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厚板资讯
中国稀土:稀土产品同比大幅下降 2024年净利约亏损2.67亿至3.57亿
中国稀土1月17日晚间披露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67亿元至3.57亿元,上年同期盈利4.18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35亿元至1.9亿元,上年同期盈利2.47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2519元/股至-0.3367元/股。 中国稀土介绍:本报告期业绩预告预计数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是: 受市场环境、行业供需周期等因素影响,稀土产品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公司按会计准则要求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较上年同期增加且金额较大。同时,控股子公司中稀(湖南)稀土开发有限公司补税事项亦对当期损益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此外,中国稀土1月25日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中稀(湖南)稀土开发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稀(永州)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5000t/a稀土分离加工项目整体竣工验收,转入正式生产运营。中国稀土表示,本项目整体竣工验收转入正式生产后,中稀永州具备年处理5000吨离子型稀土精矿分离加工的能力,可生产15个稀土元素单一或者混合氧化物(盐)产品。中稀永州稀土分离加工项目转入正式生产运营,有利于公司强化主责主业,扩大业务规模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公司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回顾稀土产业链2024年的价格表现可以看出,其价格重心整体发生了下移。而这一点可以从氧化镨钕、氧化镝和氧化铽等2024年的价格走势可以看出: 》点击查看SMM稀土现货价格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从SMM氧化镨钕的均价走势可以看到,2024年12月31日的均价为398000元/吨,与2023年12月29日的均价442500元/吨相比,其均价2024年下跌了44500元/吨,跌幅为10.06%。而从氧化镨钕2024年的年度日均价为391871.9元/吨,与2023年的年度日均价529274.79元/吨相比,其年度日均价下跌了137402.89元/吨,同比跌幅为25.96%。 从SMM氧化镝的历史价格走势可以看出:2024年12月31日的均价为1610元/千克,与2023年12月29日的均价2490元/千克相比,其均价2024年的跌幅为35.34%。氧化镝2024年的年度日均价为1828.08元/千克,与2023年的年度日均价2327.48元/千克相比,其年度日均价下跌了499.4元/千克,同比跌幅为21.46%。 从SMM氧化铽的历史价格走势可以看出:2024年12月31日的均价为5600元/千克,与2023年12月29日的均价7400元/千克相比,其均价2024年的跌幅为24.32%。氧化铽2024年的年度日均价为5735.29元/千克,与2023年的年度日均价9110.17元/千克相比,其年度日均价下跌了3734.88元/千克,同比跌幅为41%。 稀土产品价格的下降,使得不少稀土产业的净利润出现了亏损。 不过,进入2025年,稀土产业链价格整体的重心出现了上移。根据SMM与市场交流调研的情况分析发现,截至目前为止,缅甸矿的进口情况持续疲软,未能如预期恢复正常,这一局面直接导致国内离子矿的供应量变得十分紧张。进入1月份后,市场上离子矿明显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部分原矿分离企业由于无法持续稳定获取离子矿资源,不得不采取减产甚至停产的措施。这种矿端供应上的紧绷态势,对市场产生了连锁反应,推高了稀土原材料的整体价格,使得1月份的稀土市场显得异常火热,稀土原材料价格一路走高,整体呈现强势的上涨趋势。 对于节后稀土的价格表现,不少市场参与人士认为:由于矿端供应紧张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2月份镨钕产品的价格或将难以像以往一样出现下跌走势。相反,受供需关系持续紧张的影响,镨钕价格有可能继续维持节前震荡中偏强的走势,甚至如果需求端订单增量较大,镨钕价格或将出现明显的上涨。
2025-01-27 14:39:13中国铜业2024年度十大新闻发布
2024年,在中铝集团党组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铜业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体干部员工聚力“新中铝”建设,励精图治,创新求强,书写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辉煌篇章。近日,中国铜业党委宣传部选出中国铜业2024年度十大新闻。 1.中国共产党中国铜业有限公司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2024年12月26—27日,中国共产党中国铜业有限公司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昆明召开。会议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结回顾了中国铜业过去5年砥砺奋进取得的历史性突破和经验启示,客观分析中国铜业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系统地提出了中国铜业下一步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发展路径,全面部署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铜铅锌企业和持续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的建设全面进步的各项重点工作。