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港复合钛管库存
大连港复合钛管库存大概数据
时间 | 品名 | 库存范围 | 单位 |
---|---|---|---|
2021 | 复合钛管 | 100-200 | 个 |
2021 | 复合钛管 | 201-300 | 个 |
2021 | 复合钛管 | 301-400 | 个 |
2021 | 复合钛管 | 401-500 | 个 |
2021 | 复合钛管 | 501-600 | 个 |
大连港复合钛管库存行情
大连港复合钛管库存资讯
AICE 2025 铝产业博览会参观团名企参观——苏州创泰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SMM4月18日讯: 4月16-18日, 由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主办,中亿丰金益科技(苏州)科技有限公司、乐至县乾润招商服务有限公司协办,上栗县科源冶金材料有限公司、广东齐力澳美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大正金屬(控股)有限公司、金桥轻合金科技(江门)有限公司等单位为论坛冠名,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嘉朗实业有限公司为论坛协办,以及各特邀支持单位、大会支持单位、大会呜谢单位和各媒体单位支持 的 AICE 2025 SMM(第二十届)铝业大会暨铝产业博览会 在江苏·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E3-F3馆隆重召开!作为全球铝产业年度盛会,本届大会汇聚超百位国际权威专家、学界泰斗、领军企业家及政府代表,以 “全球视野、行业洞见、绿色未来” 为核心,围绕铝市场趋势研判、价格走势前瞻、供需格局剖析、商业机遇对接及前沿技术交流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与会嘉宾聚焦行业痛点,共商产业升级路径,探索绿色低碳转型新范式,以创新驱动铝业向清洁化、智能化、可持续化方向迈进,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挑战。此次大会搭建起资源整合与智慧碰撞的高端平台,为全球铝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携手擘画行业未来新蓝图。 4月18日下午,在 AICE 2025 SMM(第二十届)铝业大会暨铝产业博览会 发言环节结束后,AICE 2025 SMM(第二十届)铝业大会暨铝产业博览会参观团的成员们来到了 苏州创泰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进行参观考察。 AICE 2025 SMM(第二十届)铝业大会暨铝产业博览会参观团的多位成员对苏州创泰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的展厅、厂房、生产车间以及产品展览区等进行了参观考察。在参观考察之后,SMM考察团的成员与苏州创泰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的领导们进行了合影留念,大家增加了彼此间的认识与了解,期待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苏州创泰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简介 山东创新集团始建于 2002 年,是一家覆盖铝合金材料研发、产品设计、制造、新能源 、炭素 、商贸 、物流和金融等领域的大型现代化综合企业 ,目前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铝加工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商。集团下辖包括上市公司创新新材(600361.SH)在内的二十多家分、子公司,在国内的山东、江苏、内蒙古和云南 4 个省(自治区)建有 16 个工业园区,员工 2 万多人,综合产能超过 550 万吨,产品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汽车等)、工业产品、3C电子、电力、新能源等领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铝合金材料生产与研发基地,其中铝合金棒材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中国乃至全球第一。另外在东南亚、北美洲、中东和非洲等地也在陆续筹划、建设生产基地,并已部分投产,服务当地客户。集团连续多年进入“中国企业 500 强”、“中国制造业企业 500 强”榜单,被金融部门评定为AAA级信用企业,获“山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是中国铝加工业的龙头和标杆企业。 绿色低碳战略驱动集团长期发展:集团不断探索绿色发展,覆盖原材料采购、可再生能源利用、设备选型全环节,努力打造覆盖再生铝-铸造-挤压-CNC精加工全流程的“绿色铝”产业链,是全球铝加工行业中首批实现全流程碳足迹跟踪的公司之一,也是中国国内铝合金圆铸锭领域首家开展国际标准碳足迹认证的企业。 苏州创泰成立于2014年,位于苏州市漕湖街道春兴路8号,是山东创新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现有员工700余人。 公司主要经营铝合金新型材料、高端车用铝合金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主要工艺包括铝合金的熔炼、挤压和深加工。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52.3亿元,位列2023年“苏州市民营企业百强”第59位,是长三角规模最大的铝深加工企业之一。 公司连续多年进入“苏州民营企业 100 强”榜单,获“国家绿色工厂” 、“标准研制创新示范基地”、“江苏省绿色工厂”“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苏州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荣誉称号。
2025-04-18 22:16:372025 SMM 优秀法务合作伙伴诞生!
