000-2500 | 吨 |
2019 | 冷轧钼片 | 1800-2200 | 吨 |
2020 | 冷轧钼片 | 1600-2000 | 吨 |
北京冷轧钼片库存行情
北京冷轧钼片库存资讯
无法复制的“芯路”:奥康国际收购告吹 标的公司实控人曾推动探路者跨界芯片
奥康国际(603001.SH)明起复牌,其收购芯片公司的计划告吹。 1月7日晚间,奥康国际公告,原拟定购买联和存储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下称“联和存储”)股权的事项终止。公司在公告中称,交易各方对交易方案进行多轮协商和谈判后,对本次交易的最终交易条件未能达成一致。从维护全体股东利益的角度出发,公司决定终止筹划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联和存储的法定代表人、实控人高伟,曾任探路者(300005.SZ)董事,也正是他推动了2021年9月探路者跨界芯片、收购北京芯能一事。探路者的跨界与此次奥康筹划的收购,有不少共通之处。只不过,这次奥康没有成功。 未成功的跨界 2024年12月23日晚,奥康国际公告称,已与联和存储等签署《收购框架协议》,计划以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联和存储部分股权。此次交易的主要交易对手包括高伟、无锡芯存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无锡联存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这些主体分别持有联和存储56.1056%、8.2508%、8.2508%的股权。 此次奥康的收购标的联和存储,是一家存储芯片供应商,主营产品包括嵌入式存储芯片PPI Nand、SPI Nand、DRAM、LPDDR、MCP等,应用于网通通信、智能家居、机顶盒、医疗设备、物联网等多个领域。2022年,联和存储通过收购,拿到了韩国成熟存储器设计企业的专利,完成了相应的技术覆盖。 公开资料显示,联和存储成立于2021年11月,2022年8月获得国虹投资、凯盈资本、朗科投资、新尚投资的A轮融资;2024年12月2日,联和存储获得了昌发展(北京昌平区政府全资设立)投资的B轮融资,融资额度未披露。B轮融资完成后,昌发展与关联运营的产业投资基金合计持有联和存储7.1919%股份。 昌发展集团旗下的北京昌发展产业运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2024年7月30日曾公告,拟受让原由深圳时代信创六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的联和存储科技(江苏)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其中提到,“照上一轮投后估值12.2亿元,本次投资金额为3000万元,对应股权比例约为2.13%。” 以此计算,彼时联和存储100%股权对应估值为14.08亿元。 反观奥康近年来的业绩,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奥康国际营业收入分别为27.54亿元、30.86亿元和18.8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70亿元、-9327.89万元、-1.36亿元。 标的公司实控人曾推动另一起跨界 此次奥康未竟的收购,与探路者之前的跨界有不少共通之处:都是服装行业跨界半导体行业,收购前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均不佳,标的公司均为芯片供应商,成立时间都不长,估值都较高,都涉及购买韩国技术。 天眼查显示,高伟出生于1980年,履历包括:LegendSilicon硅谷初创公司核心成员、英飞凌无线通信事业部中国区产品市场负责人、英特尔公司(Intel Corporation)中国技术生态产品市场负责人、联想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EA、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产业投资发展总经理、爱思开(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SK中国)投资部执行董事,北京中域绿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探路者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回到2021年9月的那起收购,探路者与两家投资机构共同收购北京芯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80%股权,成交价格约3.46亿元,其中探路者以自有资金2.6亿元持股60%。