130名参会代表认真履职,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铜业有限公司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和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 2.中国铜业党委深入扎实推动党纪学习教育 2024年4月15日,中国铜业党委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启动部署会,4月17日,中国铜业所属13家三级党委全面完成党纪学习教育启动部署。中国铜业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党纪学习教育的组织领导、切实压实主体责任、切实抓好宣传动员,以“八个一”,即组织一次学习研讨、组织一期专题读书班、组织一次专家讲座、组织一次纪律党课、开展一次宣教活动、开展一项纪律培训、开展一次主题调研、开展一次对照检查为抓手,统筹推进、贯通落实,抓好谋篇布局、抓细统筹部署、抓实协调推进,让党纪学习教育更具系统性和“含金量”,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铜铅锌企业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 3.中国铜业两家上市公司上榜“中国创新品牌500强” 2024年,中国铜业所属两家上市公司云南铜业、驰宏锌锗双双入围由品牌评价机构Asiabrand联合环球时报社、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等机构共同发布的“2024中国创新品牌500强”榜单,分别位列第329位、490位。云南铜业不断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着力树立“大品牌”意识,形成以铁峰牌为核心的产品架构,通过科技、生产、管理、安全、环保、营销等核心要素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2024年3月,云南铜业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中国矿产供应链尽责管理评估的企业。驰宏锌锗高度重视品牌工作,实施品牌强企战略,始终坚持“品质为基 享誉世界”的品牌理念,以产品质量为发力点,统一产品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截至2024年12月,驰宏锌锗培育了7个“云南品牌产品”。 4.中国铜业市场竞争力、影响力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2024年,中国铜业主要产品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同比增长,原料保供稳中提质、产品销售畅通有序、贸易增值掌控资源,积极助力稳定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快速成为全球最大的铜原料采购企业、电铜市场的主力供应商,入驻上海浦东新区千亿元级贸易平台;获得“浦东新区大企业总部”、浦东新区经济突出贡献奖等荣誉,进一步提升了中国铜业市场影响力和话语权。连续7年参与代表中铝集团在进博会上签约,2024年11月6日,与智利、秘鲁、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11家供应商签署铜精矿、阴极铜采购协议,签约金额较上年度同比增长15.71%。 5.中国铜业高位谋划2025年工作和“十五五”规划 2024年11月8—9日,中国铜业召开2025年工作及“十五五”规划研讨会。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聚焦落实中铝集团“两个保障”战略使命、“四个特强”总体部署、“新中铝”建设目标、“4+4+N+重点专项”战略规划执行体系和公司九大重点专项工作,研讨该公司2025年重点工作和“十五五”规划的思考和建议。中铝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中国铜业董事长田永忠;中国铜业党委书记、总经理高贵超出席研讨会并发言。中国铜业公司领导分别围绕该公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矿产资源、铜、铅锌、新材料等主要产业发展,深化改革、资金规划与现金流管理、人力资源保障、供产销一体化运营等重点专项工作,对3个类别17个专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交流研讨,深刻把握形势任务、深入分析短板弱项,全面评估“十四五”规划进展,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方向和路径,以务实的工作思考高位谋划“十五五”发展思路。 6.中国铜业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 2024年9月27日,中国铜业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文艺汇演暨第三届“最美中铜人”诗歌朗诵比赛颁奖典礼,现场气氛热烈、振奋人心;举行第五届“中铜文化月”活动,多才多艺的中铜人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深情抒发爱党爱国爱企情怀,构筑奋力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强大信心,汇聚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铜铅锌企业的磅礴力量。“中铜文化月”是中国铜业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是中国铜业亮丽的文化品牌。活动期间,除公司层面开展诗歌朗诵、典型选树、道德宣讲、专题宣传、文化作品征集等一系列活动外,所属各企业也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文化宣讲、文艺演出、知识竞赛、体育竞技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切实为中国铜业干部员工搭建了展现才情的广阔舞台,送上了一场聚人心、强信心、筑同心的文化盛宴。 7.中国铜业重点工程西南铜业搬迁项目建成投产 2024年12月,中国铜业重点工程——西南铜业搬迁项目建成投产及达产,实现智能场景最多、技术装备最强、建投达产最快、生产效率最高、低碳环保最优、综合效益最好的目标。