SMM Tier 1 是上海有色网作为独立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定义的权威认证体系,该体系采用严格、公开、完整的方法论体系对新能源各环节企业进行评价,旨在为行业定义优秀企业标杆。 新能源产业高速迭代,但市场信息碎片化、企业实力难量化、供应链可信度存疑。SMM Tier 1 以 “透明方法论+独立审计” 为核心,为储能、钠电、锂电材料等细分赛道树立 “全球可对标”的产业标杆,助力资本精准决策、产业高效协同、技术价值显性化。 在多方考察了企业的基本数据,譬如产能布局、产量规模、订单交付等(SMM产业数据库直采)以及技术投入,并且引入第三方机构(邓白氏、SGS等)复核数据真实性,确保榜单“零水分”之后,SMM选出了“ 2025 SMM 优秀法务合作伙伴 ”的榜单,并在由 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 主办的 2025(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的晚宴环节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 2025 SMM 优秀法务合作伙伴 雨仁律师事务所 SMM 执行副总裁周柏为企业颁奖 SMM在此祝贺以上获奖企业,同时也感谢各位行业同仁的支持! 》点击查看2025 (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专题报道
2025-04-18 18:08:51专家帖:复合铜箔制备技术展望及在锂电池中的应用优势【新能源峰会】
在 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 主办的 2025 (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电池辅料论坛 上,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李武围绕“复合铜箔制备技术展望及在锂电池中的应用优势”的话题作出分享。 锂电池负极铜基集流体的作用包括承载活性物质、汇集和输出电流,影响倍率、内阻以及能量密度。 一. 发展现状 复合铜箔的结构 复合铜箔的发展历程 复合铜箔是一场业界的狂欢盛宴,它具备市场需求、资本、硬件和产业人才等要素,唯独缺席了严谨的科研环节。 二、复合铜箔 复合铜箔的迷惘 复合铜箔大量现有问题源自定位的模糊,包括:产品材质;技术选择;设备路线以及应用领域。 二. 新技术路线 1. 化学法制备复合铜箔实物图 2. 所得复合铜箔在电解液中的耐久性 3. 所得复合铜箔在电池中的应用 4. 进一步优化工艺 5. 最突出的优势—柔韧性 三. 未来展望 1. 近期应用: 无人机、屏蔽、3C储能。 2. 更远的未来 四. 其他特种铜箔——以多孔铜箔为例 3D多孔铜箔是制约未来固态电池发展的关键集流体材料,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无量产。 来自国际的竞争: 以色列初创公司Addionics获得3900万新投资 Addionics的第一家铜箔工厂预计将于2027年才能开始投产,到2032年将建成更多工厂。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Moshiel Biton表示:“公司计划分三个阶段建造多家工厂,建成后将每年生产数万吨3D铜箔,帮助降低美国电池的整体生产成本,加强供应链稳定性,并促进本土电池生产。 五. 新能源复合材料——汽车用铝铜复合导电排 采用传统电化学方法,无法实现铝铜紧密结合,也难以保障铜层力学性能。于是 研究该问题之所以迟迟未决的根本原因。 提出一种称之为“电化学缝合”的思路,实现铝铜“冶金结合”,加工性能大幅度提升。 》点击查看2025 (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专题报道
2025-04-18 17:18:09专家谈:正负极材料修复还原进展【新能源峰会】
在 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 主办的 2025 (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锂电回收论坛 上,深圳鑫茂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创始人、董事长 艾戊云围绕“正负极材料修复还原进展”的话题展开分享。 锂电池回收目的及意义 锂电池回收目的及意义 回收目的: 资源高效利用: 减少对原生矿源的依赖,缓解资源短缺压力; 减少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风险; 降低成本: 行业降本需求; 技术突破: 解决回收率低,性能劣化问题; 回收意义: 推动循环经济;支撑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提升战略资源安全;节能减碳;履行国际责任;高值化利用。 未来铁锂电池占比超过80% 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快速增长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40%,占全球市场70.5%。 磷酸铁锂电池不断提升 从2021年开始,铁锂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2024年占比超过70%(达74.6%),未来还会进一步增长。 未来电池废料回收以磷酸铁锂为主 据媒体数据显示,2024年回收量磷酸铁锂占比61.2%。 预计到2029年,磷酸铁锂回收量或将达到253.1万吨,三元电池回收量或将达到104.04万吨,钴酸锂回收量或将达到7.54万吨。 磷酸铁锂后期回收量增速明显,钴酸锂基本持平为主。 废旧铁锂电池回收利用路线 回收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回收处理过程的成本控制,主要在于收率、性能、品质、减碳、节能和环境友好。 物理法修复还原优势 现状:湿法冶金为主(占比99%以上),修复还原为辅。 未来预测:修复还原为主,湿法冶金为辅;废旧电池各组分材料回收率逐渐接近理论值。 铁锂回收进展 再生铁锂-产品迭代 改善措施 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性能 改进原材料筛选: 原材料多次筛选,增加自动化识别,降低异物混入风险; 优化生产工艺: 制定焙烧工艺窗口,制定反应气氛及分压,减少工序断点; 开发除磁设备: 开发适用于废料磷酸铁锂回收除磁设备,进行粉末除磁; 环境再优化: 环境除磁,除尘。 