交易完成后,北京芯能将成为探路者控股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在探路者2021年9月18日召开的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中,审议通过了这起收购的议案,此项议案5票同意、0票反对、2票弃权,董事高伟弃权,其理由是“鉴于项目前期是本人推荐,为避免影响其他董事对本项目判断,故投弃权票”。 另一弃权票来自独立董事王玥,理由是“对未来收益的可实现性无法准确判断”。 北京芯能成立于2019年10月,主营业务定位为LED显示驱IC设计和大型显示屏用Mini LED产品的生产,主要面向国内外市场及客户。公司在被收购时成立不足两年,且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及2021年1月至5月净亏损分别为1357万元及514万元。 探路者对该起收购抱有改善公司盈利能力的希望,公司已在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亏损,2020年扣非净利润-3.12亿元。 在收购公告中,北京芯能作出业绩承诺,2022年合并报表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7030.17万元,2022年合并报表扣非息税前净利润不低于0元;2023年、2024年合并报表扣非息税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8597.45万元、1.72亿元。 然而, 北京芯能的承诺在2022年、2023年都未能完成 。探路者2023年年报显示,2022年北京芯能合并报表主营业务收入为843.8万元,合并报表扣非息税前净利润为-3362.72万元;2023年北京芯能合并报表扣非息税前净利润为-7830.08万元,公司对收购北京芯能时形成的商誉进行了年度减值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商誉计提减值准备8538.37万元。 2024年上半年,北京芯能的净利润为-3458万元。8月底,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质疑,“北京芯能去年亏损将近9642万,24年H1亏损3457万(23年H1亏损3840万),加上购买芯能的股权2.6亿,芯能方面业绩补偿仅5650万,大幅度恶化财报利润。” 探路者多次强调的“第二曲线”芯片业务,近两年的收入确实有所增加,只不过靠的是另一家收购来的公司G2 Touch,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4734万元,归母净利润贡献4498万元。探路者2024年上半年芯片业务整体营收1.07亿元,同比增长约591%。
2025-01-08 08:06:39AI芯片龙头提出“突破性”架构 整合CPO技术 有望促进多环节需求
当地时间1月6日,美国芯片大厂Marvell(美满电子)宣布,公司在定制AI加速器架构上取得突破,整合了CPO(共封装光学)技术,大幅提升服务器性能。 这种新架构能让AI服务器能力实现拓展, 从目前使用铜互连的单个机架内的数十个XPU,拓展到横跨多个机架的数百个XPU。通过这一架构,超大云服务商将能开发定制XPU,实现更高的带宽密度,并在单个AI服务器内提供更长距离的XPU到XPU连接,同时具有最佳延迟和功率效率。 在该架构中,Marvell将XPU、HBM及其他芯片组一起,与Marvell 3D SiPho硅光引擎集成在同一基板上。 通过集成光学器件,XPU之间的连接可实现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传输距离是电缆的100倍。 谈到最新架构时,Marvell高级副总裁兼定制、计算和存储事业部总经理Will Chu表示:“将光学器件直接集成到XPU中,可将定制加速基础设施提升到新的规模和优化水平,超大规模企业必须提供这种水平才能满足AI应用日益增长的需求。”Marvell光学平台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Radha Nagarajan补充称,“硅光子技术对于扩展加速基础设施连接至关重要,可以满足带宽、互连距离、功耗等方面的需求。” Marvell透露,Marvell CPO采用多代硅光子技术,该技术已投入使用八年多,现场运行时间超过100亿小时。 Marvell是全球ASIC的两大供应商之一,另一家则是博通——而后者也正在推进CPO技术布局。 上周有消息指出, 台积电近期完成CPO与半导体先进封装技术整合,其与博通共同开发合作的CPO关键技术微环形光调节器(MRM)已经成功在3nm制程试产 ,代表后续CPO将有机会与高性能计算(HPC)或ASIC等AI芯片整合。