该项目启动以来,西南铜业全体干部职工锚定中铝集团党组提出的“把新西南铜建成世界最好的工厂、最好的产线”要求,坚持“安全、提前、赚钱、省钱、超前”的理念,以“生产者就是建设者”的主人翁意识,齐心协力、奋勇拼搏。该项目建设工期19.5个月,实现轻伤以上事故为零,单台套设备一次试车成功率达到100%,各工序一次性负荷试车成功率达到100%,2024年4月11日,产出的第一批阴极铜主品位达到99.998%;2024年,累计生产阴极铜28.5万吨。 8.金鼎锌业低品位复杂难处理氧硫混合矿技术攻关获得重大突破 2024年,在中铝集团和中国铜业的正确领导下,驰宏锌锗、金鼎锌业和昆明冶研院等相关科研院所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兰坪低品位氧硫混合铅锌矿综合利用取得关键突破——“同步浮选”技术、氧化锌精矿“药剂剥离-脱碳转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选矿到冶炼全流程拉通,打破了技术瓶颈,为兰坪低品位氧硫混合堆存矿综合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意味着金鼎锌业凤凰山露天矿山上沉睡多年的低品位氧硫混合铅锌矿将逆袭“重生”、变废为宝,不仅可为企业创造丰厚的经济效益,还将从根本上解决堆存氧化矿对矿山周边环境带来的风险,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生,有力地促进金鼎锌业高质量发展,并将在我国矿业发展史上镌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9.中国铜业选手在首届全国“红旗杯”暨“中国铜业杯”班组长技能竞赛中勇夺佳绩 2024年7月10—12日,由中国铜业协办的首届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有色金属赛道复赛暨2024年“中国铜业杯”全国有色金属行业班组长综合管理技能竞赛在内蒙古赤峰市闭幕。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钟洪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范顺科,中铝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田永忠,中国铜业党委副书记李红文等领导出席开幕式、闭幕式并讲话。本次竞赛共有来自全国有色金属行业的355名选手参赛,中国铜业有2人入围“红旗杯”总决赛、34人获得“中国铜业杯”奖,竞赛成绩刷新历届纪录。 10.洛铜苏式建筑群入选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24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国务院国资委命名发布了第二批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铜业洛铜苏式建筑群成功入选。作为20世纪50年代洛阳苏援建设的“工业符号”,洛铜苏式建筑群由3幢具有俄罗斯建筑风格的办公楼——洛铜主办公大楼、检测中心办公楼和技术中心办公楼组成,是中国乃至世界社会主义工业遗产中优秀、最有代表性的工业区之一,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见证了中国和苏联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见证了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的发展历程,集中展现了中铝集团“励精图治 创新求强”的企业精神和“以一为基 勇争第一”的价值追求,为打造中央企业爱国主义精神殿堂、精神家园和精神高地提供了“中铝样本”。
2025-01-27 13:51:20高盛眼中的特朗普2.0趋势:电力需求将加速 核能股仍是亮点
高盛在最新研究报告《美国政策影响:可靠性、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电力激增、更多核能/更少电动汽车》中抛出了不少干货,其中也谈到了特朗普上任首周宣布的“国家能源紧急状态”行政令以及“星际之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项目。 高盛分析师Brian Singer、Brendan Corbett等人在报告中指出,尽管特朗普总统的行政令冻结了所有《通胀削减法案》的资金支出,但由于企业/消费者/政策制定者/监管机构的诸多优先考量,他们仍然“看好多个可持续主题”: ☆能源、电力和供水的可靠性。 ☆能源、土地和资源利用效率创新。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增长,大型科技公司/超大规模企业愿意支付绿色可靠性溢价,以支持核能发电和多种其他清洁可靠的电力来源。 ☆可持续投资者越来越接受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需求,以应对发达经济体人口老龄化加剧带来的劳动力挑战,这对再培训/教育/女性经济学类股票来说是一个利好。 高盛分析团队指出,多种驱动因素将汇聚在一起,影响2025年可持续投资主题和更广泛的美国经济,为其他主题提供顺风车,这包括了可靠性和效率(能源、资源和土地)、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电力需求供应链、跨行业的优质运营商、自动化、培训/再培训、女性经济学和可负担性/可及性。 高盛认为,绿色资本支出将有利于支持经济增长和基础设施现代化。 高盛分析师还对特朗普上周宣布的与能源和人工智能相关的行政令进行了细分。 高盛指出,美国新政府上任头几天,特朗普总统发布了一系列行政命令,宣布国家能源紧急状态,审查风能许可并推广可负担/可靠的能源和国内自然资源。这与我们之前的报告大体一致。特别是关于: 优先加速美国能源/电力/矿产开发的许可流程; 不再强调电动汽车和海上风电; 暂停进一步发放《通胀削减法案》的贷款/补助; 广泛支持核能; 广泛支持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数据中心。 而与高盛之前的报告不一致的地方则是,除了高盛之前的报告中讨论的主题之外,特朗普政府上任初期发布的行政命令还包括了: 呼吁暂停对陆上风电项目的联邦许可,等待对联邦风电租赁和许可实践进行全面评估和审查; 暂停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拨付的资金,等待对发放赠款、贷款、合同或此类拨付资金的任何其他财务支出的流程、政策和计划进行90天的审查,以确保其符合法律规定; 供应并维护关键矿物国防储备。 高盛就此罗列了2025年关键主题的四个投资要点。