再生铁锂—磁性物质改善 改善后的磁性物质均有所降低,并且相对稳定 a、改善后平均值降低56% b、西格玛(σ)降低40% 再生铁锂—磁性金属颗粒改善 改善后的产品磁颗粒降低显著: 改善后磁颗粒降低46.67%、均≤50Pcs/kg 再生铁锂—杂质元素改善(Ni、Mn、Co、Cu、Al) 再生铁锂—改善前后电池K值 电池K值显著降低,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软包电池拆解后,隔膜未发现异常。 石墨回收进展 技术创新 复杂的杂质组成使得石墨净化成为一项重大挑战。 鑫茂自设计箱式炉和内串炉,装炉量比传统高温炉增加3倍以上,大幅度改善一致性,同时减低成本,减少碳排放。 净化后再生石墨纯度达到99.95%,显著增强了其工业应用价值。 负极石墨回收利用 目前锂离子电池市场头部企业B、C占总市场份额70%以上,市场集中度较高,且B、C负极石墨均为人造石墨,鑫茂回收极片均采购与头部企业(B和C)。 再生石墨产品 应用场景及未来计划 修复料应用场景持续增大 通信储能、小动力、家储、工商储能、汽车。 未来计划 1. 跟随大型电池厂和车厂出海配套;2. 退役电池修复还原;3. 铁锂和石墨应用于汽车动力市场; 回收是锂电产业链实现闭合循环的关键环节;鑫茂致力于实现“绿色再生,无限续航”。 》点击查看2025 (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专题报道
2025-04-18 16:59:10芳源股份去年亏损4.27亿元 拟终止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综合利用等项目
4月17日晚间,芳源股份公告称,由于市场环境和公司经营发展战略变化,公司决定终止投资不超过30亿元的“电池级碳酸锂生产及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 谈及投资项目终止的原因,公司表示,自该项目启动以来,市场环境和公司经营发展战略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今日(4月18日),公司董秘办人士表示,目前公司主营业务仍重点集中于三元正极材料及电池级碳酸锂领域; 上述“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原计划布局磷酸锂铁领域,但受近期市场竞争激烈等影响,公司决定终止相关项目建设。 “去年至今,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经历了一轮下行通道,对于锂电回收项目影响较大。”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锂电池回收的原理是通过将废旧锂电池进行预处理、分解、分离和提纯,从中分离出有价值的资源,如钴、镍、锂、铜等。如果上游镍、钴、锂等原材料出现价格暴跌,导致下游锂电池回收企业产品销售出现利润降低甚至亏损。 张翔进一步分析称, 近期,新能源车企们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导致整个产业链承受巨大压力。 一些上游电池材料供应商,也受到汽车制造商强大议价能力的挤压等情况,时有发生,“综合多重因素考虑,产业链公司不得不做出缩减或调整公司业务方向的行为。” 回溯上述整个项目布局,早在2023年2月,芳源股份披露,计划投资不超过20亿元,分两期建设年报废30万吨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年产8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2023年5月,芳源股份设立了全资子公司芳源锂业作为本次投资项目的实施主体。 时隔一个月,2023年6月,芳源股份又发布《关于变更投资项目的公告》,将前述投资项目变更为“电池级碳酸锂生产及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金额不超过30亿元。2023年7月,芳源锂业通过公开竞拍的方式竞得项目建设用地并取得了不动产权证书。 根据最新公告,目前公司已实际投资9700万元用于该项目,并已对项目土地进行退储处理。公司将办理芳源锂业的注销等后续事项。 “公司前期投入的9700万元主要用于土地购置等花销,是可以转让出去的,大概率不会影响公司后续业绩表现。”前述董秘办人士进一步表示。 芳源股份表示,当前,公司产品战略的重点集中于三元正极材料及电池级碳酸锂领域,提升现有产能的产能利用率、改善经营及盈利状况等。 近两年来,公司持续优化产线布局,通过技术改造将部分前驱体产能转化为碳酸锂产能。 据悉,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具备年产2.4万吨碳酸锂的生产能力,这一成果不仅使得公司通过较低投入实现了该投资项目中碳酸锂产线的部分建设目标,提升了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 此外,基于公司业务布局调整, 公司已计划通过全资子公司江门市芳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芳源循环”)开展电池回收、拆解业务。 截至目前,芳源循环已获得拆解项目备案及环评批复。 芳源股份主要从事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和镍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领先的锂电池NCA正极材料前驱体生产商,主要产品为高端电动汽车用NCA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 4月17日晚间,公司还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 2024年,芳源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21.61亿元,同比增长2.81%;归母净利润亏损4.27亿元,上年同期亏损4.55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4.43亿元,上年同期亏损4.39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391.42万元,上年同期为-3.26亿元。 芳源股份表示,受金属价格下跌、下游需求增速放缓、产品价格下跌等多种因素影响,公司经营业绩有所下滑。
2025-04-18 11:15:54