业界分析,台积电目前在硅光方面的技术构想主要是将CPO模组与CoWoS或SoIC等先进封装技术整合,让传输信号不再受传统铜线路的速度限制,预计台积电明年将进入送样程序,1.6T产品最快2025下半年进入量产,2026年全面放量出货。 除此之外,英特尔、AMD、思科等均有在近年OFC展上推出CPO原型机,英伟达也曾展示了自家的CPO计划。 开源证券1月2日报告指出,CPO是在成本、功耗、集成度各个维度上优化数据中心的光电封装方案, 有望带动硅光光引擎、CW光源、光纤、FAU、MPO/MTP等需求增长。 但目前,CPO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除了技术上的挑战外,更受集成光学器件的市场接受度、标准和制造能力的限制,作为光通信解决方案的一环,其发展仍需整体产业链的协同推进。 整体来看,分析师建议重点关注以下板块: (1)光引擎板块: 包括硅光光器件/光模块厂商和硅光工艺配套厂商: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等、罗博特科、杰普特、炬光科技等; (2)光互连板块: 包括ELS/CW光源、TEC、光纤、光纤连接器及封装工艺:中天科技、亨通光电、源杰科技、长光华芯、仕佳光子、光迅科技、光库科技、富信科技、东方电子、太辰光、博创科技、致尚科技、天孚通信、通富微电、长电科技、华天科技、晶方科技等; (3)交换机板块: 主要包括交换机&交换芯片供应商:紫光股份、盛科通信、中兴通讯、锐捷网络、菲菱科思、共进股份、烽火通信、光迅科技等。
2025-01-07 17:26:482024车市十大爆冷事件
2024年已经成为历史,过去的一年,国内汽车市场整体格局,堪称是颠覆性的大变。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迎来里程碑式突破,产销量首超1000万辆;出口市场规模也迎来迅猛提升,全年出口量预计将超500万辆;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预计将达到65%左右,又是一个见证历史的时刻。此外,对单个企业而言,市场的波澜壮阔也分别印记出了截然不同的痕迹,有车企月销量连续破50万辆,也有车企“爆雷”倒闭;有车企不断创造着历史,也有车企陷入裁员、停产的泥沼无法自拔。本文盖世汽车将从2024年国内汽车市场上发生的大事件中,挑选出来10件最出人预料的,看看谁才是过去一年,国内车市最具份量的“主角儿”。 极越爆雷 12月中旬的几天,国内汽车圈绝大部分的流量,都集中在了极越汽车身上。只不过,对极越汽车而言,这次突然的热点聚焦,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团队就地解散”、“公司CEO被员工围堵”、“主播在直播间得知失业”……短短数天之内,极越汽车就从一家颇具关注度的新势力车企,变成了汽车圈转型失败的又一个典型代表。极越员工合力维权,部分供应商也开启了在线追债,极越上演了2024年汽车圈的压轴大戏。 直接原因不难理解,公司账上“没钱了”,真正难理解的是,极越何以至此? 极越汽车的销量规模虽然还没有真正迎来爆发,但近期表现其实已经有所改善。2024年前11个月,极越汽车整体销量达1.4万辆,较之国内畅销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不值一提,但对比极越汽车2023年曾经月销百余辆的情况,整体形势明显正在好转。而且因为极越背靠吉利和百度“两棵大树”(产品由吉利工厂制造,授权集度独家运营,集度是吉利控股和百度控股合创的造车新势力公司),所以一直都被认为是最不缺资源的一家新造车项目,现在如此突然的就直接溃败了,着实出乎了大多数人的预料。 事实证明,在当前竞争空前白热化的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上,那些体量并不大的新品牌,再去纵向对比自己过往的表现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形势究竟算不算好转?还是要放在整个市场上进行横向对比,月度销售同比增幅即便在翻着番的增长,但真实月销量仅有2-3千辆的品牌,在市场加速优胜劣汰的过程中,依就非常危险。 盖世点评:2024年年末阶段,极越汽车用一场突如其来的“闪崩”,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未来的车市竞争,将是不能有明显短板的生死战。而对那些新造车品牌而言,靠资本输血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尽快实现自己“造血”,才是正途。 高合倒闭 高合是另外一家没有挺过2024年的新造车企业。 2024年开年,网上就已经在传高合停工停产的消息了,只不过当时官方出面进行了辟谣,表示公司运营一切正常,研发、生产、营销、交付等各个环节都在正常推进。 2024年2月,丁磊现身高合总部,并给出了救活公司的窗口期最多三个月的判断,再之后,就是丁磊奔走四方为高合寻找“白马骑士”的过程,其中还穿插了一段“周一回国”的贾跃亭,起诉丁磊侵犯其商业秘密的插曲。