高盛指出: 总体而言,这些特朗普政府政策举措广泛支持了我们对电力、能源和水资源可靠性投资的乐观前景,我们相信这将是监管机构、政策制定者、企业和消费者的首要任务。 我们认为,对于能源、资源和土地效率这一广泛主题来说,对可负担性的日益关注是有利的。 我们认为,对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支持,将使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全球电力激增供应链中的公司受益,包括那些提供低碳解决方案的公司。 与此同时,仍存在不确定性,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胀削减法案》税收优惠的可持续性以及联邦对陆上风电许可的前景。并非所有陆上风电项目都需要联邦许可,这表明对特定公司影响的细微差别更大。 高盛分析师对数据中心电力需求激增进行了一番分析。高盛研究表示,到2030年,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将比2023年的水平增加160%-165%。在美国,这意味着数据中心将为美国整体电力需求贡献约1%的复合年增长率。 到2030年,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将从占全球整体电力需求的1%-2%上升到3%-4%。在美国,增长的速度甚至更快,到2030年将从2023年的4%增长一倍以上。如果全球数据中心视作一个国家,那么它将成为全球十大电力消费国之一。 不过高盛分析师也警告称,在数据中心电力需求激增的背景下,五个潜在限制因素可能对他们最新的基准预测构成重大风险: ①AI服务器出货量是否会受到数据中心容量的限制?②数据中心容量是否会受到电力基础设施的限制?③电力基础设施是否会受到低碳可选性/成本的限制?④新一代AI芯片会降低还是提高总电力需求?⑤AI服务器需求是否会受到AI成果/创新的限制? 在特朗普政府的有利因素以及电力需求持续上升的背景下,高盛分析师们将关注点转向了美国“基础设施投资不足” 。高盛的公用事业研究团队预计,美国和欧盟27国的电力消费将在2030年前加速,达到20多年未见的水平。 最后,高盛分析师表示,特朗普时代正在发生更重大的转变:“美国加速核能发电扩张,加上减少电动汽车激励措施,可能不会破坏整体的绿色资本支出,同时有可能导致长期碳排放净减少。” 对此,知名财经博客网站zerohedge指出,高盛的报告似乎再度点明了过去四年的一大市场主题:交易核能。
2025-01-27 13:26:22持股过春节?恒生科指表现更强 港股券商多数建议稳中就进
春节假期前A股和港股都将先后迎来最后一个交易日,持股或者持币需要关注哪些焦点?历史上港股什么板块或者指数走势更强?今年有哪些不一样的变数?港股几大券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建议谨慎 华泰国际今日发布研报称,向前看,港股震荡市的基调未改,或可适当把握春节前后的反弹窗口期: 1)日历效应显示港股春季行情常始于春节前一周,春节假期后至两会阶段表现或弱于A股; 图注:春节前后港股恒生科技至少区间涨跌幅通常相对占优 2)日央行加息或扰动海外流动性分配; 3)春节后投资者重心或切换至我国政策预期; 4)中期贸易摩擦不确定性风险仍存。 图注:春节至两会 A股相较于港股或更占优 华泰国际建议,配置上宜稳中求进,哑铃组合上可适当增配恒生科技标的: 1)底仓选取盈利预期较稳健的金融、电信、交运等红利板块; 2)可配置受益于AI产业发展、盈利预期持续上修的科技硬件; 3)可增配具备业绩和性价比相对优势的标的,如部分互联网权重股。 国信证券也在研报中称,市场聚焦特朗普的总统就任。但由于相关的交易提前发生,在缺乏明确催化剂的情况下,港股总体表现比较平淡。从基本面角度看,港股出现了显著的企业盈利预测上修,但仍不能对这个现象的持续性作出预判;从估值角度看,恒生指数最新风险溢价为6.2%,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暂时无法识别出能够刺激市场快速持续上涨的潜在催化剂。另外,当前市场受到许多潜在不确定因素干扰,如特朗普的对华态度可能反复且暧昧。因此,建议投资者以较低的Beta水平度过春节假期。 中泰国际在今日的研报表示,随着春节假期将至,港股将缺乏A股的指引,同时也将进入一段政策及数据的真空期,海外市场的波动或特朗普对华的言论或短期主导港股的表现。 中泰国际认为,恒生指数预计维持震荡式走势,港股上市公司盈利预告比较分化,港股整体盈利上修动能偏弱,短期缺乏足够量能突破21,000点,但低位在18,500点将有较大支撑。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进一步回落至4.4%,恒生指数风险溢价进一步回落至6.0%(去年5月水平),恒生指数或高见21,100点。若港股在春节假期前后短暂快速拉升至21,000点左右水平,将出现获利机会。 中泰国际建议,策略上,除受惠春节假期的文旅消费概念外,可关注“两新”政策下的工业等设备更新领域、家电、消费电子。 浦银国际在1月22日的研报中预计,特朗普2.0将对人民币汇率、企业盈利和资金流带来挑战,市场波动将会加大,A股或较港股更稳健。MSCI中国指数中,信息技术、医疗健康、工业等板块的对人民币波动的敏感性较低。若新一轮中美贸易冲突升级,产品出海或将面临一些新挑战。预计美国对中国进口依赖度高的商品品类或受冲击较小,具强大品牌力的企业防御力较强。建议关注出海4.0时代下,提前进行全球化布局,已进行产能或产业链出海,并拥有较强品牌力的公司。 建议持股 中信证券则提示,港股性价比再现,或可布局春季行情。港股2025年业绩预期近期显著上调,且过半行业业绩预期均有上修,港股性价比持续抬升。而春节后,随着两会前市场的政策预期再度得到提振,港股有望迎来新一轮的估值修复行情。此外,港股的权重标的,如科网龙头即将从2月底开始披露年报,考虑到近期业绩预期的上修,判断其对基本面也会提供支撑。
2025-01-27 13:15:17盘点科创板2024年业绩预告:逾百家预喜 营收前十“优等生”半导体公司占九席
