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钛片进口量
刚果钛片进口量大概数据
时间 | 品名 | 进口量范围 | 单位 |
---|---|---|---|
2019 | 刚果钛片 | 500-700 | 吨 |
2020 | 刚果钛片 | 600-800 | 吨 |
2021 | 刚Congo钛片 | 700-900 | 吨 |
2022 | 刚果钛片 | 800-1000 | 吨 |
2023 | 刚果钛片 | 900-1100 | 吨 |
刚果钛片进口量行情
刚果钛片进口量资讯
攀钢3.5万吨海绵钛扩能项目实现达产达效
日前,攀钢集团攀枝花钛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钛材公司”)3.5万吨海绵钛扩能项目已连续6个月实现达产,连续3个月技术经济指标全面达标。攀钢集团在打造全球最大海绵钛单体生产基地的征程中,迈出了极为关键的一步,攀钢高端钛金属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实现了新的跨越。 2022年4月,攀钢3.5万吨海绵钛扩能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采用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熔盐氯化法等核心工艺,目标直指“全球最大海绵钛单体生产基地”。该项目于2023年8月建成投产,创下国内最大单体海绵钛工厂达产和技经指标达效最快纪录。 自攀钢3.5万吨海绵钛扩能项目投产以来,钛材公司将项目达产达效视为“一把手”工程,着力解决老产线与新产线工艺适配方面存在的难题;聚焦项目消缺、设备稳定运行、生产组织优化等关键领域,开展“揭榜挂帅”式攻关,顺利完成精制矿物油加油系统、矿浆炉密闭排渣等一系列工程改造;成立达产达效攻关队,成功突破矿物油除钒等技术瓶颈,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堵点、难点与痛点。 目前,攀钢3.5万吨海绵钛扩能产线运行平稳,已建立钛、镁、氯、氯碱四大资源平衡系统,实现了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其中,超软钛、小粒钛产量分别超出目标值19%、2.5%,钛收率较目标值提升0.01%,制造成本较目标值下降0.9%。 随着项目全面达产,攀钢海绵钛总产能将突破6万吨/年,占国内总产能的20%。“这一规模不仅刷新了国内单体海绵钛工厂的纪录,更将助力攀钢集团跻身全球钛产业第一梯队,推动我国摆脱对进口钛材的依赖。”钛材公司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公司将瞄准行业急需的专用海绵钛产品,持续开展工艺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工作。
2025-04-03 14:19:43宝钛股份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92%
3月28日,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钛股份”)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宝钛股份实现营业收入66.57亿元,钛产品生产量3.36万吨,钛产品销售量3.13万吨;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6亿元,同比增长5.92%。 202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宝钛股份紧密围绕战略规划部署和生产经营目标,聚力产品研发抢市场、强化合规管理防风险、持续改革攻坚破难题、优化产业布局保增长,经营业绩稳中有进,实现了新发展阶段良好开局。
2025-04-03 14:18:14瞄准AI芯片技术!高通考虑收购英国半导体公司Alphawave
美国芯片制造商高通周二(4月1日)表示,正在考虑收购英国半导体公司Alphawave IP Group。 这一消息的冲击下,Alphawave股价周二在英国一度上涨55%,达到142.9便士的高点,公司估值达到7.082亿英镑(9.131亿美元)。 Alphawave是一家英国的半导体公司,旨在为数据中心、网络和存储设计半导体技术。该公司还推出了首款“硅产品”,可帮助实现大型数据中心的高速连接,这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至关重要。 Alphawave的业绩显示,其第四季度订单激增,订单量较上年同期增长44%,达到创纪录的1.857亿美元。公司首席执行官Tony Pialis当时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公司的业务受到北美 AI 客户的订单推动。 Arm也曾寻求收购 Alphawave于2021年首次公开募股,发行价为每股410便士。然而此后股价却一路下滑,截至周二收盘,该股已从2021年8月的历史峰值下跌逾70%。 在高通此次确认收购意愿之前,有消息称,软银旗下的芯片技术提供商Arm曾寻求收购Alphawave,以获得一项对自研人工智能处理器至关重要的技术。 不过据悉,Arm在与Alphawave进行初步谈判后,决定不再继续收购后者。有知情人士此前透露,Alphawave与Arm的谈判失败后,正考虑整体出售。 根据高通4月1日的声明,该公司称目前无法确定是否会向Alphawave提出正式要约以及潜在条款内容。而 英国的收购规定明确,美国的高通公司必须在4月29日之前提出明确报价,否则就视为放弃收购 。