但最终,被纸包着的那团火,还是猛烈的烧了起来,2024年年中时候,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运通投资公司,申请了破产审查。 和其他卖力融资、卖力花钱,然后“爆雷”的新造车项目相比,高合的结局更加令人惋惜,在融资规模并不是特别大的情况下,高合做出了自己的品牌个性,还先后量产了多款车型,其机甲风格的设计、可交互的灯语等,都曾是行业内非常有记忆点的元素,但高合曲高和寡的市场定位以及资金不足的短板,还是让其倒在了企业成立后的第七个年头上。 盖世点评:高合有自己的品牌主张,也有初步支撑起品牌调性的产品,但资金链断了这个所有新势力品牌都难以承受的厄运,最终还是落在了高合身上。纵观近10年国内新造车运动的历史,一旦缺钱,基本就是死路一条。所谓的白马骑士,以前少,往后只会更罕见,归根结底,资本的本质是逐利,而非拯救。 比亚迪连续月销破50万 最近两年,对比亚迪而言,持续不断的刷新销量纪录,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一切看起来都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行业对此慢慢也已经“脱敏”,通常已经不会再去大惊小怪了。但最近几个月,当比亚迪连续交出超50万辆的月销量时,大家还是无法“淡定”了,这样的市场成绩,着实有些惊人。 今年10月,比亚迪首次交出了破50万辆的月销成绩,并在11月和12月,把单月销量稳定在了50万辆。 比亚迪在2024年再次进入新的市场爆发年,和其不断升级的插混技术关系密切。今年5月底,首搭第五代DM技术的新款秦L DM-i和海豹06 DM-i联袂上市,并迅速成为了国内新能源轿车市场上的“新宠”。此后,第五代DM家族迅速扩容且均表现出了相当不俗的市场竞争力,持续的拓展着比亚迪的市场规模。 具备绝对的规模优势也就意味着具备了定价方面的优势,再加上有更多的费用投入到技术研发,比亚迪的技术领先优势也在不断的凸显,并最终反馈到了市场表现上。比亚迪已经进入到了经营状况螺旋上升的成功循环之中,可以预见的未来,比亚迪旗下会有更多要么具备价格优势、要么具备技术优势、要么两者兼具的新产品投放市场,属于比亚迪的“爆款”故事,将会持续上演。 盖世点评:月销50万辆,在曾经合资油车如日中天的年代,都未曾有汽车品牌在国内市场上达到过的高度,现在被比亚迪实现了,而且是连续三个月,均跨过了月销50万辆的门槛了,比亚迪的强势地位,可见一斑。更恐怖的事情是,这样的表现,对比亚迪而言,很可能还不是真正的顶峰,新的记录,可能很快还会再次出现。 通用重组中国业务 通用汽车目前在中国市场上的处境,相当不乐观。 盖世汽车研究院整理的销量数据显示,进入2018年之后,在中国市场上,通用汽车整体一直都处于下滑通道之中。以通用汽车在国内最重要的合资公司上汽通用为例,2018年,上汽通用的年销量下降至197万辆,2019年降至160余万辆。到了2023年,上汽通用的整体销量,已经只剩下堪堪100万辆出头。 求变,已经是摆在通用中国面前为数不多的选项了。 2024年年底,通用汽车针对中国市场进行了一场堪称是破釜沉舟的调整。通用汽车在12月初表示,将因中国业务产生两笔总额逾50亿美元的费用和资产减记,其中一笔与业务重组有关,另一笔则反映了在华合资企业价值的下降。 事实上,早在去年8月份,通用汽车官方就流露出过要重组中国业务的意愿,目前具体的重组方案虽然还没有公布,但据相关报道,上述50亿美元中的27亿美元费用,或许都将与重组在华合资企业的计划有关,据悉,通用汽车将关闭部分在华工厂并削减不盈利的车型。 另据了解,通用汽车与上汽集团的合资协议将于2027年到期,此前有相关人士曾爆料,如果在华业务持续亏损下去,通用汽车最终可能会退出合资企业。不过,通用汽车此前已经明确表态,将坚守中国市场:“只需要进行一些重组,我们的品牌在中国市场仍将有一席之地。” 盖世点评:大手笔重组中国业务,通用在华已经摆出架势,准备要打一场“翻身仗”了。对主流外资品牌而言,当前在中国市场上,份额不断被侵蚀是不争的事实,尽快求变或许还能争取到扭转局面的机会,虽然这个机会目前看来,已经越来越渺茫。 “雷军们”的狂欢 雷军和小米,带给中国汽车产业的,才是真正的“野蛮人”入侵。 10年前,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就在说,不要和雷军比营销,比不过他。十年后的2024年,雷军携其在科技圈的碾压之势,开始横扫汽车圈。 我们简单总结下雷军以及其领导下的小米汽车,2024年在汽车领域的几个创举。 首先是投放了新车小米SU7,并迅速成为了国内最畅销的电动轿车之一。2024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小米汽车就收获了超13万辆的累计销量,较之不少已经在市场上耕耘多年的新势力品牌,小米汽车的规模都已经稳压一头。 再者,雷军的个人影响力,也被具象化了。