据星矿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1月26日,A股科创板共有338家上市公司对外披露2024年业绩预告。其中,101家预喜,预喜比例约为三成,具体包括:预增59家、略增10家、扭亏32家。 在上述338家发布业绩预告的科创板公司中,按营收上限统计,规模排名前10的公司分别为海光信息、晶合集成、中微公司、嘉元科技、佰维存储、格科微、芯联集成、思特威、晶晨股份、盛美上海。除嘉元科技外,其余9家均属半导体行业公司,营收规模上限预计均超58亿元。 科创板公司2024年业绩预告营收前十排名(数据截至1月26日) 业内认为,随着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复苏和需求的增长对半导体行业的盈利产生了积极影响,尤其是以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半导体行业的需求快速增长。 按预告净利润金额来看,在现已披露业绩预告的公司中,百利天恒-U、海光信息、中微公司、澜起科技、艾力斯、九号公司、华海清科、特宝生物、晶晨股份、三生国健10家企业,净利润规模位居前十。 科创板公司2024年业绩预告净利润前十排名(数据截至1月26日) 半导体设计端:AI算力、存储及高端消费电子“很赚钱” 按营收上限统计,规模排名前10的科创板公司中,有9家半导体行业公司。其中,包含5家公司业务涵盖芯片设计,分别为海光信息、佰维存储、格科微、思特威、晶晨股份。围绕AI以及智能手机产业链,这些公司凭借的技术优势以及行业引领地位实现业绩爆发,成为2024年“优等生”。 在这其中,海光信息预计2024年度营收上限为95.3亿元,在338家披露年度业绩预告的科创板公司中居首。 海光信息表示,2024年该公司CPU产品进一步拓展市场应用领域、扩大市场份额,支持了广泛的数据中心、云计算、高端计算等复杂应用场景;在AIGC的时代背景下,DCU产品快速迭代发展,以高算力、高并行处理能力、良好的软件生态支持了算力基础设施、商业计算等AI行业应用。 信创及商用市场成长,将进一步促进国产算力芯片发展。据赛迪智库报告显示,随着国内信创产业进入新一轮的发展周期,信创硬件市场空间将会加速释放,预计2026年将达7889.5亿元。x86指令系统生态适配度最高,仍占据服务器市场90%以上份额,国产化空间巨大。 “海光目前掌握了完整的x86指令集源码,并在此基础上持续迭代,发展起国产C86体系,完成了先进安全的微架构和系统设计,覆盖应用市场广阔,在信创芯片市场占据头部份额,其中政务、电信、金融等关键领域呈现放量增长态势” 。 在商用领域,随着字节、小米等公司开启算力集群布局,群智咨询(Sigmaintell)半导体事业部资深分析师杨圣心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表示, 考虑到AI应用在未来几年内的增长趋势相对确定,大厂进行算力投资的趋势也同样具有确定性。“由于半导体市场‘China for China’的趋势在2025年更加明确,国产算力芯片将有更多应用机会。在当前地缘政治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下,国产算力芯片大规模商用,能够加速推动国产算力芯片设计迭代成熟,保证供应链稳定性。” 受益于AI应用、叠加存储行业复苏,佰维存储预计其智能穿戴存储产品在2024年收入约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该公司表示,2025年随着AI眼镜的放量,其与Meta等重点客户的合作不断深入,将推动其智能穿戴存储业务的持续增长。 佰维存储方面表示, 以智能手机为例,随着AI大模型的广泛应用,为最大程度展现端侧AI的能力,已有不少手机厂商开始调整其旗舰产品的存储配置,其有望受益于AI手机的发展。 在产品方面,该公司已面向AI手机推出UFS3.1、LPDDR5/5X、uMCP等嵌入式存储产品,并布局了12GB、16GB等大容量LPDDR产品。 端侧AI应用同样是2024年全球市场焦点,这也反映到了智能终端SoC芯片龙头晶晨股份的业绩当中。晶晨股份预计,2024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9.21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0.22%;归母净利润约8.2亿元,同比增长64.65%。 据了解, 晶晨股份已有超15款商用芯片搭载其自研的端侧AI算力单元,2024年携带其自研端侧AI算力单元的芯片出货量超过800万颗。 其中,6nm芯片S905X5系列具备端侧AI能力,实现本地同声翻译、同声字幕等功能,商用半年以来取得多个国际Top级运营商的订单,预计6nm芯片有望在2025年达成千万颗以上的销量。 思特威与格科微2024年均实现50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产品在高端智能手机产品中的量产出货。思特威表示,通过与主流智能手机厂商的合作,应用于高阶旗舰手机主摄、广角、长焦和前摄镜头的数颗高阶5000万像素产品、应用于普通智能手机主摄的5000万像素高性价比产品出货量均同比大幅上升,同时汽车电子领域用于智能驾驶和舱内等多款产品出货量亦同比大幅上升,共同推动销售收入显著增加。 晶圆代工及半导体设备同步扩产 国产化浪潮有望加速 晶圆制造与半导体设备作为重资产投资行业,在2024年终端需求市场的有序恢复以及产业链国产化趋势下,不少头部公司实现业绩规模居前,并在即将到来的产业周期中,开启新一轮布局。 晶合集成、芯联集成两家晶圆制造企业,随着自身产能持续释放以及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下游需求释放,业绩快速增长。 晶合集成预计其年度营收将增长24.52%到30.74%,归母净利润增幅则预计为115.00%到178.79%。芯联集成预计2024年度营收同比增长约27.79%,归母净利润同比减亏约50.51%。 目前上述两家晶圆厂也形成各具特色的强势增长业务线。其中,晶合集成DDIC产品继续巩固优势的同时,CIS成长为该公司第二大主轴产品,DDIC与CIS产品的收入占比已分别达到67.53%、17.22%。该公司40nm高压OLED芯片工艺平台已实现小批量生产,28nm逻辑芯片通过功能性验证。 芯联集成方面,12英寸硅基晶圆产品收入在2024年同比增长约1457%,SiC MOSFET也实现在头部客户的快速导入和量产,以SiC MOSFET 芯片及模组产线组成的第二增长曲线和以高压、大功率BCD工艺为主的模拟IC方向的第三增长曲线快速增长。 另据中芯国际此前预告,其全年收入预计在80亿美元左右,年收入增速约27%,将好于可比同业的平均值,全年毛利率预计在17%左右。华虹半导体披露的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高达105亿元。 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数据,**预计2025年中国大陆晶圆代工产能将同比增长约11.7%,增长率相比2024年基本持平。同时,预计2025年晶圆厂需求格局仍以AI/HPC、消费电子、车用、通信、工控等类别为主。 群智咨询(Sigmaintell)半导体事业部资深分析师杨圣心表示,由于芯片设计行业对工艺成熟度、产能供应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规模较大的晶圆厂将具备订单获取的显著优势,工艺在55nm以上成熟制程的中小晶圆厂或将面临客户订单以及价格竞争等方面的挑战。