2025-04-03 09:07:35英特尔新CEO首份演讲:剥离非核心业务 专注芯片制造!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在周一迎来了他上任以来的首次公开演讲。这位资深的半导体业内人士宣布,将剥离英特尔的非核心业务,并继续从事芯片制造业务。 陈立武曾担任芯片软件公司Cadence的首席执行官,今年3月中旬被任命为英特尔的首席执行官。投资市场对陈立武的就任相当期待,不少华尔街分析师认为陈立武将帮助英特尔成功找回技术优势。 陈立武还表示,由于美国联邦政府寻求保持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领先地位,特朗普政府准备帮助英特尔。 改革雄心 围绕在英特尔公司命运的最大争论在于,英特尔是否应继续运营其不赚钱的芯片代工业务。但陈立武显然是支持派人士。 他强调自己将致力于打造一家伟大的代工厂,并指出这需要与两到三个重要客户建立紧密联系。 陈立武没有对具体客户发表看法,但市场一直传言英伟达和苹果可能会成为英特尔18A工艺的客户。 与此同时,陈立武还宣布,自己的首要任务是招募芯片业内一些优秀的人才回流或加入英特尔,并结合新的创新文化,让英特尔像一家初创企业一样运作。 他声称对英特尔目前在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芯片领域的地位并不满意,并表示将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比如减少公司内部的官僚主义。 去年,英特尔前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离职,重重打击了市场对英特尔的信心,导致该股股价一度暴跌超20%。但在陈立武上任后,该公司股价已经得到修复,目前价格稳定在22美元上下,年初至今上涨超过12%。
2025-04-01 13:21:28芯片代工巨头格芯、联电传出合并消息 交易前景相当复杂
北京时间周一晚间,有市场传言称 全球第五大专业晶圆代工厂格芯 (GlobalFoundries)正在与 全球第四大代工厂联华电子(简称联电) 就潜在合并事宜展开接触。 受此消息影响,联电美股ADR一度逆市上涨近20%,随后回落至10%左右,格芯股价下跌。 根据媒体拿到的评估计划,格芯与联电合并后的总部将位于美国,生产足迹将遍布亚洲、美国和欧洲。根据评估,合并后的新公司将在美国投资研发, 最终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芯片代工厂台积电的替代选择 。 顺便一提,在中国台湾地区,联电是仅次于台积电的第二大芯片制造商。此前台积电宣布加码向美国投资1000亿美元,就曾引发广泛的疑虑。知情人士称,拜登政府和特朗普政府都曾“多次敦促”联电在美国新建或收购现有生产设施、扩大产能,但都遭到联电回绝,称 在美国运营工厂的成本过高 。 两家公司的体量规模,也意味着这笔交易必须得到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监管批准,其中也包括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经营者集中审查。 并购前景相当复杂 知情人士称,大约两年前格芯和联电就讨论过相关合作,但当时未能取得进展。 而且从财报数据来看,两家公司目前的状态差异相当明显。 在全球芯片代工市场,联电和格芯的市场份额均接近5%。 联电去年营收为2323亿新台币(约合72.1亿美元),净利润472亿新台币 。 格芯的营收为67.5亿美元,净亏损2.65亿美元 。随着中芯国际的业务不断扩张,其营收已经在2024年超越联电,成为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厂。 根据半导体行业协会SEMI截至2023年的数据,在成熟制程芯片领域,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芯片厂总共占据全球75%的市场份额,而美国只有5%。 成熟制程芯片占全球半导体需求的70%,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以及国防军工等关键领域。 与此同时,格芯的控股股东背景也令这笔交易牵涉到更多方面。 虽然格芯总部位于美国,但控股股东是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穆巴达拉投资公司 。同时据一名芯片行业高管对媒体评价称,美国政府不太可能全力支持一家非美资控股的芯片企业。 联电曾在去年初与英特尔达成合作,共同开发适用多种应用的12纳米芯片,计划于2027年启动在美国本土的生产。但英特尔目前也深陷困境,前不久刚任命陈立武出任CEO挽救危局。 对于合并传言,联电首席财务官刘启东对媒体回应称, 目前没有任何并购案在进行,也不会对涉及格芯等特定同行的行业传闻置评。 刘启东强调与所有运营地政府都有保持良好沟通,同时已经与英特尔建立了合作关系。他也表示,公司将依据最高公司治理标准审慎评估任何提案,以确保股东利益最大化。
2025-04-01 08:45:21
其他国家钛片进口量
文莱钛片进口量 | 马来西亚钛片进口量 | 阿尔及利亚钛片进口量 | 秘鲁钛片进口量 |
哈萨克斯坦钛片进口量 | 加蓬钛片进口量 | 新西兰钛片进口量 | 埃及钛片进口量 |
缅甸钛片进口量 | 印度钛片进口量 | 泰国钛片进口量 | 柬埔寨钛片进口量 |
意大利钛片进口量 | 南非钛片进口量 | 新加坡钛片进口量 | 墨西哥钛片进口量 |
英国钛片进口量 | 法国钛片进口量 | 德国钛片进口量 | 阿根廷钛片进口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