2024年国内大大小小的汽车展会上,只要雷军出现,就一定会成为全场的焦点,展馆道路被“雷军迷”围得水泄不通,已经成为圈内的现象级“景观”,而这些对雷军个人自发的追捧,也延续成为了小米汽车以及小米SU7这款车的流量密码。今年,小米还将投放第二款量产车小米YU7,可以预见,等待着小米汽车的“泼天的富贵”,还在后面。 盖世点评:雷军成为车圈“流量收割机”,对整个行业的影响也是立竿见影,我们能够越来越明显的感受到,进入2024年之后,不少汽车圈的“大佬们”,越来越爱抛头露面了。一众车企高管甚至是企业一把手,都纷纷涌入“直播间”,在各大展会上也开始越来越多的登台亮相,或与其他品牌一起合体宣传。过程中,企业高管们也确实贡献了不少出圈的“金句”,但距离雷军之于小米汽车的名片效应,还是相差甚远。 蔚来的“新品牌们” 2024年,蔚来汽车也很忙,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布之外,一年之内,蔚来汽车还接连发布了两个新品牌。 5月15日,蔚来第二品牌乐道汽车正式发布,并带来了首款车型乐道L60;12月21日,在2024 年的NIO Day上,蔚来正式发布了第三品牌萤火虫,该品牌旗下首款同名车型萤火虫,也同步开启了预售。 “蔚来兴业、乐道顾家、萤火虫悦己”,这是蔚来汽车掌舵人李斌给三个品牌的不同定位,想要达成的目标不言而喻,通过多个品牌差异化的定位,覆盖不同层级的市场需求,最终实现整体市场份额的提升。 对蔚来汽车而言,多品牌战略可以实现内部技术共享,摊平研发成本,加快换电、智驾等新技术的普及速度。但开启多品牌战略,不可避免的就要遭遇到资源的再分配问题,对蔚来汽车的管理和运营能力,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的蔚来,究竟是多品牌齐头并进还是互相掣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盖世点评:靠多品牌进行差异化布局,以不同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定位吸引更多的终端用户,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或遭遇到发展瓶颈时,国内不少车企都采用过的策略。但不得不说的事实是,此前真正成功的验证过“多生孩子好打架”这句话的中国车企,并不多。蔚来会是特殊的那一个吗?我们拭目以待。 极氪一年“磨三剑” 去年年中时候,极氪汽车陷入过一场不小的风波,原因竟然是,产品更新太快了。 8月13日,在2025新品发布会上,极氪发布了两款车型,2025款极氪007和2025款极氪001。两款焕新的产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售价明显下调的同时,还做了不少功能配置上的升级,也就是此前被很多品牌都大力宣扬过的“降价增配”行为。 没错,“降价增配”曾经是各大汽车品牌在产品焕新时的宣传亮点,但这次为什么却把极氪汽车拖入到了舆论的风波之中了呢?原因是极氪改款的频次过快了,以极氪001为例,半年之内两次改款,对持币代购的用户而言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可以用更低的预算购买更高配置的产品,但对刚刚购车的用户而言,新车短时间内就成了“旧款”,购车前肯定不会有这样的心理预期,集体“破防”,很难避免。 2023年发布2023款极氪001,2024年2月上市2024款极氪001,2024年8月上市即交付2025款极氪001,一年多的时间,极氪001就经历了3个年款车型。为什么要如此快的更新车款呢? 极氪官方进行过回复,表示技术团队给力,超前完成了平台技术攻坚,为了响应潜在用户呼声,才提前更新了车款。 当然,市场竞争压力持续加大,肯定也是重要的原因。传统油车时代,一两年更新一个小改款,两三年进行一次中期改款,5年及以上的时间进行换代,基本是行业里约定俗成的产品生命周期,但进入到电动智能化时代之后,新技术、新玩家不断涌现,市场竞争日趋惨烈,产品焕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其实也已经成为行业的常态。面对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通过车型改款进行价格调整并迅速引爆市场,极氪为冲击更高的市场目标,持续提升主力车型的性价比,归根结底其实也只是顺势而为。 盖世点评:产品迅速迭代,确实会让老车主感觉被“背刺”,但这其实也是市场更充分的竞争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在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堪称是“日新月异”的当下,汽车产品焕新迭代的速度肯定也会是越来越快。极氪一年“磨三剑”,肯定有自身规划上的原因,是企业的选择,同时也是整个大环境倒逼下的无奈。 奥迪发布AUDI品牌 奥迪主动舍弃了“四环”标志,确实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 2024年11月,奥迪发布了全新的电动品牌AUDI。