** 主流晶圆厂产能平稳增长与国产化需求提速,对上游半导体设备厂商出货带动明显。 中微公司预计2024年营业收入约为90.65亿元,较2023年增加约28.02亿元,同比增长约44.73%。该公司表示,刻蚀设备及薄膜设备中,针对芯片制造关键工艺的高端产品,新增付运量及销售额显著提升。 盛美上海预计2024年营收实现56亿元至58.8亿元,同比44.02%至51.22%。该公司表示,全球半导体行业复苏,尤其是中国大陆市场需求强劲,其凭借技术差异化优势积累充足订单。 以中微公司、盛美上海两家公司为例,在业绩迎来爆发的同时,也在积极扩充产能布局,以应对新一轮产业周期。其中,中微公司已于日前宣布拟在成都建设研发及生产基地暨西南总部项目,总投资约30.5亿元,将在2027年投入生产;盛美上海定增项目于近期完成问询回复稿修订,其募资将用于研发和工艺测试平台建设项目、高端半导体设备迭代研发项目。 群智咨询(Sigmaintell)半导体事业部资深分析师杨圣心表示, 晶圆厂扩产势必带来新增设备需求,尽管从全球角度看,半导体设备市场在出货量的增长并不明显,但从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行业来看,地缘政治因素带来的国产化趋势将为设备厂商带来更多机会。 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调研, 2024年中国大陆半导体制造业设备国产化比例约15%,同比增长2个点以上。预计在美国出口管制措施影响下,后续设备国产化进程将加速提升,预计2025年中国大陆半导体制造业采购本土设备比例将达到55%至57%,设备国产化率有望达19%。 部分个股净利增幅亮眼 光伏等板块承压前行 从预告净利润金额来看,百利天恒-U、海光信息、中微公司、澜起科技、艾力斯、华海清科、特宝生物、晶晨股份、三生国健、拉普拉斯,是截至目前已披露公司中,盈利能力最强的10家公司。 其中,百利天恒、海光信息、中微公司、澜起科技、艾力斯、华海清科等6家公司,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上限超过10亿元“门槛”,分别为36亿元、20.10亿元、17.00亿元、14.38亿元、14.30亿元和10.80亿元。 上述10家企业,按照申万行业分类来看,主要分布在电子半导体、医药生物这两大行业,业绩表现尤其抢眼。其中,电子半导体占5家,医药生物占4家。 另外,在338家发布业绩预告的科创板公司中,有70家公司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上限超过100%。个股方面,拓荆科技预计净利润增幅最高,神工股份、成大生物位列第二、第三。 具体从行业来看,随着行业回暖和景气度不断上升,半导体等行业的业绩增长尤为显著,部分医药生物、计算机、机械设备等行业企业扭亏为盈。 需要注意的是, 医药生物、光伏等板块业绩承压。截至目前,在已预告2024年归母净利润上限亏损最多的10家科创板公司中,有3家属于医药生物行业公司,另有2家属于光伏设备领域企业。 市场人士认为, 结合目前数据来看,科创板行业盈利分化明显。从这几家预亏企业亏损原因看,部分属于科创板未盈利生物药企,虽有多家企业已实现产品实现商业化,但获得的收入还无法覆盖公司同期研发投入,因此导致业绩出现亏损。 其中,荣昌生物归母净利润亏损额较大。2025年1月16日晚间,荣昌生物公告称,预计2024年度营业收入约为17.1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收入约6.32亿元,同比增加约为58%。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母净亏损约14.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亏损约4100万元。 对于业绩的亏损,荣昌生物表示,本年度该公司新药研发管线持续推进,多个创新药物处于关键试验研究阶段,研发投入增加,同时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销售收入快速增长,产品毛利率持续增长,销售费用率明显下降。 君实生物预计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9.49亿元,同比增长29.71%左右;研发费用为12.74亿元,同比减少34.24%左右;归母净利润为-12.92亿元,同比亏损减少43.42%左右。2024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收入12.71亿元,归母净利润-9.27亿元。 谈及亏损收窄,君实生物表示2024年加强各项费用管控,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提升销售效率,其中2024年研发费用预计为12.74亿元,同比减少34.24%左右。 尽管行业面临转型阵痛,但长期来看,医药行业的增长逻辑仍然未变。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 2021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达15912亿元,且未来还将高速扩容,2025年和2030年分别有望增长至20645亿元和27390亿元。 展望未来,2025年1月,银河证券研报表示,医药板块经历较长时间调整,整体估值处于较低水平,且公募持仓低配。2025年在支持引导商保发展的政策背景下,支付端有望边际改善,创新药械有望获益。 “我们认为医药行情将迎来修复,结构性机会依然存在,从短期和中长期确定性增长角度来选择标的,看好创新药及产业链在今年持续良好表现。”银河证券进一步表示。
2025-01-27 13:12:321月27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1698元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25年1月27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1698元,1欧元对人民币7.5301元,100日元对人民币4.6311元,1港元对人民币0.92055元,1英镑对人民币8.9592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5307元,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1071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5.3376元,1瑞士法郎对人民币7.9237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5.0051元,人民币1元对1.1194澳门元,人民币1元对0.60897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13.5336俄罗斯卢布,人民币1元对2.5769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对198.15韩元,人民币1元对0.51052阿联酋迪拉姆,人民币1元对0.52133沙特里亚尔,人民币1元对54.1252匈牙利福林,人民币1元对0.55925波兰兹罗提,人民币1元对0.9917丹麦克朗,人民币1元对1.5199瑞典克朗,人民币1元对1.5595挪威克朗,人民币1元对4.94953土耳其里拉,人民币1元对2.8432墨西哥比索,人民币1元对4.6623泰铢。 》2025年1月27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受权公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公告
2025-01-27 09:48:42南都电源中标中国铁塔工业储能项目
据南都电源官微消息:南都电源中标中国铁塔2025年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产品集中招标项目,中标金额约为3.3亿元。 南都电源与中国铁塔已合作多年。2024年,公司在中国铁塔工业储能和换电项目中,累计发货金额达10亿元。 南都电源以后备电源为起点进入工业储能行业,从模拟2G到数字5G时代,伴随了全球通信产业的发展壮大,形成较强的技术积累与市场积淀。 目前,南都后备电源业务已覆盖全球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铁塔、中国移动、沃达丰、华为等众多国内外通信运营商、服务商及系统集成商达成深度合作,市占率稳居行业前列。 再次入选BNEF全球一级储能厂商榜单,将为南都电源进一步拓展海外储能市场提供有力背书,标志着公司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持续增强。 未来,南都电源将继续依托在工业储能领域的强大实力,不断创新进取,为全球通信产业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更完善的解决方案,助力通信行业迈向新高度。
2025-01-27 08:51:07特锐德:预中标项目总金额约1.98亿元
特锐德1月26日晚间公告,公司近日成为国电电力2025年至2026年新能源项目箱式变压器设备框架采购公开招标和雅砻江凉山木里茶布朗光伏项目箱变及其附属设备采购I标段的部分项目的第一中标候选人,预中标总金额约1.98亿元。其中,国电电力项目中标内容为箱式变压器,投标报价1.23亿元;雅砻江凉山木里茶布朗光伏项目中标内容为箱式变压器及其附属设备,投标报价7455.27万元。项目履行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但不影响公司经营的独立性。
2025-01-27 08:46:58中长期资金入市新举措来了!证监会火速落地行动方案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实施方案刚刚落地,证监会快速响应,第一时间发布行动方案。 1月26日,证监会印发《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显示,持续加强优质指数供给,不断丰富指数产品体系,加快优化指数化投资生态,强化全链条监管和风险防范安排,着力推动资本市场指数与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指数化投资产品大发展,为市场带来可观的增量资金。股票ETF在2024年突破3万亿大关,在沪深300ETF、中证500ETF、创业板ETF、科创板相关ETF规模不断攀升的同时,重点推出了中证A50、中证A500等宽基指数产品,根据行业四季度报告,相关产品规模合计已超过4000亿元,不断丰富指数产品种类与生态发展。 具体来看,《行动方案》主要从持续丰富指数基金产品体系,加快优化指数化投资发展生态,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等方面提出以下举措: 持续丰富指数基金产品体系。基金发展优质策略股票ETF,稳步拓展债券ETF、支持场外指数基金发展,并稳慎推进指数产品创新,包括研究推出多资产ETF、实物申赎模式跨市场债券ETF、银行间市场可转让指数基金等创新型指数产品等。 加快优化指数化投资发展生态。优化ETF注册发行安排、全面完善ETF运作机制等以及在指数编制上切实提高质量,存量指数基金的指数许可使用费从基金财产中列支改为由基金管理人承担等。 不断提升投资者服务水平。包括引导行业机构牢固树立投资者为本理念,更加注重投资者服务,将符合条件的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并动态调整,鼓励发展以指数基金为主要配置标的的买方投顾业务等。 强化持续监管,突出风险防控。包括规范ETF产品场内简称与上市管理,严格落实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压实交易所市场风险一线监管职责等。 在业内看来,此次《行动方案》的出台,有助于实现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的目标,也有利于公募基金主动与被动双轮驱动、协同发展。 持续丰富指数产品体系,重点是发展股票ETF 围绕着指数产品体系的丰富,此前业内较为关心的策略指数ETF、实物申赎模式跨市场债券ETF等创新产品,均在此次《行动方案》中有所体现。 具体来看, 一是积极发展股票ETF。 包括做优做强核心宽基股票ETF,推出更多红利、低波、价值、成长等优质策略指数ETF,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丰富主题投资指数ETF产品等。 二是稳步拓展债券ETF。 包括支持推出更多优质利率债ETF,稳妥推出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研究将信用债ETF纳入债券通用回购质押库等。 三是支持促进场外指数基金发展。 加大普通指数基金、ETF联接基金、指数增强型基金等场外指数产品供给,满足场外投资者多元化投资需求,实现场内外指数产品协同发展。 四是稳慎推进指数产品创新。 包括研究推出多资产ETF、实物申赎模式跨市场债券ETF、银行间市场可转让指数基金等创新型指数产品,研究拓展ETTF底层资产类别,持续丰富ETF期权、股指期货、股指期权等指数衍生品供给等。 