AUDI是奥迪和上汽合作开发的新品牌,首款概念车AUDI E已经发布,预计2025年就会有量产车交付。按照官方规划,未来三年内,AUDI品牌将推出三款纯电动车型,覆盖B级和C级市场。 AUDI能够引发业内广泛热议,其中的一个关键点,无疑就是新品牌不再沿用广为人知的奥迪“四环标”,而是采用奥迪的字母标识。此外,在这个项目中,上汽话语权的提升,也是行业关注的焦点。全新的AUDI依旧是合资品牌,但和过往的合资项目中,外方负责导入产品,中方负责生产销售不同,AUDI品牌的电子电气架构、平台开发以及供应链配套等,都将由上汽负责,奥迪则主要负责产品设计、底盘工程以及品质把控等环节。很显然,在AUDI项目中,中方代表上汽的重要性非常高。 类似的“反向合资”,最近两年其实还有不少,小鹏和大众、零跑和Stellantis等中外合作项目中,外资更多的开始扮演出钱出力的角色,而中方则明显成为了技术保障方。 盖世点评:从市场换技术,到成为技术输出者,借新能源之势,中国车企在全球舞台上的定位,正在被扭转。为了尽快补上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差距,不少外资车企开始选择走与中国车企合作的“捷径”。奥迪是传统豪车品牌中,率先行动起来的,这和奥迪更懂中国市场不无关系,毕竟,奥迪正是那个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全球型豪车品牌。 经销商“逼宫”保时捷 中国有钱人的钱包,保时捷也“割”不动了,在中国——保时捷昔日最大的单一市场上,保时捷正在遭遇阵阵凉意。 2021年是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上的大丰收年,年销量一度逼近了10万辆大关(9.57万辆),但这个市场巅峰转瞬即逝,过了2021年之后,保时捷在华销量开始进入持续的下滑通道,一直到2024年,保时捷的市场颓势都没能被妥善解决。 2024年上半年,保时捷在华累计销量不足3万辆,同比下降了33%,整体经营压力可想而知。为了扭转局面,保时捷在中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就包括向经销商施加更大的销售压力,但这一举措,也为保时捷在2024年上半年招致了一个重大危机。 2025年5月,部分保时捷中国经销商发起了抗议和抵制行动,当时的相关报道中,部分经销商甚至已经准备“组团”向德国总部“逼宫”。导火索就是保时捷中国为了完成销售目标,向经销商施加了巨大的库存压力。持续的降价促销已经让经销商盈利受损,不断的压库,对经销商而言更是要长期承受资金压力,导致厂、商之间矛盾激化。 这次事件最终以保时捷中国与授权经销商发布了一份联合声明而宣告结束,但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上的危机并没有真正的解除,随后保时捷中国进行了高层的人事调整,2024年年底阶段,又传出了保时捷中国裁员的消息,而这一系列连锁反应的背后,都是因为保时捷在华销量持续下滑的根本问题,没能解决。 盖世点评:在归纳销量下滑的原因时,大家往往都会特别强调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但对保时捷为代表的传统豪华品牌而言,其在国内出现销量波动的原因,其实和大环境往往并不同频。车市整体下滑但传统豪车品牌却能继续保持向上的市场态势,这样的局面此前不止一次的出现过。但现在,传统豪车品牌在国内的整体市场表现均不甚理想,真实的原因其实也不难找,近两年的国内市场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变数”,借势智能化、电动化的东风,不少自主品牌实现了高端化的突破,中国的豪车市场格局,也在迅速的重塑。 合资“爱”上“一口价” 传统豪车品牌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市场冲击,传统合资品牌的处境就更是一目了然了。尤其是合资的燃油车,在自主新能源产品的围攻之下堪称是节节败退,越来越有成为小众化选择的趋势。对已经被逼到墙角的合资品牌而言,进行反击是必然的选择,而反击的最有效手段,无疑就是给到更具诚意的售价。 在2024年,不少合资品牌都开始推行所谓的限时“一口价”策略。 所谓“一口价”,即厂商重新为旗下某款车型设定一个固定的价格,终端用户无需再进行讨价还价。换言之,就是直接给到用户的,就是官降过的售价,而且这个降价的幅度,往往都比较大。 以上汽大众途岳新锐为例,在2024年的成都车展上,上汽大众旗下全新紧凑型SUV——途岳新锐正式上市,指导价为12.59-15.39万元,上汽大众官方给出的限时“一口价”优惠是7.99万元起,最高降价幅度达到4.7万元。 继途岳新锐之后,上汽大众旗下的帕萨特、帕萨特 Pro等车型也先后给出了“一口价”,此外上汽通用、东风日产等合资品牌,也都纷纷开启了自己的“一口价”。 “没有卖不出去的车,只有卖不出的价格。”在“一口价”攻势之下,2024年后半程,不少合资燃油车,确实都重新焕发了市场竞争力,“一口价”模式,已经成为不少合资品牌新的市场突破利器。 盖世点评:最初的几家合资车企,通过“一口价”销售模式,确实赚取了不少行业热度,对市场表现也有不错的提振。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跟风加入,目前这一模式的效果已经大打折扣,而且对“一口价”策略的所谓官方解读,不同品牌之间也存在不少参差,甚至单纯就成了一个营销噱头,当然就很难真正对市场表现有所帮助。此外,不得不提的是,对企业而言,增加销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盈利能力,如果把提升销量的重任押宝在“一口价”上,多少是有些本末倒置了。
2025-01-07 13:17:11刚果(金)两大主力矿山放量 洛阳钼业2024年铜钴产量同比皆增超五成|速读公告
得益于刚果(金)两大主力矿山的扩能增产,洛阳钼业(603993.SH)去年主要矿产品产量整体实现增长,其中铜、钴产品增量尤为明显,同比增幅皆超五成。 洛阳钼业相关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2024年公司主要矿产品产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刚果(金)TFM和KFM两座世界级铜矿山的放量。目前,TFM形成了5条生产线、45万吨的年产铜能力;KFM拥有15万吨铜的年生产能力,经过持续的技术改进和工艺流程创新等,2024年频创月度产量新高。 今日晚间,洛阳钼业发布公告,2024年,公司主要产品铜金属、钴金属增量明显,全年产量分别约为65.02万吨、11.42万吨,较去年分别增加23.06万吨、5.8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5%、106%。 此前,公司制定的2024年铜金属产量指引为52万吨-57万吨,钴金属产量指引为6万吨-7万吨;结合本次公告数据,按产量指引上限计算(下同),铜、钴金属产量的完成率分别为114%、163%。 其他小金属产品方面,公司全年钨产量8288吨,完成率111%,同比增长4%;钼产量15396吨,完成率103%,同比减少2%;铌产量10024吨,完成率100%,同比增长5%。 洛阳钼业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公司正根据5年发展规划推进扩产工作,包括TFM西区项目和KFM二期两大新项目已开展前期勘探工作;洛钼巴西将加快铌板块连选试验厂的建设和磷板块的工业试验,提高回收率和处理量,争取产量再上新台阶。 洛阳钼业总裁孙瑞文曾在2024年3月表示,公司确定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其中包含实现年产铜金属80万-100万吨、钴金属9万-10万吨、钼金属2.5万-3万吨、铌金属超1万吨。
2025-01-07 09:59:43美股收盘: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科技盛会CES推动芯片股走高
美东时间周一,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科技股反弹提振了股市,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否认将缩小关税适用范围。 在富士康公布的季度营收超预期并刷新历史新高,且科技盛会消费电子展(CES)释放的一系列利好推动下,芯片股成为了当天最大赢家之一。 CFRA Research首席投资策略师Sam Stovall指出,市场目前对科技股相当乐观,不过鉴于估值过高、利率前景和业绩可能出现调整,再加上新一届总统上台,今年美股的波动性将会加剧。 Simplify Asset Management投资组合经理Michael Green表示:“我们似乎又回到了去年,股市涨势主要集中在大型科技股上面。”他补充称,来自401(k)退休计划的资金正在帮助推高股市。 美联储理事库克当天表示,鉴于就业市场强劲且通胀压力持续存在,政策制定者在降息问题上可以更加谨慎地行动。 《华盛顿邮报》周一的一篇报道也提振了市场情绪,该报道称,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会像最初担心的那样广泛,仅涵盖关键进口商品。但随后特朗普进行了否认。 在缩短的交易周里,投资者依然关注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前景,并对其可能的影响保持谨慎态度。此外,纽约证券交易所将在周四休市,以悼念前总统吉米·卡特的逝世。 交易员们正在为周五即将发布的非农就业报告做准备,这份报告预计将显示雇主在年末放缓了招聘,但劳动力市场在降温的同时依然保持健康。