加快优化指数化投资发展生态,原则上5个工作日完成ETF产品注册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近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实施股票ETF产品的快速注册机制,原则上从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进一步便利各类中长期资金投资市场。此次《行动方案》更是从ETF注册发行安排、运作机制等方面给出明细规定。 首先,在优化ETF注册发行安排上,包括建立股票ETF快速注册机制,对成熟宽基指数产品实施ETP及其联接基金统筹注册,持续完善ETF注册逆周期调节机制等。 其次,在全面完善ETF运作机制上,全面评估并修订完善涵盖ETF发行、上市、交易做市、退市及信息披露等各环节的运作机制。 《行动方案》强调,包括抓紧推进跨市场ETF全实物申赎模式改造,稳慎研究推进宽基ETF基金通平台上线推动ETF集合申购业务常态化,明确ETF产品适用短线交易、减持举牌等监管要求。 第三,在切实提高指数编制质量上,《行动方案》提出优化存量指数编制方案,打造“中国品牌”指数体系等。 去年以来,指数编制持续创新,以中证A系列为例,编制逻辑中叠加了ESG属性,剔除了中证ESG评级在C及以下的上市公司证券,这有利于提升指数超额收益、降低波动率,从而强化指数的投资价值。此外,对“沪股通”和“深股通”标的的纳入要求,兼具外资视角,吸引近70家基金公司上报产品,引发热潮。 降费进行时,推动降低或减免ETF做市、指数使用费率 在指数型产品规模即将突破3.8万亿的同时,2024年11月,行业大型宽基股票ETF调降管理费、托管费,每年为投资者节约投资成本超过50亿元,切实提升投资者的体验。 此次《行动方案》对降费作了更为精细化要求: 一是降低指数基金投资成本包括继续免收ETF上市年费,推动降低或减免ETF做市、登记结算、指数使用等费用; 二是将存量指数基金的指数许可使用费从基金财产中列支改为由基金管理人承担等。 不断提升投资者服务水平,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是《行动方案》重要目标,在不断提升投资者服务水平上,监管提出系列举措,包括引导行业机构牢固树立投资者为本理念,更加注重投资者服务,将符合条件的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并动态调整,鼓励发展以指数基金为主要配置标的的买方投顾业务,支持指数编制机构为中长期资金开展指数化投资提供专业化指数编制服务等。 此外,强化持续监管,突出风险防控。包括规范ETF产品场内简称与上市管理,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和人员保障,严格落实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压实交易所市场风险一线监管职责等。 迅速行动,助力构建资本市场“长钱长投”生态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特别是去年以来,证监会围绕满足中长期资金投资需求,加快权益类指数产品注册节奏与市场供给,大力支持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发展。 1月22日,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其中,专门强调要“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 随后第二天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吴清表示,下一步,要“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 “强化功能发挥,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加快推进指数化投资发展,制定促进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实施股票ETF产品的快速注册机制,原则上从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进一步便利各类中长期资金投资市场。” 此次证监会迅速行动,出台《行动方案》。目标相当明确,即推动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规模和比例明显提升,加快构建公募基金行业主动投资与被动投资协同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发展格局;强化指数基金资产配置功能,稳步提升投资者长期回报,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更加便利的渠道,助力构建资本市场“长钱长投”生态,壮大理性成熟的中长期投资力量。
2025-01-26 17:53:02中车时代新材博戈研发团考察海骊镁合金轻量化产业园
近日,中车时代新材博戈亚太研发副总监郭春杰与技术主管周晓光一行,来到海骊镁合金轻量化产业园进行技术考察。此次考察旨在深入了解海骊在镁合金轻量化领域的技术实力与产业化应用,并探讨双方的合作潜力。 郭春杰一行先后参观了海骊新材料的压铸车间和机加工车间。产业园负责人孙强对公司的生产工艺、设备配置以及质量控制体系进行了详细介绍,特别提到了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5G通信及低空经济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应用创新。目前,海骊新材料已经具备年产100万套高性能零部件的能力,主要产品如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壳体、HUD抬头显示器支架、PHEV电池包壳体和一体压铸防撞梁等关键零部件均已实现批量装配。 在参观过程中,双方深入讨论了镁合金大规模量产中的技术瓶颈,如材料成分优化、生产成本控制以及批量生产稳定性等问题。中车时代新材博戈对公司在镁合金材料开发、精密加工与质量控制方面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此次考察不仅加强了双方在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方面的互动,也为未来在新材料领域的深度合作提供了新思路。海骊新材料将继续秉承科技创新理念,推动镁合金轻量化材料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实现。
2025-01-26 15: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