这一数据可能不会改变美联储目前的立场,即在经济稳健和通胀逐步回落的背景下,放缓降息的节奏。 市场动态 截至收盘,道指跌25.57点,跌幅为0.06%,报42706.56点;纳指涨243.30点,涨幅为1.24%,报19864.98点;标普500指数涨32.91点,涨幅为0.55%,报5975.38点。 美股行业ETF普遍收涨,半导体ETF收涨3.32%,全球科技股指数ETF涨1.79%,科技行业ETF涨1.27%,金融业ETF则收跌0.31%。 标普500指数11个板块中有7个收低,通信服务板块和信息技术板块分别上涨2.13%和1.44%,金融板块跌0.42%,医疗保健板块持平,房地产板块跌1.4%。 热门股表现 大型科技股普涨,英伟达涨3.4%,Meta涨4.2%,谷歌A涨2.65%,亚马逊涨1.53%,微软涨1.06%,苹果涨0.67%,特斯拉涨0.15%。 芯片股走强,美光科技涨10.45%,超微电脑涨9.36%,阿斯麦ADR涨7.58%,意法半导体ADR涨7.33%,AMD涨超3.3%。 Arbe Robotics涨逾50%,该公司宣布与英伟达展开合作,并将在本周的消费电子展上展示其“革命性的超高清晰度雷达”。 银行股集体走高,摩根士丹利涨逾2%,花旗涨2.5%,美银涨1.32%。美联储监管副主席迈克尔·巴尔周一突然宣布将提前卸任,巴尔曾寻求对美国最大的几家银行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规定。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跌1.16%,热门中概股多数下跌,腾讯ADR跌近8%,名创优品跌超12%,金山云跌超5%,理想汽车跌超3%,爱奇艺、蔚来涨超1%,拼多多涨超2%。 公司消息 【高通推出新款AI芯片 搭载PC售价低至600美元】 当地时间周一,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消费电子展(CES)上,高通宣布推出新的人工智能(AI)芯片Snapdragon X,旨在为个人电脑(PC)提供强大的运算能力,使其能够运行最新的AI软件,让更多用户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享受到AI赋能的PC体验。据介绍,Snapdragon X采用4纳米制程工艺制造,配备高通的Oryon CPU,拥有8个核心,最高主频可达3GHz,为下一代PC提供了强大的计算性能。此外,包括宏碁、华硕、戴尔科技和联想集团在内的PC制造商将采用这款AI芯片,且搭载Snapdragon X的PC的售价预计将低至600美元,产品预计在2025年初上市。 【MicroStrategy连续九周购买比特币 总持仓量达到约443亿美元】 MicroStrategy Inc.买入了1.01亿美元的比特币,此前宣布将使用永续优先股、普通股和债务购买更多加密货币。这家总部位于弗吉尼亚州泰森角的企业软件公司已经连续九周购买比特币,其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Michael Saylor希望推进其持有比特币的战略。该公司持有约443亿美元的比特币。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MicroStrategy在12月30日和12月31日以约94,000美元的均价购买了1,070个比特币。该公司周五表示,计划第一季度通过发行一次或多次永续优先股筹资至多20亿美元。优先股发行是直到2027年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筹集420亿美元资本计划的一部分。 【英特尔首款Intel 18A制程芯片亮相 Panther Lake处理器确认下半年发布】 在1月6日的英特尔CES 2025演讲中,英特尔临时联席CEO Michelle Johnston宣布,首款Intel 18A制程芯片 ——英特尔Panther Lake处理器将于2025年下半年发布。Johnston还展示了PantherLake芯片的样品,并表示芯片已经在测试中,她对18A非常满意。Johnston宣布,Intel 18A制程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她表示,“英特尔会在2025年及以后继续增强AI PC产品组合,向客户提供领先的英特尔18A产品样品,并在2025年下半年量产”。 【AMD发布锐龙9 9950X3D/9900X3D处理器】 AMD公司在CES 2025大展期间召开发布会,正式推出了两款旗舰锐龙9000系列X3D处理器,分别为16核32线程的锐龙9 9950X3D和12核24线程的锐龙9 9900X3D,均采用Zen5架构和AMD的X3D技术,拥有128MB的L3缓存,目标成为游戏和创作领域最强CPU。
2025-01-07 09: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